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目前全国媒体的操作情况看,各媒体的策划重点都集中在自身形象、地方新闻和国内新闻方面,对国际新闻的报道策划,似乎是有心无力,颇有鞭长莫及的感觉。即便是中央级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策划也是偶尔为之,更不要说地方媒体了。但是,有难度并不意味着绝无可能。2006年1月12日起,《宁波日报》策划、推出了《自主创新在国外》的系列报道,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这个策划,是国际新闻本土化——国际新闻报道配合中

(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明确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自主创新迅速成为中央和地方的中心工作,引起巨大共鸣和反响,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新闻界也在2006年年初形成了关于自主创新报道的高潮,各媒体纷纷刊登专家访谈和成功个案,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大规模地报道自主创新,中央级媒体以及地方媒体都参与其中,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报道高潮。但综观这些报道,绝大部分是关于国内的自主创新,如新华社的“自主创新榜”介绍的是国内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铺天盖地的报道中鲜有国外自主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即使有,也很零碎,显得不成体系。《宁波日报》认识到,我国自主创新理念形成较晚,或者说是刚刚深入人心,而国外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国家,他们倡导、发展自主创新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并且摸索出了成熟的做法,总结出了先进的理念,形成了稳定的机制。介绍他们自主创新的历史、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提供有益的经验。经过慎重考虑,《宁波日报》决定策划、推出“自主创新在国外”的系列报道。中央级媒体还没有成体系的关于国外自主创新的报道,一家地方媒体来完成这项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宁波日报》认为,新闻贵在出新,策划贵在勇气,做人所不敢想、不敢做的报道,才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决心下了之后,《宁波日报》首先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一个策划班子,专门负责这个策划的实施。从主题的选定、资料的收集、内容的筛选、文字的整理、版样的编辑以及一些外联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策划班子成立后,首要的工作是阅读大量的材料和走访宁波市委党校的有关专家,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对我国最有借鉴意义的国家,通过一次次的讨论,并倾听专家意见,策划班子选定了韩国、日本、芬兰、德国、美国、印度和巴西等7个国家,决定每个国家推出一个专题,系统介绍其自主创新的经验和做法。选择韩国和日本,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是近年来自主创新的突出代表,同时和我国地缘相近,同我们的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他们的成功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美国、德国和芬兰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强国,他们的创新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示范意义;印度、巴西和我们同属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的经验和做法重在如何在薄弱的基础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点对我们有相当的启示意义。这些国家,都是通过仔细比较和充分论证后,甚至是千挑万选之后的结果,涵盖了自主创新领域的典型,不但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更是我国学习的真切“样本”。
选定国家后,项目责任人开始分析这些国家自主创新的特点,努力找出每个国家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分别确定了7个国家各自不同的主题 :韩国的“拿来如何走向自创”、日本的“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创新”、芬兰的“信息技术创新强国”、德国的“产学研一体、公众支持的创新体系”、美国的“讲求实效、重视人才的创新政策”、印度的“重视应用、强调自主的创新特色”、巴西的“加大投入、注重转化的创新特点”。然后,编辑围绕每一个主题开始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查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环球时报》及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同时在资料室和图书馆寻找有关资料,并请宁波市委党校的专家撰稿。
(二)
自主创新是个很大的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为了避免见报稿陷入过于学术化的误区,编辑在一开始就确立了版面的选稿要求:通俗、通俗、再通俗。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事先确定了版面的大致构成。每个国家的专题都由4个部分构成:“核心提示”概括这个国家自主创新的概况;“主稿系统”介绍这个国家具体的自主创新的历史、政策和经验;“主题搜索”点评这个国家自主创新的特色和对我们的启示;“案例扫描”通过对该国某个企业的介绍和分析,见微知著,力图以个案说明全面,同时增强可读性。这样的版面安排,既有总体的介绍,又有细致的分析和评论,还有具体的事例作事实支撑,既保证了介绍的权威、全面,又突出了可读性。那些具体的案例都是世界著名的公司,如韩国的三星、日本的索尼,这些读者耳熟能详的事例,让人产生阅读的心理接近性。这样的稿件安排有效地避免了版面的枯燥和空洞,增加了趣味性,强化了传播效果。综述、消息、言论等兼而有之,借各种手段之长,增强报道力度,有利于活跃版面、调动读者情绪、加深受众印象。实现了既有知识性,又有借鉴性。此外,这组报道刚开始策划的时候,编辑就已经确定了版样风格,每一期都是固定版式,保证视觉的延续和形式的统一。版样图文并茂,大气、活泼而不失严谨。
