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严峻。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然而,目前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31亿亩。因此着眼于走内涵式的集约化发展道路,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应,尽量少占耕地,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校园的建设也应该本着集约化发展的思想。在分析了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之后,提出了有利于提高校园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策略。
关键词:西安高校新建校园 土地集约利用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21世纪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高校经历了第三次校园建设的高潮,出现了大量新建的校区和改建、扩建的老校区。自从国家开始实行“扩招”政策,全国各地的高校为了满足生源急剧增长的需求,开始了校园建设的第三次高潮,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对西安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来说,高校建设的高潮更是来势汹汹。
一、西安高校新建校园的分布现状
西安是举世注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历史文化古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国知名高校云集之地,是全国三大(北京,上海,西安)高等教育基地之一。西安高校在经历了校园建设的第三次高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依据最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市2008 ~2020城市总体规划)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向城市新区转移,形成新的高教聚集区。西安北部大学园区由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西安医学院未央校区、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等高校构成。东部大园区由西安思源学院为代表的民办院校构成。城市南部的文教科研区,有两大高教聚集区,云集20多所各类院校。有普通高等院校如: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等。独立院校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等。民办院校如: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大学等。军事院校如:西安陆军学院等。
表2.1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密度统计表
二、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土地利用存的问题
学校名称 老校园 新建校园
长安大学 84.9 113.5
陕西师范大学 50 111.8
西北政法大学 33.3 71.8
西安外国语大学 26.2 80
西安医学院 6.8 33.7
西安财经学院 26 79.2
西北工业大学 80 26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6.7 200
1.西安高校新建校园选择异地另建,新建校园的占地规模较大,如表2.1所示,新建校园占地规模是老校园占地规模的一倍到三倍。总体上来说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都存在占地规模较大的问题。基本上新建的校园都已经能满足全校教学需求,还有一定规模的老校园存在。
资料来源:自绘
2.不同组织教学形式直接影响校园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影响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合理与否会对用地结构造成影响,用地结构就会影响土地利用。对于本科高年来说,需要有大型的专业实验室,这与那些将新校区只作为低年级基础教育的教学场所来说高校,单就专业实验用房的有无来说,就会对校园的空间结构造成很大影响,进一步影响校园的土地利用。大量实验用房的需求,就会更进一步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使校园占地规模加大。
3.校园规划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校园规划方面,存在占地规模大、追求完美构图、宏伟轴线的问题。如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工业学院通过不同形式曲线和宏伟轴线的结合,追求完美构图。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导致校园结构松散,造成土地利用率低下。
校园建筑方面,在追求完美构图、宏伟轴线的同时,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出现了大体量、大尺度的建筑物,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是用教学楼与图书馆结合,在教学的核心区形成大尺度的教学综合体建筑物。西安外国语学院核心区的教学综合体长度接近400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综合体长度达到1000m。
校园交通方面。内部交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新校园,在完善道路系统,增加停车空间。还处于建设中只是建设完成了主路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停车的较少。外部交通,各高校一般都配有校车,一辆辆在城市中穿梭的校车,会给城市的交通增加阻力。校园周边的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
4.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就校园自身来说,西安高校新建校园规模较大的存在追求完美构图、宏伟轴线导致结构松散,土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校园与校园之间来看,没有任何教育、体育运动资源共享的形式。校园与城市之间,校园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各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校园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受到影响,大学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三、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3.1宏观层面的策略研究
