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亲社会是其思想品德当中的关键部分之一。其亲社会行为得到良好的培养,不仅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也将会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如何能够通过初中思想品德课激发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是广大教师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
亲社会行为概要
“亲社会”是心理学概念的一种,也是衡量人们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准。所谓的“亲社会”是指要求社会当中的个人、群体等,通过帮助、合作等所做出的公益行为。在现今的教育当中,多数家长以及教师通常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于学生而言,亲社会行为应是其思想品德的一种,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帮助。
培养策略
通过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目前,初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日常生活中,在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通常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对别人的感觉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考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概念进行充分讲解。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对简单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认识,例如:学会谦让、懂得分享、无私奉献等。当学生对这些概念充分掌握之后,教师应指导其同他人开展合作、学会对他人赞美、礼貌待人等。在学生对亲社会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应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亲社会行为的掌握不仅会对自己品德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还将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人们的需求根据其层次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种,即生理层次的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尊重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一般而言,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还将在获得他人尊重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就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将其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作为自我行为约束的标准,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思想品德课,开展丰富多样化的亲社会活动。理论知识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概念进行理解,而当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活动时,则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外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帮助别人、分享快乐的精髓。初中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枯燥、乏味的感觉。而当其参与到社会活动时,则将能够自觉地遵守环境的调配,增长对社会意义的认知程度。当学生的年龄逐步增长,其思维能力也将会随之出现提高,对所参与的活动也将会出现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充分把握,积极组织公益活动,并充分地将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行激发。比如:笔者在对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曾以“为同学服务”做中心,激发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同学进行帮助,如考前的难题辅导等。如在节假日,笔者将会组织学生到养老院进行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美德,提高其亲社会行为的依从性。
通过思想品德课,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然而其更新的速度常常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速度。因此,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的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化改革,对图书馆、教学网络等教学手段进行充分利用。同时,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将其中涉及到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将时代的气息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教材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与时代的发展相同步。同时,我国的文化历史较为悠久,不同地域的文化均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因此,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对当地的文化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对其他地域文化进行融入。在初中思想品德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教师应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提高其层次性。通常情况下,相比死板的教学而言,学生在活动中所汲取的经验则更具有动态性。教师在组织相关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之间应进行相互交流,将经验进行分享。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富东学校)
亲社会行为概要
“亲社会”是心理学概念的一种,也是衡量人们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准。所谓的“亲社会”是指要求社会当中的个人、群体等,通过帮助、合作等所做出的公益行为。在现今的教育当中,多数家长以及教师通常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于学生而言,亲社会行为应是其思想品德的一种,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帮助。
培养策略
通过思想品德课,提高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目前,初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日常生活中,在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通常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对别人的感觉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考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概念进行充分讲解。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对简单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认识,例如:学会谦让、懂得分享、无私奉献等。当学生对这些概念充分掌握之后,教师应指导其同他人开展合作、学会对他人赞美、礼貌待人等。在学生对亲社会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应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亲社会行为的掌握不仅会对自己品德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帮助,同时还将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人们的需求根据其层次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种,即生理层次的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尊重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一般而言,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养成,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还将在获得他人尊重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就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将其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作为自我行为约束的标准,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思想品德课,开展丰富多样化的亲社会活动。理论知识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概念进行理解,而当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活动时,则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外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帮助别人、分享快乐的精髓。初中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枯燥、乏味的感觉。而当其参与到社会活动时,则将能够自觉地遵守环境的调配,增长对社会意义的认知程度。当学生的年龄逐步增长,其思维能力也将会随之出现提高,对所参与的活动也将会出现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充分把握,积极组织公益活动,并充分地将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行激发。比如:笔者在对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曾以“为同学服务”做中心,激发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同学进行帮助,如考前的难题辅导等。如在节假日,笔者将会组织学生到养老院进行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美德,提高其亲社会行为的依从性。
通过思想品德课,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然而其更新的速度常常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速度。因此,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的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化改革,对图书馆、教学网络等教学手段进行充分利用。同时,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将其中涉及到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将时代的气息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教材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与时代的发展相同步。同时,我国的文化历史较为悠久,不同地域的文化均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因此,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对当地的文化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对其他地域文化进行融入。在初中思想品德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教师应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提高其层次性。通常情况下,相比死板的教学而言,学生在活动中所汲取的经验则更具有动态性。教师在组织相关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之间应进行相互交流,将经验进行分享。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富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