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丧葬仪式中的传统文化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bb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死亡作为个体一生最后的环节,被看做是最重要的。丧葬仪式程序神圣而繁琐,充满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本文通过对陕南丧葬仪式的观察和描写,剖析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乡村社区的凝聚整合作用。
  关键词:丧葬仪式;孝文化;饮食文化;道教文化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死亡对于群体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了纪念亡者曾经的社会价值,举办一场仪式就是必要的,不仅寄托生者对亡者的哀思,也成为人间通往极乐世界的必经之路。通过对丧葬仪式的认知,笔者剖析丧葬仪式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及其功能,充分发挥它对社会的整合作用。
  一、传统的丧葬礼俗
  广义上的喪葬礼俗泛指丧葬、祭祀等典礼中人们应遵守的礼节[1]。整个丧葬仪式分为三个阶段:葬礼前的准备、正式举行葬礼仪式和三年守孝。
  (一)葬前的礼俗
  送终:当老人临终的时候,儿孙应守候在身边。他们要迅速为亡者穿上寿衣。寿衣一般分为七层,四季衣服一应俱全。且要根据亡者年龄给脚上牵上细线。
  发丧:将死者躯体停放于灵堂的灵床上,以黄纸覆面。亡者头前摆放瓦盆,多为烧纸用。脚前点燃“长明灯”。
  报丧:丧家要立即请当地有威望的人主持丧葬仪式。丧家要分头报丧,请法师乐队,找风水先生选墓地、算时辰,扯孝布,箍墓等等。晚辈应即刻穿孝,以麻线束腰。
  设灵堂、经堂和礼房:灵堂设在堂屋靠后檐内,旁边设礼房,在另一房间内设经堂供道士作法。灵堂的摆放如下:寿材最里,其次为摆设的各种吃食,最外摆放奠酒用品及烧香、烧纸等用品。
  (二)正式葬礼
  入殓:待到算定入殓的时辰,首先用上等的麻纸在棺内铺厚厚的一层,接着铺上棉被,然后儿子托头,女儿托脚将亡者放进去,再放入松柏和竹叶,表示“长青”。再对周围的空隙进行填塞。最后,盖上棺盖,再铺上绣花棺罩。
  吊丧:根据风水先生拟定的起事日期,亡者的亲属要在起事之后,下葬之前前来吊唁。哭丧是一门极为讲究的“艺术”,抑扬顿挫,边哭边唱出与亡者生前的故事。
  守夜:亡者的近亲属要彻夜守在亡者的灵柩跟前,表达亲属对亡者的惜别。法师要连续不断地做法事。这个过程大约持续3~7天,根据季节、亡者身份而定。
  出殡:出殡的时辰一般定在凌晨。长子扛引魂幡于前,其他孝子执哀杖随于后,随葬品尾随前往墓地。灵柩一抬出灵堂,扫丧者要迅速将灵堂内残余的物品由内向外清扫干净,随着出殡的队伍送至下葬处。
  下葬:将灵柩抬至之前箍好的墓地处,先由孝子铲第一锨土。封土后立石碑,将引魂幡、哀杖插在四周,并焚烧随葬品、扫丧残物以及亡者生前衣物等。
  (三)服丧
  亡者下葬之后,其近亲属还要遵守传统的礼俗为其守丧。如三年之内不得婚娶,不穿红色衣物等。
  送火:亡者下葬之后的傍晚要在茔墓附近烧火,连续三天,将亡者生前的衣服物品烧尽。
  “七七”:从亡者去世后每七天家属要在茔墓前烧纸,直到“七七”为止。
  周年:中国传统讲究服丧三年,在亡者的忌日要祭奠。第三周年之际,要举行重新举行一次类似于葬礼的仪式――“换孝”,由主家准备物品,将晚辈的孝布换下,以示服丧完毕。仪式结束后,将亡者牌位送往墓地。
  二、丧葬仪式蕴含的传统文化及其功能
  作为一种传统的仪式,丧葬仪式中蕴含很多传统文化因素。孝文化和礼文化贯穿始终,饮食文化是丧葬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仪式的核心是道家文化。
  (一)孝文化
  在传统社会中,“孝”是长辈对晚辈最起码的要求。丧葬仪式中,孝文化贯穿始终。晚辈希望通过大操大办表示对亡者尽最后的孝道。孝子孝女是除了亡者之外仪式中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关注他们的行为是否得体,来评判他们对亡者是否孝敬。“丧礼活动是强化灌输劝孝行善传统道德教育和维护血缘宗法制社会的有力手段”[2]。
  (二)饮食文化
  整个葬礼短则三天,长则七天甚至更久。丧家要根据自身经济能力来准备待客菜肴,为所有前来吊唁和同村帮忙的人准备吃食,共四道程序。①茶果八样,约半小时后撤掉;②凉菜四荤四素,相间摆放;③按一菜一汤顺序陆续上八样荤菜;④撤掉所有盘子,用小碗装精致的小菜,用来吃主食。“坐席”极为讲究,“执客”负责“看席”,邀请尊长者坐“上席”,其他人“围席”。这既考验执客能不能根据主家的亲缘关系判断来者地位,又考验执客是否能根据人们的“熟人圈”安排合适的席位。
  这种仪式性的聚会充分展现了整个社区以血缘关系为本伸展开来的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在这张网中,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在这场仪式中,丧家是投入水中的那颗石子,散开的涟漪代表着亲疏程度不同的血缘和地缘关系[3]。对于这张社会关系网中的其他成员来说,参加葬礼本身就对社会交往和社会整合具有积极作用。
  (三)道家文化
  在丧葬仪式中,道士会设专门的丧葬道场,为亡者超度灵魂,以期早日升天。道场活动一般从“起事”的第二天开始,丧家接来道士后开始布置经堂,摆上神位、丧家三代宗亲和亡者的牌位。道士换上道袍以后,道场正式开始。主要内容依次有开经、请神、发忏、报恩、跑轿、观灯、放食、打散、辞令、盖棺、送葬等[4]。这种仪式并不是封建迷信落后文化,而是生者自身感情的发泄地和精神的寄托点,是长久传承创新的成果。社区也以此种关系维系着并稳定着。
  参考文献:
  [1]李松柏.陕西关中丧葬礼俗的文化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2]李松柏. 陕西关中丧葬礼俗的文化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3]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李雪娜.昌吉市丧葬礼俗中的民间道教音乐研究 [D]. 新疆师范大学, 2010.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网络流行语具有其独特的生成和传播机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内在模因进行分析,运用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举例说明了网络流行语模因传播的意向性,相邻/相似关系作用下从原语向网语推衍的过程,以及意向性制约对此推衍过程的影响,从而构建了网络流行语模因独特的生成机制框架。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自主—依存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社会环境的变化会造成语言的变异
