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忆迪拜
万里行团队今天通知,我们的记者签证批下来了,明天从乌鲁木齐飞迪拜,转机印度新德里。我曾三次到迪拜,一次住了几天,两次是过境。就是说,我有缘第四次在这个全球闻名的奢华之都落地了。
这个消息在全团引发了例行的骚动。几乎人人开始给亲友去电话和微信:“要在迪拜转机,呆几个钟头呢,家里买啥不?尽管说,快。”不问迪拜都有什么,因为大家认为迪拜什么都有;也不问迪拜东西贵不贵,你想,不貴还叫迪拜吗!
记得我第一次是2012年夏去的,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组织的“中国书画世界行”活动,由当时全国美协副主席、著名藏族画家尼玛泽仁和我带队——一个攻美术,一个攻书法——先到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中国书画展,并与当地艺术家交流,然后从那里直飞迪拜。到达时,星月已经将银光闪烁的黑紗披在整座城市之上。大家来不及进宾馆,直接去美术館布置展览。第二天开幕,大使馆文化参赞出席,迪拜当地的艺术家和观众也来了不少,我还是第一次与穿阿拉伯袍的艺术家交流,感到很是新异,也了解了不少情况。
《中国书画世界行之迪拜》展览之后,团里安排大家在迪拜市区转了一天,我有点明白为什么全世界的人把迪拜传说成一个神话,都蜂拥着往这里跑了。最让我震惊的,是在某大商场,有那种像卖饮料似的自动售货机,竟然可以无人购买金子。你只要刷够了卡,小金砖便掉下来,随便取走!我还没有受过财富如此巨大的震撼,当时瞠目结舌得一定像个儍瓜。他们这里原来是把金块、金条当金纸巧克力来消费的呀!
第二天,画展筹备组组织大家到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参观。但我有一位朋友是原中国驻该国大使馆一秘——陈秘书。他已经不在使馆供职,成了专司北京和迪拜之间经贸的企业家。陈秘——其实应该称陈总,我还是按习惯称陈秘吧,陈秘这天直接把我们三、四个人(除了我、尼玛泽仁主席,还有一位女士,江苏镇江市美协主席)拉到他的住所,用他的私人游艇带我们去海湾观光。据说这艘游艇值三、四千万人民币!在迪拜,房子、车子已经不是财富的标志,大概只能算得上小富,游艇才是高档的奢侈品。有游艇还只能算中富,有游艇同时还有码头,尤其有自己家庭的专用码头,这才算大富。当然这只是用民众可见的不动产来衡量,并没有把他们全部资产算进去。
这位陈秘我猜可能进入大富级别了。他的住所是三层楼的小花园,屋里摆了很多文物古玩,外行人也可以感觉出来那奢华的程度。叫我吃惊的是,他的园子整个由智能电脑全自动管理,每天傍晚,电脑会启动自动换水功能,自动喷泉和滴灌开始浇园子浇花,游泳池也会开始换水,水温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和主人的要求来设定。这是我把他家不叫家,而叫“住所”的原因——实在太像“八星级”宾館,而少了些我所习惯的家庭气息。陈秘说他们这条街都这个水平,“我当然并不是最出众的。”
他让我们看了他家颇引以为荣的一辆车,于是我第一次知道了有种叫兰博基尼牌子的豪车。回国后我给年轻人说起兰博基尼,他们的反应都是“哇”的一声惊叫。我不会开车,一点不懂车,但这次却开了一个许多铁杆车粉都难得遇上的洋荤。只见陈秘将车发动后,随意按了一个按钮,当即让我大惊失色,那“兰博基尼”竟然悄无声息就把前挡风玻璃和四个门再加上顶篷全部张开,像个男神扎煞着胳膊扬起了四五只手!瞬间便成了完全的敞篷车。我像年轻人那样喊了声:“好刺激!”
陈秘专门雇了两个佣工看房子,打理游艇。去个电话,在我们到之前游艇已经冲洗得纤尘不染。那游艇分三层,上层是阳台,可以迎着海风观光、日光浴;中层是一个大客厅带厨房、酒吧、卫生间,可以自己做中西餐,调兑酒,开派对;底层是个大卧室,双人床带卫生间。我们在中层聊天看海景,陈秘不无炫耀地介绍他的创业艰辛。他常会用一句口头禅来传达自己作为成功者的矜持,说一段便要问一句:“你说是不是这样的?”并不需要回答,因为他知道这些被奢华震慑了的朋友们不会说半个“不是这样”,只会点头称是。
倒是他刚从伦敦留学回迪拜度假的女儿,一位年方二八的妙龄少女,独自背对我们坐在船头,让海风把她的长发像旗帜那样撩着飘起来。她对父辈由创业到奢华的过程不感兴趣,她还是做梦的年纪,坐在船头不知道在冥想什么,大约是在圆年轻人心中那种常见的小资梦幻吧。那天有轻度的沙尘暴,要不是我在画报上已经很熟悉了迪拜风景,实在有一点索然寡味。
在海湾没多羁留,便绕一圈径直回到他住所的码头。——迪拜的港湾,在这片富人区,整个结构设计成鱼脊骨形状。海湾是条主水道,两面发散出去很多小的水巷,每一个水巷通到一栋别墅面前。也就是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直通大海的港口,从这里登上游艇就可以直接驶进波斯湾。
主人看来是要在远道而来的国内朋友面前亮一手了,晚餐隔了很久还不开始。在等候晚餐时,陈秘带我们在街巷上走了一圈,他漫不经心地说着,但是字字如“金雷”(不是惊雷)敲击我的耳膜。手一指说,这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别墅,又一指说,前面那栋是英国球星贝克汉姆的,拐个弯又一指,成龙的!……此时整个街巷静悄悄,没有人也没有车,但有像柱子那样笔挺的交警,孤独而忠诚地站在巷口。
我问这些别墅常有人住吗?他开始没有理解,说当然有,天天都有人。后来理解了才补充:是他们的物业管理团队常年住着,每栋别墅都有三五人吧!一个打理游艇,一个管理车辆,每家都好几辆车呀,还有打扫卫生的。至于主人们,“一两年不露面那是常事。入住率?有百分之一、二,就要感谢真主!”
