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训练有效减少心梗复发率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zxxhj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很多患了心梗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并出院后,却不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还有不少心梗患者认为:患了心梗基本等于残废,只能在家躺着,什么事情也不能干了!这样的观点正确吗?本文,重症监护科主任郭立恒教授将为您讲解患急性心梗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康复训练令冠心病死亡率减低31%
  郭立恒教授说,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中,患了心梗以后,就只能静养,不管是日常活动还是运动都被列入禁忌的范畴。其实,支架/搭桥手术仅完成了心肌梗死治疗的一半,另一半则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治疗,“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药物、手术、支架治疗无法替代的重要一环。” 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
  郭立恒教授表示,美国一研究机构通过对8440例冠心病患者的康复程序追踪显示,与没有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全因死亡率降低27%,而冠心病死亡率减少31%。由此可见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意义;另一项研究显示,在1821例心梗患者中,接近55%的心梗患者参加心脏康复治疗,其中年轻男性患者占多数,大于70岁男性和女性患者较少参加心脏康复,参加心脏康复的心梗患者能减少病死率和3年内再梗的发病率。
  心脏康复训练遵循少量多次持之以恒
  心脏康复是指患心脏疾病后或发生急性心脏事件后,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接受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脏手术后,对患者实施身体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康复治疗。“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有重有轻,对于重症患者,往往需要送往医院,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了方能出院。按照目前的状况,病人出院时,大多数医生会叮嘱:按时吃药、定期复查、适当活动。但是,对于“适当活动”的理解,病人和医生都有些模糊,到底该做什么活动,怎么做,到底做多长时间?都没有具体规定。”郭立恒教授说。
  郭立恒教授表示:“心脏康复训练,可以使病人尽快适应正常人群生活,心脏康复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有处方的运动锻炼、医疗教育、心理、营养、职业和社会咨询指导。运动锻炼是核心。”
  第一步:病情评估,包括症状、药物、生活方式和社会因素等;
  第二步:检查各种相关项目,认识心脏康复的重要性,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心脏康复计划(一般为半年);
  第三步: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运动手册和训练记录表;
  第四步:在重新评估病情和康复训练效果后,重新制定长期康复计划,包括运动、生活方式、恢复工作和社会活动等。
  心脏康复训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为住院病人设计的。病人在急性病况接受治疗稳定下来之后,就能开始康复计划。其中,病人主要是进行无需太费力的活动,比如从床上坐起来,进行一系列的关节旋转运动和简单的生活自理,然后循序渐进,从走路到有限量的上楼梯,以及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动。
  第一阶段预期要达到的康复标准包括:
  1.避免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一些状况,诸如体力降低,关节僵硬,直立性低血压和腿静脉栓塞。
  2.改善心理状态,增强信心,自我感觉良好。
  3.减少致残,使体力恢复到病前水平,早日恢复工作。
  4.缩短住院时间。
  第二阶段的心脏康复治疗,始于病人出院以后并且通过一套门诊方案来完成。一般情况下,这套方案可持续2周到12周。在有专门康复医疗设备的医院进行。在此期间,病人在心脏康复小组成员的密切监视下逐渐增加他们的活动量。小组成员会提供一些可以在家中安全进行的运动方式给病人,比如走路、柔体体操,并提供生活方式教育,注意健康饮食,以降低胆固醇,戒烟等。通过心理咨询树立信心,减少焦虑和压抑,恢复性生活。正确服药来延长寿命也是重要一环。第二阶段预期所要达到的标准就是要包括:
  1.有效控制心绞痛和相关症状。
  2.病人具备理解和实施康复程序的能力。
  3.愿意接受为控制体重、血脂和高血压所推荐的饮食和运动方案。
  4.调整因心脏病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
