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它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最好渠道之一,由于学生知识面的局限性,我在诗歌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一些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诗歌阅读;比较;赏析;素质教育
中国的诗歌历史悠久,这成为国人的骄傲,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也是历年来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在高考试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第三册前两个单元都是诗歌,能不能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关键就在这一学期了,而搞好语文素质教育,诗歌教学肯定是一大突破口,笔者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浅谈一下:
一、讲授诗歌,传统加创新
1 导学生多读、背、抄、悟、多写感受。读、背、抄、悟、写是领会诗词的可行方法,老师本着一个理念:只要动口、动手,就是成功,一段时间来,学生对诗有了一些认识,并且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2 学会赏析。诗歌教学,如果就诗论诗,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比较赏析的方法非常适用。比如写作风格上比较、体会诗人不同的写作风格、感情寄托。例如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将重点确定为对诗的音乐描写的赏析,与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作比较,比较音乐描写及表达情感的方面的异同点;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作比较,比较音乐描写的异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作比较……这样比较,做到了由点到面,举一反三。
二、利用班内的教学园地,诗歌上墙
把班内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语文园地的三分之一,要求园地内每天都有摘录的诗歌名作及其相应的解析,相关东西上墙后,要求班里所有同学工整抄写当天的三首诗,扩展阅读涉猎范围,通过交流心得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鼓励对摘抄的诗歌谈不同的见解。各小组安排井然有序,小组成员互相配合,有的查找资料,介绍相关的诗文趣话:有的选诗;有的做相关的解析,还推选水平较好的同学尝试结合现实谈感受。有些小组别出心裁,就搞成个别诗人的专栏,还有后人对他们的评论。还有一个组主要摘录词作,他们把词按婉约、豪放分开,两种风格的词交替上墙,也配以分析和评论。各组成员不甘示弱,每天我随同学生一起欣赏园地的内容。大加赞赏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学生们为此兴致勃勃,精心筹划。两周结束后,我把每人的摘抄本逐本精批,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点评,肯定了成绩。这种“墙上”阅读参与面广,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的目的,调动了学习主动性。
三、利用课堂,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扮演老师角色
在进行完第三册1-6课的诗歌教学后,我将第七课的《近体诗六首》和第八课的《词七首》放手让学生讲,在宣布完这一决定后,同学们跃跃欲试。具体方法是:自愿报名,通过抽签决定所讲诗歌;资料自己收集,有疑问随时咨询老师:鼓励大胆尝试,只要上台,就是成功!要求听课的同学做好预习,便于互学互进。结果出人意料:报名超过了12人,有几人竟然是一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学生授课的步骤、方式方法效果奇好:听课的同学积极性高,配合特别默契;学生对资料的掌握和运用是到位的,资料来源也有多种渠道: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和听课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讲课的同学迈过了“胆怯”的这个坎,征服了自己,建立了自信。这次学生讲课。对我也有不少启发,例如在知识的讲授中,完全不用面面俱到,因为学生主动吸收的能力是超强的。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教学是该放手了。因为诗人做诗,讲究含蓄,目的就在留下想象空间,老师讲课,理应引而不发,这就是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因此有以下想法:
1 鼓励学生做诗
一位学生的《念奴娇·无题》:“奔出家门,不停歇,直奔学习之处,车辆穿梭,来去匆匆,惟独我徒步,知识如山,让人必须投入。回首童年之时,笑容满面。时光似水,一瞬间,越过九载十年。旧梦重忆,天真应笑我,需要改变。实在太累,一盆清水洗脸”,然后让学生对其诗进行评论:“中心分析本词表现出作者的无限烦恼和对已逝时光的追念,流露出作者对如今生活的感叹,‘实在太累,一盆清水洗脸’这句话道出了中学生学习生活的无比艰辛。”还有一学生的词作《一剪梅·高二》的上片“无言独下二楼,月如钩,寂寞夜路伴我走。写不完一作业,背不完,-单词,别是一番困意在心头。”学生生活丰富而单调,能以这样的方式宣泄情感,我相信,这定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2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学诗重在读,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有吟颂才产生传世的《诗经》。另外也建议学校定期举办诗歌大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经过这些尝试教学,既有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又有认真实践新教材传达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我们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得到唯美的熏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唐诗选[M].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诗歌阅读;比较;赏析;素质教育
