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建民
曾任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中国驻荷兰大使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
中国驻法国大使
国际展览局主席
现任
外交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在2007年第四季度的中国外交议程上,中欧关系占有显著的位置,这不仅引起了中国舆论的重视,也颇受国际媒体的关注。有些国际媒体突出中欧之间的分歧,也有的媒体认为欧洲国家正在“亲美疏华”,还有人认为,如何处理好中欧关系面临的挑战,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大难题。究竟应当如何看待中欧关系,我的看法是:全面看、讲原则、平常心。
所谓全面看,是指不仅要看到中欧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更要看到取得的巨大进展。中国与欧盟是1975年建交的,33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33年来中欧关系的大发展是对中欧关系最乐观的人士也未曾预料到的。
请看以下事实:1975年,中欧贸易仅为24.46亿美元,2007年可以突破3300亿美元;1975年,欧洲在中国的投资是零,现在欧盟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536亿美元,有近2万家欧洲企业落户中国;1975年,中国在欧洲的留学生人数是零,现在大概有不下20万;1975年,中国去欧洲的旅游者是零,2007年则突破200万。33年前,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十分有限的,而今天中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兴旺,中欧之间互办文化年,一个接一个,成果斐然。
冷战结束后,各国人民都十分关注,21世纪是建立一个大家都听一个国家发号施令的单边主义的世界,还是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公正、和平、稳定的多边主义世界?中欧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立场。中欧在联合国内、在解决国际热点上,合作愈来愈多,愈来愈密切。
当然,毋庸讳言,中欧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摩擦和分歧,但是正如胡锦涛主席多次指出的: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相互之间的分歧。
讲原则,就是要按照国际关系准则办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尊重相互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国际关系中公认的准则。2007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公然在总理府会见了达赖喇嘛,这是历任德国总理从未做过的事情。默克尔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国际关系的准则,中国方面当然要做出强烈的反应。况且,德国曾经是一个长期分裂的国家,德国人民深知分裂国家之苦痛,默克尔这样做更是不应该的!
近段时间,媒体大量报道了有关中欧之间围绕汇率、贸易和知识产权出现的摩擦和争论。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这些事,首先要看到,这些是中欧关系大发展所必然会带来的问题。1975年建交后,中欧贸易中国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逆差,而且长期中欧之间的贸易规模很小,上述问题当然不会出现。
第二,国与国之间在经济领域里出现一些矛盾、摩擦和争吵,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美、欧、日之间就常常有贸易争端,出现这个“战”那个“战”。
第三,对于出现的矛盾和摩擦,我们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是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和磋商来求得妥善解决。这也是国际上解决贸易争端的通行办法。
中欧双方都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维护和平的力量,妥善处理分歧,维护中欧关系的大局,不仅有利于双方,而且有利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