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发展的改革大潮中,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影视摄影专业在教学资源、课程体系、目标定位等方面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传统、单一、守旧的教学理念早已无法适应社会飞速发展,院校对人才需求的失衡状态愈发突出。如何与时俱进、破旧立新,探讨地方高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定位与模式,是当前影视摄影专业转型过程中努力探索并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影视摄影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54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高等学校要把握好这个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及“双一流”学科培育工作的要求,结合当前影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确立一个明确的培养方向,通过不断地推动教学理念创新、学科资源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顺利成型,进而建设出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应用型地方高校。
一、地方高校影视摄影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社会对影视摄影领域的专门人才需求日益旺盛。高校开始对专业学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通过对教学大纲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提高以及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来重点培养和发展高素质应用型全能人才,近几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由于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也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
比如在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前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大纲和教案再“灌输”于课堂,学生思维处处受限,创新空间不是很大。同时过于强调影视学科本位,在追求单科专业课程独立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忽视了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更加忽视了地方院校的地域特色,学生知行脱节,教师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得到合理的分配[1]。除此之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原因,院校学习教材硬件的配置速度明显滞后于时代,专业实时性的教育制度不够完善,学生欠缺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等原因,都严重阻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二、地方高校影视摄影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以生为本,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每年跨入高校校门学习影视专业的学生有增无减,但是社会企业的就业形势却还是存在十分严峻的现象[2]。所以各高校在培养影视创作人才时,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具创新意识和极具个性化发展特点,必须要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对生源地进行分析调查,对影视专业学生进行精准定位,并将“以生为本”作为重要方针,结合基础、实践、艺术欣赏的方式,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和安排课程。
一要将选修课程的开设种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实时有效的对接,使得影视院系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都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二是可以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使关联学科相互融合和衍生,在参与实践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较为规范且完整的影视创作流程,获得质量、效率更高的教学成果;三要开展各类专业赛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良性竞争,既展示和锤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让学生借鉴优秀作品和学习经验,以赛促学,以实践促改,让学生学习有一个逐步贯穿的过程。
(二)按需培养,丰富课程资源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高校培养影视摄影人才不能仅仅立足于有限的课堂资源,而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从树立自主、创新、求异、开拓人才的教学观做起。
比如,影視与摄影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一方面,学校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一批高端前沿的影视摄影制作设备,同时建立局域网,丰富选修课程,让同学们有充足的时间完善基础教育知识,扩宽有选择地发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可结合影视行业的实际需求现状,加大课堂实践活动的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接受影视摄影艺术的深层次教育,将因时而学,按需培养,拓展就业能力,作为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3]。
(三)因势而教,建设实践应用平台
近几年,我国影视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呈急剧增长趋势。地方院校影视与摄影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优化。
在完成应用型人才转型的过程中,院校可以凭借自身的实际条件和人脉关系,不断规范和完善校内的影视实践基地与相关教学、制作设施[,为导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相融合的窗口,因势而教,让教育结果更直观,学生不足更清晰,实践成效更显著,还可以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深一层次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高校影视摄影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与实践都占据非常大的比重。从很多地方高校实践来看,仍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阻碍了其人才培养的有效发展。本文抱着探索交流的态度,不断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有效培养路径,有效推进影视创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陶鑫.浅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影视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包装世界,2018,(4):186.
[2]李静,董宝绥.新时期基于创客平台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22-23.
[3]杨剑.全媒体时代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环球首映,2019,(7):80-81.
作者信息:
骆亭竹,女(1990.11.30—),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
帅国庆,男(1984.10.01—),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影电视
课题:《剧情片创作》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四川传媒学院2020年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专项项目
(四川传媒学院)
关键词:地方高校;影视摄影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54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高等学校要把握好这个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及“双一流”学科培育工作的要求,结合当前影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确立一个明确的培养方向,通过不断地推动教学理念创新、学科资源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顺利成型,进而建设出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应用型地方高校。
一、地方高校影视摄影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社会对影视摄影领域的专门人才需求日益旺盛。高校开始对专业学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通过对教学大纲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提高以及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来重点培养和发展高素质应用型全能人才,近几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由于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也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
比如在影视摄影专业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前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大纲和教案再“灌输”于课堂,学生思维处处受限,创新空间不是很大。同时过于强调影视学科本位,在追求单科专业课程独立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忽视了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更加忽视了地方院校的地域特色,学生知行脱节,教师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得到合理的分配[1]。除此之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原因,院校学习教材硬件的配置速度明显滞后于时代,专业实时性的教育制度不够完善,学生欠缺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机会等原因,都严重阻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二、地方高校影视摄影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以生为本,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每年跨入高校校门学习影视专业的学生有增无减,但是社会企业的就业形势却还是存在十分严峻的现象[2]。所以各高校在培养影视创作人才时,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具创新意识和极具个性化发展特点,必须要结合就业市场需求对生源地进行分析调查,对影视专业学生进行精准定位,并将“以生为本”作为重要方针,结合基础、实践、艺术欣赏的方式,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和安排课程。
一要将选修课程的开设种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实时有效的对接,使得影视院系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都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二是可以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使关联学科相互融合和衍生,在参与实践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较为规范且完整的影视创作流程,获得质量、效率更高的教学成果;三要开展各类专业赛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良性竞争,既展示和锤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让学生借鉴优秀作品和学习经验,以赛促学,以实践促改,让学生学习有一个逐步贯穿的过程。
(二)按需培养,丰富课程资源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高校培养影视摄影人才不能仅仅立足于有限的课堂资源,而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从树立自主、创新、求异、开拓人才的教学观做起。
比如,影視与摄影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一方面,学校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一批高端前沿的影视摄影制作设备,同时建立局域网,丰富选修课程,让同学们有充足的时间完善基础教育知识,扩宽有选择地发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可结合影视行业的实际需求现状,加大课堂实践活动的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接受影视摄影艺术的深层次教育,将因时而学,按需培养,拓展就业能力,作为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3]。
(三)因势而教,建设实践应用平台
近几年,我国影视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呈急剧增长趋势。地方院校影视与摄影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优化。
在完成应用型人才转型的过程中,院校可以凭借自身的实际条件和人脉关系,不断规范和完善校内的影视实践基地与相关教学、制作设施[,为导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教与学相融合的窗口,因势而教,让教育结果更直观,学生不足更清晰,实践成效更显著,还可以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深一层次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高校影视摄影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与实践都占据非常大的比重。从很多地方高校实践来看,仍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阻碍了其人才培养的有效发展。本文抱着探索交流的态度,不断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有效培养路径,有效推进影视创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陶鑫.浅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影视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包装世界,2018,(4):186.
[2]李静,董宝绥.新时期基于创客平台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22-23.
[3]杨剑.全媒体时代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环球首映,2019,(7):80-81.
作者信息:
骆亭竹,女(1990.11.30—),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
帅国庆,男(1984.10.01—),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影电视
课题:《剧情片创作》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四川传媒学院2020年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专项项目
(四川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