有房有车有游艇、有花园有游泳池,一切满足人高档欲望的东西应有尽有,但是没有了人!没有已经创造它们、应该享用它们的人,不是所有的风景和设施便没有了聚光点,没有了核心,没有了光彩和灵魂吗?整个街巷非常寂静,除了我们几无行人,也没有家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种种气息。
这是一幢幢珠光宝气却被遗弃的房屋,一个个青春年少却被遗弃的少妇。一条被遗弃的小巷,一条没有生活因而也就没有生气的弃巷!
它们的主人都是人生的大成功者,二律背反的是,成功者的人生大都追求奋斗而无暇享用,他们在政坛(他信)体坛(贝克汉姆)艺坛(成龙)忙于拼搏奋進,哪里能躺在别墅和游艇里大段地消磨光阴?主人无暇光顾,又谈何恩爱?被世界宠爱着的主人,在人生的舞台上风光正盛,又怎能来与你厮守?只好于奢华的居所独守空房了。 其实,对于财富、对于享受,那观念是人人相异、因时因地而变的。一个流浪者在寒冬找到一个麻袋会非常珍惜,会把自己裹得紧紧的,满足地睡在人行道的暖气盖上。而当你的财富多到消费不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消费时,便容易将这一切弃之如敝履。财富开始徽号化,由享用的对象变异为证明你身份的标签。那些佣人,那些房子车子,那些寂寞而又大奢华的小巷,都只是在证明着、守护着主人“富豪”和“成功”的标签。对主人来说,这标签比具体的物质财富重要得多。
从那次开始,我对于迪拜就生出了一种心理上的拒斥感。以后两次來这里转机,大家都兴奋地策划着采购,议论着要怎么以豪刷虚卡来满足自己的购买欲,又以购买来验证自己的成就感。我总是抢着说,把所有的行李都给我,我看行李,我一步都不会离开。朋友们很奇怪,善意地问:不给家人买点什么吗?我说我们家三代都不需要。第三代还小,穿名牌会误导他们;第二代,儿子没有这方面的追求,儿媳对于公公的购物缺乏起码的信任感,未必满意;第一代,我和老伴,不是品牌的人和品牌的衣物怎么能搭调呢?所以,在迪拜机场我最“物尽其用”的岗位就是死守行李,当一个忠实的“行李寄存好老头”。
富可敌国的人可以像贝克汉姆一样,随意抛洒豪华,不富裕的人只要愿意,也可以抛弃迪拜。将迪拜那些用金子打造的街道在内心变成一条“弃巷”就是了。
迪拜少有自然景观,更无历史人文景观,它完全是人造的,是用钱堆出来的一种极致性的生存体验。如果说旅游是一种时空快速置换的生存体验,我们去迪拜,由常态生存遽然置换为极致生存,便跟一种与我们素常生活状态相距甚远崭新的生存环境,做了一次跨文化交流,获得一种惊喜和惊悚的满足。在这个角度,也唯有这个角度,迪拜才是有意义的。
正在浮思联翩,万里行团微信群通知:由于航班安排有变,我们将由阿拉木图转机新德里,迪拜去不成了。我心头很自然地冒出四个字:不去也好!
在迪拜面前,我就这么“阿Q”着,“阿Q”了十多年。我和这座城,至今相看两不厌,也相看两无碍,各自保留着自己的气质,谁也奈何不了谁,谁也不想奈何谁!
困扰日记
困在新疆这几天,基本没有实际的任务,我倒是借机回顾梳理了一下万里行途中的几次风险。前年那次追寻张骞之路,我们穿过了恐怖活动频繁的俄罗斯车臣共和国(他们一直闹着要从俄罗斯独立,制造了多次流血事件)、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共和国(在俄罗斯制造过著名的“黑寡妇”血案)和土耳其东北的库尔德人地区(中东不安定因素之一)。为了规避风险,我们采取不停车休息,几百公里绝尘而过的方式穿越,幸好都有惊无险。倒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克孜勒库姆沙漠南沿,由于缺油,整个车队被困,引发了大轰动,国内国外舆论一时十分关注,好在最后得以安全走出困境。
这次追寻玄奖之路的丝路万里行,途中也时遇风险,最大的变数便是因印巴形势紧张进入巴基斯坦时困难重重,又几次因签证过不了关,部分人或是全团被阻,前面已有文字作了一些目击式记录。下面我再筛选一点被阻期间微信群里战友们的信息,传递一些当时的现场气息,以饗读者。
11月7日23点00分,杨文萌(伊巴边境札黑丹):
印巴安全局势紧张引发了签证问题,原计划媒体团今天出境巴基斯坦受阻,所有行程需要重新调整。经紧急安排,23名队员明天将从德黑兰返回乌鲁木齐,办理印度签证。10名驾驶员与采访车继续停留在扎黑丹等待通关。白天这里异常宁静,商品琳琅满目,虽然很多货物来自中国,但是这里是少有的没有中国同胞居住的城市。从这里前往巴基斯坦奎达,是丝路此行最艰难的一段行程。
明日记者节,记者们在路上。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第41天。
11月10日16时30分,陈良运(伊巴边境札黑丹):
在麦道-82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飞机迎风而起,至此,我们10人小分队在扎黑丹的任务结束了。4天的困顿中,我们并没有了解多少这个城市的喜怒哀乐,每次出行时的集体行动和带枪侍卫徒添的紧张,与旅游局长对安全提问的信心满满格格不入!因为巴基斯坦的安全问题,扎黑丹到奎达的火线穿越计划没能完成,这条路已经快20年没有媒体团队走过了,现在它还要继续孤独下去!
