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棚茅屋作王陵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ppx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帝王陵墓,我们总会想到开罗的金字塔,北京的十三陵。一个是巨石堆砌,一个是雕梁画栋,何等辉煌与壮丽。而东非乌干达古王国的王陵,却是几座草棚茅屋,看上去就像乡野民宅,简陋而古拙。但仔细考察,简陋倒也大有讲究,古拙却有深意存焉。
  
  往事苍茫
  
  乌干达的居民基本上是尼格罗人种。他们分属班图和尼罗特两大语系及两大语系下面的40多个部族。其中,最大的部族是班图语系的布干达族。在历史上,乌干达境内以部族为中心曾出现好几个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布干达王国。这个王国形成于14世纪,16世纪以后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东非地区最兴盛的王国之一。直到1967年乌干达成为共和国,这个王国才被废止。在长达700多年的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国王有35位。他们在本地语中被称为“卡巴卡”。首任卡巴卡卡托·金杜,是一位带有强烈传奇色彩的民族英雄。他认为,位于现今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西边约20公里处的布西罗县,山丘灵秀、地脉顺兴、人气旺盛,就把都城建在那里的马贡加。从此,布西罗地区不但成为王宫的所在地,也成为王家陵墓的所在地。从那里通往西部重镇霍伊马的公路两侧,山丘颠连不断,金杜之后的卡巴卡,有27位驾崩后埋葬在那里。根据布干达王国古老的习俗,卡巴卡谢世之后,作为权位象征的下颚骨要与尸体分葬。因此,绝大多数卡巴卡都是一人二墓。
  布干达王国的第30位卡巴卡称穆特萨一世(1856年~1884年在位)。他是这个王国最强盛时期的统治者,也是这个王国第一个同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开始交往的统治者。他曾受阿拉伯人信奉的伊斯兰教的影响,有10年时间严格过斋月。1877年之后,他担心阿拉伯人威胁王国北部的安全,开始接纳基督教传教士,寻求欧洲人的支持。也许是由于同外界密切接触的缘故吧,穆特萨一世的思想与古老的民族传统逐渐有所背离。其中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离开王国的发祥地布西罗,他要在日益发展起来的坎帕拉另建王宫;二是留下遗嘱,死后下颚骨与尸体同葬,葬在自己生前的王宫中。这样,1882年,他在坎帕拉西部的卡苏比山坡上建成王宫。岂料,刚搬进新王宫两年时间,他就去世了。人们遵照他生前的意愿,将他葬在这座王宫中。这样,卡苏比王宫随即变成王陵。从穆特萨一世开始,谢世的卡巴卡有6位,其中共有4位葬在这座王陵中。这座王陵遂成为布干达王国最大的王家陵园。
  穆特萨一世去世后,其长子穆万加继位,穆万加之后是其幼子达乌迪·奇瓦。他是任凭英国人摆布的一个傀儡,1939年死后也葬在卡苏比王陵。奇瓦的继任者是其长子穆特萨二世。他出生于1924年,主张名存实亡的布干达王国从作为英国“保护国”的乌干达分裂出去,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这引起英国殖民当局的不满。1953年,英国人将他逮捕并流放。1955年,他在忠于自己的布干达臣民的帮助下回到国内。1962年乌干达获得独立时,他因为名义上仍然是布干达王国的卡巴卡,在布干达人中具有较大号召力,被推举为名义上的乌干达总统。后来,密尔顿·奥博特领导的乌干达人民大会党同穆特萨二世及支持他的布干达人争权夺利日趋激烈。1966年,穆特萨二世见大势已去,被迫流亡到英国。次年,奥博特自任总统,宣布乌干达为共和国,废止境内的布干达和其他三个王国。穆特萨二世于1969年客死伦敦。几年后,他的尸体运回国内,也葬在卡苏比王陵。布干达人为显示本部族的力量,曾举行隆重的迎灵与殡葬仪式。
  
