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旋回机构工作原理,并对其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瓷质砖抛光磨头研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旋回机构,工作原理,运动规律
1引言
瓷质砖抛光磨头是瓷质砖抛光机上的重要部件。其工作特点是:磨块工作面为圆弧面,磨盘上的六个T形磨块在随磨盘转动的同时,自身以一定的速度往复摆动。
为实现磨块工作时的往复摆动,有多种机构供选择。目前最常见的有凸轮式和旋回式两种形式,其中凸轮式结构简单,但使用中易磨损;旋回式结构及原理相对较复杂,但使用寿命较长;两者运动特性也各有不同。
下面就旋回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运动规律进行相关分析和讨论。
2工作原理
如图1,斜盘5与齿轮7固联在一起,转盘4与斜盘5通过轴承8联接,转盘4与活动销(3件)3铰接,且向外伸出,活动销3与摆杆1通过滑套2插接。当斜盘5在齿轮7驱动下绕轴套6旋转时,转盘4通过活动销3使得滑套2的中心绕K点上下摆动,从而驱动各主动摆杆,各主动摆杆通过锥齿,使得各从动摆杆相应摆动,从而形成了各摆杆“此起彼伏”的运动效果。 文章内容:
1摆杆 2滑套 3活动销 4转盘 5斜盘 6旋转轴套 7齿轮 8轴承
图1 机构原理图
该机构是如何实现预定运动的呢?图2所示的是该机构中的关键元件斜盘5,其特征是安装运动元件的设计中心线与实际迥转中心线间有一倾角α,设计中心线与迥转中心线的交点为K。工作时(见图1),轴承8内圈与斜盘5一起(假定)顺时针转动, 而轴承8外圈与转盘4因与各主动摆杆连接在一起,不能转动。这样,它们与斜盘5就有了相对运动(转动)。为便于研究,采用凸轮研究中最常用的反转法分析,现假定斜盘5是静止的,这就相当于转盘4逆时针旋转,由于各件均是刚体(不可压缩,不变形),这就使得KN(N:滑套中心)在转动过程中与斜盘设计中心线KT始终保持垂直关系(KT绕旋转轴套6中心转),而N点与K点始终保持定长,这就是说N点的运动规迹是一个圆。同时,KN的运动轨迹(扫描一周)组成了一个平面(KN⊥KT)。
图2 斜盘结构
3运动规律分析
磨块摆杆驱动点N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其所在平面为KN扫描一周而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以通过KN、KT交点的水平面为研究平面(摆杆处于水平位置),N点轨迹圆在水平面的投影是一个椭圆,其轴长情况是:长轴2a=D1,短轴2b=D1cosα,根据主、从动件的运动情况,采用椭圆极坐标方程进行研究。根据上述分析和假设建立的N点运动轨迹数学分析模型如图3,图4所示。
图3 N点运动轨迹数学模型
图4 N点运动轨迹平面投影
椭圆极径变化规律为:
由于点N在高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使得主动摆齿、从动摆齿各自绕摆动中心O1、O2摆动,从而实现磨块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往复摆动,如图5所示。
1主动摆齿 2从动摆齿 3磨块
图5磨块运动简图
以摆杆水平位置为基准点,运动分析简图如图6所示。
H点N在高度方向的最大变化范围 φ摆杆的最大摆角
h点N所处高度 δ摆杆摆角 L摆杆摆臂长度
图6摆杆运动几何分析简图
摆杆摆脚的变化规律为:
上述各式的函数图形如图7所示。
f(θ):θ-δ角位移曲线 f′(θ):θ-δ角速度曲线 f″(θ):θ-δ角加速度曲线
图7各函数曲线图
从图7各图可看出,回旋机构的运动规律为周期函数,且将坐标轴向左移π/2时(各图虚线部分),符合简谐(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旋回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函数为规则的周期函数,且周期为2π;
(2) 峰值大小与转盘大小、斜盘倾角有关,且与回转半径、倾角α成正比;
(3) 其运动特性为简谐(余弦加速度)运动。
4与凸轮机构的比较
4.1 运动规律及运动精度
出于加工工艺方面的考虑,凸轮机构一般采用改进等速运动曲线,就具体运用情况来说(速度较低,负荷较大),这也是一种较适合本场合的运动规律。但其运动精度由凸轮曲线精度决定,而凸轮曲线要靠加工来保证,特别是主动摆杆采用的是形封闭中的共轭锁合方式,对加工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专门的加工设备及控制手段,加工工艺过程如不稳定,会造成产品质量波动;旋回机构所具备的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是用于无停歇运动中一种很好的运动规律,且运动精度由结构保证,其影响因素仅由轴承及相关配合精度决定,其控制较凸轮加工控制简单得多;
4.2 使用耐久性
凸轮机构为高副机构,易磨损,故摆杆间隙每隔一段时间需进行相应调整;旋回机构采用的低副传动,不易磨损,使用过程中一般不需调整;
4.3 维 修
凸轮机构结构相对简单,维修较为便利;旋回机构结构相对复杂,对维修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 戴振东,岳 林.机械设计基础[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8
2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3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1
4 李俊峰.理论力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