既然不能穿越火线,我们选择飞跃国界,丝路征途还有最后的佛都需要探访!越艰难越顽强,丝路的路虽不平,我们却要整顿衣衫再启程,向着菩提伽耶!向着那烂陀!丝路征途第44日。
11月16日10時35分,丰子恒(乌鲁木齐):
央视报道,习主席为巴基斯坦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致电巴总统慰问!
11月18日,全团在乌鲁木齐哈密大厦2楼餐厅开会,宣布:
当日起全团分成两组,10名非记者签证的同志已办下来,可以先期进入印度。这一组由仝向阳、杨岚清带队,抓紧学习摄像、采访,代替专业记者完成任务。因一次买不到10张票,大家也再不愿分开,推到周一凌晨2时,飞阿拉木图转新德里。
第二组为留下的20名记者签证的同志,预计下周一、二可见分晓,最后在印度会合,加尔各答有结束仪式。
根据北斗定位,车队已由巴国奎达到了木尔坦,下一步或到伊斯兰堡,往北从中巴公路开回国内,或往南开到卡拉奇海路运回。在车队前进途中,遇到大爆炸,巴籍司机家属都希望他们回家。他们每人这一趟是1000元人民币报酬。
11月19日,20日,21日,静候,静候,静候……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先遣队已到新德里,发回大量信息与照片。
11月22日,北京来电:拟将记者签证改为旅游签证,需写保证书,不釆、不拍、不搞活动,初获通过,若顺利,明晚可走……
11月22日下午6时,又生变故,所有记者一律拒签!意味着我们这一批不能去印度了!开始策划备用方案:由乌市飞喀什,南行500公里到4000米高的大雪封山的红其拉甫口岸,拍摄中巴经济走廊,而后顺南疆、青海高原到西宁、兰州、银川做节目,回西安。12天内完成。丰总征询于我,我感到为难,因过冷过高,过度危险,每天在雪山上跑三、四百公里,人、车是否能承受?但未明确反对。 11月22日晚8点半,开大会,宣布上述方案。大家有些畏难但无人吭气。下来后,了解情况的青宁甘三省记者找我谈了一些情况,5000公里雪路长途,10天连续跑,根本不可能。4000米高原反应对76岁高龄的我也是一道难关。经反映后,方案变为只派几人去红其拉甫口岸拍摄,大队直接飞敦煌再往东走。
11月23日中午,奇了葩了,好消息来了!一切逆转:
丰子恒团长微信:各位队友,所有队员进印度的记者签证,刚刚已经全部签下来拿到了。明晚我们将乘坐飞机经迪拜前往新德里,跟第一组汇合,继续完成接下来的行程。具体在印度的安排也会尽快通知。感谢各位团员这一段时间的坚守和理解。[抱拳][抱拳][抱拳]
11月24日晨,通知:航线有变,从迪拜转机改由从阿拉木图转机至新德里。
……
除此而外,还有几件至今想来叫人出冷汗的事,需要在这里给各位聊聊:
在吉尔吉斯斯坦,我们到的第四站是该国第二大城市奥什,奥什地处吉国西部天山山脉深处,我们从首都比什凯克所处的伊塞克湖畔平原,进入天山,一连翻了十几座大雪山,位置的隐蔽、地势的险峻可想而知。这使得新疆“东突厥斯坦”恐怖组织,即“东独”或“疆独”,将他们境外最大的集训基地放在了这里。“东独”是被联合国定了性的恐怖组织,曾多次在国内制造血案。根据安排我们在奥什市要和当地政要以及企业界、文化界搞一场大型户外活动,我不清楚车队领导是否知道奥什的社会安全状况,一进酒店便去找团长、领队反映情况。我说我们这个车队,10来辆车全喷涂了中国国旗、中国文字、中国企业的广告,30多名记者来自国内四个卫星电视台,是恐怖分子最希望寻找的好目标呀,打这种目标,马上轰动世界,宣传效应太大了。领队表示他们事先也略有所知,但想着这里自古以来是丝路要津,中国商人来的很多,现在也是中吉两国交往的一个要地。明天的活动承办者就是奥什华商“上海城”的老板,应无大险吧。但为了安全,还是决定将活动改在“上海城”大楼里面,大门安排武装保安把守。这天晚上我想得很多,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的活动很成功,我却一直捏一把汗。但转念又想,“上海城”以及其他中企都能长年在这里经商,古往今来这里留下了那么多丝路各国交往的故事,我是不是太怯懦了呢?
從阿塞拜疆南部过境伊朗,因为口岸电脑怎么也显示不出6位记者的背景资料,虽有签证也不让过境,前文已述,我们6人只好折回巴库以落地签的方式飞往德黑兰。这且按下不表。大问题出在后面——这6人乘坐的两辆车还卡在口岸那边,怎么过来呢?好在当地导游与海关熟悉,用硬通货“勾通”,同意雇用当地司机将车开过口岸送到德黑兰。但海关在查车时,发现两辆车发动的号码与文件上不一致,海关认为有走私发动机的嫌疑。得到这个消息,人人出了一身冷汗。车过不来,罚款、没收且不说,以后的行程这6人怎么走下去?
煎熬了近一个小时,现场传来好消息,说是车过关了!怎么又让过呢?原来发现两辆车的发动机相互装反了,一倒过来,号码正好!天呀,这是新出厂的车呀,必定是从组装车间就装错了,然后前面四个国家的海关竟然都没有检查出来,国内国外的马大哈可真多呀!再一想,好在现场还有当地的熟人,并且花了一笔“勾通费”,要不然,我们有口难辩,可不真成汽车走私犯了?后果不堪设想!
