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院校在蓬勃发展的情势下面临诸多发展重任,优化育人环境是其中重要使命之一。高职女校在优化育人环境方面既有特色、更有挑战,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外部困境和内部困境,因此,需要对优化育人环境的原则和路径进行深入探索,以促进优化育人环境的功效。
关键词:高职女校;育人环境;路径
基金项目: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4年女性专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ZXA201202)
作者简介:程凯,男,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2-0019-03
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与育人环境有直接的关联,它本身就是教育生态环境下的一个综合集成,其功能的释放与环境的好坏关系密切,对人的成长发展影响巨大,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强调的就是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的现状与特色
(一)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的现状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职业院校蓬勃发展,在5所公办、1所民办女性职业院校构成中,本科层次有3所。它们都根据各自的历史发展和现实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效,在育人环境方面也显示了显著的进展。有的校园靓丽、风景优美,有的教学设施完善、实训环境完备,有的注重制度内涵建设、制度环境明显优化,有的重视人文校园建设、文化气息浓厚,同时,大力支持学术研究,使学术研究的环境氛围逐步增强,学术水平逐渐提高。不可否认,在育人环境优化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跟随时代发展的校园信息化或数字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过度娱乐化挤占了研讨求索的空间氛围、师生追名逐利的偏向趋势与求学求知的矛盾、媚俗环境的存在与高校育人追求真理的悖论、性别单一给学生带来心理健康等问题,仍然困扰着高职女校育人环境的优化,对此,高职女校应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在办学实践中采取措施初步改善优化。
(二)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的特色
1.限定女性范围招生。毫无疑问,作为女性高校的招生都是在限招女生,这既符合当初办学的目的和宗旨,也与各学校的历史沿革和行业环境密切相关。这其中也有高校因当时处于办学效益和办学规模的考虑,中途招收过男生,后又因种种原因予以取消,只有北京的中华女子学院个别专业招收少量男生,由此构成总体上的单一性别育人环境。这种特色在具有优点的同时也略显不足,一是使校园环境相对单纯宁静,但也不利于青春期女生的正常交往,平静中略显单调。
2.注重性别意识教育。高校课程开设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一般都围绕本专业的内容和特色,但有些基础性的公共课程或通识类课程,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外,各高校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对于女性高校来说,注重性别意识教育比较突出,在一、二年级都开设有规定的必修或选修类女性教材的课程,如广东女子职业学院开设“女性学”“女大学生成才学”“女性职业形象设计”等。
3.促进女性全面发展。女性高职院校的成立和发展大多依托于妇联系统,或由早期女性类的中等专科学校升格发展而来,具有促进女性全面发展的优良传统。同时,高职女校在进行女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他们会在基础研究、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社会实践等方面全方位围绕女性特色来展开,既建构先进的性别文化,引导女性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注重提高她们的职业技能,帮助她们做好职业规划。[1]使其毕业融入社会后更好地发展自己。
二、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中的困境
(一)外部困境
作为建校历史不长且性别单一的职业院校,在其育人环境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一些困境。例如,在社会认可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强容易造成学院的招生就业出现一定的困难;学院综合势力较弱,获取教育资源渠道不畅,在获得政策扶持方面出现困境;外部管理体制不顺,学校自主办学权益受限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使高职院校育人环境优化受到束缚与制约,特别是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管理僵化、官本位等现象,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2]
(二)内部困境
职业院校除了外部的困境因素以外,自身的内部因素也对育人环境优化造成了某些障碍,如办学理念滞后、办学定位不准。由于职业院校历史短,或由中专学校改制而来,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管理方式等方面观念滞后,导致与市场需求脱节,这势必影响到办学定位不准。在制度环境建设上缺乏主动性,致使学院发展缺乏制度支撑,必然导致育人环境缺乏制度化的管理与优化。在内涵建设方面缺乏详细的规划,受学院人事调整的变动性影响,特别是学院领导人的频繁变动与政绩考核对内涵建设造成硬伤。对于高职女校来说,性别单一也是内部环境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学生的课余感情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三、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的原则和路径
(一)优化的原则
1.以生为本的原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把大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调动和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特定对象的高职女校来说,在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更应做到思想上重视、实践上落实、行动上体现、制度上保证、监督中加强,以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的立体构建、多元体现,高职女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创建起来。
2.科学发展的原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育人环境的优化中同样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使育人环境的优化发展既符合人的健康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既符合教育规律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社会规律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的科学发展,才能形成更好的育人环境。 3.人文优化的原则。高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使学生学会技能、服务社会,它更重要的目的是“使人性变得完美,不是靠消除人性,而是要为人性添加一些超越自身的东西,并指引它瞄准比自身更高的目标”[3],即大学教育既要重视职业技能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更要重视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实践落实。
(二)优化的路径
1.美化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物质环境,它既是高校的自然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硬环境”。物质环境的美化对育人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使人赏心悦目,既能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有利于对外宣扬学校的美誉度。物质环境的美化在规划上,既可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也可在设计上与专业内涵相融合;既可与历史相融通,增加学校的历史厚重感,也可与现实相衔接,增加时代的多元性,其核心是围绕育人而优化,使人们在享受美感的同时,更增添内心的认同。由于女性更具有爱美赏美的天性,优美的环境就更能增强对她们的吸引力。