5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组.高等数学(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
关键词 旋回机构,工作原理,运动规律
1引言
瓷质砖抛光磨头是瓷质砖抛光机上的重要部件。其工作特点是:磨块工作面为圆弧面,磨盘上的六个T形磨块在随磨盘转动的同时,自身以一定的速度往复摆动。
为实现磨块工作时的往复摆动,有多种机构供选择。目前最常见的有凸轮式和旋回式两种形式,其中凸轮式结构简单,但使用中易磨损;旋回式结构及原理相对较复杂,但使用寿命较长;两者运动特性也各有不同。
下面就旋回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运动规律进行相关分析和讨论。
2工作原理
如图1,斜盘5与齿轮7固联在一起,转盘4与斜盘5通过轴承8联接,转盘4与活动销(3件)3铰接,且向外伸出,活动销3与摆杆1通过滑套2插接。当斜盘5在齿轮7驱动下绕轴套6旋转时,转盘4通过活动销3使得滑套2的中心绕K点上下摆动,从而驱动各主动摆杆,各主动摆杆通过锥齿,使得各从动摆杆相应摆动,从而形成了各摆杆“此起彼伏”的运动效果。 文章内容:
1摆杆 2滑套 3活动销 4转盘 5斜盘 6旋转轴套 7齿轮 8轴承
图1 机构原理图
该机构是如何实现预定运动的呢?图2所示的是该机构中的关键元件斜盘5,其特征是安装运动元件的设计中心线与实际迥转中心线间有一倾角α,设计中心线与迥转中心线的交点为K。工作时(见图1),轴承8内圈与斜盘5一起(假定)顺时针转动, 而轴承8外圈与转盘4因与各主动摆杆连接在一起,不能转动。这样,它们与斜盘5就有了相对运动(转动)。为便于研究,采用凸轮研究中最常用的反转法分析,现假定斜盘5是静止的,这就相当于转盘4逆时针旋转,由于各件均是刚体(不可压缩,不变形),这就使得KN(N:滑套中心)在转动过程中与斜盘设计中心线KT始终保持垂直关系(KT绕旋转轴套6中心转),而N点与K点始终保持定长,这就是说N点的运动规迹是一个圆。同时,KN的运动轨迹(扫描一周)组成了一个平面(KN⊥KT)。
图2 斜盘结构
3运动规律分析
磨块摆杆驱动点N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其所在平面为KN扫描一周而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以通过KN、KT交点的水平面为研究平面(摆杆处于水平位置),N点轨迹圆在水平面的投影是一个椭圆,其轴长情况是:长轴2a=D1,短轴2b=D1cosα,根据主、从动件的运动情况,采用椭圆极坐标方程进行研究。根据上述分析和假设建立的N点运动轨迹数学分析模型如图3,图4所示。
图3 N点运动轨迹数学模型
图4 N点运动轨迹平面投影
椭圆极径变化规律为:
由于点N在高度方向呈周期性变化,使得主动摆齿、从动摆齿各自绕摆动中心O1、O2摆动,从而实现磨块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往复摆动,如图5所示。
1主动摆齿 2从动摆齿 3磨块
图5磨块运动简图
以摆杆水平位置为基准点,运动分析简图如图6所示。
H点N在高度方向的最大变化范围 φ摆杆的最大摆角
h点N所处高度 δ摆杆摆角 L摆杆摆臂长度
图6摆杆运动几何分析简图
摆杆摆脚的变化规律为:
上述各式的函数图形如图7所示。
f(θ):θ-δ角位移曲线 f′(θ):θ-δ角速度曲线 f″(θ):θ-δ角加速度曲线
图7各函数曲线图
从图7各图可看出,回旋机构的运动规律为周期函数,且将坐标轴向左移π/2时(各图虚线部分),符合简谐(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 旋回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位移、速度、加速度)函数为规则的周期函数,且周期为2π;
(2) 峰值大小与转盘大小、斜盘倾角有关,且与回转半径、倾角α成正比;
(3) 其运动特性为简谐(余弦加速度)运动。
4与凸轮机构的比较
4.1 运动规律及运动精度
出于加工工艺方面的考虑,凸轮机构一般采用改进等速运动曲线,就具体运用情况来说(速度较低,负荷较大),这也是一种较适合本场合的运动规律。但其运动精度由凸轮曲线精度决定,而凸轮曲线要靠加工来保证,特别是主动摆杆采用的是形封闭中的共轭锁合方式,对加工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专门的加工设备及控制手段,加工工艺过程如不稳定,会造成产品质量波动;旋回机构所具备的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是用于无停歇运动中一种很好的运动规律,且运动精度由结构保证,其影响因素仅由轴承及相关配合精度决定,其控制较凸轮加工控制简单得多;
4.2 使用耐久性
凸轮机构为高副机构,易磨损,故摆杆间隙每隔一段时间需进行相应调整;旋回机构采用的低副传动,不易磨损,使用过程中一般不需调整;
4.3 维 修
凸轮机构结构相对简单,维修较为便利;旋回机构结构相对复杂,对维修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 戴振东,岳 林.机械设计基础[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8
2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3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1
4 李俊峰.理论力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
5 同济大学数学教研组.高等数学(上)[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