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捕捉生活的艺术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记忆体”《Read only memory》进入中法五十周年艺术计划,作品的创作者高磊开始走进人们视野。2015年,高磊再次凭借作品《意识的流放》获得第二届亚洲先锋摄影师提名奖,此后颇受艺术圈内外关注。
  高磊取得云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平面与多媒体设计学士学位,后赴法国继续深造。他先后在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莱茵省高等艺术学院)学习,现为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
  互联网和影像技术的发展,让个体更好地表达自我,捕捉生活的艺术。高磊认为,艺术从生活中来,他也在尝试用不同的影像介质,如手机,来表达他的艺术理念。

回归纯艺术


  高磊的艺术启蒙源于国画。舅舅热爱国画,高磊自小耳濡目染觉得有趣,便跟着舅舅学国画。国画对高磊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国画为他打开了艺术大门,以至于上大学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艺术专业。
  去法国深造是高磊人生的重要节点。2010年,高磊入选法国Magnum Photo玛格南图片社大师班,随美籍华裔摄影大师ChienchiChang学习,同年继续留在Magnum Photo随法国摄影大师Antoine d’agata从事相关工作。2012年,他再次入选Magnum - Guy Le Querrec大师班。
  从最初入行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停留在点线面与空间结构,到在法国重新回到纯艺术的状态,高磊说,之前对艺术的理解是更为抽象的,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艺术观,而法国斯特拉斯堡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教授的视觉教学法打开了他所有的创意点。“视觉教学法是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对动态、静态,以及儿童呈现的一种视觉表达。”高磊解释道。
  相比较东西方艺术作品风格和创作方式的差异化,西方的艺术作品在诠释灵感基础上,还会加入更多的社会思考和方法论,所以 ,“在法国的学习,更多是对方法的学习,它给了我更多的思考,而在我的艺术生涯中,之前学习的绘画和平面设计给我打下了很重要的创作根基。”他说。

在不同环境下找寻自己的价值


  用高磊的话来说就是,他对艺术有了正确的认识,也越来越热爱艺术。后来接触影像艺术则源于一次意外。当时,高磊在法国,经历过一次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手术,他对当时的状态记忆犹新。高磊说,那种全身失去知觉的感觉可能与死亡相差无几,当时他就在思考“生活的意义在哪”。抱着这个想法,他开始通过影像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以及更多的不同事物。

  2015年,高磊入选亚洲先锋摄影师。2016年,作品《意识的流放》入选“三影堂”摄影中心。2017年,作品《ZOMIA》再次展览于东京Place M艺术中心,并深受三宅一生男装设计师高桥悠介的好评。

