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初中生学好语文,有助于发展自身的观察智能、沟通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智能及语言智能等多元智能。初中生的思想个性化鲜明,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学习状态以兴趣学习为主。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与自我成长需要,还应激发兴趣,让其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与情感,在情感因素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知识,确保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文章研究了激趣法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深入贯彻实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法
一、利用留白想象激趣
留白是常用的艺术创作手法,语文课堂中的留白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点到为止,为学生留出赏析及玩味的时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自我潜能、认识自我价值,产生在留白处“涂鸦”的冲动与兴趣。在运用留白法激趣时应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处,激发学生通过想象与文本心神交汇,在心领神会中填补空白。首先,教师可以在讲述文本时适当留白,让学生遵循个性特征对文本情境或场景进行个性化解读,体会文本的言外之意与弦外之音,准确理解好词佳句,将文本转变为形象画面,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意境、氛围、情趣与旨意。例如,在对《沁园春·雪》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述文本中的冰雪世界,引导学生领会北国雪景的苍茫皑皑、雄浑壮丽之感,同时在关键处留白,让学生在课堂中闭目想象“红妆素裹”与“分外妖娆”所呈现的北国江山雪后美景,从而深入领会“妖娆”表达的含义。再如,教学《窗》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私者看到墙后产生的心理活动,如极度后悔因嫉妒造成病友死亡,不能继续享受神龛,还可能产生病友向他索命的幻觉;有过一刹那的后悔,挪到窗口后虽然没看到病友描述的精彩场景,但比看不到强多了。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想象的内容,由教师分析哪种想象与人物性格较为相符。教师讲述文本时还可以利用标点符号进行留白激趣,引导学生想象标点符号后可能出现的千言万语,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火花,可以在课堂评价中留白,确保师生在课堂评价中实现充分互动,让学生在留白评价中体会快乐,将快乐转变为兴趣与动力。
二、通过思考与再创造激趣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受到年龄与阅历的限制,在解读文本时容易停留在字面上,形成似是而非的理解。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发问或追问法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拓展其思维空间,深入理解文本,营造生成性课堂,利用生成性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例如,《孔乙己》中设置了孔乙己的双腿被丁举人打折这一情节。而初中生解读这一情节的角度较为肤浅、平淡:丁举人是“杀人凶手”,杀人凶手十分狠毒,这一杀人凶手仅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往后发展的作用,无法从小说创作主题、写作目的角度来引发思考。因此學生会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作者喜欢在小说人物的名字上赋予深刻寓意,向学生简单介绍阿Q、祥林嫂等小说人物与故事,同时介绍作者其他笔名的寓意,如宴之熬者、嘎剑生等。学生被小说人物、故事吸引后就会产生思考兴趣,教师可以及时提问:“孔乙己这一名字是怎样来的?丁举人这一特殊称谓代表了什么?两个称呼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科举失败者与科举胜利者的状态,进而深刻理解文本。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再创造文本实现激趣。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再创造可以唤起主体意识,有效激发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研读教材中的文本,进而增强阅读兴趣与语文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学习《藤野先生》《台阶》时可以设计“我心中的她或他是怎样的人”这一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中针对文本描述的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整理自己独特想法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三、运用课堂活动激趣
新课程提倡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有效调动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培养良好语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可以利用表演活动进行激趣。丰富多样的课堂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脑力,增强学生对于文本材料与教学内容的兴趣。例如,在对《核舟记》进行教学时,教师让三位学生上讲台分别扮演鲁直、佛印、东坡。讲台下的同学可以边读课文边看三位演员摆姿势、排位置,并充当导演角色,指挥鲁直站位,让东坡将左手搭在鲁直背上及露出右足,让鲁直指画卷。在讲到佛印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佛印的神态、坐姿与五子罗汉相似,学生领会后便能够自然摆出矫首昂视的姿势。在开展表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核舟上的人物动作、姿态及位置等呈现出来,进而让学生直观化理解古文化。再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及《晏子使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与表演课本剧。除了开展表演活动,还可以利用绘画活动进行激趣。画图能够加深文本印象,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文本相关的挂图、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图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增强感悟文本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的内容绘制风景图,将文字转变为画面。在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文字含义,随后选取学生绘画的迎春图、春雨图、春风图、春花图及春草图等为学生解读文本。
四、运用信息技术激趣
整合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是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丰富多彩的情境,提供多种非文本素材,在视听并用、声情融会、动静结合中激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由此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在融入情境的过程中有效激趣。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时,教师可以先回顾《桃花源记》的内容,简单介绍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背景,让学生感悟归隐思想境界,随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写意山水画与古筝曲目《高山流水》,在山水画与高雅音乐所营造的宁静安适、淡然飘远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诗人的思想与精神境界,并形成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再如,教学《春》时,教师可将名曲《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音乐,在学生倾听音乐时,可进行适当点拨,将春的生机勃勃与变化万千、起伏不断的优美旋律联系在一起,感悟春天的馥郁花香、花朵绽放的声音、小溪潺潺流水声等;还可以在诗歌教学中播放配乐,让学生根据配乐朗诵诗歌,使教学过程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总之,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改革、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统一情感与认知,培养与增强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转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初中生在课堂中散发激情。在运用激趣教学法时,语文教师应注重转变应试教育思想,提升教学能力与语文素养,构建开放化的教学体系,避免采用单一保守的教学方法,在激趣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形成纯真的情感、高尚的道德,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邵建仁.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2]钟 雯.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策略[J].新课程(中学版),2014(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法
