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古风就是茶道了吗?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s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风是广义说“过去、古代的民俗习惯与文化”,不特指哪个年代与作为。茶界处处可目睹古风流行,例如:自己取山水,烧炭火煮水;民间收购旧用具当茶器用,无论饭碗、酱油碟、汤匙、筷子都拿来泡茶;穿古人服饰,在山林盖间草屋当泡茶之处,走路姿势也要走得像古人;用补钉器皿当泡茶用具,一边泡茶一边吟诗作对,写毛笔字,下棋及抚弄古代乐器;用古代道具,追求古器的重现,仿效某个朝代的茶法如煮茶、点茶或功夫茶法。
  兴思古之幽情,人人皆向往,若欲将之表现得出色,一要复制得很真,整套方式按照当时所做的依样画葫芦,锻练至亳无破绽的地步。这是为学习或研究所下的功夫,也是博物馆工作、观光旅游商品。还有一种如“茶道里的空寂”。空寂美学一空寂美学是日本人成功地吸收了中国的禅宗思想后形成并带回日本的,用于草庵式茶道,具体实施在日本茶道的整套泡茶动作中,古风至今犹存。
  二要古为今用,将古人的精粹点点滴滴融入现代茶道,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如举办曲水流觞式的茶会,取其几个重要精神:很自由的就坐,茶汤、茶食过来了只取一瓢饮,在漂流中及时取食,大家轮流到源头去泡茶,顺便散步运动等即可。至于曲水流觞前先要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大家到溪边洗濯身体、流觞中饮酒并赋诗,那就大可不必了。
  有些观念与时俱进没有什么不好,唐代陆羽、宋代陆游在当时都是走在时代前头、提出茶道创见的人,并不是一直跟着前人步伐而已。我们也要找出适合当代生活方式的做法,如:优质瓶装矿泉水与电煮水器可应用,只要不影响泡茶效果;用山泉水,要从好源头取水;烧炭煮水就要懂得如何用炭、要懂得辨别电煮和炭煮的优劣;用一件旧器、一袭麻衣大袍、一所茶屋,必需知道它们的内涵是什么,天天练习。否则搬些古旧东西来填塞自己在茶道的不足、补充心虚的地方,只懂得讲究茶叶外壳是旧包装、杯子是哪一家哪一位老人用过的,这样来炫耀、武装自己,忘掉还是要回归到泡茶、茶汤本质,就变成是转移目标的障眼法了。别装模作样成有历史文化的样子就叫做古风,它不是外在模仿。
  用补钉器皿是另一招式。补钉原来是穷困时代,碗碟只要不破裂得太厉害,便拿去给补碗摊子补一补继续用,当时花费不多。或博物馆需要修复陶瓷物件,也用到补钉。现今补钉手艺已成稀有行业,一定要有一只很了不起的碗的人,才有必要找到一位懂得这种手艺的人,才值得花那么多钱去补那只碗。这些传统手艺与珍惜器物之情固然让人动容,但是都已经和茶道扯不上半点关联,属于另一个范畴的事了。补钉过的器物用于喝茶,我们还要考虑到卫生的问题呢。
  茶道一定要用旧古物吗?旧古物有两种价值:一是历史价值,它有时间意义和人们寄托的感情,但如对泡茶没有用处,便只是件空虚的器物。二是除具有上述时间与传承意义,还加上美的价值与泡茶的价值。能够将茶汤表现得更好、将茶道内涵表现得更清楚,旧器古物才可以成为一件好茶器,帮茶道说话。
其他文献
不管是通俗易懂的“斗茶”,还是气势滂沱的“茗战”,古往今来,斗茶一事叫法时变,而实质却一层不变。无论何种叫法,但凡是参与到其中的人,甚至只是见识过这场面的看客,都会在脑海中留存下无法删档的独特记忆。爱茶人士兴趣广,斗茶人士欢乐多。爱茶又斗茶的人,终将是最让人艳羡的那一类人。  现代斗茶史  1985年对于中国茶叶现代史来说,具有分水岭的意义。从这一年开始,国内茶叶生产全面放开经营,茶农、茶商可以自
期刊
11月15日,由韩国重要无形文化财45号音乐家释自然发起的“美丽的茶会”,在苏州本色美术馆举办。  这是一场为云南边远地区儿童发起的爱心活动,所有收入全额捐出。由本色美术馆免费提供场地,韩国艺术家柳镇奎、韩国音乐家释自然、歌剧演唱家张玮玒、台湾舞蹈王子李伟淳友情献演,韩国高香顺、台湾蔡奕哲等25位资深茶人自发参加茶席布置,将近300名爱茶人到场献爱心。爱无国界,一场中韩艺术家之间、茶人与爱茶人之间
期刊
