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师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架不住一个朋友的再三邀请,我到朋友家里为他制作的视频配了音,录完后,朋友夸我嗓音像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说配完音后的视频效果非常完美,我听后不禁飘飘然,差点忘了自己还有三篇新闻没有写而报社又催得紧的事。看来今晚又是一个不眠的通宵。时间有限,我匆忙告别朋友,急速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或许是晚上吃得少的缘故,肚子咕噜咕噜直响,明目张胆地示意我吃点什么。我在潜意识的驱动下拐了一个弯,去了离办公室不远的一家小卖部。
  小卖部里有一个看上去差不多七十岁的老人,他坐在床边,戴着一副老花镜,左手拿着一把刻刀,右手拿着一块已隐约看出人形的木头,他正在用刻刀小心翼翼地雕刻着木头,好像手里握着的是无价之宝。见我进门,老人很热情,他把手中的东西轻轻放在床上后招呼我坐,我连忙说不用不用,您太客气了,我就买个泡面。
  老人忽然问我,你认识马小永吗?
  我说认识,当然认识,现在全军都在学习这个典型,这小子风头正健。
  老人笑着说,是啊是啊,我跟他也认识,前几天他还到我这里买过东西,咱这穷山沟沟里出个典型可不容易。他忽然用手抬了抬老花镜,直视着问我,你是干什么的?
  我说我是个记者,对马小永的大力宣传还有我的部分功劳呢。


  老人说,怪不得,看你文质彬彬的,就像搞文化的。
  我说您过奖了,全是我脸上这眼镜给显的。
  老人把泡面递给我,忽然不经意地说,早些年,有很多记者也采访过我,我要是还在部队,估计也是个典型了。
  他的这句话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看我满脸疑惑的样子,他笑着说,怎么?对我的故事感兴趣?
  我真诚地点了点头。
  他露出很兴奋的样子说,要是不忙,陪我聊会儿,反正我老伴今天赌气去女儿家住了。
  听到这句话,我觉得好笑,心想这老两口还真有情调。我看了看表,又看了看老人释放着光芒的眼睛,没有多想,顺手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了。
  在我的询问下,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先问起最好回答的问题,师傅您贵姓啊?贵庚啊?
  老人说,不用那么客套,什么贵不贵的,贵的贱不了,贱的贵不了,我叫谷爱军,这山沟里的人都叫我谷子,我今年六十六岁。
  他把两只手做出数字六的形状在我眼前晃了晃,好像很自豪的样子。还没等我问,他指着我的军装说,我以前跟你一样,也是个军人,要论起来,比你们司令员、政委还要早几年。
  我见缝插针地问道,那您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呢?
  1964年。他点燃了一支烟,缓缓地说。
  他看了看我,又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递给我。我平时加班无度,为了提神,深夜也常常吸烟,见他递过烟来,我感激地接住了,掏出自己的打火机点上。屋里顿时一股烟味。
  他看着我忽然哧哧地笑着说,我认识的搞文字工作的人怎么都抽烟?
  我想了想自己的作家朋友和记者朋友,也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这个事实。
  我问道,那您在什么地方当的兵呢?
  做记者的都有这个养成,一定要搞清楚五个W。
  他猛吸一口烟又吐出一个烟圈后说道,甘肃,由于有文艺特长,我被分配到了部队的文艺队。
  我问,你都有什么特长啊?
  他说,也没啥特长,就是会吹个唢呐,拉个二胡,画个画什么的,雕刻是我后来才学会的。
  以前从他门口经过的时候我见过他雕刻的作品,他的作品栩栩如生,主要是以雕刻关公为主,有时也见他雕刻各种各样的小东西,但是我从他门口走过那么多次,他的雕塑却从没引起我更多的注意。
  我问他,你的雕刻是跟谁学的呢?
