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对于学生创新品质需要的合作精神、奋斗精神、追求精神和健康的人格等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持久的精神动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我校利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作导航,全方位多角度抓好学生德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运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找准切入点,教学育人
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我校在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内容,人人抓德育,通过各学科德育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目前我校《德育》读本的实验扩大到三个年级,全体教师都参与了实验,以《德育》读本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相关的德育知识,而且领悟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深刻道理。比如在《德育》读本初中一年级的内容第四课《因为集体有了我》的教学设计中,把“集体”和“集体的主人”、“为集体争光”融入到趣味的活动中,设计了小品表演、体操游戏、球类活动等,并且灵活地组织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我认为,在按《德育》读本开展活动的同时,每位教师应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作导航,科学地挖掘并利用各科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比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传授山河大川、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等知识,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在历史课上,可通过传授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感、自豪感的教育;在体育课上,可通过讲述中华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热情;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教学中,可通过中外著名科学家对人类文明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吸引学生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等等。这样,既有《德育》导航,又有各学科渗透,就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当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二、《德育》读本导航,找准结合点,活动育人
学校的德育也必须注入新的生机,因为过去那种就教育谈教育的“刻板式”的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教育对象了。在《德育》读本里的活动主题比较贴近每个学段的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它打破了一些过去德育读物惯用的体例和写法,把看似抽象的道德信条具体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使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灵。内容上,突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结构上,突出了新的德育理念,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一定在理解《德育》读本精神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精神,以《德育》读本里的活动为基础,尽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方案,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实验证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学生们学会了关注自己或身边的道德行为或懂得现象,并根据《德育》读本的活动主题把他们耳闻目睹的相关事情进行编排,以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在活动课中表现出来。如,在《行为要文明》的活动中,我让同学编成小品,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开展活动,效果很好。由于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甚至是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同学们很活跃,也很有触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德育》读本的导航下,教师还应抓住重大节日进行教育。学校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和元旦佳节,以及“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音乐会等活动,讴歌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使学生抚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成长册》作纽带,找准衔接点,实践育人
学校应积极寻找衔接点,开辟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的新途径,坚持实践育人。《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事先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如《成长册》中“学会劳动篇”要求家长给孩子提供家务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动手动脑,掌握劳动技巧,树立劳动观念。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家里有一间铸造厂,我征得家长同意,带学生走进工厂,进车间,与工人师傅一起劳动,使学生们了解和熟悉了生产产品的工序和工艺,还体会了工人师傅劳动的艰辛。我让学生把这些实践中学会劳动的体会写进《成长册》,不断激励自己进行自主教育。在家长的支持下,这些活动都取得了极大成功,收到了预期的德育效果。在《德育》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德育认识,产生了德育情感,教师应及时地通过《成长册》的运用,使之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行。《成长册》用无形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新、学会自护等内容,能够全方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教育。《成长册》内涵特有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激励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通过这一系列自己对自己内心深层的德育过程,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总之,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导航下,依靠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共同教育,全方位多角度抓好学生德育,一定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
责编 覃敏
一、运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找准切入点,教学育人
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我校在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内容,人人抓德育,通过各学科德育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目前我校《德育》读本的实验扩大到三个年级,全体教师都参与了实验,以《德育》读本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相关的德育知识,而且领悟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深刻道理。比如在《德育》读本初中一年级的内容第四课《因为集体有了我》的教学设计中,把“集体”和“集体的主人”、“为集体争光”融入到趣味的活动中,设计了小品表演、体操游戏、球类活动等,并且灵活地组织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我认为,在按《德育》读本开展活动的同时,每位教师应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作导航,科学地挖掘并利用各科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比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传授山河大川、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等知识,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在历史课上,可通过传授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民族感、自豪感的教育;在体育课上,可通过讲述中华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热情;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教学中,可通过中外著名科学家对人类文明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吸引学生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等等。这样,既有《德育》导航,又有各学科渗透,就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当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二、《德育》读本导航,找准结合点,活动育人
学校的德育也必须注入新的生机,因为过去那种就教育谈教育的“刻板式”的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教育对象了。在《德育》读本里的活动主题比较贴近每个学段的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它打破了一些过去德育读物惯用的体例和写法,把看似抽象的道德信条具体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使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灵。内容上,突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结构上,突出了新的德育理念,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一定在理解《德育》读本精神的基础上发挥创新精神,以《德育》读本里的活动为基础,尽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方案,鼓励学生参与活动设计。实验证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学生们学会了关注自己或身边的道德行为或懂得现象,并根据《德育》读本的活动主题把他们耳闻目睹的相关事情进行编排,以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在活动课中表现出来。如,在《行为要文明》的活动中,我让同学编成小品,采用小组竞争的形式开展活动,效果很好。由于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甚至是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同学们很活跃,也很有触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德育》读本的导航下,教师还应抓住重大节日进行教育。学校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和元旦佳节,以及“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音乐会等活动,讴歌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使学生抚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成长册》作纽带,找准衔接点,实践育人
学校应积极寻找衔接点,开辟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的新途径,坚持实践育人。《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事先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如《成长册》中“学会劳动篇”要求家长给孩子提供家务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动手动脑,掌握劳动技巧,树立劳动观念。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家里有一间铸造厂,我征得家长同意,带学生走进工厂,进车间,与工人师傅一起劳动,使学生们了解和熟悉了生产产品的工序和工艺,还体会了工人师傅劳动的艰辛。我让学生把这些实践中学会劳动的体会写进《成长册》,不断激励自己进行自主教育。在家长的支持下,这些活动都取得了极大成功,收到了预期的德育效果。在《德育》活动中,学生获得了德育认识,产生了德育情感,教师应及时地通过《成长册》的运用,使之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行。《成长册》用无形的力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新、学会自护等内容,能够全方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教育。《成长册》内涵特有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激励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通过这一系列自己对自己内心深层的德育过程,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总之,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导航下,依靠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共同教育,全方位多角度抓好学生德育,一定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公民。
责编 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