  空余楼榭
  
  卡苏比王陵占地约3000平方米,四周围着用非洲大象草编织的3米多高的篱笆墙。这种酷似竹竿的白色大象草,全部根朝上斜插,表示墙内大院的主人已不在人世。院内有大小7座圆锥形草房。其中,有4座分列庭院两侧,原为穆特萨一世王后和妃嫔的宫室。有一座位于大门口,是卡巴卡的御林军的住室。另一座位于大门左内侧,是鼓室,内存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牛皮鼓二三十个。大门右内侧,原来有一长方形火炉。穆特萨一世在世时,御鼓手几十名,日夜不停地在鼓室中敲击;御炉工十几名,保持炉火终年不熄。鼓声与炉火是卡巴卡健在、王国兴旺的标志。卡巴卡驾崩,鼓息火灭。王国废止后,这些御鼓都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而火炉则早已不知去向。
  陵地上最大的一座草房位于庭院深处。它高约10米,底面直径15米。房子以圆木作梁柱,大象草作墙壁和顶棚。光洁的大象草捆成束,一束束或直立,或横排,摆压得既整齐又密实,有30多厘米厚,风雨不透。从内部看,墙壁不过三四米高,而巨大的拱顶则显得深邃而又壮观。这种结构的茅房,在东非各地的农村极为普遍,只不过这座看上去极为宏伟。正是在这里,长眠着穆特萨一世及其长子、长孙、曾长孙等4位卡巴卡。
  布干达部族的人将这座大草房视为圣地。他们认为,迈过草房的门槛,就是从人世进入神界。因此,进去之前必须脱掉鞋子,以免亵渎神灵;进去之后,必须轻轻挪动脚步,以免把神灵打扰。房子内部呈天穹状,四壁用乌干达特产的土黄色树皮布镶缀。房子正中间,高悬着一块特大的树皮布,恰似屏幕,将房间前后一分为二。屏布前边,地上铺着细长、柔软的柠檬草,草上罩着编织精美的草席,是专供前来祭祖或瞻仰的人盘坐的地方。屏布下边,是一块隆起的平台,上设4位卡巴卡的象征性的坟茔。坟前挂着他们的画像,摆着他们生前用过的长矛、大刀和盾牌。屏布后边,是4位卡巴卡的真正墓地。墓地俗称“森林”,任何活人都不准进去。据传说,布干达王国的开国帝王金杜,最后消失在王国首都马贡加附近的一片森林中。因此,后来的任何一位卡巴卡去世,其灵魂也都随他进入森林。而每当大福或大祸降临,这些先王都会走出森林,借王陵中特设的巫师之口,把信息晓谕活在世上的所有臣民。传说毕竟是传说。我们问遍陵地所有布干达朋友,没一个人看见过先王走出森林,更没有听到他们传达任何信息。
  