这组专题系列报道一经推出,马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首先,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很多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要求参与讨论这一主题,有些读者错过了几期,就来询问往期的刊发日期,表示要作收藏;有评报员指出,“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这个策划,介绍了国外自主创新的新动态、新经验、新做法,为宁波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借鉴,是国际新闻密切配合宁波市中心工作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宁波市委主要领导也高度关注这个策划,宁波市委宣传部阅评组专门出了专辑作了表扬,称赞这个策划及时,有效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同行也对这个策划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选题精准、准备充分、一鸣惊人,该策划当月即毫无争议地入选《宁波日报》好策划,并高票评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年度好策划。令策划人员意料不到的是,这个策划甚至引起了政府研究机构的关注和重视,宁波市经济研究中心要求报社提供这个策划的全部资料和版面,因为见报的很多稿子连做创新专项研究的专家也从未见过,认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
作为《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策划的参与者,我们认为,在这个专题策划中有三点经验值得总结:
一、这个策划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编辑人员果敢的勇气、强烈的策划意识、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扎实的业务根基。新闻报道策划的前提是“吃透两头”,既要充分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阶段工作计划,又切实掌握当前社会实际的关注热点。这个策划的成功,说明新闻报道策划必须着眼于大局,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选择最佳时机、采用最佳表达方式、求取最佳表达效果的原则,制定适合特定选题的具体的分步实施细则。
二、这个策划的成功印证了策划贵在创新。策划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报道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报道选题到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为天下先,做到人无我有。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集思广益,用智力碰撞、源源不断地创造灵感构成策划的精彩内核,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
三、策划的成功也离不开新闻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策划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供参考,策划者本身就是先行者,需要探索的精神和执著的意志。在这个策划过程中,项目参与者通过阅读分析浩如烟海的资料,从一个对自主创新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对自主创新理论研究颇有心得的“准专家”。于是,见诸报端的也便自然成了读者、专家、同行皆叫好的成功策划了。
图1:《宁波日报》2006年1月12日11版(《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①)
图2:《宁波日报》2006年1月17日11版(《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②)
(作者忻志伟系《宁波日报》国内国际部主任、主任编辑;何峰系该报国内国际部编辑)

(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明确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自主创新迅速成为中央和地方的中心工作,引起巨大共鸣和反响,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新闻界也在2006年年初形成了关于自主创新报道的高潮,各媒体纷纷刊登专家访谈和成功个案,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大规模地报道自主创新,中央级媒体以及地方媒体都参与其中,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报道高潮。但综观这些报道,绝大部分是关于国内的自主创新,如新华社的“自主创新榜”介绍的是国内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铺天盖地的报道中鲜有国外自主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即使有,也很零碎,显得不成体系。《宁波日报》认识到,我国自主创新理念形成较晚,或者说是刚刚深入人心,而国外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国家,他们倡导、发展自主创新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并且摸索出了成熟的做法,总结出了先进的理念,形成了稳定的机制。介绍他们自主创新的历史、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提供有益的经验。经过慎重考虑,《宁波日报》决定策划、推出“自主创新在国外”的系列报道。中央级媒体还没有成体系的关于国外自主创新的报道,一家地方媒体来完成这项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宁波日报》认为,新闻贵在出新,策划贵在勇气,做人所不敢想、不敢做的报道,才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决心下了之后,《宁波日报》首先成立了由4人组成的一个策划班子,专门负责这个策划的实施。从主题的选定、资料的收集、内容的筛选、文字的整理、版样的编辑以及一些外联工作,都有专人负责。策划班子成立后,首要的工作是阅读大量的材料和走访宁波市委党校的有关专家,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对我国最有借鉴意义的国家,通过一次次的讨论,并倾听专家意见,策划班子选定了韩国、日本、芬兰、德国、美国、印度和巴西等7个国家,决定每个国家推出一个专题,系统介绍其自主创新的经验和做法。选择韩国和日本,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是近年来自主创新的突出代表,同时和我国地缘相近,同我们的思维方式比较接近,他们的成功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美国、德国和芬兰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强国,他们的创新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示范意义;印度、巴西和我们同属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的经验和做法重在如何在薄弱的基础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这一点对我们有相当的启示意义。这些国家,都是通过仔细比较和充分论证后,甚至是千挑万选之后的结果,涵盖了自主创新领域的典型,不但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更是我国学习的真切“样本”。