在德黑兰,又被吓了一回。那天我们去外地参观,车队出发前全陪导游李勇伟将所有人的护照收走,他要去使馆确认签证。一个小时后,李导心急火燎给与我同车的文萌领队来电,说少了一个护照,是李刚老师的,落实一下他交了没有。文萌即刻通过车台问,李刚答曰,铁板钉钉,前两天就交给他了。大家心中咯噔一下,在国外掉了护照可是寸步难行呀,补办很麻烦很费时。有人在车台里给李刚开玩笑,说这下好了,留在伊朗可以娶四个媳妇,李老师求之不得呀。随即被人制止:“没眼色!”车台里再没声音,以免增加不安的气氛。一个小时后,文萌领队电话响了,李导在里面大喊:想起来了,李老师的护照前一天是随另一个旅游团去认证的,已经给使馆了。我松了一口气!但李导在电话里又压低声音说了好一会,只听见文萌一会儿吃惊一会儿笑,“咋能这么粗心,当什么导游!”原来李导回宾馆他房子里找李刚护照时,虽然想起那护照交了,却发现有另一本护照丢在枕榻之间,竟然不知道!要是不再二次回这间房呢?真是后怕……
我们就这样在不断拉警报又不断解除警报之中有惊无险地走完了18000公里,最后胜利到达了那烂陀寺。不是佛祖和玄奘法师的庇佑,简直不好解释!现在事情都过去了,一切风险都成了财富,它让我们以后处事更细致谨慎,也让我们多了几段饶有兴味的回忆。
“皮实”的印度人
作者按:
万里行车队先遣队有几人已进入印度,我们20人因是记者签证,后一步才能批下,但很快也将进入印度。这里选发一篇旧文供各位分享。时间恰好过去了20年,印度崛起的消息不绝于耳,我热切地期待在我们面前将要展开的,是友好邻邦一个个新的景观。
就我访问过的几个国家,印度怕是和中国比较相像的了。和中国一样,印度人口的稠密你在哪里都能感觉到,而印度人活得“皮实”,更远远超过中国人。
按说老天爷是很偏袒印度的,当我们由泰国曼谷北上,沿喜马拉雅山到达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再朝南折向印度新德里,这个感觉特别强烈。喜马拉雅山以北,白茫茫的雪峰在地极天际万头攒动,全是人类无法生存的生命禁区。从加德满都稍一往南,大约十来分钟的航程,万丈高原在瞬息之间就降落成了千里沃野,只见恒河,次大陆的生命河,静静地在绿地上流淌。飞机上的中国人都惊叹,咱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家怎么比?没法比!但一出新德里机场,如潮如涌的人流车流便扑面而来,“人口大国”四个打着惊叹号的黑体字一下子推到你眼前。生存环境再好,恐怕也是难堪二十亿人口的重负了。
印度一些城市的公共汽车到站不靠路边的站牌,因为没法挤进慢行道上密匝匝的摩托车、自行车流,便那样像抛了锚似地停在马路中间,乘客只好穿行于人群车流的缝隙中,从人行道挤过来上车。公共汽车窗子少有玻璃,行车也不关车门,像条大鱼慢慢地在车流中游动,由于车速慢,有能耐的年轻乘客可以忽地跳上正开的车。在中南部小城阿犍德,我亲眼看见一个小伙子从正跑着的摩托车后座上飞身跳进正跑着的公共车,而车上车下竟没有人阻止也没有人惊异,倒是我少见多怪了。 在印度,路上跑得最多的是两种小车,私家车以从日本引进的黑色小奥拓为主,和当时重庆、西安产的长安奥托、秦川奥托一个型号。公务车以从前苏联引进的一种老车型为主,和上世纪我们70、80年代街上跑的“老上海”一模一样,只是大都是白色。一白一黑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街巷,你于是恍若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的中国。
在印度你常能看见合家挤一辆摩托逛街,黝黑而俊美的男子开着,后面是妻子搂着个小儿子或奶奶搂着个小孙子,前踏板或前油箱上总还会站着或坐着一个更大一点的孩子,便这样说说笑笑、优哉游哉地穿街而过。
印度的铁路里程以前一直比中国多,现在也不比我们少,但往往铁路边上就有人口稠密的集镇,加之月台和路基两边的防护设备差,我们看着都捏一把汗,他们却不在乎。印度的火车也慢,和汽车一样也敞着窗子,上车时一拥而上,车门口挤不上去或者等得不耐烦了,便从窗口爬进去,那神态是极其自然而自得的。
去阿犍德石窟途中,路过奥兰加巴德城,正值中午下班时分,街上像发了大水,人和车浮在水面上浩浩荡荡朝前涌动着。过十字路口时正遇红灯,大家都堵在那里。我看见一辆人力车竟拉了6个人!夫妻俩坐在靠座上,怀里各抱一个小小孩,踏脚斗上还蹲着两个八、九岁的半大孩子。看来这是一家6口了。我举起了照相机,不料在镜箱里又多出了两个人,两个要饭的孩子,站上了车后的横档,手从夫妻俩肩膀中伸出去讨钱。钱未討到,绿灯已亮,车夫不管背后的三七二十一,连两个要饭的孩子一齐拉上就跑,一车8人呀,就这样堂而皇之招摇过市,既无人制止,也无人称奇,看来在当地这算是常态了,倒是很饱了我们中国人的眼福。
论开发之早、人口之多、秩序之乱,印度次大陆紧东北面向孟加拉湾的加尔各答可以名列前茅。在繁华大街的安全岛上,常有无家可归的孩子以行乞为生。有天早晨我们去坐落在海边的一座印度教寺庙参观,车过某某大街,被红灯拦住。马上有两个孩子从安全岛上跑过来,大的十来岁,怀里抱个四、五岁的,由小的负责伸手要钱。我正找卢比,绿灯亮了,车动了,只好作罢。回头注视他们,只见大的将小的放下,一齐跑回安全岛,那里还有一个孩子,用绳网在两棵行道树上系了个小秋千,于是三个孩子嬉闹着继续他们中断了的游戏。我本有几分悲悯,却让他们对以行乞为生的童年如此天然的适应,弄得有点尴尬。好像倒是我杞人忧天了!
