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模式之一。据此,将围绕“企业教学项目”这一模式进行展开,浅谈其对于高职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意义及实施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教学项目;意义;思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6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未来形势的看好,市场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同时,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使得高职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传统教育注定将被革新。如何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培养不同于本科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深度合作是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之路。
1当前国内外各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现状
在国际上,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研究起步早、时间长、效果好,实践上成功的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俄罗斯的“学院-基地企业制度”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将企业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职业学校里附加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密切结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实现了校企联合育人的相辅相成。
在我国,早在2005、2006年,国家就相继提出了关于提倡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这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各高职院校在国家有关精神的指引下纷纷进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模式的改革和实施,其中广东番禺职院开设了“教学企业项目”,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工作融为一体;浙江金融职院采用“订单班”模式,企业挑选学生作为准员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化培养;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并实施了“两结合、一融通”的多样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一起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活动,实施了企业冠名订单式培养机制;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践了“前厂后校”、“前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32学结合”的“订单培养”机制。
因此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校企合作办学已经是国内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共识,如何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具有特色的运行机制将是现在和未来高职院校、企业、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的目标。
2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共育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内各高职院校在校企联合育人方面不遗余力,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深度有待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全方位地进行合作。没有校企深度合作,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势必会存在着较大的危机。校企深度合作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应该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
(2)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要想长期有效的开展校企合作,良好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将校企合作贯穿进来,通过“小过程”的具体运行来摘取各方满意的“大结果”。
3高职院校企业教学项目开展的意义
开展企业教学项目实际上是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一种实践体现模式,其意义旨在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
3.1打破校企合作教学的瓶颈,探索新型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一体化教学机制
很多高校,特别是位于内陆省份的高职院校地处地区经济欠发达,因为观念和经济发展原因导致企业参与教学观念不强,进行校企合作教学难度较大,目前除了效仿一些示范院校的课程教学机制之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改革成果出现,因此有必要找出一条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之路,从课程教学运行机制上找到突破点,打破校企合作教学的瓶颈。“校企对接”式“企业教学项目”就是一种新型职业教育体系下运行的一种校企一体化教学机制。
3.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方面锻炼学生职业技能,突出高职学生培养特色
通过企业教学项目的实施,学生学习和工作零距离结合,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在企业实地上课,能亲身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工作环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场适应性、提前锻炼其工作、社会适应能力;由企业一线优秀员工为学生上课,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实战知识,同时授课员工的亲身经历和成就也会为学生起到模范标榜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上进心;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真实工作,获得工作经历,有利于其毕业后得到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3.3激发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校教育服务于企业的功能
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如果学校的教育服务能真正意义上和企业需求对接,切实发挥学校教育服务企业的功能,必将极大化的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通过企业教学项目的开展,企业可以优先挑选录用优秀毕业生、降低自己培训人才的成本,获得了发掘人才的机会;企业参与教育之中,可以加强企业和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的联系,扩大企业影响力,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员工培训,特别是理论培训可以依托学校开展,利用学校专业教师的知识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节省企业自身培训时间和成本。
4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教学项目的思路探索
4.1首先确定“企业教学项目”运行机制的可行性 在校企合作单位实施“企业教学项目”教学模式之前应针对当地企业人才需求、人才规格定位、企业教学环境、企业师资力量、课程选择、课程实施保障等多方面进行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地区、企业性质、专业特点等的不同都可能导致校企合作的成败以及具体实施模式的不同选择。
4.2其次确定“企业教学项目”运行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调研结果应制定“企业教学项目”的运行实施总方案,设计和制定完整的运行机制体系,使该体系能指导和保障课程的全程实施,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具体的研究方面:
(1)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人才培养定位研究旨在将企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通过“企业教学项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什么样的课程可以开设“企业教学项目”。
(2)课程设计实施研究。
课程设计实施研究旨在将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学校的专业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此项研究内容包括课程设计原则、设计要素、实施步骤、课程建设、资源准备等,是课程进行“企业教学项目”的全套要素。
(3)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综合素质培养研究旨在将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主要研究通过“企业教学项目”这个平台,可以和企业开展什么样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即锻炼了学生职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目的。
(4)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旨在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和专业教师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主要研究“企业教学项目”中师资的要求标准及培养途径,从师资力量方面保障“企业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5)考核评价方式研究。
考核评价方式研究旨在将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学生的能力考核结合在一起,主要研究“企业教学项目”中对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4.3最后通过具体的实施来检验和评价“企业教学项目”的实施效果
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企业教学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汇总与分析研究,进而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为后期的改进和推广提供分析研究基础。
总之,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3]马红英.“企业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钱根娣,张红旗.关于企业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2,(8).
[5]骆昭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6]吴宾,何婕.“校企合作”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改革与开放,2009,(9).