  第三阶段是康复二阶段后的继续康复程序,可在家庭或社区进行。这是个需要长期维持的计划,一个可持续终生的方案。患者需要发展各自的运动常规习惯。此期要求增加心功能容量,运动强度达到要求。运动类型还是以带氧运动为主,包括行走、慢跑、游泳等以改善肌力和耐力,同时也应避免竞技性的比赛活动。患者也该每3个月到6个月对运动、饮食、血脂、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药物治疗跟医生做一次复诊评估。
其他文献
有些事父亲从来不会提起,因为人世间的痛苦与劫难,有些是不能用语言交流的,即便是父子之间。父爱如禅,不便问,不便说,只能悟。  十三岁时我有了继父。我的生父在我七岁那年触电身亡,母亲独自抚养我,吃了好多苦,可我还是想不到母亲会找这样的人,不但比母亲大十四岁,而且还是个半瞎,据说是细菌感染了眼角膜,视力微弱得几乎要贴上人的脸才看得到人。  那是我心情最不好的时候,因为下河里炸鱼不小心被炸去了右手掌,从
期刊
大哥是二伯父的独苗苗,也是一棵苦苗苗。奶奶在世时常说他的命硬,很小时父亲便撇下他们孤儿寡母命归西天。时隔不久,母亲也耐不得寂寞,把他交给奶奶便改嫁当了他人之妇。大哥从此也就开始了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生活。  二伯父和爸爸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大哥的年龄与爸爸和三伯父相仿,他们一起进过学堂,一起走南闯北,好得像是亲兄弟一般。他们还曾作为流亡学生,寄寓在国民政府当官的大伯父的家里,后来又和三伯父、伯母、大伯
期刊
浓情几许  对于爱情,她有着香港女人少有的执著,18年来都苦守着一个叫尹志强的癌症情人不离不弃。他是香港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号称“亚洲第一中锋”。两人谈了近30年的恋爱,却一直没有结婚。不是他不想娶,而是她不愿嫁。但这也并不妨碍她在凌晨4点拍完片子后,支撑着疲累的身体回家煲汤,再去医院探他的病。  是什么原因,让用情至深的她拒绝婚姻?或许是因为当年的错爱成龙。他曾视她为世上最美,出尽八宝追到她,
期刊
一条关于81岁老人自力更生卖山货的帖子在网上传开,引起网友们的关注,大家亲热地将老人称为“山货大爷”。据悉,老人连续6年冒着零摄氏度以下的严寒,挑着几十斤山货,在黎明前出发,翻过3个山头、步行40里路“赶集”到济南市区,叫卖他的山货。  81岁“山货大爷”网络走红  步行4小时进城卖山货  他81岁,却自食其力,凌晨5点出发翻越三个山头步行进城卖山货。全程40余里的山路,老人挑着40多斤的山货一路
期刊
王蒙,我景仰的作家。见到他,是在燕山脚下,他的山里人家。那是一道山洼,三面环山,独南面豁缺,敞向太阳与蓝天。村边有条小马路,一端通向山外世界,一端通向燕山深处。这马路有曲折有坎坷,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如一根磨毛的麻绳,小村恰是随意一挽的一个绳结。其实,小村不过二三十户人家,王蒙的家,坐落其中,墙挨墙,脊挨脊,不显山露水。山外的风雨一时吹落不到这里来,山洼有大山遮掩,会生成自己的小气候。我不晓得他几时来
期刊
我回家的时候是一个春日暖暖的午后。  母亲正在羊圈里忙活着给几只小羊喂食,羊儿在她身边欢快地蹦来跳去,羊蹄在她的鞋面上留下了零乱的印痕。在我低头的瞬间眼神就那么紧紧地贴上了母亲的鞋子,那是母亲自己做就的鞋子,从集市上买来的泡沫鞋底,鞋面上已经刷洗得有些泛白。突然就有了给母亲买一双鞋子的冲动,之余又心生一股愧疚:我忘记了母亲的鞋码。先前母亲曾无意间告诉过我,可记忆早已变得模糊不清。那个上午我悄悄地翻
期刊
洋葱泡红酒是老人的保健良方,快看看吧。  养生提示:洋葱泡红酒有助预防老年痴呆  鱼翅可导致老年痴呆,但是洋葱泡红酒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良方,可以治疗多种老年常见病,如膝盖疼痛、白内障、老年痴呆症等。  具体方法是:取洋葱1个,红葡萄酒400毫升。将洋葱洗净、去皮,切成八等份的半月形,装入玻璃瓶内,加入红葡萄酒,盖好盖,在阴凉处放置6~8天。将玻璃瓶内的洋葱用滤网过滤后,洋葱和汁分装入瓶中,放到冰箱冷
期刊
老人的晚年生活要过得健康又快乐,一定要注意以下五个保健方法。  1.注意精神卫生  老年人要热爱生活,情绪乐观,待人接物应豁达大度,说话行事要光明磊落,想得开,少生气。  2.饮食有节  食品必须是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除五谷杂粮之外,牛奶、鸡蛋、豆浆等既有营养,又便于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含有多种维生素,不可缺少。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多饮茶水;要有规律,不吃零食、不偏食;戒烟、忌酒。  3.
期刊
我在北大荒学放电影时的师傅姓王,好像也是从山东逃难过来的。  我跟他学徒时,王师傅还正当年,小个子、大眼睛、圆脸蛋、一笑两个大酒窝,就是多了点生活的沧桑,放电影时候戴付眼镜,在当地人中多少也还显得有点学问。  当时我们用的是查哈阳最老的十六毫米放映机,老机器三天两头发脾气,不是没了声,就是没了影,所以又跟我师傅学到了不少的土招术,不是敲,就是打,有时还要抱着机器去取暖。  有一天,师傅告诉我,他要
期刊
下乡的第一年,正赶上秋收。  首先是割稻子,这活儿我们以前上学时下乡支农也干过,可在这里干又不一样。这里的镰刀比内地的小,刀口呈锯齿状,不需要磨,越用越快。不过要是被这刀割了手指,那就糟糕了,伤口参差不齐,很不容易封口,愈合后也会有疤痕,我们寨子的女知青小F就深受其害。还有一个不同点是这里的稻子长得很高大,如果不倒伏,差不多有一米四、五高。割稻时不需弯多少腰,剩下的稻茬都有膝盖高,然后再放牛去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