那庙建在岛上,有长长的海堤和陆地联结。海堤最多20来米宽,两边却排满了流浪者,他们叫卖小商品,不屈不挠缠住你讨价还价,生意吹了便乞讨:“我喊了一大早,你得给我几个卢比。”许多人全家吃住都在这海堤边上,有的用纱丽蒙头而睡,有的撩着堤下的脏水洗脸,有的干脆架火做吃的,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就这样贫困而皮实地生活着。在印度,对此已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
而在次大陆紧西边、面向阿拉伯海的孟买,这座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新兴城市,一到郊区,在摩天大楼群的脚下,就能看到成片的,用包装箱、广告板和塑料布、麻袋布搭建的简陋的贫民窟。在其中生活的人恐怕要以六位数计。好在地处热带,有饥而无寒。
游完红堡、泰姬陵和南方的文物洞窟、西边的孟买、东边的加尔各答,又回到新德里那天,已是夜色迷蒙。我徜徉于街头,向印度作最后的告别。灯光下的行道树浓荫匝地,人行道上这里那里随地睡着人,身上只裹着一块纱丽,又铺又盖。这些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人们,整整劳累了一天,有的打着呼噜,有的咂着嘴,睡得很甜。无拘无束的牛,在睡着的人中悄悄游动,真的有了一种神圣感。我从这些活得皮实的印度人身上感到了一种力量,能够在任何环境中生存而不失自信、奋发图强的民族,是一个生命力强大的民族。这样的民族绝不可小视。从印度回来的这一两年里,有关印度经济科技崛起的报道不断,有人感到突兀,我却觉得必然。能够那样韧性生存的民族,有了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是决然会干出惊天动地的事的。我尊敬这样的民族,一如尊敬我亲爱的中华。
栏目责编:阎 安
万里行团队今天通知,我们的记者签证批下来了,明天从乌鲁木齐飞迪拜,转机印度新德里。我曾三次到迪拜,一次住了几天,两次是过境。就是说,我有缘第四次在这个全球闻名的奢华之都落地了。
这个消息在全团引发了例行的骚动。几乎人人开始给亲友去电话和微信:“要在迪拜转机,呆几个钟头呢,家里买啥不?尽管说,快。”不问迪拜都有什么,因为大家认为迪拜什么都有;也不问迪拜东西贵不贵,你想,不貴还叫迪拜吗!
记得我第一次是2012年夏去的,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组织的“中国书画世界行”活动,由当时全国美协副主席、著名藏族画家尼玛泽仁和我带队——一个攻美术,一个攻书法——先到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中国书画展,并与当地艺术家交流,然后从那里直飞迪拜。到达时,星月已经将银光闪烁的黑紗披在整座城市之上。大家来不及进宾馆,直接去美术館布置展览。第二天开幕,大使馆文化参赞出席,迪拜当地的艺术家和观众也来了不少,我还是第一次与穿阿拉伯袍的艺术家交流,感到很是新异,也了解了不少情况。
《中国书画世界行之迪拜》展览之后,团里安排大家在迪拜市区转了一天,我有点明白为什么全世界的人把迪拜传说成一个神话,都蜂拥着往这里跑了。最让我震惊的,是在某大商场,有那种像卖饮料似的自动售货机,竟然可以无人购买金子。你只要刷够了卡,小金砖便掉下来,随便取走!我还没有受过财富如此巨大的震撼,当时瞠目结舌得一定像个儍瓜。他们这里原来是把金块、金条当金纸巧克力来消费的呀!
第二天,画展筹备组组织大家到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参观。但我有一位朋友是原中国驻该国大使馆一秘——陈秘书。他已经不在使馆供职,成了专司北京和迪拜之间经贸的企业家。陈秘——其实应该称陈总,我还是按习惯称陈秘吧,陈秘这天直接把我们三、四个人(除了我、尼玛泽仁主席,还有一位女士,江苏镇江市美协主席)拉到他的住所,用他的私人游艇带我们去海湾观光。据说这艘游艇值三、四千万人民币!在迪拜,房子、车子已经不是财富的标志,大概只能算得上小富,游艇才是高档的奢侈品。有游艇还只能算中富,有游艇同时还有码头,尤其有自己家庭的专用码头,这才算大富。当然这只是用民众可见的不动产来衡量,并没有把他们全部资产算进去。
这位陈秘我猜可能进入大富级别了。他的住所是三层楼的小花园,屋里摆了很多文物古玩,外行人也可以感觉出来那奢华的程度。叫我吃惊的是,他的园子整个由智能电脑全自动管理,每天傍晚,电脑会启动自动换水功能,自动喷泉和滴灌开始浇园子浇花,游泳池也会开始换水,水温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和主人的要求来设定。这是我把他家不叫家,而叫“住所”的原因——实在太像“八星级”宾館,而少了些我所习惯的家庭气息。陈秘说他们这条街都这个水平,“我当然并不是最出众的。”
他让我们看了他家颇引以为荣的一辆车,于是我第一次知道了有种叫兰博基尼牌子的豪车。回国后我给年轻人说起兰博基尼,他们的反应都是“哇”的一声惊叫。我不会开车,一点不懂车,但这次却开了一个许多铁杆车粉都难得遇上的洋荤。只见陈秘将车发动后,随意按了一个按钮,当即让我大惊失色,那“兰博基尼”竟然悄无声息就把前挡风玻璃和四个门再加上顶篷全部张开,像个男神扎煞着胳膊扬起了四五只手!瞬间便成了完全的敞篷车。我像年轻人那样喊了声:“好刺激!”