夜市中的江南园林——板桥逸馨园  很难想象在人声沸腾、大小摊贩吆喝叫卖的夜市中,还有这么一座大型园林式茶坊17年来始终屹立不衰,提供都会男女一个可以舒适饮茶的空间,更为人车拥挤的板桥闹区守住一份茶情。  这就是南雅夜市中的“逸馨园书香茶坊”。它创立于1997年,以优美的江南庭园式造景、小桥流水、垂柳、景观瀑布、潺潺流水等闻名,占地800坪的偌大空间,不仅可以举办百人以上的茶席或会议,沿湖设计的独立
期刊
一、尊称——石转运  乃石制的茶磨。磨在中国古代应用非常广泛,是加工各种美妙食物尤其是谷物类不可缺少的器具,使用人工或者畜力推动运转,将谷物加工成粉末或者浆状。一般的磨除了手把之外,都是石制的,取其坚固稳定,且石性寒凉,摩擦后产生的热相对较少,对食物的性质影响也就较小。将石磨应用于饮茶中,是点茶法盛行后茶人们的智慧迁移吧。因为唐代最精致的煮茶法中,也是将茶饼碾磨为茶末,如陆羽《茶经六之煮》所言:“
期刊
虽已年过期颐,张天福的梦想却从未止步。  从事茶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人生坐标放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中去,而梦想就紧紧地维系在了这一枚小小的香叶上。在此后长达80多年的事茶历程中,他用执着与坚忍书写了一个茶香四溢的传奇人生。  不同阶段的人生坐标,定位着不同的梦想。青年时代,他的梦想是“救亡图强”;中年时代,他的梦想是“科教兴茶”。当他走到人生边上时,梦想依然清晰而具体:“要让中国百姓喝到放心的
期刊
夏之余韵渐行远,  秋之芳华正当时。  新茗初上味自鲜,  设席备茶待君来。  光阴雕饰的旧物温润在旁,案头翻看的书册蕴着墨香,潜入小窗的清风微凉……平常日子的静然,清透明了,诸事安好。只是,只是那一日随手采撷的花儿,已风干凋零;那一幅为君习作的字,尚无人读博,那一句与君定下的盟约,铭记心间;那一盏为君奉上的茶,已至品饮佳期,那一壶净水响过了蟹眼和松鸣,却不曾,与茶相遇沁入君心。  涉世君练心, 
期刊
不管是通俗易懂的“斗茶”,还是气势滂沱的“茗战”,古往今来,斗茶一事叫法时变,而实质却一成不变。无论何种叫法,但凡是参与到其中的人,甚至只是见识过这场面的看客,都会在脑海中留存下无法删档的独特记忆。爱茶人士兴趣广,斗茶人士欢乐多。爱茶又斗茶的人,终将是最让人艳羡的那一类人。  一个人的“左右互博”  在我所认识的诸多科班出身的茶业从业者中,姜繁是有家族传承的一位,除此之外,他也是为数不多的打心眼里
期刊
茉莉,茉莉,当这二字在唇边流转时,仿佛是在低声吟唱一曲江南小调,如此婉转悠扬。也许正是因为名字的清雅,赋予了茉莉花茶别致的韵味。当茉莉绿茶在盛夏时节大行其道时,我却独独醉心于茉莉红的甘甜滋味。  精雅的外包还未开封,茉莉花的花香和着红茶的茶香便幽幽地飘荡开来,花与茶如同情深意浓的姐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互融合,相映生辉。投茶入盏,只见红茶芽尖初现,色泽红褐,条索细嫩、纤细,甚是可爱。轻缓注水,
期刊
这不是台茶的味道!茶友品饮台湾茶叶时,经常发出这样的话语。对于他们的这些感受,我们也只能无奈地喟叹而已。消费者购买茶叶已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茶叶的真伪,总是心存怀疑,茶商虽然也心里有数,但有几人能说清楚呢?  茶叶是饮料,不是饮品,是介于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中间产品,是农业产品的一种又是工业产品的一部分。既在乎它的特殊、风味和生产地的区域多变性,又要求产品的规格、标准和稳定性,这是很难全盘把
期刊
茶界流行一句话:茶是怕比的,好茶是比出来的,茶王是不怕比的。  一泡茶的形成,受到了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每泡茶都是唯一的。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斗茶应运而生。2014年9月11日,由著名导演孟卫国指导的影片《斗茶》正式上映。讲述了几位年轻人从不懂茶到爱茶再到战胜自我的成长过程。影评人说它是“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恒久魅力印证给观众,同时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独树一帜的现代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