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对学生社团发展的促进作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an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社团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手段,也是学校积淀文化底蕴、营造人文特色、打造教育品牌的有效途径。以漳州工业学校为例,研究学校采用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对学生社团发展的促进作用,旨在探索中职校德育的新路子。
  [关    键   词]  中职校;德育;学生社团准军事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168-02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中等职业学校在新时代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培养、输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笔者长期工作在中职校德育一线,是学生管理、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工作的具体策划者和執行者,面对学生素质的整体现状与培养目标的差距,常感事倍功半,苦寻良策已久。幸而我校实行了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对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引起笔者的思考,遂通过数据对比、问卷调查、跟踪走访等手段进行研究,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学校实施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前社团发展状况及分析
  鉴于中职生普遍存在的特点,在学生自愿参加、组织、管理的前提下,社团由学校团委会监管运行。为保证社团活动质量,团委会邀请具备相关资质的技术人员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指派品学兼优且具备相关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团长,为社团活动提供场所、设施、设备等保障,学生会社团部对社团活动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社团工作取得了学校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政策上的帮助。
  但是,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一个学年的社团发展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团数量少,学生覆盖率低。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社团数量为9个,学生覆盖率为20.6%;第二学期社团数量为13个,学生覆盖率为30.7%。从中可以看出,社团数量增加4个,学生覆盖率增长10.1%,增长速度缓慢。(2)社团活动成果小,教育教学效果不突出。2018—2019学年各社团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活动获奖少,社团社员的技能掌握情况一般,期末考核成绩整体偏低,对学校举办的各类综合性活动贡献小。(3)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较差,发展方向不稳定,因为特定学生毕业离校而导致社团解散的现象时有发生。
  团委会经过对社团教师、社团团员、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后发现,社团发展的瓶颈在于三个方面:(1)学生自信缺失、意志薄弱、抗挫力差。虽然他们内心向往、渴望通过参加社团重新认识自身,并得到旁人的肯定以获取自信,但对自身能力认知的不足,造成面对新事物、新挑战容易打退堂鼓,害怕学得不好被同学笑话。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学生拒绝参加社团或到社团里“打酱油”。(2)学生集体认同感低、协作奉献意识不足、敬业钻研精神缺失,导致社团教学效果和产出质量不高,严重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3)智能电子产品在校园的泛滥和无节制的使用,野蛮吞噬学生课余时间和精力体力,造成学生身心萎靡,根本无法参加社团活动。
  二、我校采用的准军事化学生管理简介及部分特点
  2019年8月开始,我校实施准军事化学生管理,这是我校德育的另一特色。“准军事化管理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辅以军营文化,从德、智、体、心理四个方面加强培养,教育学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品质为榜样和标准,塑造高尚思想品德,刻苦学习知识与技能,积极锻炼强身健体,具备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我校准军事化管理的部分特点有:(1)教官全部由退役军人组成,接受培训后上岗。(2)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全程由教官按照部队标准进行管理,并组织开展常规低强度军事训练。(3)教官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4)教官按照规定把控学生使用智能电子产品的时间。
  三、学校实施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后社团发展状况的变化及分析
  学校实施准军事化学生管理,促进了学生在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礼仪意识、自信自律、协作担当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促进了社团的快速发展。
  (一)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社团数量为21个,学生覆盖率为68.2%,增长明显
  (二)社团教育教学效果突出,技能掌握情况良好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各社团参加市级各类竞赛活动共20次,分别获得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各社团对学校举办的各类综合性活动贡献大幅提升,其中文艺社团为我校文艺汇演选送演出节目20个,为校园艺术节选送各类创作作品60个,专业技能社团派出5支代表队参加职业活动周技能展示,体育社团为运动会输送大量参赛运动员,并成功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共计66场。
  (三)随着学生参与社团事务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增强,社团更新换代、移交衔接工作趋于平稳,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良好
  抛开其他因素,这里着重分析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对社团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随着军事管理的引入,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度的身体锻炼以及对智能电子产品使用的限制,学生精神抖擞,身心状况返回到青春期正轨上,并且腾出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实施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申请成立社团数量和申请加入社团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说明学生开始思考如何合理填充课余时间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其次,军营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了协作意识,注入了奉献精神。他们开始主动出击、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或全力组织,或精心策划,或刻苦钻研,使得社团运转高效、气氛活跃、百花齐放,产出不但数量充足,而且质量上乘。也正因此,社团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开展的社团活动满意度问卷调查发现,参加社团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分别有85.4%和96.1%,表示对社团活动感到满意。
  最后,自尊、自信、自律、自主一直是中职生自身缺乏而又渴望拥有的心理要素,准军事化管理对这四个心理要素有较好的正面强化作用。笔者通过长期跟踪、观察、随访,发现学生在适应准军事化管理中发生的心理变化:通过教官用军人荣誉感言传身教学会自尊;通过军事训练获得课业外的成就以树立自信;通过严守规章制度、达标受奖强化自律;通过克服自身惰性、合理安排时间获得自主,学生实现了青春期的自我觉醒。这种自我觉醒,促使学生心智更加健全,把参加社团活动并取得成绩作为课业成绩之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获得旁人肯定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社团取得的成绩会继续强化学生的四个心理要素,使得学生的心理发展得到良性循环。
  四、准军事化学生管理与社团之间相辅相成
  作為目前我校两大德育特色,准军事化学生管理成为社团发展的“助推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社团对准军事管理的辅助、补充作用,在此简要阐述。有些文章认为,在中职校实施准军事化学生管理存在弊端,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军事化管理强调处处统一和绝对服从,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过分强调思想行为的一致、程序化,导致学生活跃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抑制,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二是学生以班级、宿舍为单位接受管理、训练,接触面太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际圈的狭隘,交际层次的单一,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我校目前社团建设初具规模,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各抒己见、博采众长,让他们活跃的思想和行为有的放矢,这就为准军事管理起到了辅助作用。社团成员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不分年级、班级、宿舍,打破了狭隘的交际圈和单一的交际层次。学生通过兴趣上的不断交流与碰撞,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和感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准军事化管理起到了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晨媛.重视社团活动提升中职生幸福感摭探[J].成才之路,2020(15):18-19.
