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他们充满好奇,对显而易见的事物反应敏捷,接受快。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显得抽象难懂。但是,只要我们巧用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就会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因此,巧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开展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结合生活;知识与生活联系;链接生活教学
一、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众所周知,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但是,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低年级的儿童在学习数学时总感到数学知识难懂。因此,就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 8、7加几这一知识教学时,从学生最喜欢的生活实际——游戏入手。带领学生一起玩,师有节奏地问:9和几凑满十?生用满含节奏的声音回答,9和1凑满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在学习新知这一部分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小号图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提出来以后,又根据图和实际游戏中的答案知道8 7等于几?师充分利用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索8 7的计算策略,培养了学生由观察和想象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转变。这一例子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 结合生活事例,培养学生判断与推理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学“可能性”这一知识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一开始就问:“吃饭前要取出筷子,到哪里去取?”“从筷筒中取出的一定是筷子,但是从书包里随便拿出一本书,一定是数学书吗?可能是什么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和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步进行摸球活动,初步感知可能性,让学生自己摸、自己感知。根据对摸球结果的不同要求,在袋内装球,需要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逆向思考,难度较大。教师只是通过精心组织活动材料,创设游戏情境,让他们亲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体现“创造——发现”的喜悦,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让他们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摩、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理念。
三、 链接生活教学,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
布鲁姆教学观认为,儿童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产生学习活动的内心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进行链接。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改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画,用以设计问题。使学生很容易认识到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微妙联系。在例题后,还可以结合数学思想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现象。如结合数学中行程问题,举出相向、相背而行等一些不同类型的问题,这些例子简单常见,就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亲切感,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四、 开展生活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梯子和堤坝、沟渠的横截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揭示这样的四边形叫梯形。然后借机问:“你想了解哪些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紧接着让学生感知梯形,概括定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教学直角梯形时,恰当使用幽默语言:“它模样比较特殊,好像躺在那里。(利用课件演示图形旋转90°)我们让它站起来,让同学们认识它。”调動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变式练习中巧妙引出直角梯形这个知识点,不露痕迹。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用七巧板拼图形,从七巧板中任选几个图形拼一个图形。学生先独立拼,再小组交流。在这个动手操作活动中,在学生愉快的状态中,进一步认识梯形,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在这一实例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又回到生活实际中去,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综合上述,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因而学生感到亲切,参与的热情很高,有利于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转化成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创造出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作者简介:
牛雪婷,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
关键词:结合生活;知识与生活联系;链接生活教学
一、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众所周知,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但是,课本中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低年级的儿童在学习数学时总感到数学知识难懂。因此,就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 8、7加几这一知识教学时,从学生最喜欢的生活实际——游戏入手。带领学生一起玩,师有节奏地问:9和几凑满十?生用满含节奏的声音回答,9和1凑满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在学习新知这一部分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从小号图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提出来以后,又根据图和实际游戏中的答案知道8 7等于几?师充分利用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索8 7的计算策略,培养了学生由观察和想象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转变。这一例子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 结合生活事例,培养学生判断与推理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学“可能性”这一知识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一开始就问:“吃饭前要取出筷子,到哪里去取?”“从筷筒中取出的一定是筷子,但是从书包里随便拿出一本书,一定是数学书吗?可能是什么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和数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步进行摸球活动,初步感知可能性,让学生自己摸、自己感知。根据对摸球结果的不同要求,在袋内装球,需要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逆向思考,难度较大。教师只是通过精心组织活动材料,创设游戏情境,让他们亲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体现“创造——发现”的喜悦,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让他们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摩、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理念。
三、 链接生活教学,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
布鲁姆教学观认为,儿童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产生学习活动的内心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进行链接。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改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画,用以设计问题。使学生很容易认识到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微妙联系。在例题后,还可以结合数学思想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现象。如结合数学中行程问题,举出相向、相背而行等一些不同类型的问题,这些例子简单常见,就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亲切感,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四、 开展生活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教学“梯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梯子和堤坝、沟渠的横截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揭示这样的四边形叫梯形。然后借机问:“你想了解哪些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紧接着让学生感知梯形,概括定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教学直角梯形时,恰当使用幽默语言:“它模样比较特殊,好像躺在那里。(利用课件演示图形旋转90°)我们让它站起来,让同学们认识它。”调動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变式练习中巧妙引出直角梯形这个知识点,不露痕迹。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用七巧板拼图形,从七巧板中任选几个图形拼一个图形。学生先独立拼,再小组交流。在这个动手操作活动中,在学生愉快的状态中,进一步认识梯形,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在这一实例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又回到生活实际中去,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综合上述,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因而学生感到亲切,参与的热情很高,有利于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转化成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创造出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作者简介:
牛雪婷,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