  他说,这个说起来就比较长了。
  我说,没事,我有的是时间听。
  此时,我不再插嘴,我的心突突地跳,我有预感,这位老人将为我讲述一个曲折的故事。
  他弹了弹烟灰,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他说,参军两年后,我们文艺队有十三个人被选为提干对象,也就是说这十三个人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将来都会是干部。这十三人将前去北京培训,北京啊,那可是首都啊,那可是毛主席住的地方。我因为表现突出,当然也在这十三人里,机会难得,我非常珍惜,我激动万分,我自信满满,想到自己马上是干部了,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但是,小子,你不得不承认,人就有个命,命里定的,你跑都跑不了,命里没有的,你想都别想要。用文化人的话说,我的个人命运应该归于时代悲剧,因为我们到北京时,刚好赶上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他把抽得只剩屁股的烟放到烟灰缸里摁灭,接着说起来:
  我们队旁边有个雕刻厂,里面有个特别出名的老师傅,他以雕刻各种各样的人物雕像闻名全国。这个老师傅就是我的恩师。他是真正的雕刻大师,很多作品在国内还获过大奖。可惜的是,“文革”开始没多久,他被打成了“走资派”。从此过起了十分落魄的生活,最落魄的时候他甚至拖着被打残的右腿趴在地上跟狗抢食吃……不仅他自己过得落魄,他的女儿由于爱好文艺,也被打成了“走资派”。他的女儿才19岁,19岁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年纪啊,我现在还记得她当时的模样,长得跟画上的人一样,柳叶眉大眼睛小嘴巴薄嘴唇,而且天生带着一股子书卷气。可惜的是啊,女人如果漂亮就容易招来一些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语和祸端。明明很多男孩子喜歡她,可是在那个年代,那些男孩又不能表示出来,那些喜欢她的人为了追求她反而成了捉弄她的人,他们给她取各种难听的外号,给她施加各种过分的惩罚,她天天以泪洗面。现在想想,她的自尊心特别强。在一个下着暴风雨的晚上,她终于逃跑了,雕刻家心急如焚。我对雕刻家说不用担心,我去给你找回来。我问他的老家在哪里,雕刻家说了一个河北的小县城,我就连夜坐车去了那里。我运气也好,我到河北的时候,刚好看到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孩。我把女孩领回家的时候,雕刻家也很诧异,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说,没想到,真的让你给找回来了,大恩大德,无以为报。   没想到,找回雕刻家的女儿后,我的麻烦也随之而来了。
  跟我同年参军的老乡把我给告了。他写了一封长信,添油加醋,说我跟“走资派”打得火热,不清不白,弄不好也是个“走资派”。写完信后他专门送到了政治部。政治部的领导很火,不分青红皂白,把我直接从部队除名了,还把我提干的名额给了那个告密的老乡推荐的另一个人。
  我的命运从那时开始转折。
  我当时觉得自己完了,我当兵就是为了提干,现在提干没提成,反而成了反面典型了,我深深地感到我的前途暗淡,这令我忐忑不安,不知所措。
  正在我对生活处于绝望状态时,有个跟我关系不错的战友去了趟雕刻家的家里,说,谷爱军是因为你才落魄到现在这个样子的,你应该帮帮他。
  雕刻家说,我听说他的遭遇了,我不会让他自生自灭的。
  有一天,雕刻家把我叫到他的屋子里对我说,我这门手艺连我女儿都不传,今天,我传给你。或许现在你用不上,甚至学会这个东西会伤害你,但是我相信老天总有开眼的时候,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用上它。
  我拼命点头,说万分感谢。
  从此,我开始了自己的雕刻人生。
  师父刚开始什么都不教我,只让我做俯卧撑,搬石头,练毛笔字。我被他搞得晕头转向。但我还是照做了,反正离开部队后我也无事可做。就这样,我按照他说的做了整整一年,我发现,一年后,我的肌肉结实了,我的毛笔字也有模有样了。
  师父看看我写的字,不点头也不摇头,不表扬也不批评,他不说话,神情冷淡。
  我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我问师父,您什么时候可以教我雕刻?