选定国家后,项目责任人开始分析这些国家自主创新的特点,努力找出每个国家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分别确定了7个国家各自不同的主题 :韩国的“拿来如何走向自创”、日本的“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创新”、芬兰的“信息技术创新强国”、德国的“产学研一体、公众支持的创新体系”、美国的“讲求实效、重视人才的创新政策”、印度的“重视应用、强调自主的创新特色”、巴西的“加大投入、注重转化的创新特点”。然后,编辑围绕每一个主题开始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查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环球时报》及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同时在资料室和图书馆寻找有关资料,并请宁波市委党校的专家撰稿。
(二)
自主创新是个很大的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为了避免见报稿陷入过于学术化的误区,编辑在一开始就确立了版面的选稿要求:通俗、通俗、再通俗。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事先确定了版面的大致构成。每个国家的专题都由4个部分构成:“核心提示”概括这个国家自主创新的概况;“主稿系统”介绍这个国家具体的自主创新的历史、政策和经验;“主题搜索”点评这个国家自主创新的特色和对我们的启示;“案例扫描”通过对该国某个企业的介绍和分析,见微知著,力图以个案说明全面,同时增强可读性。这样的版面安排,既有总体的介绍,又有细致的分析和评论,还有具体的事例作事实支撑,既保证了介绍的权威、全面,又突出了可读性。那些具体的案例都是世界著名的公司,如韩国的三星、日本的索尼,这些读者耳熟能详的事例,让人产生阅读的心理接近性。这样的稿件安排有效地避免了版面的枯燥和空洞,增加了趣味性,强化了传播效果。综述、消息、言论等兼而有之,借各种手段之长,增强报道力度,有利于活跃版面、调动读者情绪、加深受众印象。实现了既有知识性,又有借鉴性。此外,这组报道刚开始策划的时候,编辑就已经确定了版样风格,每一期都是固定版式,保证视觉的延续和形式的统一。版样图文并茂,大气、活泼而不失严谨。
这组专题系列报道一经推出,马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首先,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很多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要求参与讨论这一主题,有些读者错过了几期,就来询问往期的刊发日期,表示要作收藏;有评报员指出,“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这个策划,介绍了国外自主创新的新动态、新经验、新做法,为宁波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营造良好氛围、提供借鉴,是国际新闻密切配合宁波市中心工作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宁波市委主要领导也高度关注这个策划,宁波市委宣传部阅评组专门出了专辑作了表扬,称赞这个策划及时,有效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同行也对这个策划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选题精准、准备充分、一鸣惊人,该策划当月即毫无争议地入选《宁波日报》好策划,并高票评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年度好策划。令策划人员意料不到的是,这个策划甚至引起了政府研究机构的关注和重视,宁波市经济研究中心要求报社提供这个策划的全部资料和版面,因为见报的很多稿子连做创新专项研究的专家也从未见过,认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
作为《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策划的参与者,我们认为,在这个专题策划中有三点经验值得总结:
一、这个策划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编辑人员果敢的勇气、强烈的策划意识、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扎实的业务根基。新闻报道策划的前提是“吃透两头”,既要充分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阶段工作计划,又切实掌握当前社会实际的关注热点。这个策划的成功,说明新闻报道策划必须着眼于大局,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按照选择最佳时机、采用最佳表达方式、求取最佳表达效果的原则,制定适合特定选题的具体的分步实施细则。
二、这个策划的成功印证了策划贵在创新。策划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报道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报道选题到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敢为天下先,做到人无我有。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集思广益,用智力碰撞、源源不断地创造灵感构成策划的精彩内核,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
三、策划的成功也离不开新闻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策划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没有现成的样板可供参考,策划者本身就是先行者,需要探索的精神和执著的意志。在这个策划过程中,项目参与者通过阅读分析浩如烟海的资料,从一个对自主创新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对自主创新理论研究颇有心得的“准专家”。于是,见诸报端的也便自然成了读者、专家、同行皆叫好的成功策划了。
图1:《宁波日报》2006年1月12日11版(《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①)
图2:《宁波日报》2006年1月17日11版(《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②)
(作者忻志伟系《宁波日报》国内国际部主任、主任编辑;何峰系该报国内国际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