陈秘专门雇了两个佣工看房子,打理游艇。去个电话,在我们到之前游艇已经冲洗得纤尘不染。那游艇分三层,上层是阳台,可以迎着海风观光、日光浴;中层是一个大客厅带厨房、酒吧、卫生间,可以自己做中西餐,调兑酒,开派对;底层是个大卧室,双人床带卫生间。我们在中层聊天看海景,陈秘不无炫耀地介绍他的创业艰辛。他常会用一句口头禅来传达自己作为成功者的矜持,说一段便要问一句:“你说是不是这样的?”并不需要回答,因为他知道这些被奢华震慑了的朋友们不会说半个“不是这样”,只会点头称是。
倒是他刚从伦敦留学回迪拜度假的女儿,一位年方二八的妙龄少女,独自背对我们坐在船头,让海风把她的长发像旗帜那样撩着飘起来。她对父辈由创业到奢华的过程不感兴趣,她还是做梦的年纪,坐在船头不知道在冥想什么,大约是在圆年轻人心中那种常见的小资梦幻吧。那天有轻度的沙尘暴,要不是我在画报上已经很熟悉了迪拜风景,实在有一点索然寡味。
在海湾没多羁留,便绕一圈径直回到他住所的码头。——迪拜的港湾,在这片富人区,整个结构设计成鱼脊骨形状。海湾是条主水道,两面发散出去很多小的水巷,每一个水巷通到一栋别墅面前。也就是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直通大海的港口,从这里登上游艇就可以直接驶进波斯湾。
主人看来是要在远道而来的国内朋友面前亮一手了,晚餐隔了很久还不开始。在等候晚餐时,陈秘带我们在街巷上走了一圈,他漫不经心地说着,但是字字如“金雷”(不是惊雷)敲击我的耳膜。手一指说,这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别墅,又一指说,前面那栋是英国球星贝克汉姆的,拐个弯又一指,成龙的!……此时整个街巷静悄悄,没有人也没有车,但有像柱子那样笔挺的交警,孤独而忠诚地站在巷口。
我问这些别墅常有人住吗?他开始没有理解,说当然有,天天都有人。后来理解了才补充:是他们的物业管理团队常年住着,每栋别墅都有三五人吧!一个打理游艇,一个管理车辆,每家都好几辆车呀,还有打扫卫生的。至于主人们,“一两年不露面那是常事。入住率?有百分之一、二,就要感谢真主!”
有房有车有游艇、有花园有游泳池,一切满足人高档欲望的东西应有尽有,但是没有了人!没有已经创造它们、应该享用它们的人,不是所有的风景和设施便没有了聚光点,没有了核心,没有了光彩和灵魂吗?整个街巷非常寂静,除了我们几无行人,也没有家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种种气息。
这是一幢幢珠光宝气却被遗弃的房屋,一个个青春年少却被遗弃的少妇。一条被遗弃的小巷,一条没有生活因而也就没有生气的弃巷!
它们的主人都是人生的大成功者,二律背反的是,成功者的人生大都追求奋斗而无暇享用,他们在政坛(他信)体坛(贝克汉姆)艺坛(成龙)忙于拼搏奋進,哪里能躺在别墅和游艇里大段地消磨光阴?主人无暇光顾,又谈何恩爱?被世界宠爱着的主人,在人生的舞台上风光正盛,又怎能来与你厮守?只好于奢华的居所独守空房了。 其实,对于财富、对于享受,那观念是人人相异、因时因地而变的。一个流浪者在寒冬找到一个麻袋会非常珍惜,会把自己裹得紧紧的,满足地睡在人行道的暖气盖上。而当你的财富多到消费不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消费时,便容易将这一切弃之如敝履。财富开始徽号化,由享用的对象变异为证明你身份的标签。那些佣人,那些房子车子,那些寂寞而又大奢华的小巷,都只是在证明着、守护着主人“富豪”和“成功”的标签。对主人来说,这标签比具体的物质财富重要得多。
从那次开始,我对于迪拜就生出了一种心理上的拒斥感。以后两次來这里转机,大家都兴奋地策划着采购,议论着要怎么以豪刷虚卡来满足自己的购买欲,又以购买来验证自己的成就感。我总是抢着说,把所有的行李都给我,我看行李,我一步都不会离开。朋友们很奇怪,善意地问:不给家人买点什么吗?我说我们家三代都不需要。第三代还小,穿名牌会误导他们;第二代,儿子没有这方面的追求,儿媳对于公公的购物缺乏起码的信任感,未必满意;第一代,我和老伴,不是品牌的人和品牌的衣物怎么能搭调呢?所以,在迪拜机场我最“物尽其用”的岗位就是死守行李,当一个忠实的“行李寄存好老头”。
富可敌国的人可以像贝克汉姆一样,随意抛洒豪华,不富裕的人只要愿意,也可以抛弃迪拜。将迪拜那些用金子打造的街道在内心变成一条“弃巷”就是了。
迪拜少有自然景观,更无历史人文景观,它完全是人造的,是用钱堆出来的一种极致性的生存体验。如果说旅游是一种时空快速置换的生存体验,我们去迪拜,由常态生存遽然置换为极致生存,便跟一种与我们素常生活状态相距甚远崭新的生存环境,做了一次跨文化交流,获得一种惊喜和惊悚的满足。在这个角度,也唯有这个角度,迪拜才是有意义的。
正在浮思联翩,万里行团微信群通知:由于航班安排有变,我们将由阿拉木图转机新德里,迪拜去不成了。我心头很自然地冒出四个字:不去也好!
在迪拜面前,我就这么“阿Q”着,“阿Q”了十多年。我和这座城,至今相看两不厌,也相看两无碍,各自保留着自己的气质,谁也奈何不了谁,谁也不想奈何谁!