  今时古人
  
  王陵保护工作现主要由先王的卫士和遗孀担任。卫士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叟,有的对最后一位卡巴卡的音容笑貌还记忆犹新。遗孀有20多个,分属葬在这里的4位卡巴卡。审视她们的容貌,有的不过四五十岁。但是,他们都是穆特萨一世和穆万加的遗孀,而两位先王在她们出生前就已谢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经一一盘询,我们才发现,其中只有两位老妪曾亲自侍奉过最后一位卡巴卡穆特萨二世,其余连任何卡巴卡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过。原来,在布干达王族中,视先王“遗孀”为一种殊荣。因此,先王“遗孀”也就成为一种荣誉头衔。现在的大多数“遗孀”,并非任何卡巴卡的王后或妃嫔,只不过是这种荣誉头衔的继承者。既然她们具有这种头衔,也就有义务轮流日夜守候在先王陵侧,对他们表示崇敬和忠贞。
  由于长期守护王陵,这些卫士和“遗孀”大多谙熟王国的历史和掌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王国的“太史令”。王国早期历史没有文字记载,近期历史书面材料也不多。因此,他们口头提供的东西就弥足珍贵。一些专修王国历史的学者,订正史实或考定年代,就经常向他们请教。笔者这次参观王陵,写实记事,很多也得益于他们的热情相助。
其他文献
梁实秋先生说过:“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但更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晚。”(《旅行》)  这是梁氏看法,马修先生更进一步说,出国游历的时候不要计较身边了,多注意自己吧,因为在外国人眼里,你和你的旅伴是一样的。    离不开“上海帮”    甫抵机场,朋友开车将我一把拉到了位于悉尼南郊的一栋公寓。公寓里已住上了8
期刊
中国的瓶颈    反日、反美不良情绪,已经成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一个瓶颈。严格地说,晚清是中国人对外心态的分水岭。在此以前,普遍心态是视我为中央沃土,其他为蛮夷边缘,所谓高高在上。而此以后,诸列强因贸易手段无法打开中国之门,遂枪炮以来,中国人对待国际社会的态度就是弱者心态,成为不甘心的仰视。民国时,趋于正常。解放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又脱离了国际社会,与苏联、亚非拉的穷朋友搞在一起。其实是边缘化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出国自费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对于每一个希望出国留学的人来说,最迫切要了解的,除了本刊上一期已经提到的学费有多贵,就是生活费有多高了。  留学国外的生活费,不外乎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开支。众所周知,各国的国情不同,所需生活费也不一样。何况,实际生活费用因人而异,取决于各人的生活方式。这里所列举的情况,只能是一个大概。  在英国留学,一般大学的年生活费大约8000英镑
期刊
今天,如果说什么玩具最抢手最时尚最具收藏价值,估计很多人会抢着答:豆袋宝宝(Beanie)!  豆袋宝宝是一只只盛满了“豆豆”(其实是豆形的塑胶粒子)的绒毛玩具。最常出现的地方是电脑荧光屏,小巧、可爱,陪伴上班族度过无数枯燥单调的日子。虽然身形小小,只有手掌那么大,但被收藏家炒热起来,一只豆袋宝宝的身价随时可蹿升到5000美元!  如果你认为前两年我们抢购麦当劳的吉蒂猫和史努比掀起的热潮,实在是太
期刊
衡量人才在特定环境的市场价格(Market price,即年薪)的世界HR实验室(MHL)的一位负责人曾说,他们的品牌价值模型计算显示,如果张艺谋被一家娱乐公司雇用,张将给雇用方带来品牌方面的提升、广告收入、电影拍摄的收入等,总计1.4亿~1.5亿元人民币,同样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内张艺谋也将持续给雇用方带来更高的收益。  然而,经历了《英雄》和《十面埋伏》之后,“张艺谋”这块品牌还能这么牛吗?   
期刊
楼主:石勇  当欧洲小国纷纷向美国俯首称臣;当北约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从一个防御性的军事集团演变成一个进攻性的军事集团,并且还在扩张;当美国的驻军遍布全世界,并且拿下伊拉克后控制了海湾的石油这一战略资源后,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美国以及美国纠合的现代“罗马军团”的“东征”?苏联的分崩离析让其继承者俄罗斯元气大伤,至今未能恢复。而中国的“崛起”是在伴生了一系列的国内和国际生态危机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并且即
期刊
布什政府对于反恐战争的理解不可谓不深刻。但是他们模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界限,那就是一个政府在和平时期究竟能够做什么,以及一个政府在战争时期能够被允许做什么。这一趋势使华盛顿方面能够更加随意地拘禁乃至杀戮其所怀疑的恐怖对象,但是同时也将摧毁了一些人们本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不祥之兆。  布什政府关于“反恐战争”所下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作为现代战争的典范之作,阿富汗战争和“自由伊拉克”
期刊
新帝国的辉煌靠的是美国实力的巨强以及布什政府成功的外交策略,当然也离不开其他大国的策略性配合。  冷战结束后因为对手的突然瓦解,美国外交走向一度处于迷失状态。“9·11”事件的发生使国家安全迅速上升为美国的头等大事之一,战略重点转向以反恐为中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制造和扩散成为与之相伴的心头祸患,于是它按照自定义的威胁程度开始由急到缓地打击自己黑名单上的对手。  美国一度战果辉煌。塔利班迅速垮台,
期刊
作家们把某个国家作为自己写作的灵感来源,这并无超常之处。其中少数作家跟某个地域的关系尤其难解难分,其写作风格和内容无处不打着一个国家或一处美景的烙印:如果剥离了意大利、印度、南非分别对他们的影响,E·M·福斯特、吉卜林、纳丁·戈迪默还能称其为福斯特、吉卜林和戈迪默吗?然而,让一个国家成为一个作家作品中的主人公却是不同寻常的写作方式。对于著名拉美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来说,智利这个偏居世界之隅、南美
期刊
罗浮宫里挂着的蒙娜丽莎画像,两三米外看起来妙不可言,可你要贴近来看,就是一堆麻点和五颜六色的油彩。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关系也是如此,看着它们活蹦乱跳多好,要是你一旦动了口腹之欲,那你的冒险也刚刚开始。  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一个小孩想抓住从焚鸡坑里面逃出来的感染禽流感的鸡。这个巴厘岛上的村庄已经焚烧了2500只鸡以图送走邪恶的瘟神。    宰牲节    传说有一天夜里,易卜拉欣圣人梦见真主命令他亲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