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论题,指出了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及明确极限的思想方法重要性;阐明了弄懂集合思想的必要性;论述了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集合思想、代数思想及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又能为学生增强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一、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恩格斯说过。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可见“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数是数量关系的体现,形则是空间形或的体现,两者对立统一,研究数量关系时,有时要借助于图形直观地去研究。而在研究图形时,又常借助于数量关系去探求。因此,利用数形结合,常使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数无形,不具体,形无致,难入微。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尤为重要,现行的九年义务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思想。例如: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又如推导同分母加法法则时,也应用了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的合并,抽象为数的加法,并概括为数学语言,再通过计算,抽象概括成法则。再如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时,又借助于边与角的数量关系探求,加深对形的认识,向学生渗透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拓宽思路有路可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三、弄懂集合思想
集合思想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严密性。小学数学中常用集体框图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概念。如求6和9的公倍数,用—个框图表示6倍数,另—个框图表示9倍数,此后把相同的倍数用交集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就使学生很好地理晖了公倍数的概念。又如:为了使学生弄清“1”“分数单盘”等既念,可先把—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再把一些物体用框图圈起来平均分成几份,这凡个物体就是一份,这样,利用集体框图体现了“l”不仅可以是—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通过集合思想的渗透,实现了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又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学生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四、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1)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而成功与否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否更新、是否转变。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健全的学生观;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数感和情感,善于帮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善于培养求异求真的习惯和自信心。再是教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要认识到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新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最后教师还要具有多元化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知结构;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品质,能胜任创新性的引导和启发;要具有创新教育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如: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及自身善于求异和创新的能力等。
(2)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以多问、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3)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比如,把一个长方形硬纸平均分成15个小正方形,试把它们剪成3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折成3个没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象力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几经挫折,终于成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为学生提供—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创造性。“某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五种算式。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新。
(4)以感性认识,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其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需要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反思,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大胆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长期下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集合思想、代数思想及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又能为学生增强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一、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恩格斯说过。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可见“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数是数量关系的体现,形则是空间形或的体现,两者对立统一,研究数量关系时,有时要借助于图形直观地去研究。而在研究图形时,又常借助于数量关系去探求。因此,利用数形结合,常使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数无形,不具体,形无致,难入微。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尤为重要,现行的九年义务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思想。例如: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又如推导同分母加法法则时,也应用了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的合并,抽象为数的加法,并概括为数学语言,再通过计算,抽象概括成法则。再如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时,又借助于边与角的数量关系探求,加深对形的认识,向学生渗透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拓宽思路有路可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三、弄懂集合思想
集合思想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严密性。小学数学中常用集体框图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概念。如求6和9的公倍数,用—个框图表示6倍数,另—个框图表示9倍数,此后把相同的倍数用交集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就使学生很好地理晖了公倍数的概念。又如:为了使学生弄清“1”“分数单盘”等既念,可先把—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再把一些物体用框图圈起来平均分成几份,这凡个物体就是一份,这样,利用集体框图体现了“l”不仅可以是—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通过集合思想的渗透,实现了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又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学生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四、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1)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而成功与否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否更新、是否转变。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健全的学生观;教学过程中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感、数感和情感,善于帮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善于培养求异求真的习惯和自信心。再是教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要认识到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新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最后教师还要具有多元化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知结构;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品质,能胜任创新性的引导和启发;要具有创新教育的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如: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及自身善于求异和创新的能力等。
(2)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以多问、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3)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比如,把一个长方形硬纸平均分成15个小正方形,试把它们剪成3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折成3个没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象力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几经挫折,终于成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为学生提供—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创造性。“某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五种算式。学生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创新。
(4)以感性认识,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其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需要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反思,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大胆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长期下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创新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