困扰日记
困在新疆这几天,基本没有实际的任务,我倒是借机回顾梳理了一下万里行途中的几次风险。前年那次追寻张骞之路,我们穿过了恐怖活动频繁的俄罗斯车臣共和国(他们一直闹着要从俄罗斯独立,制造了多次流血事件)、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共和国(在俄罗斯制造过著名的“黑寡妇”血案)和土耳其东北的库尔德人地区(中东不安定因素之一)。为了规避风险,我们采取不停车休息,几百公里绝尘而过的方式穿越,幸好都有惊无险。倒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克孜勒库姆沙漠南沿,由于缺油,整个车队被困,引发了大轰动,国内国外舆论一时十分关注,好在最后得以安全走出困境。
这次追寻玄奖之路的丝路万里行,途中也时遇风险,最大的变数便是因印巴形势紧张进入巴基斯坦时困难重重,又几次因签证过不了关,部分人或是全团被阻,前面已有文字作了一些目击式记录。下面我再筛选一点被阻期间微信群里战友们的信息,传递一些当时的现场气息,以饗读者。
11月7日23点00分,杨文萌(伊巴边境札黑丹):
印巴安全局势紧张引发了签证问题,原计划媒体团今天出境巴基斯坦受阻,所有行程需要重新调整。经紧急安排,23名队员明天将从德黑兰返回乌鲁木齐,办理印度签证。10名驾驶员与采访车继续停留在扎黑丹等待通关。白天这里异常宁静,商品琳琅满目,虽然很多货物来自中国,但是这里是少有的没有中国同胞居住的城市。从这里前往巴基斯坦奎达,是丝路此行最艰难的一段行程。
明日记者节,记者们在路上。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第41天。
11月10日16时30分,陈良运(伊巴边境札黑丹):
在麦道-82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飞机迎风而起,至此,我们10人小分队在扎黑丹的任务结束了。4天的困顿中,我们并没有了解多少这个城市的喜怒哀乐,每次出行时的集体行动和带枪侍卫徒添的紧张,与旅游局长对安全提问的信心满满格格不入!因为巴基斯坦的安全问题,扎黑丹到奎达的火线穿越计划没能完成,这条路已经快20年没有媒体团队走过了,现在它还要继续孤独下去!
既然不能穿越火线,我们选择飞跃国界,丝路征途还有最后的佛都需要探访!越艰难越顽强,丝路的路虽不平,我们却要整顿衣衫再启程,向着菩提伽耶!向着那烂陀!丝路征途第44日。
11月16日10時35分,丰子恒(乌鲁木齐):
央视报道,习主席为巴基斯坦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致电巴总统慰问!
11月18日,全团在乌鲁木齐哈密大厦2楼餐厅开会,宣布:
当日起全团分成两组,10名非记者签证的同志已办下来,可以先期进入印度。这一组由仝向阳、杨岚清带队,抓紧学习摄像、采访,代替专业记者完成任务。因一次买不到10张票,大家也再不愿分开,推到周一凌晨2时,飞阿拉木图转新德里。
第二组为留下的20名记者签证的同志,预计下周一、二可见分晓,最后在印度会合,加尔各答有结束仪式。
根据北斗定位,车队已由巴国奎达到了木尔坦,下一步或到伊斯兰堡,往北从中巴公路开回国内,或往南开到卡拉奇海路运回。在车队前进途中,遇到大爆炸,巴籍司机家属都希望他们回家。他们每人这一趟是1000元人民币报酬。
11月19日,20日,21日,静候,静候,静候……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先遣队已到新德里,发回大量信息与照片。
11月22日,北京来电:拟将记者签证改为旅游签证,需写保证书,不釆、不拍、不搞活动,初获通过,若顺利,明晚可走……
11月22日下午6时,又生变故,所有记者一律拒签!意味着我们这一批不能去印度了!开始策划备用方案:由乌市飞喀什,南行500公里到4000米高的大雪封山的红其拉甫口岸,拍摄中巴经济走廊,而后顺南疆、青海高原到西宁、兰州、银川做节目,回西安。12天内完成。丰总征询于我,我感到为难,因过冷过高,过度危险,每天在雪山上跑三、四百公里,人、车是否能承受?但未明确反对。 11月22日晚8点半,开大会,宣布上述方案。大家有些畏难但无人吭气。下来后,了解情况的青宁甘三省记者找我谈了一些情况,5000公里雪路长途,10天连续跑,根本不可能。4000米高原反应对76岁高龄的我也是一道难关。经反映后,方案变为只派几人去红其拉甫口岸拍摄,大队直接飞敦煌再往东走。
11月23日中午,奇了葩了,好消息来了!一切逆转:
丰子恒团长微信:各位队友,所有队员进印度的记者签证,刚刚已经全部签下来拿到了。明晚我们将乘坐飞机经迪拜前往新德里,跟第一组汇合,继续完成接下来的行程。具体在印度的安排也会尽快通知。感谢各位团员这一段时间的坚守和理解。[抱拳][抱拳][抱拳]
11月24日晨,通知:航线有变,从迪拜转机改由从阿拉木图转机至新德里。
……
除此而外,还有几件至今想来叫人出冷汗的事,需要在这里给各位聊聊:
在吉尔吉斯斯坦,我们到的第四站是该国第二大城市奥什,奥什地处吉国西部天山山脉深处,我们从首都比什凯克所处的伊塞克湖畔平原,进入天山,一连翻了十几座大雪山,位置的隐蔽、地势的险峻可想而知。这使得新疆“东突厥斯坦”恐怖组织,即“东独”或“疆独”,将他们境外最大的集训基地放在了这里。“东独”是被联合国定了性的恐怖组织,曾多次在国内制造血案。根据安排我们在奥什市要和当地政要以及企业界、文化界搞一场大型户外活动,我不清楚车队领导是否知道奥什的社会安全状况,一进酒店便去找团长、领队反映情况。我说我们这个车队,10来辆车全喷涂了中国国旗、中国文字、中国企业的广告,30多名记者来自国内四个卫星电视台,是恐怖分子最希望寻找的好目标呀,打这种目标,马上轰动世界,宣传效应太大了。领队表示他们事先也略有所知,但想着这里自古以来是丝路要津,中国商人来的很多,现在也是中吉两国交往的一个要地。明天的活动承办者就是奥什华商“上海城”的老板,应无大险吧。但为了安全,还是决定将活动改在“上海城”大楼里面,大门安排武装保安把守。这天晚上我想得很多,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的活动很成功,我却一直捏一把汗。但转念又想,“上海城”以及其他中企都能长年在这里经商,古往今来这里留下了那么多丝路各国交往的故事,我是不是太怯懦了呢?