一、利用留白想象激趣
留白是常用的艺术创作手法,语文课堂中的留白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点到为止,为学生留出赏析及玩味的时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自我潜能、认识自我价值,产生在留白处“涂鸦”的冲动与兴趣。在运用留白法激趣时应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处,激发学生通过想象与文本心神交汇,在心领神会中填补空白。首先,教师可以在讲述文本时适当留白,让学生遵循个性特征对文本情境或场景进行个性化解读,体会文本的言外之意与弦外之音,准确理解好词佳句,将文本转变为形象画面,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意境、氛围、情趣与旨意。例如,在对《沁园春·雪》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讲述文本中的冰雪世界,引导学生领会北国雪景的苍茫皑皑、雄浑壮丽之感,同时在关键处留白,让学生在课堂中闭目想象“红妆素裹”与“分外妖娆”所呈现的北国江山雪后美景,从而深入领会“妖娆”表达的含义。再如,教学《窗》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私者看到墙后产生的心理活动,如极度后悔因嫉妒造成病友死亡,不能继续享受神龛,还可能产生病友向他索命的幻觉;有过一刹那的后悔,挪到窗口后虽然没看到病友描述的精彩场景,但比看不到强多了。学生在课堂中表达自己想象的内容,由教师分析哪种想象与人物性格较为相符。教师讲述文本时还可以利用标点符号进行留白激趣,引导学生想象标点符号后可能出现的千言万语,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火花,可以在课堂评价中留白,确保师生在课堂评价中实现充分互动,让学生在留白评价中体会快乐,将快乐转变为兴趣与动力。
二、通过思考与再创造激趣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受到年龄与阅历的限制,在解读文本时容易停留在字面上,形成似是而非的理解。因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发问或追问法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拓展其思维空间,深入理解文本,营造生成性课堂,利用生成性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例如,《孔乙己》中设置了孔乙己的双腿被丁举人打折这一情节。而初中生解读这一情节的角度较为肤浅、平淡:丁举人是“杀人凶手”,杀人凶手十分狠毒,这一杀人凶手仅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往后发展的作用,无法从小说创作主题、写作目的角度来引发思考。因此學生会感到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作者喜欢在小说人物的名字上赋予深刻寓意,向学生简单介绍阿Q、祥林嫂等小说人物与故事,同时介绍作者其他笔名的寓意,如宴之熬者、嘎剑生等。学生被小说人物、故事吸引后就会产生思考兴趣,教师可以及时提问:“孔乙己这一名字是怎样来的?丁举人这一特殊称谓代表了什么?两个称呼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科举失败者与科举胜利者的状态,进而深刻理解文本。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再创造文本实现激趣。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再创造可以唤起主体意识,有效激发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研读教材中的文本,进而增强阅读兴趣与语文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学习《藤野先生》《台阶》时可以设计“我心中的她或他是怎样的人”这一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中针对文本描述的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在整理自己独特想法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三、运用课堂活动激趣
新课程提倡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师可以运用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有效调动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培养良好语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可以利用表演活动进行激趣。丰富多样的课堂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脑力,增强学生对于文本材料与教学内容的兴趣。例如,在对《核舟记》进行教学时,教师让三位学生上讲台分别扮演鲁直、佛印、东坡。讲台下的同学可以边读课文边看三位演员摆姿势、排位置,并充当导演角色,指挥鲁直站位,让东坡将左手搭在鲁直背上及露出右足,让鲁直指画卷。在讲到佛印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佛印的神态、坐姿与五子罗汉相似,学生领会后便能够自然摆出矫首昂视的姿势。在开展表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核舟上的人物动作、姿态及位置等呈现出来,进而让学生直观化理解古文化。再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及《晏子使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与表演课本剧。除了开展表演活动,还可以利用绘画活动进行激趣。画图能够加深文本印象,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文本相关的挂图、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图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增强感悟文本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的内容绘制风景图,将文字转变为画面。在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文字含义,随后选取学生绘画的迎春图、春雨图、春风图、春花图及春草图等为学生解读文本。
四、运用信息技术激趣
整合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是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丰富多彩的情境,提供多种非文本素材,在视听并用、声情融会、动静结合中激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由此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在融入情境的过程中有效激趣。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时,教师可以先回顾《桃花源记》的内容,简单介绍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背景,让学生感悟归隐思想境界,随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写意山水画与古筝曲目《高山流水》,在山水画与高雅音乐所营造的宁静安适、淡然飘远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深层次理解诗人的思想与精神境界,并形成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再如,教学《春》时,教师可将名曲《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音乐,在学生倾听音乐时,可进行适当点拨,将春的生机勃勃与变化万千、起伏不断的优美旋律联系在一起,感悟春天的馥郁花香、花朵绽放的声音、小溪潺潺流水声等;还可以在诗歌教学中播放配乐,让学生根据配乐朗诵诗歌,使教学过程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总之,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改革、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统一情感与认知,培养与增强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转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初中生在课堂中散发激情。在运用激趣教学法时,语文教师应注重转变应试教育思想,提升教学能力与语文素养,构建开放化的教学体系,避免采用单一保守的教学方法,在激趣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形成纯真的情感、高尚的道德,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邵建仁.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2]钟 雯.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趣”策略[J].新课程(中学版),2014(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