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试一结束,学生们总会抱怨:唉,又是计算错误!在讲解试卷之前,老师们又会说:要是计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见,计算成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上进步的拦路虎。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出错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考试一结束,学生们总会抱怨:唉,又是计算错误!在讲解试卷之前,老师们又会说:要是计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见,计算成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上进步的拦路虎。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原因分析
1、审题不清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不具体,比较笼统,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5”写成“3”,将“32”写成“23”;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等抄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但学生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也采用简便运算,结果出现错误。
3、受负迁移现象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原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呢?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
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二、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提高兴趣。
三、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在我看来, 课前3分钟口算 ,效果非常不错 。 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在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会注意正确率。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112 、122 、132 ……等,对于加快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四、加强估算训练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这样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响实际的操作,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 每做完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
五、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教师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在例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适用范围。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学生先将除以一个数变成乘以其倒数,在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六、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不会计算,而是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这些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因此,平常练习就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认真演算之后一定要强调验算。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如按步骤,逐步逐步的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代入原题验算看是否符合实际;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通过估算来验算。定时的开展改错训练,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粗心的错误。将大家平时易犯的错误一一陈列,自己对照自己的实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次就会少出现相同的错误了。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鞏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出错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考试一结束,学生们总会抱怨:唉,又是计算错误!在讲解试卷之前,老师们又会说:要是计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见,计算成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上进步的拦路虎。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原因分析
1、审题不清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不具体,比较笼统,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5”写成“3”,将“32”写成“23”;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等抄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但学生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也采用简便运算,结果出现错误。
3、受负迁移现象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原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呢?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
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二、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提高兴趣。
三、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在我看来, 课前3分钟口算 ,效果非常不错 。 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在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会注意正确率。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112 、122 、132 ……等,对于加快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四、加强估算训练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这样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响实际的操作,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 每做完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
五、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教师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在例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适用范围。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学生先将除以一个数变成乘以其倒数,在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六、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不会计算,而是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这些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因此,平常练习就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认真演算之后一定要强调验算。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如按步骤,逐步逐步的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代入原题验算看是否符合实际;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通过估算来验算。定时的开展改错训练,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粗心的错误。将大家平时易犯的错误一一陈列,自己对照自己的实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次就会少出现相同的错误了。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鞏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