  師父还是不说话,只说让我再买些宣纸去。
  就这样,我又练了一年的俯卧撑和毛笔字。
  我就这样按着师父说的练了两年。应该是1968年的端午节,我正在练毛笔字,师父把我叫到他跟前,对我说,从今天开始,我正式教你雕刻。
  我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师父把我扶起来,眼里含着泪花说,别怪师父前两年不教你,我那是在试探你是不是学雕刻的料子,学雕刻首先要有定力,其次要有耐力,最后要不断努力,心太野了不行,坐不住不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行。当初我学雕刻的时候,我的师父让我练毛笔字练了五年。这两年我每天都在偷偷观察你,我不得不承认,你小子是学雕刻的料,咱两人真是有缘,我相信你会超越师父。
  师父教了我整整六年的雕刻。六年里,我见过无数木头。我能够熟练地分清红木、黄杨木、花梨木、紫檀木等等木材,熟能生巧,后来我对木头的感觉就像是对自己左右手一样熟悉,只要看一眼,我就能分辨出眼前的木头是朽木还是好木。师父常常把我的眼睛用布蒙上,让我去闻他递给我的木头,我闻完后立即就能分辨出是哪种木料。
  1972年的3月份,我在报纸上读到一个新闻:美国一位很著名的雕刻大师雕刻了两只天鹅,一件留在了纽约博物馆,一件送给了毛主席。雕刻师完全根据同年访华的尼克松提出的六个字“和平、友谊、合作”的精神进行创作:一对大天鹅、三只小天鹅,象征着家庭的和睦、幸福;天鹅之家由美国飞到中南海,为寻求友谊而来,寻求和平而来,寻求合作而来……
  看到新闻我莫名激动,我忽然特别想雕刻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我知道只有多走走我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我还没有跟师父提出我要离开的事情,因为我实在张不开嘴,没想到师父却先跟我说了。他在一个阴天的午后把我叫到他跟前,对我说,谷子,你不要再呆在这个小院子里了,这个庙太小了,你应该走出去,见见大世面,拜访一些民间的名家,主要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收拾收拾,准备出发吧。
  我默默地点点头,可是在我收拾东西的时候,心里像是堵着什么一样,特别难受。我是真舍不得师父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的感情已经坚不可摧。可是我知道,我必须走出去,要不然我的技艺就会止步不前。
  当我收拾好东西跟师父道别时,师傅忽然一把把我拉住,含着热泪说,谷子,好好活着,活得好好的,把这手艺传下去。
  我跪在地上,冲着师父狠狠地磕了三个响头,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我哽咽着说,师父,我不会给您丢脸的。
  随后的两年里,我走访了全国三十多位小有名气的雕刻师,在他们身上,我没有学到多少技艺,我学到最多的就是一句话:低调做人,精益求精。
  1974年的端午节,我返回北京。那个时候,我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雕刻师,一家地方报社还为我做过一个整版的报道。我拿着那张报纸,满心激动地期待着师父对我的夸奖。
  可是,当我回到师父家的时候,我惊呆了。
  我发现满院子的雕塑都已经烧成了灰烬。我疯了一样把那些灰扒来扒去,可是我知道无论我怎么扒也扒不出师父雕刻的那些神圣的作品。
  我像个失去妈妈的孩子一样,失声痛哭。
  后来我才知道,师父在我回来前的一个月里遭受了非人的摧残,自己的雕塑也被红卫兵全部焚烧。他实在受不了这个打击,像屈原和老舍一样,投湖自尽了。
  说到这里,谷爱军的眼睛里涌出一滴滴泪花,他颤颤巍巍地想点一根烟,可是怎么也点不着。
  我早已经泪流满面。
  见我这样,他反而安慰起我来,嗨,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不提了,不提了。
  我擦了擦眼泪说,那你现在怎么不去参加国内的雕刻比赛,为什么不加入艺术家协会呢?
  他笑了笑说,你忘记那句话了吗?低调做人,精益求精。
  我带着疑问说,可是你加入艺术家协会更方便你与同行交流学习啊?
  他接得很快,说,可是我觉得不加入艺术家协会更方便我与同行的交流学习,真正的交流是面对面说心里话,而不是一堆人挤在一起互相吹捧、人云亦云。
  我对他肃然起敬。
  我忽然想起雕刻师的女儿来,因为在后来的叙述中,谷爱军没有再提到她。我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你师父的女儿呢?
  他笑了笑说,成了我现在的媳妇。
  那天晚上,我们聊到天蒙蒙亮,当我起身告辞时,发现我的右腿已经被左腿压麻了。他执意要起身送我,当我们走出小卖部时都呆住了,屋外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天空还在飘着雪花,仿佛诉说着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他欣喜地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笑得像个孩子。
  我说,您回去吧,屋外边冷。
  他说,不碍事,你先等着,我去给你拿把伞去。说完就要往回走。
  我急忙拉住他说,不用了,真不用,这雪又不大,您快回去吧。
  我冲他摆摆手,一头扎进正在呼啸的风雪中。
其他文献
文学,是否曾脱离“现在时”?  当然。  文学,是否可以脱离“现在时”?  可以。  文学创作不是新闻报道,在想象的尽兴驰骋中,上可回溯千秋万代,下可直抵茫茫未来。从眼前的繁琐中抽离,也许能反观更真的真实;从往事或者寓言中借一星火,也许能燃成更绚烂的烟花。  但是,文学,尤其军事文学,不能离“现在时”太远,更不能与“现在时”长期保持距离。因为,以军人事、军人情、军人梦为书写对象的军事文学,有着与“
期刊
泡桐具有生长速度快和轮种周期较短等特点,因而其对土壤养分的消耗较大,同时对养分的需求较高。微生物肥料具有提供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功能,部分的微生物肥料还可起到一定的抗病害和抗虫害的作用。
