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和亲子依恋问卷对12名青少年进行前测,再通过12天包容陪伴的心理干预活动进行后测查看干预效果的方法,来探讨心理干预技术在改善亲子沟通方面的应用效果,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心理干预技术对于亲子沟通问题有显著改善效果。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干预;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168-01
随着青少年网瘾,逃学,离家出走等社会性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家庭中的亲子沟通。但是父母“急病乱投医”,不良机构建立“军事化”管理学校,通过体罚、殴打等极端手段向家长交“成绩单”,并未真正关注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做法不仅是不人道的,甚至会加重亲子沟通障碍。研究表明,国内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psycological intervention)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课程,体育锻炼,心理咨询,团体咨询为主[1]。通过对以往心理干预过程分析,主要是通过被动的咨询干预和主动的团体干预,发现其干预的及时性并不高,也就大大降低了心理干预的效果。本研究以包容陪伴为宗旨,以不打不骂不侮辱为基本,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对出现适应性问题和情绪困扰的青少年实施及时的心理干预。
亲子沟通(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信息、观点、思想、情感和态度,以达到相互了解和理解为目的的一种双向互动状态或结果,它是一个至少包括两个人的心理现象,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建立在彼此互动的基础上,故仅考虑乙方不利于揭示沟通的本质特征[2]。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发现较多的研究是以调查为主而忽视了如何实际的建立良好亲子沟通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主要是以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而忽视了对父母的心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改善效果。现如今在学业方面家长们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更是激化了亲子沟通障碍,所以正确引导亲子间进行学业沟通也成了重中之重。已有研究者表明,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学习倦怠程度有相关关系[3]。从Bowlby的亲子依恋理论中我们得知亲子安全型依恋与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密切关系[4],本研究应用了亲子依恋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从两个方面考虑心理干预对亲子沟通的改善效果。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的被试对象来自东北,河北,内蒙古,天津等地的初高中学生,均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家长报名参与并经过访谈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被试参与到此次研究,对被试采用单盲法控制社会评价等额外变量。(女5人,男7人)。在心理干预之前、之后均用两种量表对学生施测。
(二)测量工具。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共16个项目。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其结构具有跨阶段(小学到高中)一致性。分数越高,倦怠程度越高。
亲子依恋问卷,采用于海琴在碩士毕业论文《前青春期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关交往的关系研究》修订的Attachment Security Scale(Kerns,1996),共有15个项目,儿童自评量表,分数越高,说明依恋安全水平越高.
(三)心理干预程序。
心理干预方案采用集体活动和包容陪伴的方式进行,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带领在活动基地及周边进行。集体活动包括意志、集体荣誉感、释放压力和人生、学习规划等方面的培养。包容陪伴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同一位老师对出现情绪波动的被试做出及时干预,随时随地的进行更具时效的心理干预。
根据预定方案,将本次研究安排12天进行完成。具体安排见表一
表一 12天活动内容及意义
天数 活动内容 活动意义
第一天 军训 培养坚毅意志和纪律性
第二天 破冰游戏 促进熟悉感,迅速融入集体
第三天 制作标本 培养动手能力,亲近大自然
第四天 急救常识 树立保护自己的意识
第五天 素质拓展 激发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第六天 真人cs 释放压力,学会承担
第七天 急速漂流 释放压力,克服困难
第八天 学习规划 激发学习动力
第九天 学习规划 培养学习目标
第十天 人生规划 树立信心,规划人生
第十一天 亲子互动 亲子游戏,打破隔阂
第十二天 亲子互动 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并对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二、结果
表二 心理干预前后学习倦怠及亲子依恋差异检验
项目 心理干预前 心理干预后 t
学习倦怠 43.33±8.54 32.50±6.60 4.001**
亲子依恋 38.67±5.38 42.75±4.61 -2.239*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表二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前后学习倦怠和亲自依恋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可以改善青少年亲子沟通方面的问题。
三、讨论
综合以上结果看来,包容陪伴式的心理干预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热情,也增进了亲子关系。通过间接的测量我们得出结果,心理干预对亲子沟通的改善效果显著。
青少年这一时期正是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时期,他们有独立,尊重和信任等心理需要。包容陪伴的方式满足了青少年所需要尊重和信任感,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给予青少年自由成长的空间。当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就要求我们更多的注重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释放青少年从学校和家庭中积攒的繁重压力,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和清晰的目标迎接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吴晓伟,等.近十年中国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20):74-76.
[2]杨晓莉,等.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49-54.
