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以其平民性、交互性、快捷性、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通过抢占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平台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转变传统教育管理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新媒体是相对于书信、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快速便捷,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人人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随时了解全球资讯,并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和传播。但是也正是由于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我们需要理性的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充分把握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不断实现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新媒体与新媒体环境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
  在互联网络与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微信、微博、QQ、人人网等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日常生活的“新媒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相较于传统媒体受地域限制明显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中的网络是不分区域的,由此带来了“开放性”的特点;此外,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由此产生了“多元性”的特点;在这种开放与多元的环境下,新媒体环境产生了传授者之间的“交互性”、大量信息的“易检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新媒体为新时代注入了大量个性化元素,并为多元化社会提供了极具代表性的传播方式。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影响大学生的交往空间和生活方式
  在传统的交往模式中,大学生更倾向于狭小空间,思想与眼界无法真正打开,难以实现提升。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凭借其开放性和便捷性特点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搜寻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拓学习交流的平台。新媒体促进了学生群体间的跨界交流,从而方便建立起校友友谊、跨校友谊,方便开拓眼界见识、提升思维高度,为大学生思政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新媒体具有高科技化的特点,这使得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广泛的应用,各种高科技的应用使大学生能够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更快的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突破了旧的媒体环境下信息传递的滞后性,给广大大学生领先普通人提供了便利,也使他们的生活展现出丰富多元的特点。
  2.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工作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送达给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大众对大众”的传播,环境相较于以往更加开放,不再有一次只能针对一个人的限制,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方式大多以师生面对面交流为主,定期开展讲座、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等方式是其主流。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QQ等崭新的思政工作方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手段也更加灵活。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为高校教育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直观有效的手段,可以將原来认为晦涩难懂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思政理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给广大学生。这样就使得工作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无缝隙的教育方式巧妙地将教育理念融入进学生生活,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潜移默化方向发展的崭新局面。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技术涵盖了各行各业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庞大的知识量和趣味性的展现方式使得当今大学生所了解到的知识越来越多,繁重的信息量不仅加重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任务,而且加深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政工作针对性的要求。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新媒体时代的教育工作意味着更多地将理论知识与新媒体结合起来,通过新媒体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时效性,通过新媒体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干预。
  3.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在新媒体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能更方便地感受新鲜的教育模式,学习的主动性与接纳性实现了有机结合,传统模式中的呆板形式逐步改变,由此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有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互动交流。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喜好与需要主动探索信息,双向性的学习模式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新媒体还具有延伸课堂的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各大高校可以通过教学视频达成知识的共享,这有助于减轻传统教育中学生对于单一书本知识的厌倦情绪,使得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魅力。
  (二)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隐蔽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隐蔽性是指利用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纷繁复杂,信息的有效性难以辨别,并且经常有一些不良信息掺杂其中,这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而当今大学生是学校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受众,是网络信息的直接影响者,极强的接受能力使得他们可能对一些错误言论跟风追捧,产生不文明现象,更有甚者可能导致个人价值观的扭曲,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不良信息往往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迫使教育者紧盯严防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苗头,适时进行教育方式上的创新,从而保证思想导向的正确性,提升教育双方意识形态上的认同感。   2.大学生个性在新媒体下的扩张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困扰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平民化、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网络进行交流,发表个人意见,但导致了一些学生沉溺其中,甚至是依赖虚拟网络。当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压力在虚拟网络中实现排解时,大学生便容易依赖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固涩于现实世界的沟通,长此以往便会导致人际交往上的生疏与性格上的内向封闭,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借助新媒体资源打开学生心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防止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造成的价值观歪曲等现象,成为了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3.对新媒体媒介素养的需求考验着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当下,新媒体成为了广大青年学生追捧和轻松接受舆论观点的方式。微信、微博、更是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抢占的阵地。新媒体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对于高校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教师来说必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微信、微博、陌陌、人人、论坛等新媒体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未曾涉及过的新鲜元素,他们在接触之初往往存在困惑甚至排斥,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不够,使得教育者在应对时深感力不从心。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新媒体媒介素养亟待增强,对新技术的驾驭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挑战,如何提高个人媒介素养,突破技术知识的瓶颈,腾出时间去接纳并有效使用新媒体技术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新时代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要求。