3.1.1高校的定位与土地集约利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学真正的需要的是“大师”—师资、学术与人才,而不是“大楼”--基础服务设施。每所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与定位:想发展成什么样的大学,学校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取得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在相关学科领域内取得什么样的领域建树,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实力与综合排名。这才是高校定位的核心所在,并不是简单的将学校的规模,校园占地多少亩,校舍有多少建筑面积,作为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
3.1.2高校建设发展与城市布局发展相适应
高校校园位于城市之中,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有机组成部分至少包括了两层含义:校园土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所承担的职能也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知识信息经济时代知识产业的物质载体,高校受到所处大环境影响,也因为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会对地区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的作用。就西安市而言,西安市南部大学园区的建设是与南部区县的发展同步考虑、同步开发的,大学园区对南部区县的发展促进的作用较为成功。
3.1.3高校建设发展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从1999年开始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高等教育投入的增长与教育规模的发展不适应,投入滞后于发展。加上一些高校办学条件不足,影响教学质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过大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国家提出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稳定招生规模的政策。而某些高校出现了招不够学生的现象,如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的招生老师就面对“报到率”不足的问题,甚至出现高校之间抢夺生源的现象。
高校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实际需求的变化,会对校园建设发展造成影响。
3.1.4高校规划建设的前瞻性与土地集约利用
前瞻性就是指分析市場、预见未来。对于校园的规划建设来说,因为其自身动态的特点,在建设之初,要对高校将来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
西安高校新建校园规划建设,因为前瞻性不同使校园规划建设存在两种不同的建设模式,分别为:一次征地、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多次征地、多次规划、多期建设。长安大学新校区,坐落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生态产业园的交汇处。校园选择在北郊建设新校区是因为此处原有一个汽车实验基地,就选择在汽车实验基地的南侧,征地1200亩作为新校区的建设用地。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2009年长安大学又决定在校园的西侧再次征地800亩,使整个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用地规模扩大到2000亩。这样就存在两次征地,而又不是一次统一规划,考虑到校园后的发展,致使大量的土地闲置,造成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低下。
3.2中观层面的策略研究
3.2.1校园规划理念与土地集约利用
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会直接影响校园规划建设的空间结构与规模,校园规划建设又是以土地的利用为物质载体的,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与校园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高校的教育理念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的职能从“单纯知识传授”的象牙塔转向“教学、研究、服务社会”结合相的知识工厂;高等教育方式从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题上听的单向灌输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育的地点从教室转向校园和校园以外的城市甚至社会中。高校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理念的空间载体,而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土地利用这个物质载体以不同的利用方式表现出来。
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是以高等教育理念为前提条件的,高等教育理念的不同发展转变,使得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也呈现不同以往的理念。高校校园的规划建设反映了高等教育理念,更进一步通过校园土地利用这个物质载体反映出来。
3.2.2资源共享理念与土地集约利用
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来说,有很关键的一点,是通过把相关功能、不同权属的资源共享来作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西安高校新建校园一般都成片出现在城市中,这就给集约利用创造了条件,但就实际的情况来说却没有形成共享之势。
1.高校与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
高校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城市建设与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正是通过“共享”来实现的。高校聚集形成商业街区,甚至是商业中心的,最成功的是小寨商业副中心。另一个就是雁塔路电子一条街的形成。西安市雁塔路电子一条街是专门零售电子产品商业街。这两个商业街区内,人口增大,需求加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集聚效益突出,导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形成商业街区的模式。
2.高校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
对于西安高校新建校园来说,由于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再加上高校新建校园建设还不完善,校际之间的共享几乎没有。
北郊大学园区内的高校除长安大学外的其余三所高校,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医学院曾经有过“共享”的经历。2003年,未央区政府牵头,建设未央大学城的项目。大学城有三所高校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医学院和陕西高校后勤公寓四个项目组成。当时设计的陕西高校后勤公寓是三所高校共有的后勤生活基地,包含学生生活区和教工生活区,由同一部门规划建设。而校园教学区则有高校自己建设。而一些实际的原因最终这个“陕西高校后勤公寓项目”也没有实现。