  [2]窦飒,姚海明.独立学院“准军事化管理与教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8):22-24.
  [3]薛柔.中职学校半军事化管理是把双刃剑[J].中国科技博览,2014(27).
  ◎编辑 鲁翠红
  作者简介:纪霖(1984—),男,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工业学校学生科副科长、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德育。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日益加深,不同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涌入我国的各个高校,直接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政治文化、价值观等。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立可推广的、易复制的信息化平台,建立高效便捷的师生互动平台,优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评价系统,以数据时代的精密度引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信息化大
期刊
[摘 要] 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创新搭建“一素质三能力”育人机制,依托“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全员导师制”“德育答辩”“志愿服务”“汇贤书社”“微视频大赛”“文体团队”七大品牌工程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文体能力。同时依托学校国防背景、军工特色,传承红色基因,重视网络思政教育,营造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全方位育人环境。  [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学校育人模式也出现了根本性改变。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十年发展,在办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已具备一定规模,尤其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实现现代学徒制在教学中的融入,以校企合作、实境育人的手段提升人才的适岗能力,为旅游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如合作模式过于陈旧化,未能适应于时代需求,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重
期刊
[摘 要] 具体阐述了创客教育的现实背景以及该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作为研究目标,对创客教育在核心素养层面的现实作用进行分析。始终将文化和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进行阐述,根据学科类别在价值方面的延伸目标,围绕创客精神的核心,探讨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培养方式。最后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将人工智能融创教育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阐述人文学科创客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 将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中职生的舞蹈课程,在民族民间舞蹈单元,从深度挖掘、课堂组织、中职生心理投射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民族认同、政治认同、爱国爱党、文化自信等理念与舞蹈动作传授并行,协同育人,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构建全面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关 键 词] 中职生舞蹈;课程思政;民族民间舞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中华茶文化中的“茶道”,而后发展成中华茶文化的核心,其主要突出一个“和”字。历代茶人把“和”作为茶媒介,行茶事茶则以“和”为美,“和”是中华茶文化之灵魂也。岑溪市中等职业学校2017年参与梧州市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茶艺表演项目,实施茶艺课教学改革,研究参赛作品《岑山秀水》,从中分析中职生茶艺如何在教学过程渗透性地传承中华茶文化精神“和”
期刊
[摘 要] 和,天下之大道,茶,大道之载体。通过中华茶文化精神“和”的内涵的阐述,以中华茶文化精神“和”为载体,从四个方面分析中华茶文化精神“和”如何融入中职茶艺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进而从“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新课导入、课堂教学、课堂小结”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掌握中华茶文化精神“和”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养成以“和”为精神实质和追求境界的茶文化信仰,并在日常生活中将
期刊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加速发展,中职学校招生人数达到新高,但生源复杂,学生综合素质下降明显,学生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出现,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以中职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从“三全育人”的视角出发,顶层设计的角度考量,探寻将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融合的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  [关 键 词] 中职;“三全育人”;会计专业;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
期刊
[摘 要]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融入畲族音乐及民间文化,将同时起到保护与传承地方音乐、让中职学生增进对地方文化了解的作用。现主要以《奶娘行罡》为例,探讨这方面的内容,重点论述中职音乐教学中引入畲族音乐及民间文化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分别从初识、学唱、表演几个方面探讨《奶娘行罡》引入的具体策略。  [关 键 词] 畲族音乐;民间文化;中职音乐;《奶娘行罡》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是教育与职业连接的主要桥梁,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具有与职业相对应的产业属性。大冶市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称大冶职校)由于受社会发展形势和周边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发展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一些职业学校(如湖北省大冶师范学校、黄石卫生学校等)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辉煌发展,2000年开始衰落和现在的消失或发展的彷徨阶段。随着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