  为泡桐人工林的可持续生产,本研究主要针对泡桐人工林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筛选出同时具有溶磷解钾拮抗能力的菌株A4,并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及产孢条件进行了探究,为泡桐的微生物肥料开发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泡桐根际土壤浸出液中经过溶磷初筛发现了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共
1995年7月下旬,我所在的驻西藏某汽车分队奉命为亚东县某边防部队运送建筑物资。班长陈友军带着尚是新兵的我,驾驶28号车,随车队执行任务。长途运输,一路颠簸,班里的19号车抛锚在海拔5100米的嘎拉兵站。连长命令我们必须在“八一”建军节之前把19号车拖回驻地。  中午时分,我们牵引着19号车刚刚离开嘎拉兵站,就天降大雨。雨水使原本就坑坑洼洼的路面愈加湿滑难行。失去动力的19号车像一头倔强的老牛,在
期刊
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从腌制腊八蒜到写春联、煮汤圆、包饺子,家家都在准备迎接新年。从电视的广告里飞出一个甜美的声音,要过年了!这时,我翻看日历,才觉察还有几天就是春节。然而,无论生活有多忙碌,年越来越近。  不管大人小孩,都会在春节前理个干净利索的头。男人,理个寸头,或是修个深点的边,女人则来个梨花烫,或是大波浪,彰显出女人的味道,若是搭配黑色羊绒大衣,外加一条到膝盖的大红围巾,那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期刊
2016年5月29日,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山东省作家协会、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文化处共同举办高建国长篇报告文学《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研讨会。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黄宾堂主持,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副局长姜秀生、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山东省作协副主席苗长水、《文艺报》主编梁鸿鹰、《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徐坤、著名评论家张陵、著名评论家贺
期刊
“水簸箕”坐落于我们村子的西头。  小时候,我们村子有两处清清的湾,湾里的水绝对清澈见底,有莲叶漂在水面,有大大小小的鱼儿在翔游,湾边高大的杨柳树遮蔽着夏日太阳的温度,孩子们欢欢地在湾边钓鱼或脱得光溜溜儿的在湾里嬉水。有意思的是湾嘴那里,对了,故乡的每一个村子都有湾,每一个湾紧靠村子里面的地方人们称为湾嘴,湾嘴差不多就是湾的一角,而湾的一角都修有一个大大的“水簸箕”。  大概是六七岁的时候,记得乡
期刊
宁夏中部干旱地区的压砂西瓜地连作障碍现象严重。西瓜枯萎病作为重要的土传病害,可导致西瓜大幅减产甚至绝收。采用生防菌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峡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进行生物防控已成为研究热点。课题组前期筛选获得拮抗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M3菌株,发现其在压砂田中的生防效果较室内试验有所下降。由于连作土壤中西瓜根分泌物有所积累,因此本研究主要围绕西瓜根分泌物对哈茨木霉生防作用的影响进行探索,在检测西瓜根分泌
静谧的午后,一缕阳光照进客厅,把蜗居的巢,刷成明亮的暖。父亲安详地坐在雕刻古朴的红木沙发上,微驼的背,依旧保持着老兵的姿势。背景墙上悬挂着一幅六尺整张的国画,笔墨坚劲,色调自然……透过父亲的满头银发,我仿佛穿越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烟云,透过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那些尘封的记忆慢慢被打捞起来。  一  父亲傅云吉,祖籍山东省平度市马戈庄乡埠口村。档案生年是1933年9月16日,祖母说他实际属羊。祖母虽然
期刊
一  在英国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坐落着一尊备受关注的墓碑,墓碑上刻着这样一行文字:“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墓志铭的主人,是国际共产主义思想之父——卡尔·马克思,一位终其一生都在为改造世界而鞠躬尽瘁的先行者。  1848年2月,汇聚共产主义同盟思想精髓的旷世之作《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亲自执笔完成后,正式出版,并以多种文字发行。  正如这部史诗般著作中鲜明的
期刊
作者名片  艾叶,本名杨锋。祖籍山东齐河县,蛰居云南滇中,文学作品散见《解放军文艺》《诗刊》《解放军报》《滇池》《边疆文学》《延河》等百余家报刊。出版诗集三部,参与《人间有爱》《雷洁琼》《风声鹤唳》等七部影视剧(片)的创作。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首届“艾青杯”全国文艺大赛、《诗刊》社征文、全军文艺新作品、《当代汉诗》首届“骑士杯”诗歌大奖赛等奖项。  时间就这样飞逝。昨天依然在雨夜修改未完的长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