中国的诗歌历史悠久,这成为国人的骄傲,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诗歌的学习和考查,也是历年来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在高考试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第三册前两个单元都是诗歌,能不能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关键就在这一学期了,而搞好语文素质教育,诗歌教学肯定是一大突破口,笔者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浅谈一下:
一、讲授诗歌,传统加创新
1 导学生多读、背、抄、悟、多写感受。读、背、抄、悟、写是领会诗词的可行方法,老师本着一个理念:只要动口、动手,就是成功,一段时间来,学生对诗有了一些认识,并且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2 学会赏析。诗歌教学,如果就诗论诗,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比较赏析的方法非常适用。比如写作风格上比较、体会诗人不同的写作风格、感情寄托。例如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将重点确定为对诗的音乐描写的赏析,与刘鹗的《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作比较,比较音乐描写及表达情感的方面的异同点;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作比较,比较音乐描写的异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作比较……这样比较,做到了由点到面,举一反三。
二、利用班内的教学园地,诗歌上墙
把班内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语文园地的三分之一,要求园地内每天都有摘录的诗歌名作及其相应的解析,相关东西上墙后,要求班里所有同学工整抄写当天的三首诗,扩展阅读涉猎范围,通过交流心得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鼓励对摘抄的诗歌谈不同的见解。各小组安排井然有序,小组成员互相配合,有的查找资料,介绍相关的诗文趣话:有的选诗;有的做相关的解析,还推选水平较好的同学尝试结合现实谈感受。有些小组别出心裁,就搞成个别诗人的专栏,还有后人对他们的评论。还有一个组主要摘录词作,他们把词按婉约、豪放分开,两种风格的词交替上墙,也配以分析和评论。各组成员不甘示弱,每天我随同学生一起欣赏园地的内容。大加赞赏并给予及时的建议,学生们为此兴致勃勃,精心筹划。两周结束后,我把每人的摘抄本逐本精批,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点评,肯定了成绩。这种“墙上”阅读参与面广,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的目的,调动了学习主动性。
三、利用课堂,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扮演老师角色
在进行完第三册1-6课的诗歌教学后,我将第七课的《近体诗六首》和第八课的《词七首》放手让学生讲,在宣布完这一决定后,同学们跃跃欲试。具体方法是:自愿报名,通过抽签决定所讲诗歌;资料自己收集,有疑问随时咨询老师:鼓励大胆尝试,只要上台,就是成功!要求听课的同学做好预习,便于互学互进。结果出人意料:报名超过了12人,有几人竟然是一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学生授课的步骤、方式方法效果奇好:听课的同学积极性高,配合特别默契;学生对资料的掌握和运用是到位的,资料来源也有多种渠道: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和听课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讲课的同学迈过了“胆怯”的这个坎,征服了自己,建立了自信。这次学生讲课。对我也有不少启发,例如在知识的讲授中,完全不用面面俱到,因为学生主动吸收的能力是超强的。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教学是该放手了。因为诗人做诗,讲究含蓄,目的就在留下想象空间,老师讲课,理应引而不发,这就是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因此有以下想法:
1 鼓励学生做诗
一位学生的《念奴娇·无题》:“奔出家门,不停歇,直奔学习之处,车辆穿梭,来去匆匆,惟独我徒步,知识如山,让人必须投入。回首童年之时,笑容满面。时光似水,一瞬间,越过九载十年。旧梦重忆,天真应笑我,需要改变。实在太累,一盆清水洗脸”,然后让学生对其诗进行评论:“中心分析本词表现出作者的无限烦恼和对已逝时光的追念,流露出作者对如今生活的感叹,‘实在太累,一盆清水洗脸’这句话道出了中学生学习生活的无比艰辛。”还有一学生的词作《一剪梅·高二》的上片“无言独下二楼,月如钩,寂寞夜路伴我走。写不完一作业,背不完,-单词,别是一番困意在心头。”学生生活丰富而单调,能以这样的方式宣泄情感,我相信,这定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2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学诗重在读,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有吟颂才产生传世的《诗经》。另外也建议学校定期举办诗歌大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经过这些尝试教学,既有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又有认真实践新教材传达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我们就是要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得到唯美的熏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唐诗选[M].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