对于西安高校新建校园来说,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对于这种共享理念较为薄弱,鉴于这种情况,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可以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来取得资源的共享,提高土地利用的程度。从理念上加强共享、互动的理念
3.3微观层面的策略研究
3.3.1校园空间结构与土地集约利用
高校校園规划建设重要的是校园空间结构的塑造,空间结构是校园规划建设的基础,是支撑校园的根本。不同的空间结构又以不同的用地结构表现出来,不同的用地结构形式就会直接影响校园土地利用的程度。
3.3.2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与土地集约利用
在我国高校校园,主要由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两种交通方式。人车分流是近年来比较主张的一种交通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与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正真意义上的人车分流。从高校发展开放性的理念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正真意义上的人车分流会对校园与外界的交往带来不和谐的因素,而且人车分流需要为机动车辆行驶而单独设置的道路系统和相应的设施,需要大量的静态交通空间以及相应设施满足停车需求,这样会使校园占地面积加大,也不利于校园土地的集约利用。因此,校园的交通方式,应该是“人车混行”为主,“适度分流”为辅的交通方式。
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可采用集中停车空间与分散停车空间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3.3.3校园绿化景观环境与土地集约利用
高校校园的绿化景观环境的创造,更注重的是环境感官的塑造,不是通过大规模来体现的,与校园占地的规模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占地面积大,并不意味着绿化景观环境就一定好,占地面积小,也不是意味着就营建不出好的绿化景观环境。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应该本着集约利用的观点,注重景观环境的客观形象与主观感受的结合,更好的体现高校校园的教育氛围。
3.3.4校园建筑与土地集约利用
高校校园建筑是高校校园空间实体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从校园建筑的方面,来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空间实体的支持,就显得犹为重要。校园规划建设,应走“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道路,实现校园土地集约利用,校园建筑应采用“节能、新材料、复合功能”的发展方向,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达到“节能省地”,来实现校园土地集约利用。
四.结束语
研究高校校园土地集约利用可以为高校校园建设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作为对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贯彻,从高校校园的土地利用本身,以及校园规划建设、校园建筑的建设与校园的土地利用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高校校园土地集约利用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西安高校新建校园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形成大学聚集区,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校园的发展还将继续。据报道,西安美术学院、西安政治学院等新建校园也将入驻南郊大学园区。通过本文的浅析希望可以为西安高校新建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西安高校新建校园 土地集约利用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21世纪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高校经历了第三次校园建设的高潮,出现了大量新建的校区和改建、扩建的老校区。自从国家开始实行“扩招”政策,全国各地的高校为了满足生源急剧增长的需求,开始了校园建设的第三次高潮,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对西安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来说,高校建设的高潮更是来势汹汹。
一、西安高校新建校园的分布现状
西安是举世注目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历史文化古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国知名高校云集之地,是全国三大(北京,上海,西安)高等教育基地之一。西安高校在经历了校园建设的第三次高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依据最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市2008 ~2020城市总体规划)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向城市新区转移,形成新的高教聚集区。西安北部大学园区由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西安医学院未央校区、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校区等高校构成。东部大园区由西安思源学院为代表的民办院校构成。城市南部的文教科研区,有两大高教聚集区,云集20多所各类院校。有普通高等院校如: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等。独立院校如: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等。民办院校如: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大学等。军事院校如:西安陆军学院等。
表2.1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密度统计表
二、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土地利用存的问题
学校名称 老校园 新建校园
长安大学 84.9 113.5
陕西师范大学 50 111.8
西北政法大学 33.3 71.8
西安外国语大学 26.2 80
西安医学院 6.8 33.7
西安财经学院 26 79.2
西北工业大学 80 26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66.7 200
1.西安高校新建校园选择异地另建,新建校园的占地规模较大,如表2.1所示,新建校园占地规模是老校园占地规模的一倍到三倍。总体上来说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都存在占地规模较大的问题。基本上新建的校园都已经能满足全校教学需求,还有一定规模的老校园存在。