  4.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形成冲击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面貌,新技术的产生与风靡使得曾经的书信、邮件等传播方式不再流行,传统教育中的面对面沟通已不能满足当今教育环境,“现实与虚拟结合”的教育方式还未被大众接受,因此高校中的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新媒体技术的风靡迫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工作提上日程,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产生了不小冲击。
  三、适应新媒体新常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
  在新媒体技术风靡的新时代下,高校应当从实际出发,全面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尤其应当注重思政工作队伍新媒体媒介素养的提升,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熟练运用和掌握新媒体工具,及时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社交平台,打造共同的话语体系,努力找到自身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接口,运用网络知识和开放平台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关注并主动引导,通过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新媒体活动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以达到平等、开放的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吸引力。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意味着要积极推进新媒体建设,不断开发学生普遍接受的新媒体工具,建立新媒体思政工作平台,加强平台建设,让新媒体为思政工作服务,让新媒体成为我们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实现有效思想引导的平台。
  (二)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
  在当今时代,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时代潮流,往往会影响管理效率,甚至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当前,软件应用日趋流行,手機渐渐成为了影响学生思想的主要渠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花费一部分时间来关注学生微博、QQ群、BBS、学校论坛等,密切关注当下学生的思想动态,与他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魅力,对于学生表达的积极正面的言论,应当给予大力鼓励,对于消极、负面、非主流的言论,应当采用疏导的方式进行纠正,坚决避免言辞过硬,引发学生排斥与逆反心理。积极采用多渠道管理,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打造共同的思政体验平台,这样既可以保证管理效率,又可以实现与学生的真诚沟通,达成效率与效果的共赢。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在学习新鲜的社交媒体软件的同时,还应主动探索未经开发的领域,采取措施并不断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校园网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必须接触的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要想把握主动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注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其上不断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学生不断学习先进的、民族的、大众的优秀文化,在实现过程中还应注重校园网站的人文性,尽力做到贴近学生生活,并采用视频、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所要传达的效果,设法提升校园网络的吸引力与引导力,由教育中的被动渗透转而达成主动感染。
  参考文献:
  [1]徐振样.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2007(6).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3-4.
  [3]钱文彬.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4]周静.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1(9).
  [5]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因为高职院校自身缺乏名牌高校的竞争力,更缘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出于自身利益展开的相互博弈。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囚犯困境并就高职院校走出囚犯困境提出了对策,再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佐证,以期为广大高职院校和参与校企合作的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博弈;囚犯困境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
摘 要:二战后,美国的科技能力一直占据世界顶尖水平。联邦政府充分利用资金拨付、项目申报等手段影响大学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大学在研发方面的优势,更好的为国家利益服务。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各级政府对高校研发投入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分配方式,以期对我国高校科研投入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研发;拨款;预算  中图分类号:G649.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
根据工程实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相关理论及焓湿图,结合现场实际测量室内状态点参数。通过计算其露点温度,从施工过程中材料选择及施工质量的角度分析了空调风管系统结露
目前国内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在玉米清理后,不进行水气调节、破糁脱胚、提胚等工序使胚乳、胚、皮分离。由于玉米的表面比较光滑,原料清理比较简单。只是去除大中小杂即可。脱胚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在不减少理论内容和实验的同时,以虚拟仿真软件为纽带,采用以精选案例为重要备课工作的案例教学法,使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的难点得到破解。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仿真软件;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136-01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类专业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
基于目前社会对于机械专业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意味着中国高校在机械专业教学中,要从社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弥补目前机械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各种不
摘要:网络新媒体环境为高校团学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高校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应用现状的调查统计,提出了高校团学组织应打造专属文化特色和建立专业运营团队两大发展创新途径。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团学组织;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212-01  一、前言  新媒体是在现代信
摘要:校友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中的核心文化,是促进院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培育校友文化,推进校友工作是现代院校重视的话题。  关键词:校友文化;推进;校友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10-01  引言  校友工作与院校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校友工作不仅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延续,也是该院校发展道路上重要的支持者,对此,本文针对培育校友文化
该根茎类作物碗勺式排种的种植装置,通过在排种器上增设振动装置和涨紧装置,无需借助于人,能够实现马铃薯机械种植的精确播种,自动控制播种的数量并且播种均匀,大大减少了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