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对应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以及对化工企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人员素质要求分析,制定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75-0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许多工业类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也是三学期制教改试点专业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本专业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进行综合性、一体化的重点建设。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加强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學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能有所突破,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对应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企业可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化工生产操作、化工DCS操作、化工制图与设计、化工产品检验、化工设备操作及维护、化工安全管理、化工产品营销、车间管理等岗位。其中化工工艺操作、化工产品分析是目前化工企业的急需岗位。
专业工作技能可分解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通用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二、化工生产企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及人员素质要求
(一)企业技术人才的现状
目前,石化行业最为突出的矛盾仍然是从业人员总体素质难以满足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岗位设备的更新换代及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对现有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在岗技术工人知识水平、能力尚未更新,而新的技术工人培训滞后等原因,使得从业人员总体素质离企业的需求还存在着不少缺憾和不足。
(二)培养目标及人员素质要求
根据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化工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牢固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化工生产的控制与管理、化工产品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化工产品的销售与管理,具有化工岗位群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化工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应具有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精神。
三、制定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必需、够用以及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原则。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化工总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的课程体系。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具体围绕以下五点设置课程体系:生产技术操作能力;工艺设计和技术改造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监控能力;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达50%以上。
1.本专业实行多学期制教学安排,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各三个学期,秋季学期19周,春季学期15周,夏季学期5周,秋季与春季学期主要安排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校内模拟技能实训等教学活动,夏季(短)学期主要安排校外实践及校内综合实践、专业技能考证教学活动,第三学年设置两个学期,主要安排毕业设计、综合实践及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具体技能项目、能力、岗位见表1。
2.综合历届教学计划实施效果分析,考虑本专业的实训特点及现代化操作的要求,强化化工单元及工艺仿真课程教学;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重点,强化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使培养的学生服务广西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二)重点建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及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两门专业特色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要求任课教师把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重点放在技能训练和技能培养上,突出动手能力操作实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仿真室开展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及模拟生产现场进行化工单元及生产工艺的DCS控制操作,把教学内容落实到化工岗位技能的培养上。
一体化课程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能力培养、技能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真实的生产现场完成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与实习,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情况设置综合实训项目,力争做到实训基地就是课堂,使课程与企业生产零距离。
四、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两门核心课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采用项目化、一体化的自编教材;化学实验技术、化工技术开发实验、管路拆装实训、化工绘图实训、岗前技能培训等实训课程采用适应本地经济发展与企业需要的自编教材;其他均优先选用突出专业特色项目化、一体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五、实验条件的改善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重视实训项目的开发,编写符合职业岗位群的实训教材;与企业开发合作项目,通过开发横向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从设施技术条件、设备数量、培训机制等方面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创造条件。继续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在企业内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室,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上课,这样学生既学到了够用的理论知识,更掌握了过硬的实践技能。
六、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教学团队主要由应用化工专任教师和化工企业专家、业务骨干共同组成,实现双带头人制度。专兼结合能促进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学校了解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科研服务方向,促使学生培养和科研服务贴近社会实际需求。多门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能力提高了,经常会提出很多较深入的问题,指导难度变大,这也需要教师对每个任务深入准备和讨论,前期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实践经验、专业能力、跨专业知识和能力等都要增强。
【关键词】高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75-0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许多工业类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也是三学期制教改试点专业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本专业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进行综合性、一体化的重点建设。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加强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學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能有所突破,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对应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企业可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化工生产操作、化工DCS操作、化工制图与设计、化工产品检验、化工设备操作及维护、化工安全管理、化工产品营销、车间管理等岗位。其中化工工艺操作、化工产品分析是目前化工企业的急需岗位。
专业工作技能可分解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通用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二、化工生产企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及人员素质要求
(一)企业技术人才的现状
目前,石化行业最为突出的矛盾仍然是从业人员总体素质难以满足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岗位设备的更新换代及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对现有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在岗技术工人知识水平、能力尚未更新,而新的技术工人培训滞后等原因,使得从业人员总体素质离企业的需求还存在着不少缺憾和不足。
(二)培养目标及人员素质要求
根据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化工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牢固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化工生产的控制与管理、化工产品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化工产品的销售与管理,具有化工岗位群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化工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应具有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精神。
三、制定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必需、够用以及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原则。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化工总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的课程体系。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具体围绕以下五点设置课程体系:生产技术操作能力;工艺设计和技术改造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监控能力;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达50%以上。
1.本专业实行多学期制教学安排,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各三个学期,秋季学期19周,春季学期15周,夏季学期5周,秋季与春季学期主要安排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校内模拟技能实训等教学活动,夏季(短)学期主要安排校外实践及校内综合实践、专业技能考证教学活动,第三学年设置两个学期,主要安排毕业设计、综合实践及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具体技能项目、能力、岗位见表1。
2.综合历届教学计划实施效果分析,考虑本专业的实训特点及现代化操作的要求,强化化工单元及工艺仿真课程教学;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重点,强化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使培养的学生服务广西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二)重点建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及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两门专业特色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要求任课教师把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重点放在技能训练和技能培养上,突出动手能力操作实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仿真室开展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及模拟生产现场进行化工单元及生产工艺的DCS控制操作,把教学内容落实到化工岗位技能的培养上。
一体化课程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能力培养、技能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真实的生产现场完成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与实习,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情况设置综合实训项目,力争做到实训基地就是课堂,使课程与企业生产零距离。
四、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两门核心课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采用项目化、一体化的自编教材;化学实验技术、化工技术开发实验、管路拆装实训、化工绘图实训、岗前技能培训等实训课程采用适应本地经济发展与企业需要的自编教材;其他均优先选用突出专业特色项目化、一体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五、实验条件的改善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重视实训项目的开发,编写符合职业岗位群的实训教材;与企业开发合作项目,通过开发横向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从设施技术条件、设备数量、培训机制等方面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创造条件。继续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在企业内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室,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上课,这样学生既学到了够用的理论知识,更掌握了过硬的实践技能。
六、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教学团队主要由应用化工专任教师和化工企业专家、业务骨干共同组成,实现双带头人制度。专兼结合能促进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学校了解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科研服务方向,促使学生培养和科研服务贴近社会实际需求。多门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能力提高了,经常会提出很多较深入的问题,指导难度变大,这也需要教师对每个任务深入准备和讨论,前期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实践经验、专业能力、跨专业知识和能力等都要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