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式”的经营等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pl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芒果式”的经营
  徐 江
  
  湖南卫视因为用了芒果般金黄与椭圆的台标,被有些观众称作“芒果台”。后来索性把这称呼一并作了该台对外的别名。这个台前几年综艺方面最著名的举动,是先后推出了“超女”“快男”“舞动奇迹”等选秀型综艺强档。这两年则又把“出位”的目标,瞄在了新闻纵深性栏目和剧集制作上。前者像《零点锋云》《变形计》,后者则先后有《血色湘西》《丑女无敌》《一起来看流星雨》《新还珠格格》……这些尝试,都在上星频道中领一时风气之先,我们不妨把这些统称之为——“芒果式”的经营探索,同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关注其将会往哪些新的方向延伸……
  机顶盒和“全国独家首播”口号盛行的年代,各家“卫视”谁的栏目别致勾人,谁推出的热播剧能真正做到“独家”,才是卫星频道们生存的命脉所在。这一点,地方台的决策者们大致都是清楚的。不然也不会有方言新闻、栏目剧以及诸如《舞林大会》《笑傲江湖》《饭没了秀》《星夜故事秀》等火爆栏目在各频道间的风起云涌、各领风骚。可是,怎样把绞尽脑汁营造出来的局部优势,延展成整体定位优势,进而“栏目包围频道”、星星之火燎原,这又不是每个上星台想做就一下子能做到的。聪明、机缘、胆识,还有决策出人意料、不按牌理出牌……哪一条少了都很难成功。
  其实湖南卫视的优势,一开始很难算得上是“优势”。至少,“快乐大本营”这类栏目的观众,并不是“芒果台”的专属拥趸。看何炅、李湘的人,也会去看李斌、戴军和李静,也会去看安徽卫视和东方卫视。渐渐,到了汪涵和谢娜出来折腾的时候,他们的粉丝大多数已开始进入到“专属粉丝”的程度,周群、春妮的粉丝不会专门去看芒果台的主持人,“芒果台”的粉丝追着看王刚或司马南节目的估计也不会太多。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电视市场又经历了新一波的整体细分;另一方面也是源于节目的制作理念在进步(虽然大多还是“舶来”),编导和主持开始对栏目的个性化有了一定追求。
  第三方面——我认为这才是决定性的:湖南台的智囊们先于别家电视台的同行,把征服观众的视野,投射到了唱唱跳跳、插科打诨以外的地盘——青少年的生存,文艺的生态,以及电视剧为普通观众的造梦功能……而一旦把电视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从单纯解读为歌舞、互动型栏目,拓展性理解为“整个荧屏的娱乐性奉献”,那么,“芒果台”就开始了从一个自发制播趣味节目的上星频道,到自觉生产娱乐产品和服务的“视觉享乐机器”的有序转型,这时它已不再是像兄弟台那样的单纯播出平台了,它渐渐成了一个顺应娱乐产业化潮流的新型企业!
  电视台是一个生产并出售产品(文艺产品)的企业吗?人们过去多把电视台定位为媒体、信息平台、喉舌,现在“芒果式”的经营思维,终于把大家的目光又引到了事物的另一面:赤裸裸的电视商业来了。
  怎么办?相信不同的人会找到不同的答案。
  
  广东电影两翼缺一翼
  列 孚
  
  广东已经连续四年票房稳居全国第一,是中国内地的票房第一大省。然而,市场一翼虽佳,但另一翼几乎“翼”不起来——广东的电影创作、制作一直处于劣势,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几近空白。两翼缺一翼,如何能飞?所以,广东虽然可称为中国电影票房第一大省,但绝不是电影大省。
  是什么原因令广东票房会如此稳定地长年居于全国首席?首先是广东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人民生活水准大大提高;其次是因为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令广东拥有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型城市,这两个城市人口合计超过两千多万,这是内地别的省区所没有的。物质富裕后的两千万人当然就会追求文化生活。然后是由于地缘人缘产生的文缘关系。广东生活方式深受香港影响,曾经作为中文电影最强地区的香港所产生的电影磁场作用,首先影响的就是广东,当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协定)实施后,合拍片粤语版可在广东上映、香港电影不再列入进口片,经审查后的港片粤语版可在广东公映等,这些影片在广东会形成一枝独秀的票房效应。
  综合以上因素,自2005年起,广东票房便一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独领风骚。
  但是,广东在票房一路飘红之时,另一方面其本身的摄制水准和产量却一直疲软,特别是广东与香港之间的关系原无人可以取代,发展合拍片得天独厚,但是非常遗憾,用香港著名影人吴思远的话来说,广东在这一方面“交了白卷”。
  虽然说北京的中影占尽了种种资源优势,但事实上这并非广东电影人可以抱怨的原因,问题是之前二十年你们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吴思远、徐克宁愿舍弃近在咫尺的广州而飞越数千里跑到北京、上海寻找合拍机会?远的不说了,就拿《叶问》和最近即将拍竣的《十月围城》来说,人家为什么宁可放弃原汁原味的“粤味”而跑到上海去?《喜洋洋与大灰狼》这部成功的卡通片,原创是在广州,但在广州却找不到投资者,原创者只好跑到上海去找,结果所赚到的收益大半留在了上海,这是为什么?珠影并非在改革开放中一直就没有作为,80年代的珠影就曾出品过一些较出色影片,如《雅马哈鱼档》《给咖啡加点糖》《绝响》《孙中山》《乡音》《乡情》等等,也曾率先与意大利合作拍过《大班》这样的影片,但是后劲不继,更未充份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吸引住香港影人,结果,广东电影市场是上去了,但电影创作、电影制作则远远落后,与要作为“文化大省”的要求相去甚远。
  在电影市场上广东是“巨人”,在电影创作与制作上广东是“侏儒”,这么形容并不夸张。
  