[7]高红,马洪勃,郑国俊.校企合作中的团队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8]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9]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教学项目;意义;思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6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未来形势的看好,市场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同时,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使得高职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传统教育注定将被革新。如何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培养不同于本科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深度合作是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之路。
1当前国内外各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现状
在国际上,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研究起步早、时间长、效果好,实践上成功的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俄罗斯的“学院-基地企业制度”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将企业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职业学校里附加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密切结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实现了校企联合育人的相辅相成。
在我国,早在2005、2006年,国家就相继提出了关于提倡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这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各高职院校在国家有关精神的指引下纷纷进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模式的改革和实施,其中广东番禺职院开设了“教学企业项目”,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工作融为一体;浙江金融职院采用“订单班”模式,企业挑选学生作为准员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化培养;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并实施了“两结合、一融通”的多样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一起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活动,实施了企业冠名订单式培养机制;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践了“前厂后校”、“前校后厂”人才培养模式;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32学结合”的“订单培养”机制。
因此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校企合作办学已经是国内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共识,如何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具有特色的运行机制将是现在和未来高职院校、企业、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的目标。
2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共育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国内各高职院校在校企联合育人方面不遗余力,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深度有待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全方位地进行合作。没有校企深度合作,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势必会存在着较大的危机。校企深度合作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是“结果”的合作,更是“过程”的合作,校企之间应该形成积极互利的关系。
(2)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要想长期有效的开展校企合作,良好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将校企合作贯穿进来,通过“小过程”的具体运行来摘取各方满意的“大结果”。
3高职院校企业教学项目开展的意义
开展企业教学项目实际上是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一种实践体现模式,其意义旨在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
3.1打破校企合作教学的瓶颈,探索新型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一体化教学机制
很多高校,特别是位于内陆省份的高职院校地处地区经济欠发达,因为观念和经济发展原因导致企业参与教学观念不强,进行校企合作教学难度较大,目前除了效仿一些示范院校的课程教学机制之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改革成果出现,因此有必要找出一条新的课程教学改革之路,从课程教学运行机制上找到突破点,打破校企合作教学的瓶颈。“校企对接”式“企业教学项目”就是一种新型职业教育体系下运行的一种校企一体化教学机制。
3.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方面锻炼学生职业技能,突出高职学生培养特色
通过企业教学项目的实施,学生学习和工作零距离结合,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生在企业实地上课,能亲身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工作环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职场适应性、提前锻炼其工作、社会适应能力;由企业一线优秀员工为学生上课,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实战知识,同时授课员工的亲身经历和成就也会为学生起到模范标榜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上进心;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真实工作,获得工作经历,有利于其毕业后得到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3.3激发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校教育服务于企业的功能
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如果学校的教育服务能真正意义上和企业需求对接,切实发挥学校教育服务企业的功能,必将极大化的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通过企业教学项目的开展,企业可以优先挑选录用优秀毕业生、降低自己培训人才的成本,获得了发掘人才的机会;企业参与教育之中,可以加强企业和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的联系,扩大企业影响力,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员工培训,特别是理论培训可以依托学校开展,利用学校专业教师的知识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节省企业自身培训时间和成本。
4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教学项目的思路探索
4.1首先确定“企业教学项目”运行机制的可行性 在校企合作单位实施“企业教学项目”教学模式之前应针对当地企业人才需求、人才规格定位、企业教学环境、企业师资力量、课程选择、课程实施保障等多方面进行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地区、企业性质、专业特点等的不同都可能导致校企合作的成败以及具体实施模式的不同选择。
4.2其次确定“企业教学项目”运行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调研结果应制定“企业教学项目”的运行实施总方案,设计和制定完整的运行机制体系,使该体系能指导和保障课程的全程实施,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教学目的。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具体的研究方面:
(1)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人才培养定位研究旨在将企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通过“企业教学项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什么样的课程可以开设“企业教学项目”。
(2)课程设计实施研究。
课程设计实施研究旨在将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和学校的专业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此项研究内容包括课程设计原则、设计要素、实施步骤、课程建设、资源准备等,是课程进行“企业教学项目”的全套要素。
(3)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综合素质培养研究旨在将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主要研究通过“企业教学项目”这个平台,可以和企业开展什么样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即锻炼了学生职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目的。
(4)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旨在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和专业教师的培养结合在一起,主要研究“企业教学项目”中师资的要求标准及培养途径,从师资力量方面保障“企业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5)考核评价方式研究。
考核评价方式研究旨在将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学生的能力考核结合在一起,主要研究“企业教学项目”中对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4.3最后通过具体的实施来检验和评价“企业教学项目”的实施效果
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企业教学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汇总与分析研究,进而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为后期的改进和推广提供分析研究基础。
总之,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3]马红英.“企业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钱根娣,张红旗.关于企业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2,(8).
[5]骆昭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6]吴宾,何婕.“校企合作”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改革与开放,2009,(9).
[7]高红,马洪勃,郑国俊.校企合作中的团队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8]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
[9]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