2.优化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文关怀,它本身即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有机构成元素之一,是校园主体的创造活动以及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所创造的对人们具有教育作用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的总和。[4]高职院校教育既要重视职业技能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更要重视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实践落实。优化人文环境,就要从人文关怀入手,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师生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避免教育功利主义的侵袭。对于高职女校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女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宿舍、教室、走廊展示各行业优秀女性的事迹,激励她们健康成长,同时,开设女性学的系列课程,增加专业知识和素养,在实践环节可邀请女性代表、专家学者亲面座谈,感知女性的社会与家庭职责,使她们在人文交流的环境中促进自我成长、自我完善。[5]
3.强化制度环境。大学制度是“协调、规范大学组织的各种行为,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有效地适应环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6]良好的制度环境对培养和塑造学生遵纪守法的品格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制度的刚性约束将使他们懂得违反所要付出的代价,从而对他们的内生品格起着熏陶作用。在强化制度环境方面,作为高职女校来说,由于具有法人实体及事业单位的共同属性,在这方面与其它高校一样也具有建设制度环境的共同职责,但在更具体的内部管理制度上,必须考虑到单一性别构成的要素,如宿舍管理条例、学生社团活动、实习见习实践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制定出适合女校发展的制度与政策。
4.深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围绕教学活动的不同条件所构成的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系统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前者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物质存在,后者是师生教学互动的心理情境。教学环境的好坏对育人环境特别是知识传授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要优化环境育人的水平,深化教学环境是其中核心一环。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加大教学投入,确保教学环境中的资源配置和设施建设,其中最主要的是引进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2)优化教学活动,包括目标明确、计划周详,课程实施有条不紊,学习支持完备灵活,课程体验与专业结合;(3)教学监控质量高效,管理组织为教学服务,建立完备的质保体系和激励体系,为教学环境保驾护航;(4)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和专业特点,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需求。
在优化育人环境方面,广东女子职业学院在建设广东省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和特质,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育人环境,深化环境系统的内涵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天枢.女性学新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92-194.
[2] 夏建国,杨若凡.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评估指标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9-71.
[3] 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3.
[4] 周保平.高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研究[J].安徽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5.
[5] 程凯.高职女校育人环境路径的三维解读[J].科教文 汇,2015(5):79.
[6] 高桂娟.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时机与紧迫性[J].教 育与现代化,2003(2):34.
[责任编辑 秦 涛]
关键词:高职女校;育人环境;路径
基金项目: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4年女性专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ZXA201202)
作者简介:程凯,男,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02-0019-03
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与育人环境有直接的关联,它本身就是教育生态环境下的一个综合集成,其功能的释放与环境的好坏关系密切,对人的成长发展影响巨大,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强调的就是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的现状与特色
(一)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的现状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职业院校蓬勃发展,在5所公办、1所民办女性职业院校构成中,本科层次有3所。它们都根据各自的历史发展和现实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效,在育人环境方面也显示了显著的进展。有的校园靓丽、风景优美,有的教学设施完善、实训环境完备,有的注重制度内涵建设、制度环境明显优化,有的重视人文校园建设、文化气息浓厚,同时,大力支持学术研究,使学术研究的环境氛围逐步增强,学术水平逐渐提高。不可否认,在育人环境优化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跟随时代发展的校园信息化或数字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过度娱乐化挤占了研讨求索的空间氛围、师生追名逐利的偏向趋势与求学求知的矛盾、媚俗环境的存在与高校育人追求真理的悖论、性别单一给学生带来心理健康等问题,仍然困扰着高职女校育人环境的优化,对此,高职女校应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在办学实践中采取措施初步改善优化。
(二)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的特色
1.限定女性范围招生。毫无疑问,作为女性高校的招生都是在限招女生,这既符合当初办学的目的和宗旨,也与各学校的历史沿革和行业环境密切相关。这其中也有高校因当时处于办学效益和办学规模的考虑,中途招收过男生,后又因种种原因予以取消,只有北京的中华女子学院个别专业招收少量男生,由此构成总体上的单一性别育人环境。这种特色在具有优点的同时也略显不足,一是使校园环境相对单纯宁静,但也不利于青春期女生的正常交往,平静中略显单调。
2.注重性别意识教育。高校课程开设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一般都围绕本专业的内容和特色,但有些基础性的公共课程或通识类课程,除了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外,各高校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对于女性高校来说,注重性别意识教育比较突出,在一、二年级都开设有规定的必修或选修类女性教材的课程,如广东女子职业学院开设“女性学”“女大学生成才学”“女性职业形象设计”等。
3.促进女性全面发展。女性高职院校的成立和发展大多依托于妇联系统,或由早期女性类的中等专科学校升格发展而来,具有促进女性全面发展的优良传统。同时,高职女校在进行女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他们会在基础研究、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社会实践等方面全方位围绕女性特色来展开,既建构先进的性别文化,引导女性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注重提高她们的职业技能,帮助她们做好职业规划。[1]使其毕业融入社会后更好地发展自己。
二、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中的困境
(一)外部困境