  
其他文献
跨界影响力  三年前,在中国电影市场企暖回升的大环境下,大批不同背景、怀揣不同目的的业外资本涌入电影行业。但最终,这些“千姿百态”的业外资本没能在中国电影行业有所作为。当年《综艺》就这一话题采访业界时,一位制片人的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彼时他刚刚拒绝了某业外资本的投资意向,即便他很缺钱。“很难平衡啊,项目再找不到钱,定好的演员档期就要过了,但一个做袜子的温州商人随随便随就能给你1000万让你拍部电
期刊
广告公司DMG   DMG娱乐传媒公司今年成立伊始就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且参与了中影三部影片的投资:《建国大业》、宁浩导演的《无人区》、徐静蕾导演的《杜拉拉升职记》。凭借这三部影片,DMG很快在国内电影投资领域备受关注。   DMG的CEO丹·密茨说:“我一直有一种预见力,这种能力让人能够感受到一股潮流的到来,即便它离我们还很遥远。”今年,密茨预见到的新潮流来自中国电影市场。 
期刊
年初,HBO电视台剧集《弦乐航班》(Flight of the Conchords)初剪带送到加州的后期制作工作室Fotokem制作时,客户的要求很明确:希望对其做无带处理。  如今,Fotokem工作室的技术人员对无带工作流程(tapeless workflow)可谓驾轻就熟:采用数字技术对胶片进行快速处理,所有后期制作过程——编辑、校色、标题烫印、视觉效果、最后一遍校对都在一个工作室内完成。采
期刊
顶峰娱乐公司(Summit Entertainment)的小成本影片《暮光之城》(Twilight)2008年底上映后,在全球掀起了“吸血鬼”旋风。在惊人票房的刺激下,影片制作方打破了家庭娱乐产业一贯稳扎稳打的作风,马不停蹄地推出了影片的DVD和VOD点播。  正如顶峰公司总裁史蒂夫·尼克森(Steve Nickerson)预料的那样,这项冒险之举给顶峰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暮光之城》DVD和VO
期刊
中国联通引入iPhone3GS,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内地3G应用和服务市场启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与此同时,作为3G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各类手机视频服务提供商纷纷表示将发布针对iPhone3GS的播放器程序,开始以最快的速度争夺手机视频制高点。     争夺客户端    iPhone迫使世界范围内的各大移动通讯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不得不追随苹果公司的游戏规则。通过划时代的产品以及App Store模式,苹
期刊
马楚成11年来拍过的电影:《星愿》《夏日麽麽茶》《幻影特攻》《东京攻略》……在香港电影处在低迷时期的1998年,由张柏芝、任贤齐出演的《星愿》以400万元的投资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票房;梁朝伟等人主演的动作片《东京攻略》在2000年春节间推出,单内地票房就收获了3000多万元。  《综艺》:做导演11年,谈谈拍商业电影的经验。  马楚成:经验不能代表号召力。像冯小刚那样票房过亿的导演,我要瞄准他
期刊
在美国,最长寿的美剧也长不过一档脱口秀,那就是《拉里·金直播》。这档以主持人拉里·金名字命名的采访类脱口秀,在美国众多脱口秀中以态度严肃、品位高端著称。“拉里·金的时事讲评”已成为美国人每晚收看电视的例行程序。自1985年创立以来,《拉里·金直播》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收视。节目以采访和专题讨论为主要形式,尤以时事话题讨论为主,社会名流、演艺明星、普通人都可以被纳入节目范畴。  《拉里·金直播》通常围绕
期刊
大量好莱坞项目奔赴欧洲拍摄制作,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欧洲似乎成了电影拍摄的庇护所。原因就在于这里有各种优惠政策。  先是德国、英国和匈牙利的减税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项目,在全球市场上争夺电影制作项目大获成功。然后是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加入,与此同时,东欧的各大机构开出了“清仓大甩卖”的优厚条件……欧洲人似乎在向全球影人招手,来这里拍电影吧,这里最划算。    英国:制片公司外来业务不断    英
期刊
正为新片《堂吉诃德》奔忙的导演阿甘接到记者来电,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如果你拍过3D电影,就不想再回去拍2D,因为你感受到了无限接近真实的冲击!”阿甘之所以这般“享受”,是因为这部场景辽阔的3D电影《堂吉诃德》运用真人实景技术拍摄,“整个过程令人激动”。  《堂吉诃德》的剧本已经筹备了两年多,本来跟3D没什么关系,不过去年10月《地心历险记》的热映,让阿甘注意到3D电影的火爆势头,随后《冰河世纪
期刊
在《阿凡达》(Avatar)上映之前,卡梅隆导演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总共创造了36.8亿美元。《阿凡达》是卡梅隆“闭关”12年后拿出的3D立体大作,截至2010年1月14日,《阿凡达》北美票房达4.5亿美元,全球票房更是冲至14.2亿美元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好莱坞的暴君、烧钱机器、狂热的科幻迷与特技狂人,当然他还是票房之王——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Titan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