资料来源:自绘
2.不同组织教学形式直接影响校园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影响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合理与否会对用地结构造成影响,用地结构就会影响土地利用。对于本科高年来说,需要有大型的专业实验室,这与那些将新校区只作为低年级基础教育的教学场所来说高校,单就专业实验用房的有无来说,就会对校园的空间结构造成很大影响,进一步影响校园的土地利用。大量实验用房的需求,就会更进一步增加对土地的需求,使校园占地规模加大。
3.校园规划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校园规划方面,存在占地规模大、追求完美构图、宏伟轴线的问题。如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工业学院通过不同形式曲线和宏伟轴线的结合,追求完美构图。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导致校园结构松散,造成土地利用率低下。
校园建筑方面,在追求完美构图、宏伟轴线的同时,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出现了大体量、大尺度的建筑物,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是用教学楼与图书馆结合,在教学的核心区形成大尺度的教学综合体建筑物。西安外国语学院核心区的教学综合体长度接近400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综合体长度达到1000m。
校园交通方面。内部交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新校园,在完善道路系统,增加停车空间。还处于建设中只是建设完成了主路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停车的较少。外部交通,各高校一般都配有校车,一辆辆在城市中穿梭的校车,会给城市的交通增加阻力。校园周边的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
4.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就校园自身来说,西安高校新建校园规模较大的存在追求完美构图、宏伟轴线导致结构松散,土地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校园与校园之间来看,没有任何教育、体育运动资源共享的形式。校园与城市之间,校园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各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校园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受到影响,大学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
三、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3.1宏观层面的策略研究
3.1.1高校的定位与土地集约利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学真正的需要的是“大师”—师资、学术与人才,而不是“大楼”--基础服务设施。每所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与定位:想发展成什么样的大学,学校在相关学术领域内取得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在相关学科领域内取得什么样的领域建树,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实力与综合排名。这才是高校定位的核心所在,并不是简单的将学校的规模,校园占地多少亩,校舍有多少建筑面积,作为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
3.1.2高校建设发展与城市布局发展相适应
高校校园位于城市之中,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有机组成部分至少包括了两层含义:校园土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所承担的职能也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校作为知识信息经济时代知识产业的物质载体,高校受到所处大环境影响,也因为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会对地区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的作用。就西安市而言,西安市南部大学园区的建设是与南部区县的发展同步考虑、同步开发的,大学园区对南部区县的发展促进的作用较为成功。
3.1.3高校建设发展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从1999年开始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高等教育投入的增长与教育规模的发展不适应,投入滞后于发展。加上一些高校办学条件不足,影响教学质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过大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国家提出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稳定招生规模的政策。而某些高校出现了招不够学生的现象,如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的招生老师就面对“报到率”不足的问题,甚至出现高校之间抢夺生源的现象。
高校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实际需求的变化,会对校园建设发展造成影响。
3.1.4高校规划建设的前瞻性与土地集约利用
前瞻性就是指分析市場、预见未来。对于校园的规划建设来说,因为其自身动态的特点,在建设之初,要对高校将来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
西安高校新建校园规划建设,因为前瞻性不同使校园规划建设存在两种不同的建设模式,分别为:一次征地、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多次征地、多次规划、多期建设。长安大学新校区,坐落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生态产业园的交汇处。校园选择在北郊建设新校区是因为此处原有一个汽车实验基地,就选择在汽车实验基地的南侧,征地1200亩作为新校区的建设用地。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2009年长安大学又决定在校园的西侧再次征地800亩,使整个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用地规模扩大到2000亩。这样就存在两次征地,而又不是一次统一规划,考虑到校园后的发展,致使大量的土地闲置,造成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低下。
3.2中观层面的策略研究
3.2.1校园规划理念与土地集约利用
