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滕头村入选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这个村子宁可发展的步子慢一点,也不去做速成致富梦。
63岁的吕文广老人每天的工作是在滕头村的小广场上喂鸽子,只要他大呼一声“来吧”,上百只白鸽就会从四周的树林里飞拢过来,等他喂食。这已经成为滕头村一景,许多游客都喜欢与他合影。
吕文广原是滕头村邻村的农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养小动物。2001年,滕头开始做生态旅游项目,把他请来做动物饲养员。吕文广认为自己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一来自己的确喜欢小动物,二来滕头村还给他和家人分了一套90多平米的公寓。几年来,老吕把村子里的野鸭、鸽子、孔雀、松鼠都照顾的很好,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入选世界十佳
滕头村是浙江省奉化市的一个小村庄。
滕头村村委书记傅企平这样介绍自己的村子:在全国的农村里面,经济发展有比滕头强的,风光景色有比滕头好的,滕头的特色是产业与业态、人与自然、人与人如此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2007年6月,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确定以GDP、就学率、就业率、犯罪率、绿化率、空气质量、人均寿命和幸福指数等8大指标,对全球1200个乡村进行评估论证,最终评出中国的滕头村、巴西的依哥中心村等10个村庄为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傅企平也被授予“2007世界和谐贡献人物”,入选人数全球也只有10名。
评审委员会给滕头村的评语是:公共服务与管理上的创新,对生态保护的超前意识与极强的社会责任心,一个有鲜明特色,在环境、工业化和科技普及综合发展的中国村庄。
滕头村干部的名片与众不同,都是绿色的,目的是提醒每个人不要忘记环保。上世纪90年代,滕头村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乡村级环保机构——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会对引进的有污染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目前已经否决了46个效益可观、有可能污染环境的项目。”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傅德明说。
“在很多地方还不重视环保的时候,我们就在村里实施了雨污分流的工程”,傅企平说,“滕头村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也没有走过弯路。我们的理念是,宁可发展的步子慢一点,也不去做‘速成致富梦’。”
58岁的林祥德是滕头的绿化人员,对于村里的生态环境,他深知来之不易。“景区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搞起来的”,过去,要是看见有人扔烟头,他会直接上去劝阻或者自己捡起来。“现在村民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过有时有的游客,还是乱扔东西。”早在1982年,村里就通过村民大会的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1995年又开展了“五好家庭”创建活动,制定了“滕头文明规则”。如今外村人入户滕头,也必须遵守此规则。生活一段时间,就会迅速被“同化”,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种出来的风景
一些外国朋友问傅企平:这样漂亮的村庄,如何办企业?傅企平回答:把工业企业全部都搬进工业园区,让企业生产和人居生活相分离。滕头村现有60多家企业,已进驻工业经济园的有40多家。
村里开发了农家风情生态旅游区,建成植物工厂、花卉基地。这些种出来的风景,每年要接待70多万名国内外游客,门票收入要超过1000万元。
靠工业和三产富裕起来的滕头村没有忘记农业,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传统农耕业,已经看不见踪影,为数不多的农具已经被收藏在滕头公园的农家博物馆里,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级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0亩现代化的钢架大棚里,庄稼都是种在试管里,农民不再带着草帽而是穿着白大褂,产品销往法国、荷兰等国家。
51岁的村民傅杏坤的丈夫就在农业示范区里工作,他们一家原来在临近的奉化市开了一个小餐馆,随着村子的发展,他们把餐馆关了,回到村里生活。傅杏坤的丈夫、儿子、儿媳都在村里的企业上班,家庭年收入在20万左右。
几年前,他们家花了17万元在村里买下一栋300多平米的双层别墅,傅杏坤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我没什么后顾之忧了,看病村里给报销,孩子上学都免费,上大学有奖学金,年岁大的还有养老金。能有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不知足?”
都有发言权
两年前,同滕头相邻的奉化市有一栋1000多平方米的中国明清时代风格的老住宅要转让,如果要买下这栋住宅,需要花费70多万人民币。由于涉及滕头的公共资金,傅企平把18名村民小组长召集起来讨论,要求这些小组长挨家挨户的询问每个村民的意见,在征得大多数村民同意后,村里把老宅子买下来,建成一个旅游景点。
“这件事在我们村不奇怪,一件事情做不做,不是由村党委和村委会自己说了算的,在决定以前,每个村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59岁的村民张挺方说。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广大农村就推行了以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全面倡导农村事务管理公共参与机制,这种民主管理机制在滕头村得到实践。
林祥德回忆,前些年村里要盖一批小康住宅。为避免决策失误,造成大的损失,村里第一批只盖了6套样板间,征求全村村民的意见。“当时有不少人提意见认为,村里小户家庭较多,而这6套房子面积过大,应当适当减少面积”,林祥德说,后来村里造的住宅,在总套数、单套面积、价格等方面,全部都由村民决定。现在滕头村最漂亮的126栋建筑,就是这样产生的。
村委副书记刘松江说,村里有健全的公众管理参与机制,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很高。有村民指出,滕头路边的电线杆很不美观,能否把电线埋到地下。这个建议经论证认为可行,村里很快实施了农村无杆化电力改造。
中国著名的作家贾平凹参观滕头后问:你们村的当家人是怎么产生的?
