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春风,全市中小学多措并举,狠抓教育常规管理、教育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及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素质教育;管理;创新;建设;教育质量
2008年春天以来,伴随着齐鲁大地素质教育的春风,我市各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收到明显的成效。
一、狠抓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在教育常规管理方面,突出抓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管理,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建立和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一)健全各项制度,教育教学有章可依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各校都制订和健全了一系列常规制度,要求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习实践中去,这样从教师到学生,落实常规已成为一项十分自觉的行动。
(二)控制在校时间,规范课程设置。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各校积极调整作息时间,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双休日和节假日各年级一律不准补习。各校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三)规范作业量,开放各种活动场所。
按照有关规定,各校严格控制作业量,一般要求基础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以中等学生为标准不超1小时,毕业班不超过2小时,学校教务处要做好学生课外作业量调查,如有违规情况发生,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改进。同时,各校也根据自身条件,全面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和其它活动场所,学生可在课外活动期间自愿参加各种活动。
二、狠抓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同样需要创新,只有通过教育创新,才能在教学时间大大缩减的情况和学生课业负担大大减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一)因地制宜,实施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建立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各校因地制宜制订了《学校课程改革方案》。“方案”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狠抓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会、军训、班会、团队活动、课间操、综合艺术月等学校活动,并尽可能地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春游等社会活动。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各校普遍按照学生的爱好特长和知识基础差异,实行分层教学(A、B两层次)。对A层次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较强),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拓宽加深,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习热情;对B层次学生(基础较差、自律能力差),着重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狠抓行为习惯管理,强化养成教育,以教材为本,狠抓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学有所得。为了做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要根据分层目标,进行分层练习,实施分层测试。
(三)以人为本,实施管理创新。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校以人为本,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促进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活动,提出“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教改要质量”的教育策略。通过校职代会,修订《教职工管理办法》、《教学效果评估细则》等文件,建立学情与教情分析制度和任课教师例会制度,激发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刻苦钻研业务,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备课组建设,将集体备课制度化,规定同组教师相互听课,在备课组中坚持统一进度,共同确定重难点,集体研讨施教方法。这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并落实,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作了保障。
三、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素质教育顺利推进的关键。为此,各校把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作为新形势下工作的核心。
首先,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各校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制定《教师课堂行为规范》、《教师仪容仪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牢固树立三种观念,即积极的事业观、全面的学生观、科学的发展观;注重培育教师的四种意识,即质量意识、合作意识、时代意识、创新意识;弘扬五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讲得失的奉献精神。
其次,加强对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为培养名师,打造精英教师团队,各校秉承“名师是名校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实现“四大工程”。首先是名师工程,造就了一批师德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其次是能手工程,着力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教学能手,形成承上启下的骨干教师层;第三是新秀工程,通过听评课、公开课、三字一话技能达标竞赛、优质课赛讲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第四是青蓝工程,采用师徒结对子的方法,以老带新,促使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脱额而出。
再次,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和“教学教研两手抓”的理念,将教研活动制度化,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坚持奖励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教职工,激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大大加快了学校科研兴教的步伐,为教师的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另外,实施骨干教师拉动发展,重视骨干教师的有效利用。一是选用骨干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二是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学校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三是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四是推荐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或示范课;五是举办骨干教师经验汇报会或专题报告会等,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校按计划、按时间组织不同类型的示范课,有名师、骨干教师承担完成。为落实常规教学,打造生态课堂、高效课堂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杜绝抢课、拖时的教无效、学无效的双无效现象。
志满天下干教育,众志成城谱华章。真抓实干,规范办学,科学管理,实现教育质量的创优,办出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在教育之路上不断追求,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创教育的美好明天。
【关键词】素质教育;管理;创新;建设;教育质量
2008年春天以来,伴随着齐鲁大地素质教育的春风,我市各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收到明显的成效。
一、狠抓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在教育常规管理方面,突出抓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管理,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建立和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一)健全各项制度,教育教学有章可依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各校都制订和健全了一系列常规制度,要求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真学习并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习实践中去,这样从教师到学生,落实常规已成为一项十分自觉的行动。
(二)控制在校时间,规范课程设置。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各校积极调整作息时间,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双休日和节假日各年级一律不准补习。各校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教育厅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三)规范作业量,开放各种活动场所。
按照有关规定,各校严格控制作业量,一般要求基础年级每天的课外作业量以中等学生为标准不超1小时,毕业班不超过2小时,学校教务处要做好学生课外作业量调查,如有违规情况发生,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改进。同时,各校也根据自身条件,全面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和其它活动场所,学生可在课外活动期间自愿参加各种活动。
二、狠抓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同样需要创新,只有通过教育创新,才能在教学时间大大缩减的情况和学生课业负担大大减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一)因地制宜,实施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建立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各校因地制宜制订了《学校课程改革方案》。“方案”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狠抓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会、军训、班会、团队活动、课间操、综合艺术月等学校活动,并尽可能地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春游等社会活动。
(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各校普遍按照学生的爱好特长和知识基础差异,实行分层教学(A、B两层次)。对A层次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较强),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拓宽加深,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习热情;对B层次学生(基础较差、自律能力差),着重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狠抓行为习惯管理,强化养成教育,以教材为本,狠抓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学有所得。为了做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要根据分层目标,进行分层练习,实施分层测试。
(三)以人为本,实施管理创新。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校以人为本,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促进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活动,提出“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教改要质量”的教育策略。通过校职代会,修订《教职工管理办法》、《教学效果评估细则》等文件,建立学情与教情分析制度和任课教师例会制度,激发广大教职工敬业奉献,刻苦钻研业务,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备课组建设,将集体备课制度化,规定同组教师相互听课,在备课组中坚持统一进度,共同确定重难点,集体研讨施教方法。这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并落实,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作了保障。
三、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高、素质教育顺利推进的关键。为此,各校把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作为新形势下工作的核心。
首先,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各校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制定《教师课堂行为规范》、《教师仪容仪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牢固树立三种观念,即积极的事业观、全面的学生观、科学的发展观;注重培育教师的四种意识,即质量意识、合作意识、时代意识、创新意识;弘扬五种精神,即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讲得失的奉献精神。
其次,加强对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为培养名师,打造精英教师团队,各校秉承“名师是名校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实现“四大工程”。首先是名师工程,造就了一批师德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其次是能手工程,着力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教学能手,形成承上启下的骨干教师层;第三是新秀工程,通过听评课、公开课、三字一话技能达标竞赛、优质课赛讲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第四是青蓝工程,采用师徒结对子的方法,以老带新,促使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脱额而出。
再次,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和“教学教研两手抓”的理念,将教研活动制度化,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坚持奖励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教职工,激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大大加快了学校科研兴教的步伐,为教师的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另外,实施骨干教师拉动发展,重视骨干教师的有效利用。一是选用骨干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二是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学校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三是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四是推荐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或示范课;五是举办骨干教师经验汇报会或专题报告会等,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校按计划、按时间组织不同类型的示范课,有名师、骨干教师承担完成。为落实常规教学,打造生态课堂、高效课堂提供有力保障,切实杜绝抢课、拖时的教无效、学无效的双无效现象。
志满天下干教育,众志成城谱华章。真抓实干,规范办学,科学管理,实现教育质量的创优,办出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在教育之路上不断追求,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共创教育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