[3]秦佳,等.高中学生亲子沟通与学习倦怠的特点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赵冬艳.北京城区高中生亲子沟通、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性行为和性态度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干预;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168-01
随着青少年网瘾,逃学,离家出走等社会性问题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家庭中的亲子沟通。但是父母“急病乱投医”,不良机构建立“军事化”管理学校,通过体罚、殴打等极端手段向家长交“成绩单”,并未真正关注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这样的做法不仅是不人道的,甚至会加重亲子沟通障碍。研究表明,国内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psycological intervention)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课程,体育锻炼,心理咨询,团体咨询为主[1]。通过对以往心理干预过程分析,主要是通过被动的咨询干预和主动的团体干预,发现其干预的及时性并不高,也就大大降低了心理干预的效果。本研究以包容陪伴为宗旨,以不打不骂不侮辱为基本,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对出现适应性问题和情绪困扰的青少年实施及时的心理干预。
亲子沟通(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信息、观点、思想、情感和态度,以达到相互了解和理解为目的的一种双向互动状态或结果,它是一个至少包括两个人的心理现象,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建立在彼此互动的基础上,故仅考虑乙方不利于揭示沟通的本质特征[2]。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发现较多的研究是以调查为主而忽视了如何实际的建立良好亲子沟通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主要是以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而忽视了对父母的心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改善效果。现如今在学业方面家长们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更是激化了亲子沟通障碍,所以正确引导亲子间进行学业沟通也成了重中之重。已有研究者表明,良好的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学习倦怠程度有相关关系[3]。从Bowlby的亲子依恋理论中我们得知亲子安全型依恋与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密切关系[4],本研究应用了亲子依恋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从两个方面考虑心理干预对亲子沟通的改善效果。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的被试对象来自东北,河北,内蒙古,天津等地的初高中学生,均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家长报名参与并经过访谈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被试参与到此次研究,对被试采用单盲法控制社会评价等额外变量。(女5人,男7人)。在心理干预之前、之后均用两种量表对学生施测。
(二)测量工具。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共16个项目。包括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其结构具有跨阶段(小学到高中)一致性。分数越高,倦怠程度越高。
亲子依恋问卷,采用于海琴在碩士毕业论文《前青春期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及其与同伴关交往的关系研究》修订的Attachment Security Scale(Kerns,1996),共有15个项目,儿童自评量表,分数越高,说明依恋安全水平越高.
(三)心理干预程序。
心理干预方案采用集体活动和包容陪伴的方式进行,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带领在活动基地及周边进行。集体活动包括意志、集体荣誉感、释放压力和人生、学习规划等方面的培养。包容陪伴包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同一位老师对出现情绪波动的被试做出及时干预,随时随地的进行更具时效的心理干预。
根据预定方案,将本次研究安排12天进行完成。具体安排见表一
表一 12天活动内容及意义
天数 活动内容 活动意义
第一天 军训 培养坚毅意志和纪律性
第二天 破冰游戏 促进熟悉感,迅速融入集体
第三天 制作标本 培养动手能力,亲近大自然
第四天 急救常识 树立保护自己的意识
第五天 素质拓展 激发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第六天 真人cs 释放压力,学会承担
第七天 急速漂流 释放压力,克服困难
第八天 学习规划 激发学习动力
第九天 学习规划 培养学习目标
第十天 人生规划 树立信心,规划人生
第十一天 亲子互动 亲子游戏,打破隔阂
第十二天 亲子互动 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并对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二、结果
表二 心理干预前后学习倦怠及亲子依恋差异检验
项目 心理干预前 心理干预后 t
学习倦怠 43.33±8.54 32.50±6.60 4.001**
亲子依恋 38.67±5.38 42.75±4.61 -2.239*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表二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前后学习倦怠和亲自依恋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可以改善青少年亲子沟通方面的问题。
三、讨论
综合以上结果看来,包容陪伴式的心理干预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热情,也增进了亲子关系。通过间接的测量我们得出结果,心理干预对亲子沟通的改善效果显著。
青少年这一时期正是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时期,他们有独立,尊重和信任等心理需要。包容陪伴的方式满足了青少年所需要尊重和信任感,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给予青少年自由成长的空间。当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就要求我们更多的注重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释放青少年从学校和家庭中积攒的繁重压力,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和清晰的目标迎接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吴晓伟,等.近十年中国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20):74-76.
[2]杨晓莉,等.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49-54.
[3]秦佳,等.高中学生亲子沟通与学习倦怠的特点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赵冬艳.北京城区高中生亲子沟通、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性行为和性态度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