村民回答:“公平竞争,谁干得好就让谁干。”
在滕头,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特权和特殊人。傅企平的前任傅嘉良任职期间,带着全村获得“全球生态500佳”称号,风光无限,但是他的妻子只是村里的生猪饲养员,一直工作到退休。傅企平等村干部,也都只是“义工”,从不从村里领一分钱,傅企平身兼滕头村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通过企业经营获得酬劳。
63岁的吕文广老人每天的工作是在滕头村的小广场上喂鸽子,只要他大呼一声“来吧”,上百只白鸽就会从四周的树林里飞拢过来,等他喂食。这已经成为滕头村一景,许多游客都喜欢与他合影。
吕文广原是滕头村邻村的农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养小动物。2001年,滕头开始做生态旅游项目,把他请来做动物饲养员。吕文广认为自己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一来自己的确喜欢小动物,二来滕头村还给他和家人分了一套90多平米的公寓。几年来,老吕把村子里的野鸭、鸽子、孔雀、松鼠都照顾的很好,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入选世界十佳
滕头村是浙江省奉化市的一个小村庄。
滕头村村委书记傅企平这样介绍自己的村子:在全国的农村里面,经济发展有比滕头强的,风光景色有比滕头好的,滕头的特色是产业与业态、人与自然、人与人如此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2007年6月,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确定以GDP、就学率、就业率、犯罪率、绿化率、空气质量、人均寿命和幸福指数等8大指标,对全球1200个乡村进行评估论证,最终评出中国的滕头村、巴西的依哥中心村等10个村庄为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傅企平也被授予“2007世界和谐贡献人物”,入选人数全球也只有10名。
评审委员会给滕头村的评语是:公共服务与管理上的创新,对生态保护的超前意识与极强的社会责任心,一个有鲜明特色,在环境、工业化和科技普及综合发展的中国村庄。
滕头村干部的名片与众不同,都是绿色的,目的是提醒每个人不要忘记环保。上世纪90年代,滕头村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乡村级环保机构——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会对引进的有污染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度,目前已经否决了46个效益可观、有可能污染环境的项目。”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傅德明说。
“在很多地方还不重视环保的时候,我们就在村里实施了雨污分流的工程”,傅企平说,“滕头村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也没有走过弯路。我们的理念是,宁可发展的步子慢一点,也不去做‘速成致富梦’。”
58岁的林祥德是滕头的绿化人员,对于村里的生态环境,他深知来之不易。“景区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搞起来的”,过去,要是看见有人扔烟头,他会直接上去劝阻或者自己捡起来。“现在村民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过有时有的游客,还是乱扔东西。”早在1982年,村里就通过村民大会的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1995年又开展了“五好家庭”创建活动,制定了“滕头文明规则”。如今外村人入户滕头,也必须遵守此规则。生活一段时间,就会迅速被“同化”,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种出来的风景
一些外国朋友问傅企平:这样漂亮的村庄,如何办企业?傅企平回答:把工业企业全部都搬进工业园区,让企业生产和人居生活相分离。滕头村现有60多家企业,已进驻工业经济园的有40多家。
村里开发了农家风情生态旅游区,建成植物工厂、花卉基地。这些种出来的风景,每年要接待70多万名国内外游客,门票收入要超过1000万元。
靠工业和三产富裕起来的滕头村没有忘记农业,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传统农耕业,已经看不见踪影,为数不多的农具已经被收藏在滕头公园的农家博物馆里,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级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0亩现代化的钢架大棚里,庄稼都是种在试管里,农民不再带着草帽而是穿着白大褂,产品销往法国、荷兰等国家。
51岁的村民傅杏坤的丈夫就在农业示范区里工作,他们一家原来在临近的奉化市开了一个小餐馆,随着村子的发展,他们把餐馆关了,回到村里生活。傅杏坤的丈夫、儿子、儿媳都在村里的企业上班,家庭年收入在20万左右。
几年前,他们家花了17万元在村里买下一栋300多平米的双层别墅,傅杏坤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我没什么后顾之忧了,看病村里给报销,孩子上学都免费,上大学有奖学金,年岁大的还有养老金。能有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不知足?”
都有发言权
两年前,同滕头相邻的奉化市有一栋1000多平方米的中国明清时代风格的老住宅要转让,如果要买下这栋住宅,需要花费70多万人民币。由于涉及滕头的公共资金,傅企平把18名村民小组长召集起来讨论,要求这些小组长挨家挨户的询问每个村民的意见,在征得大多数村民同意后,村里把老宅子买下来,建成一个旅游景点。
“这件事在我们村不奇怪,一件事情做不做,不是由村党委和村委会自己说了算的,在决定以前,每个村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59岁的村民张挺方说。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广大农村就推行了以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全面倡导农村事务管理公共参与机制,这种民主管理机制在滕头村得到实践。
林祥德回忆,前些年村里要盖一批小康住宅。为避免决策失误,造成大的损失,村里第一批只盖了6套样板间,征求全村村民的意见。“当时有不少人提意见认为,村里小户家庭较多,而这6套房子面积过大,应当适当减少面积”,林祥德说,后来村里造的住宅,在总套数、单套面积、价格等方面,全部都由村民决定。现在滕头村最漂亮的126栋建筑,就是这样产生的。
村委副书记刘松江说,村里有健全的公众管理参与机制,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很高。有村民指出,滕头路边的电线杆很不美观,能否把电线埋到地下。这个建议经论证认为可行,村里很快实施了农村无杆化电力改造。
中国著名的作家贾平凹参观滕头后问:你们村的当家人是怎么产生的?
村民回答:“公平竞争,谁干得好就让谁干。”
在滕头,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特权和特殊人。傅企平的前任傅嘉良任职期间,带着全村获得“全球生态500佳”称号,风光无限,但是他的妻子只是村里的生猪饲养员,一直工作到退休。傅企平等村干部,也都只是“义工”,从不从村里领一分钱,傅企平身兼滕头村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通过企业经营获得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