尝试不同的形式,让艺术变得好玩起来


  艺术似乎总离不开灵感这个话题,对于艺术灵感,高磊认为,在艺术创作中,灵感占少部分。他说,创作更多的是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文学、美学、社会等各种知识的理解,基于此,艺术家将这种个人的理解赋予在作品中。灵感在此之中使得作品更灵感、生动,但不是作品最大的一个核心。“艺术家个人的修养会对作品产生更多的价值,灵感对于作品只是一种提升作用。”他说。
  作为新时代的当代艺术家,高磊在保持作品脉络传承的同时,喜欢去尝试、去挑战。他喜欢极限运动、旅行、看书,以及潮流的物件,这些能够使他保持活力,并将这种活跃的东西延伸到作品当中。他说,去玩去看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文,再结合书籍上的知识,自己会有新的想法和感受,他的作品都是来源于这些经验和体会。“我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生活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表达在我作品当中会有很核心的东西,比如文学、哲学。”
  以往,艺术更多的是“高高在上”、“孤独”的状态,5G时代已经来临,艺术的传播速度更快,科技让艺术变得好玩起来。他在创作时会考虑改变作品形式,增强互动性,比如,从原来的黑白,后来转变成彩色,有装置、声音、新媒体,目前的作品可能会与人工智能结合。
  尝试不同的方式会带来很多惊喜。高磊今年在成都荣耀Life举办线下手机摄影分享活动,教大家如何用一台荣耀20,拍出媲美专业器材的作品。他发现其实每一个个体都有旺盛的表达欲望,而作为现代人不可获取的工具,手机大大拓展了影响表达的边界。它触达了更多人的生活,承载了重要的社交内容,更多元、更丰富、更有趣。社交影像也引起了高磊的强烈兴趣。
其他文献
导语:申请海外大学,尤其是名校,文书一直是申请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篇好的文书能够弥补语言成绩、GPA等硬件条件的不足,甚至能逆转一次可能失败的申请。  从《留学》家长会成员近期对杂志的提问和反馈来看,家长和学生对留学文书的作用还有诸多疑问。《留学》杂志为此组织了一场线下文书指导活动,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活动邀请了三组家庭参与,《留学》家长会为他们匹配了三位在文书方面有不同经历、经验的老师:高级
导语:在荷兰这样一个既务实又张扬的国家学习时尚,就如同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矛盾体,可以明确感受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山;一边是感性的极尽想象力之能事,一边是理性地思考市场的需求。  提及荷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风车、郁金香、耀眼的橙色;对这个国度再了解一些的人会想到国王节、木鞋以及代尔夫特蓝瓷等等。  提到欧洲的时尚产业和时尚教育,首先浮现的一定是法国的高级定制,意大利的高级成衣,伦敦的大胆怪诞,荷兰则
特约撰稿_王龙发自山东德州编辑_王楠  一路优秀惯了,却在留学申请时拿了15连拒垫了底儿。重新证明自己累到几乎昏厥时,有时会想:除了精神上的鼓励,为什么我的父母就不能多帮我一些呢?  《留学》杂志在上期报道了被普林斯顿全奖录取的北大男生王龙的申请故事《学神雪耻:从15连拒到普林斯顿全奖》,引起较大反响。应读者要求,本期邀请王龙撰文讲述父母对其的影响。  我是一个来自山东德州的男生王龙,高中毕业于衡
孙献涛传记作家《留学》杂志社社长  潘石屹张欣夫妇捐给哈佛一千五百万美元,并拟定向世界一流名校陆续捐款总计一亿美元,瞬间被骂得狗血喷头。面对汹汹的物议,总是在微博上跟任大炮公开调情的小潘潘只公开回复了一句:  “这次助学金只帮助在这些学校的中国贫困家庭的同学们。”  一亿美元是个大数字,但仍然没有大过不久前李嘉诚捐给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一点三亿美元。后者捐出来之后,收获的是官方和民间高度一致的赞赏和肯
好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了杨樱的“透明”。当年她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初入社会,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疑惑。那份率真,那份任性,全都表现在她的画中。所以她的画既率真,也任性,既好奇,也疑惑,是对未来生命的注视,也是对自我认定的探索。我无以名之,就把她的艺术称作“透明”。我觉得杨樱式的透明表达,是女孩的,但不完全是女性的,而是有几分顽气,几分胡为,几分较真。    “透明”是一种坦
客户需求精细化,人力、市场和租金大幅增加,巨头跑马圈地扩张,国外教育集团陆续进军,步入转型期的中国留学市场加快了升级换代的步伐,在成本和利润两头挤压,互联网持续冲击的当下,留学中介如何突围?  怎样摆脱生存危机  3月18-19日,首届2014亚洲出国留学中介行业交流峰会暨院校中介对接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学中介聚沪探讨行业发展的方向与携手合作的可能。《留学》杂志作为唯一受邀媒体,见证了留
60后的黄若身为电商界的“老江湖”,在知天命之年首次创业,“身上有那么一股劲儿,就是想革命性地改变一些电商现有的做法”。  电商的两个十年  作为电商界的大佬,黄若可谓同此共成长,首次创业就拿进口食品电商试水必然经过深思熟虑。黄若眼中,中国的电商发展经历了两个十年。以2013年为切割点,2003年到2013年之间,中国的电商以PC和实物类为主。而经历十多年之后的今天开始显现转型期,2013年到20
从前交的好多朋友都是一开始觉得彼此很投缘,高山流水遇知音,飞快地变成关系很亲密,跟你掏心掏肺的。接着就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东西互相都有怨言,有些说有些不说。再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因彼此冷暴力,最后老死不相往来。或者好一点的,变成不咸不淡的关系。  过后我就问自己:为什么呀?明明刚开始挺投缘的,怎么最后像仇人似的?还不如那些见面打打招呼节日群发短信的关系呢!这种事多了,我就觉得不是偶然。
海归富二代白手创业
期刊
廉媛雪  2014年11月成功拿到中央圣马丁纺织品面料专业的offer  编者按:中央圣马丁是世界四大服装学院之一,被誉为“英国最好的艺术与设计学校”。  记者_赵冰燃 摄影_董德  S=《留学》杂志  A=廉媛雪  S: 你是从央美附中直接保送至央美读本科,在国内读的都是不错的艺术院校,为什么会选择去国外学习艺术?  A: 我从小学画画,一路走来觉得国内的美术教育太过传统。出国游玩了几次,感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