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的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而分级教学正是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分级教学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育部于2004年1月颁布了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新《课程要求》)。新《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是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是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而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针对那些英语基础比较好,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按随机性分班,由老师实施“一刀切”教学模式,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实现层次性教学。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1. 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地发展。我国各地区之间教育相差较大,导致大学生入学以后个体英语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常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较差,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尽人意。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分级教学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2.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为i+2,或者底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为i+0,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语言学习者只有在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并按照自然序列,才能从i层次过度到i+1层次,也就是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同样需要在情感上吸入已理解的语言输入。显然,学生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在语言习得问题上,克拉申不但强调学习者的外部语言环境,即语言输入,而且注重学习者的外部语言环境,即语言输入,而且注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输入所起的过滤作用。分级教学不仅在外部语言环境上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氛围,同时也让每位学生有自己的学习动机和信心,从而产生了真正的习得。
3.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也是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提出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用。而作为基础不一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有不同的欲望,一旦教师采用统一教学,则教学内容会以中等水平的学生的参照标准,这样一来,造成了优等生及差生提高的英语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无法达到教学的真正效用。而分级教学,可以保证学生从可供选择的知识技能组合中选择最佳的组合,保证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有进步。
二、分级教学模式的合理建构
1.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科学分级是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入学成绩或模拟测试成绩,按基础好、一般与差三个等级,编入相应级别的班级开展滚动式分班教育。所谓滚动式分班教育就是指每学期根据学生英语成绩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行班级调整,使少数通过努力的学生可以在第二学期转到高一级的班级学习。实践证明,在分级制度中实行滚动制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滚动教学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潜力,建立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信心,分级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2.教学方法的创新。科学分级只能说是分级教学迈开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首先,要根据各层次班级学生的水平选择相应的教材。教材的选择上要侧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教材,选择能让学习者感到有达到目的的教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针对不同程度的班级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或者同一教材不同起点。其次,要根据各层次班级的学生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提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程教学模式。(1)针对起点底的班级,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应侧重于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课堂教学以教师借助多媒体开展授课为主,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课文展开。教师在讲解课文难点时也多以中文为主;(2)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班级,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应侧重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需要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阅读及自学的内容,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的训练,教师也减少课堂中母语的使用量;(3)针对基础较高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应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整个课堂应以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为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授课只是一个补充。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3.分级考试制度的创新。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实施分级教学测试的根本目的就是客观、真实、准确、科学地测量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使其在相应级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因此实施分级教学的学生每学期的英语测试必须严格根据教学的实际科学地命题,使分级测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考试内容要以语言应用能力为准,不以语法为准,主客观试题比例适当,测试要能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三、结束语
分级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全面貫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分级施教可以使学生在时间有限、基础有别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选择知识技能组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从而获取最多的英语知识总量。当然行分级教学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级,实施差别策略,大学英语教学跃上新的台阶则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0.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育部于2004年1月颁布了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新《课程要求》)。新《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是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是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而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针对那些英语基础比较好,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按随机性分班,由老师实施“一刀切”教学模式,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实现层次性教学。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1. 教育学中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地发展。我国各地区之间教育相差较大,导致大学生入学以后个体英语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常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较差,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尽人意。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分级教学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
2.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为i+2,或者底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为i+0,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语言学习者只有在充分理解含有i+1的语言输入,并按照自然序列,才能从i层次过度到i+1层次,也就是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同样需要在情感上吸入已理解的语言输入。显然,学生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信心,无任何焦虑感,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在语言习得问题上,克拉申不但强调学习者的外部语言环境,即语言输入,而且注重学习者的外部语言环境,即语言输入,而且注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输入所起的过滤作用。分级教学不仅在外部语言环境上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氛围,同时也让每位学生有自己的学习动机和信心,从而产生了真正的习得。
3.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也是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德国经济学家戈森提出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用。而作为基础不一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有不同的欲望,一旦教师采用统一教学,则教学内容会以中等水平的学生的参照标准,这样一来,造成了优等生及差生提高的英语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无法达到教学的真正效用。而分级教学,可以保证学生从可供选择的知识技能组合中选择最佳的组合,保证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有进步。
二、分级教学模式的合理建构
1.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科学分级是英语分级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入学成绩或模拟测试成绩,按基础好、一般与差三个等级,编入相应级别的班级开展滚动式分班教育。所谓滚动式分班教育就是指每学期根据学生英语成绩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行班级调整,使少数通过努力的学生可以在第二学期转到高一级的班级学习。实践证明,在分级制度中实行滚动制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滚动教学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潜力,建立了学习者学习的自信心,分级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2.教学方法的创新。科学分级只能说是分级教学迈开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首先,要根据各层次班级学生的水平选择相应的教材。教材的选择上要侧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教材,选择能让学习者感到有达到目的的教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针对不同程度的班级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或者同一教材不同起点。其次,要根据各层次班级的学生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提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程教学模式。(1)针对起点底的班级,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应侧重于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课堂教学以教师借助多媒体开展授课为主,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课文展开。教师在讲解课文难点时也多以中文为主;(2)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班级,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应侧重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需要学生参与大量的课外阅读及自学的内容,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听说的训练,教师也减少课堂中母语的使用量;(3)针对基础较高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应侧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整个课堂应以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为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授课只是一个补充。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3.分级考试制度的创新。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实施分级教学测试的根本目的就是客观、真实、准确、科学地测量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使其在相应级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因此实施分级教学的学生每学期的英语测试必须严格根据教学的实际科学地命题,使分级测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考试内容要以语言应用能力为准,不以语法为准,主客观试题比例适当,测试要能反映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三、结束语
分级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全面貫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分级施教可以使学生在时间有限、基础有别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从选择知识技能组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从而获取最多的英语知识总量。当然行分级教学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级,实施差别策略,大学英语教学跃上新的台阶则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0.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