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会直接影响校园规划建设的空间结构与规模,校园规划建设又是以土地的利用为物质载体的,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与校园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高校的教育理念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的职能从“单纯知识传授”的象牙塔转向“教学、研究、服务社会”结合相的知识工厂;高等教育方式从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题上听的单向灌输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教育的地点从教室转向校园和校园以外的城市甚至社会中。高校校园作为高等教育理念的空间载体,而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土地利用这个物质载体以不同的利用方式表现出来。
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是以高等教育理念为前提条件的,高等教育理念的不同发展转变,使得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也呈现不同以往的理念。高校校园的规划建设反映了高等教育理念,更进一步通过校园土地利用这个物质载体反映出来。
3.2.2资源共享理念与土地集约利用
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来说,有很关键的一点,是通过把相关功能、不同权属的资源共享来作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西安高校新建校园一般都成片出现在城市中,这就给集约利用创造了条件,但就实际的情况来说却没有形成共享之势。
1.高校与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
高校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城市建设与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正是通过“共享”来实现的。高校聚集形成商业街区,甚至是商业中心的,最成功的是小寨商业副中心。另一个就是雁塔路电子一条街的形成。西安市雁塔路电子一条街是专门零售电子产品商业街。这两个商业街区内,人口增大,需求加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集聚效益突出,导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形成商业街区的模式。
2.高校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
对于西安高校新建校园来说,由于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再加上高校新建校园建设还不完善,校际之间的共享几乎没有。
北郊大学园区内的高校除长安大学外的其余三所高校,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医学院曾经有过“共享”的经历。2003年,未央区政府牵头,建设未央大学城的项目。大学城有三所高校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医学院和陕西高校后勤公寓四个项目组成。当时设计的陕西高校后勤公寓是三所高校共有的后勤生活基地,包含学生生活区和教工生活区,由同一部门规划建设。而校园教学区则有高校自己建设。而一些实际的原因最终这个“陕西高校后勤公寓项目”也没有实现。
对于西安高校新建校园来说,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对于这种共享理念较为薄弱,鉴于这种情况,西安高校新建校园可以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来取得资源的共享,提高土地利用的程度。从理念上加强共享、互动的理念
3.3微观层面的策略研究
3.3.1校园空间结构与土地集约利用
高校校園规划建设重要的是校园空间结构的塑造,空间结构是校园规划建设的基础,是支撑校园的根本。不同的空间结构又以不同的用地结构表现出来,不同的用地结构形式就会直接影响校园土地利用的程度。
3.3.2校园道路交通系统与土地集约利用
在我国高校校园,主要由人车混行和人车分流两种交通方式。人车分流是近年来比较主张的一种交通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与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正真意义上的人车分流。从高校发展开放性的理念以及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正真意义上的人车分流会对校园与外界的交往带来不和谐的因素,而且人车分流需要为机动车辆行驶而单独设置的道路系统和相应的设施,需要大量的静态交通空间以及相应设施满足停车需求,这样会使校园占地面积加大,也不利于校园土地的集约利用。因此,校园的交通方式,应该是“人车混行”为主,“适度分流”为辅的交通方式。
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可采用集中停车空间与分散停车空间相结合的布局方式。
3.3.3校园绿化景观环境与土地集约利用
高校校园的绿化景观环境的创造,更注重的是环境感官的塑造,不是通过大规模来体现的,与校园占地的规模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占地面积大,并不意味着绿化景观环境就一定好,占地面积小,也不是意味着就营建不出好的绿化景观环境。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角度,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应该本着集约利用的观点,注重景观环境的客观形象与主观感受的结合,更好的体现高校校园的教育氛围。
3.3.4校园建筑与土地集约利用
高校校园建筑是高校校园空间实体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从校园建筑的方面,来为校园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空间实体的支持,就显得犹为重要。校园规划建设,应走“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道路,实现校园土地集约利用,校园建筑应采用“节能、新材料、复合功能”的发展方向,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达到“节能省地”,来实现校园土地集约利用。
四.结束语
研究高校校园土地集约利用可以为高校校园建设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作为对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贯彻,从高校校园的土地利用本身,以及校园规划建设、校园建筑的建设与校园的土地利用的关系等方面研究高校校园土地集约利用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西安高校新建校园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形成大学聚集区,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校园的发展还将继续。据报道,西安美术学院、西安政治学院等新建校园也将入驻南郊大学园区。通过本文的浅析希望可以为西安高校新建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一些启示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