摘要:衡阳因地处南岳衡山南面而得名,衡阳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在湘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从重叠形式和添加词缀等构词法和构形法两个方面来分析衡阳方言特点。  关键词:衡阳话;重叠;词缀  一、重叠形式  衡阳方言的动词和形容词很少用重叠形式构词或构形,普通话里动词,形容词通过重叠编号和表示语法意义或附加意义,而衡阳话则多用增加补充成分或附加成分来表达:   普通话 衡阳话   看看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文学史研究的主题、客体以及研究方法的一点浅见,着重探讨了“史德”之于主体在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文学史研究的课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及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关键词:文学史研究;主体;客体;方法  首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很难的题目,很难去驾驭,只能在尽量涉猎更多大家之言之后,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并不是旨在写文章,而是通过写这
写实水墨人物画算是一个较晚成熟的画种,因其传统的写实积淀相对薄弱,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世纪的写实水墨人物画对内重读历史、对外包容开放,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蓬勃发展。但是任何事物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如当下的写实人物画,在重视造型能力培养的同时,忽略文脉和笔墨的传承,作品缺少直面“血肉人生”、挖掘社会和生活内涵的写实主义精神。正是因为写实水墨人物画具有极其严肃的纪实性、鲜明的时代特征
摘要: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应运而生。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以自身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内容新颖独特趣味性强等优势对我国的传统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网络文学的兴起给了读者更大的选择空间,逐渐动摇了传统文学的权威地位。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挑战  网络文学的崛起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网络文学拥有自己的独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各种智能网络终端设备的运用使旅游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它正以变革的形式迎来智慧旅游的到来。而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提出了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以期能对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
摘要: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被喻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今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受到世界级的纪念。  关键词:汤显祖;家里;家外;担当与坚守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日子。早在2015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表》的重要演讲时提议:“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
哲学是文本深层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体育新闻文本而言同样如此。通过对新浪网2014年巴西世界杯新闻报道文本哲学内涵进行剖析,从而得出巴西世界杯新闻报道文本既遵循了和谐统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推动,人民群众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得以凸显。这不仅表现在当代文学的主人公形象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塑造人民大众,还表现在当前鼓励人民群众自觉从文学的阅读与欣赏转向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也体现了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策略、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诉求。在此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当代群众写作的文学大众化想象探索,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当代群众写作
摘要:连语论作为一种自八十年代起新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备受关注,一般是以构成连语的主导词的品词性以及与其组合的从属名词的格形式为基准来进行研究的。目前,雖然周彤(2012)对以形容词为主导词的连语进行了系统的记述,但是从连语论的角度考察形容词的多义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运用词组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词组“N1ガN2ニ近い”为中心,结合语料库中的相关例句,对作为主导词的多义形容词“近い”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