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是大学生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用人文精神去熏陶教育对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探求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与奋斗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社会本位”和“灌输教育”,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缺乏“主体性”考察,缺少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现实需要的视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忽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人,但又忽视了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与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觉悟的转化与提高。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在人格尊严被尊重的情况下,受教育者才会主动接受教育。因此,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深刻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准确把握其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文关怀,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动个性,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当代大学生处于市场经济纵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道德多元化的新时期,权利观念、法制意识和自我发展理念迅速张扬,总体来说呈现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大学生重现实轻理想,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理想信念淡漠;重索取轻奉献,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出现扭曲的价值取向;重智育轻德育,只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注意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人文素养缺乏,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认清政治与业务、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人文素养,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教师是关键。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广大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学生一视同仁,用心去感受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勤奋,心灵充实,安逸愉悦,为未来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加人文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必须重视人文学科發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课程是让学生获得系统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各学科除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外,还要挖掘本学科人文教育的因素,制定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定期进行学术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三是成立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文关怀实效。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变着人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参观,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让学生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养。学校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整体规划,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标准,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折合成一定的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人和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拓视野,关注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丁和平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用人文精神去熏陶教育对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探求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与奋斗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社会本位”和“灌输教育”,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缺乏“主体性”考察,缺少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现实需要的视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忽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人,但又忽视了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与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觉悟的转化与提高。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只有在人格尊严被尊重的情况下,受教育者才会主动接受教育。因此,教育者必须眼中有“人”,深刻全面了解教育对象,准确把握其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文关怀,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动个性,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当代大学生处于市场经济纵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道德多元化的新时期,权利观念、法制意识和自我发展理念迅速张扬,总体来说呈现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大学生重现实轻理想,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理想信念淡漠;重索取轻奉献,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出现扭曲的价值取向;重智育轻德育,只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注意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人文素养缺乏,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认清政治与业务、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人文素养,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教师是关键。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如强烈的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等,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体现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广大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待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不同相貌的学生一视同仁,用心去感受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积极勤奋,心灵充实,安逸愉悦,为未来生活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加人文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文化底蕴。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必须重视人文学科發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课程是让学生获得系统人文科学知识的主渠道。各学科除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外,还要挖掘本学科人文教育的因素,制定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切实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高校内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定期进行学术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二是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三是成立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四是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文关怀实效。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变着人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参观,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让学生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文素养。学校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整体规划,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标准,将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社团、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折合成一定的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人和社会、自然的交往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拓视野,关注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