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较好,在确诊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采用给予其中药剂银翘散加减口服,每日服1剂,采用水煎服的治疗方式,再结合西瓜霜或者是双料喉喷散进行喷喉,并使用相应的珍珠沫在口腔外进行涂抹,使用炉甘石洗剂与硫磺粉合用外涂手部足部疱疹,同时进行静脉滴注炎琥宁与痰热清与水溶性的维生素,进行以3d为一疗程的治疗,结果治疗率达到94%以上。所以,可以看出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办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是确实可效的。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手足口病 疗效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6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2-01
1 病理成因
所谓的手足口病大多由柯萨奇A16型病毒引起,其也可以由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流行。因为此病的发病人群多表现在4岁以下的儿童,病症为主要表现为口腔发炎与位于手足的皮疹等,而且年长儿以及成年人也存在感染的可能,但一般症状情况表现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但近几年来,由于病毒的变异,由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症状较为严重。
2 资料与方法
所收集的病例,均为山东某医院的成功治疗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了4组。一组为20例,其中A组的男12例,女8例;B组的男4例,女16例;C组的男11例,女9例;D组的男10例,女10例;年龄最大为9岁。最小为0.4岁,大于1岁小于三岁的有34例,大于3岁且小于4岁的有4例。大于4岁小于9岁的有3例。四组患儿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的差异并无统计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根据具体的发病情况分为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根据具体方法分别采用以下方法。
3.1 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汤剂采用银翘散进行口服,方药如下,金银花、荆芥、连翘、芦根各8g,淡竹叶、牛蒡子各6g薄荷(后下)、桔梗、淡豆鼓各5g,甘草4g。临症加减:高热、抖动、易惊加羚羊角粉冲服;便秘加用生大黄;咽喉痛加玄参、板蓝根;咳嗽有痰加用浙贝、前胡。使用水煎服,剂量控制在每日1剂,一般需按照2到3次进行口服。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的大小按年小多服的方法进行。一般是3d为一个疗程。
(2)静脉滴注中成药炎琥宁(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5-10mg/(kg·d)或痰热清口服抗病毒口服液。一般控制在3d为一个疗程,治疗疗程为2个。大于岁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服用。
3.2 西药治疗。静脉滴注维生素C加强营养;进食困难的患者需要补充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多的张液,补充生理需求量;感染者加头孢类抗生素。口服液生素B2片,每次10mg,服用控制在每天3次。
3.3 急性病发期的治疗方法。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4 恢复期的治疗方法。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米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4 结果
参考《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标准,显示患儿在2d内体温开始回复正常,3d内不流涟,进食也逐渐变得正常,然后开始玩耍变得正常,有效:3d内体温正常,皮疹减少,一般的情况就逐渐开始好转。治疗率达到了90%以上。结果:A组和B组在临床表现和临床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效果均优于与A、B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为优选治疗方案。
5 结束语
临床疗效研究是临床研究最常见的类型,本文重点从临床科研方法角度介绍临床疗效研究的正确设计方法、估计样本量的经验性公式及影响临床疗效的几个重要因素。对待小儿手足口病看出只有多做些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才可能有效的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等。
参考文献
[1] 董莉莉,张国梁,李泽庚,尚丽莉,童家兵,侯勇,黄宝驹.手足口病临床辨证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2] 朱奕豪,王真,陈婉姬.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手足口病 疗效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6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2-01
1 病理成因
所谓的手足口病大多由柯萨奇A16型病毒引起,其也可以由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流行。因为此病的发病人群多表现在4岁以下的儿童,病症为主要表现为口腔发炎与位于手足的皮疹等,而且年长儿以及成年人也存在感染的可能,但一般症状情况表现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但近几年来,由于病毒的变异,由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症状较为严重。
2 资料与方法
所收集的病例,均为山东某医院的成功治疗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了4组。一组为20例,其中A组的男12例,女8例;B组的男4例,女16例;C组的男11例,女9例;D组的男10例,女10例;年龄最大为9岁。最小为0.4岁,大于1岁小于三岁的有34例,大于3岁且小于4岁的有4例。大于4岁小于9岁的有3例。四组患儿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的差异并无统计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根据具体的发病情况分为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根据具体方法分别采用以下方法。
3.1 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汤剂采用银翘散进行口服,方药如下,金银花、荆芥、连翘、芦根各8g,淡竹叶、牛蒡子各6g薄荷(后下)、桔梗、淡豆鼓各5g,甘草4g。临症加减:高热、抖动、易惊加羚羊角粉冲服;便秘加用生大黄;咽喉痛加玄参、板蓝根;咳嗽有痰加用浙贝、前胡。使用水煎服,剂量控制在每日1剂,一般需按照2到3次进行口服。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的大小按年小多服的方法进行。一般是3d为一个疗程。
(2)静脉滴注中成药炎琥宁(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5-10mg/(kg·d)或痰热清口服抗病毒口服液。一般控制在3d为一个疗程,治疗疗程为2个。大于岁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服用。
3.2 西药治疗。静脉滴注维生素C加强营养;进食困难的患者需要补充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多的张液,补充生理需求量;感染者加头孢类抗生素。口服液生素B2片,每次10mg,服用控制在每天3次。
3.3 急性病发期的治疗方法。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4 恢复期的治疗方法。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米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4 结果
参考《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标准,显示患儿在2d内体温开始回复正常,3d内不流涟,进食也逐渐变得正常,然后开始玩耍变得正常,有效:3d内体温正常,皮疹减少,一般的情况就逐渐开始好转。治疗率达到了90%以上。结果:A组和B组在临床表现和临床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效果均优于与A、B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为优选治疗方案。
5 结束语
临床疗效研究是临床研究最常见的类型,本文重点从临床科研方法角度介绍临床疗效研究的正确设计方法、估计样本量的经验性公式及影响临床疗效的几个重要因素。对待小儿手足口病看出只有多做些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才可能有效的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等。
参考文献
[1] 董莉莉,张国梁,李泽庚,尚丽莉,童家兵,侯勇,黄宝驹.手足口病临床辨证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2] 朱奕豪,王真,陈婉姬.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