作为建校历史不长且性别单一的职业院校,在其育人环境优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一些困境。例如,在社会认可度不高,品牌效应不强容易造成学院的招生就业出现一定的困难;学院综合势力较弱,获取教育资源渠道不畅,在获得政策扶持方面出现困境;外部管理体制不顺,学校自主办学权益受限等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使高职院校育人环境优化受到束缚与制约,特别是行政权力高于学术权力、管理僵化、官本位等现象,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2]
(二)内部困境
职业院校除了外部的困境因素以外,自身的内部因素也对育人环境优化造成了某些障碍,如办学理念滞后、办学定位不准。由于职业院校历史短,或由中专学校改制而来,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管理方式等方面观念滞后,导致与市场需求脱节,这势必影响到办学定位不准。在制度环境建设上缺乏主动性,致使学院发展缺乏制度支撑,必然导致育人环境缺乏制度化的管理与优化。在内涵建设方面缺乏详细的规划,受学院人事调整的变动性影响,特别是学院领导人的频繁变动与政绩考核对内涵建设造成硬伤。对于高职女校来说,性别单一也是内部环境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使学生的课余感情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三、高职女校育人环境优化的原则和路径
(一)优化的原则
1.以生为本的原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把大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调动和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特定对象的高职女校来说,在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更应做到思想上重视、实践上落实、行动上体现、制度上保证、监督中加强,以体现“以生为本”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的立体构建、多元体现,高职女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创建起来。
2.科学发展的原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育人环境的优化中同样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使育人环境的优化发展既符合人的健康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既符合教育规律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社会规律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的科学发展,才能形成更好的育人环境。 3.人文优化的原则。高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使学生学会技能、服务社会,它更重要的目的是“使人性变得完美,不是靠消除人性,而是要为人性添加一些超越自身的东西,并指引它瞄准比自身更高的目标”[3],即大学教育既要重视职业技能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更要重视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实践落实。
(二)优化的路径
1.美化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物质环境,它既是高校的自然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硬环境”。物质环境的美化对育人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使人赏心悦目,既能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也有利于对外宣扬学校的美誉度。物质环境的美化在规划上,既可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也可在设计上与专业内涵相融合;既可与历史相融通,增加学校的历史厚重感,也可与现实相衔接,增加时代的多元性,其核心是围绕育人而优化,使人们在享受美感的同时,更增添内心的认同。由于女性更具有爱美赏美的天性,优美的环境就更能增强对她们的吸引力。
2.优化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文关怀,它本身即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有机构成元素之一,是校园主体的创造活动以及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所创造的对人们具有教育作用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的总和。[4]高职院校教育既要重视职业技能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更要重视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实践落实。优化人文环境,就要从人文关怀入手,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师生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避免教育功利主义的侵袭。对于高职女校来说,重要的是培养女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宿舍、教室、走廊展示各行业优秀女性的事迹,激励她们健康成长,同时,开设女性学的系列课程,增加专业知识和素养,在实践环节可邀请女性代表、专家学者亲面座谈,感知女性的社会与家庭职责,使她们在人文交流的环境中促进自我成长、自我完善。[5]
3.强化制度环境。大学制度是“协调、规范大学组织的各种行为,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有效地适应环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6]良好的制度环境对培养和塑造学生遵纪守法的品格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制度的刚性约束将使他们懂得违反所要付出的代价,从而对他们的内生品格起着熏陶作用。在强化制度环境方面,作为高职女校来说,由于具有法人实体及事业单位的共同属性,在这方面与其它高校一样也具有建设制度环境的共同职责,但在更具体的内部管理制度上,必须考虑到单一性别构成的要素,如宿舍管理条例、学生社团活动、实习见习实践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制定出适合女校发展的制度与政策。
4.深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围绕教学活动的不同条件所构成的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系统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前者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物质存在,后者是师生教学互动的心理情境。教学环境的好坏对育人环境特别是知识传授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要优化环境育人的水平,深化教学环境是其中核心一环。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加大教学投入,确保教学环境中的资源配置和设施建设,其中最主要的是引进高质量的教师人才队伍;(2)优化教学活动,包括目标明确、计划周详,课程实施有条不紊,学习支持完备灵活,课程体验与专业结合;(3)教学监控质量高效,管理组织为教学服务,建立完备的质保体系和激励体系,为教学环境保驾护航;(4)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和专业特点,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需求。
在优化育人环境方面,广东女子职业学院在建设广东省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和特质,采取了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育人环境,深化环境系统的内涵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周天枢.女性学新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92-194.
[2] 夏建国,杨若凡.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评估指标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9-71.
[3] 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3.
[4] 周保平.高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研究[J].安徽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5.
[5] 程凯.高职女校育人环境路径的三维解读[J].科教文 汇,2015(5):79.
[6] 高桂娟.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时机与紧迫性[J].教 育与现代化,2003(2):34.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