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是近几年流行的一句调侃别人的话。而在基础教育界,语文老师教音乐,英语老师教科学,甚至一两个老师包下班级的所有科目已不再是新鲜事。过去农村学校这样的情况叫“包班”,现在城里学校也风靡起来,并冠以全新的称谓——“全科教师”。
据近期媒体报道,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了江苏省教育厅“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全科教师进入小学后不仅能教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以及当班主任,也可以拿下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可以说,全科教师的培养,不仅让教师成为全能达人,也令“包班制”成为题中之义。
全科教学是否优于分科教学?全科教师有无全面推广的必要和价值?全科教学究竟会给基础教育带来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也是教育界应该回应的关切。
根据教育部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除江苏省外,不少省级教育管理部门都推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一些地方也据此对接和推动“全科教师”培养。所谓全科教师,在国人传统印象中,就是那种“数理化通吃、语文艺术天文地理全扛”,什么都会点、什么课都教的老师。这过去在偏僻乡村很常见,因为那里师资极其匮乏,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一个老师,只好“被全科”。而学界一般认为的全科教师可分为大综合与小综合两种。“小综合”是指小学教师具备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能力;“大综合”包括语数外加“副科”,“副科”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等。比如,南京晓庄学院开设的“卓培班”是采用小综合培养模式,即毕业生将具有教授小学阶段主课课程的能力;而与之不同的是,大量发达国家采用了“大综合”全科教师模式。
最近备受关注在尝试全科教师教学的,涵盖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河南、广西等多地,且几乎都是在大中城市里,不少还是当地知名学校。梳理种种争议和相关专家观点,可以发现,要推进全科教师或者全科教学并不容易,至少以下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全科好还是分科更好并无定论,通识模式与分科模式孰优孰劣,目前各国基础教育领域仍存在争议,大范围推广“全科教师”制度,以全科教育取代分科教育,从教育理论与改革方面并无确定的依据与论证。其次,师资培养和师资储备尚不适应,这是目前全科教学全面推开的最大掣肘,学校里精通两科或更多科目的教师凤毛麟角。再次,缺乏客观的小班化运行基础。目前城市小学班额动辄四五十人,对老师来说,既要兼顾语数学科的教学工作,又要一个人照顾到这么多孩子,就会精力不够,身体也会吃不消;而一般也认为,小班化是全科教学的必要基础。此外,无法逾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试惯性,传统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模式,家长的普遍质疑和升学的焦虑,都会成为全科教学推进的强大阻力。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不少地方学校的尝试,从轰轰烈烈开始,又悄然放弃,已成为不争的现实。
纵观发达国家,在小学阶段推行全科教师比较普遍。美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一般实行“包班制”:每班设一名主任老师,负责包括英语、数学、社会学、科学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也会组织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日本的小学教师是全科教师,每个班由一名教师担任所有科目的教学。英国小学也实行教师包班教学,即一个班的英语、数学、科学、美术、体育等课程都由一个教师教学,班级的名字就以这个老师的名字命名,但音乐和外语等比较专业的课程则由专职教师上课。如同一位专家指出的:全科教师的职责是凭借“全科背景”捕捉孩子的潜能,一名细心的全科老师会发现“爱做火箭的学生”“擅长拼写单词的学生”……
进入信息时代,人文与科学不断融合,各地陆续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上日程并加以落实,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利好,做一些全科教师试点也是值得期待的。
可以肯定,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段,专科知识不需要那么深,人格的养成和生活的教育才是关键,而“全科教师”能够让孩子有稳定的归属感,教师长时间陪伴学生,通过言教和身教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以及人格塑造。从这一意义看,“全科教师”在小学低年段推开无疑是值得期待的,但在师资、班额等条件还有差距的现实下,倒也不必一蹴而就。边尝试边积累,适时推进才是可取之道。
据近期媒体报道,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了江苏省教育厅“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全科教师进入小学后不仅能教语文、数学、外语、思想品德以及当班主任,也可以拿下体育、音乐、绘画等课程,可以说,全科教师的培养,不仅让教师成为全能达人,也令“包班制”成为题中之义。
全科教学是否优于分科教学?全科教师有无全面推广的必要和价值?全科教学究竟会给基础教育带来什么变化?这些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也是教育界应该回应的关切。
根据教育部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除江苏省外,不少省级教育管理部门都推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一些地方也据此对接和推动“全科教师”培养。所谓全科教师,在国人传统印象中,就是那种“数理化通吃、语文艺术天文地理全扛”,什么都会点、什么课都教的老师。这过去在偏僻乡村很常见,因为那里师资极其匮乏,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一个老师,只好“被全科”。而学界一般认为的全科教师可分为大综合与小综合两种。“小综合”是指小学教师具备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能力;“大综合”包括语数外加“副科”,“副科”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等。比如,南京晓庄学院开设的“卓培班”是采用小综合培养模式,即毕业生将具有教授小学阶段主课课程的能力;而与之不同的是,大量发达国家采用了“大综合”全科教师模式。
最近备受关注在尝试全科教师教学的,涵盖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河南、广西等多地,且几乎都是在大中城市里,不少还是当地知名学校。梳理种种争议和相关专家观点,可以发现,要推进全科教师或者全科教学并不容易,至少以下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首先,全科好还是分科更好并无定论,通识模式与分科模式孰优孰劣,目前各国基础教育领域仍存在争议,大范围推广“全科教师”制度,以全科教育取代分科教育,从教育理论与改革方面并无确定的依据与论证。其次,师资培养和师资储备尚不适应,这是目前全科教学全面推开的最大掣肘,学校里精通两科或更多科目的教师凤毛麟角。再次,缺乏客观的小班化运行基础。目前城市小学班额动辄四五十人,对老师来说,既要兼顾语数学科的教学工作,又要一个人照顾到这么多孩子,就会精力不够,身体也会吃不消;而一般也认为,小班化是全科教学的必要基础。此外,无法逾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试惯性,传统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模式,家长的普遍质疑和升学的焦虑,都会成为全科教学推进的强大阻力。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不少地方学校的尝试,从轰轰烈烈开始,又悄然放弃,已成为不争的现实。
纵观发达国家,在小学阶段推行全科教师比较普遍。美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一般实行“包班制”:每班设一名主任老师,负责包括英语、数学、社会学、科学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也会组织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日本的小学教师是全科教师,每个班由一名教师担任所有科目的教学。英国小学也实行教师包班教学,即一个班的英语、数学、科学、美术、体育等课程都由一个教师教学,班级的名字就以这个老师的名字命名,但音乐和外语等比较专业的课程则由专职教师上课。如同一位专家指出的:全科教师的职责是凭借“全科背景”捕捉孩子的潜能,一名细心的全科老师会发现“爱做火箭的学生”“擅长拼写单词的学生”……
进入信息时代,人文与科学不断融合,各地陆续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上日程并加以落实,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利好,做一些全科教师试点也是值得期待的。
可以肯定,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段,专科知识不需要那么深,人格的养成和生活的教育才是关键,而“全科教师”能够让孩子有稳定的归属感,教师长时间陪伴学生,通过言教和身教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以及人格塑造。从这一意义看,“全科教师”在小学低年段推开无疑是值得期待的,但在师资、班额等条件还有差距的现实下,倒也不必一蹴而就。边尝试边积累,适时推进才是可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