從阿塞拜疆南部过境伊朗,因为口岸电脑怎么也显示不出6位记者的背景资料,虽有签证也不让过境,前文已述,我们6人只好折回巴库以落地签的方式飞往德黑兰。这且按下不表。大问题出在后面——这6人乘坐的两辆车还卡在口岸那边,怎么过来呢?好在当地导游与海关熟悉,用硬通货“勾通”,同意雇用当地司机将车开过口岸送到德黑兰。但海关在查车时,发现两辆车发动的号码与文件上不一致,海关认为有走私发动机的嫌疑。得到这个消息,人人出了一身冷汗。车过不来,罚款、没收且不说,以后的行程这6人怎么走下去?
煎熬了近一个小时,现场传来好消息,说是车过关了!怎么又让过呢?原来发现两辆车的发动机相互装反了,一倒过来,号码正好!天呀,这是新出厂的车呀,必定是从组装车间就装错了,然后前面四个国家的海关竟然都没有检查出来,国内国外的马大哈可真多呀!再一想,好在现场还有当地的熟人,并且花了一笔“勾通费”,要不然,我们有口难辩,可不真成汽车走私犯了?后果不堪设想!
在德黑兰,又被吓了一回。那天我们去外地参观,车队出发前全陪导游李勇伟将所有人的护照收走,他要去使馆确认签证。一个小时后,李导心急火燎给与我同车的文萌领队来电,说少了一个护照,是李刚老师的,落实一下他交了没有。文萌即刻通过车台问,李刚答曰,铁板钉钉,前两天就交给他了。大家心中咯噔一下,在国外掉了护照可是寸步难行呀,补办很麻烦很费时。有人在车台里给李刚开玩笑,说这下好了,留在伊朗可以娶四个媳妇,李老师求之不得呀。随即被人制止:“没眼色!”车台里再没声音,以免增加不安的气氛。一个小时后,文萌领队电话响了,李导在里面大喊:想起来了,李老师的护照前一天是随另一个旅游团去认证的,已经给使馆了。我松了一口气!但李导在电话里又压低声音说了好一会,只听见文萌一会儿吃惊一会儿笑,“咋能这么粗心,当什么导游!”原来李导回宾馆他房子里找李刚护照时,虽然想起那护照交了,却发现有另一本护照丢在枕榻之间,竟然不知道!要是不再二次回这间房呢?真是后怕……
我们就这样在不断拉警报又不断解除警报之中有惊无险地走完了18000公里,最后胜利到达了那烂陀寺。不是佛祖和玄奘法师的庇佑,简直不好解释!现在事情都过去了,一切风险都成了财富,它让我们以后处事更细致谨慎,也让我们多了几段饶有兴味的回忆。
“皮实”的印度人
作者按:
万里行车队先遣队有几人已进入印度,我们20人因是记者签证,后一步才能批下,但很快也将进入印度。这里选发一篇旧文供各位分享。时间恰好过去了20年,印度崛起的消息不绝于耳,我热切地期待在我们面前将要展开的,是友好邻邦一个个新的景观。
就我访问过的几个国家,印度怕是和中国比较相像的了。和中国一样,印度人口的稠密你在哪里都能感觉到,而印度人活得“皮实”,更远远超过中国人。
按说老天爷是很偏袒印度的,当我们由泰国曼谷北上,沿喜马拉雅山到达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再朝南折向印度新德里,这个感觉特别强烈。喜马拉雅山以北,白茫茫的雪峰在地极天际万头攒动,全是人类无法生存的生命禁区。从加德满都稍一往南,大约十来分钟的航程,万丈高原在瞬息之间就降落成了千里沃野,只见恒河,次大陆的生命河,静静地在绿地上流淌。飞机上的中国人都惊叹,咱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家怎么比?没法比!但一出新德里机场,如潮如涌的人流车流便扑面而来,“人口大国”四个打着惊叹号的黑体字一下子推到你眼前。生存环境再好,恐怕也是难堪二十亿人口的重负了。
印度一些城市的公共汽车到站不靠路边的站牌,因为没法挤进慢行道上密匝匝的摩托车、自行车流,便那样像抛了锚似地停在马路中间,乘客只好穿行于人群车流的缝隙中,从人行道挤过来上车。公共汽车窗子少有玻璃,行车也不关车门,像条大鱼慢慢地在车流中游动,由于车速慢,有能耐的年轻乘客可以忽地跳上正开的车。在中南部小城阿犍德,我亲眼看见一个小伙子从正跑着的摩托车后座上飞身跳进正跑着的公共车,而车上车下竟没有人阻止也没有人惊异,倒是我少见多怪了。 在印度,路上跑得最多的是两种小车,私家车以从日本引进的黑色小奥拓为主,和当时重庆、西安产的长安奥托、秦川奥托一个型号。公务车以从前苏联引进的一种老车型为主,和上世纪我们70、80年代街上跑的“老上海”一模一样,只是大都是白色。一白一黑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街巷,你于是恍若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的中国。
在印度你常能看见合家挤一辆摩托逛街,黝黑而俊美的男子开着,后面是妻子搂着个小儿子或奶奶搂着个小孙子,前踏板或前油箱上总还会站着或坐着一个更大一点的孩子,便这样说说笑笑、优哉游哉地穿街而过。
印度的铁路里程以前一直比中国多,现在也不比我们少,但往往铁路边上就有人口稠密的集镇,加之月台和路基两边的防护设备差,我们看着都捏一把汗,他们却不在乎。印度的火车也慢,和汽车一样也敞着窗子,上车时一拥而上,车门口挤不上去或者等得不耐烦了,便从窗口爬进去,那神态是极其自然而自得的。
去阿犍德石窟途中,路过奥兰加巴德城,正值中午下班时分,街上像发了大水,人和车浮在水面上浩浩荡荡朝前涌动着。过十字路口时正遇红灯,大家都堵在那里。我看见一辆人力车竟拉了6个人!夫妻俩坐在靠座上,怀里各抱一个小小孩,踏脚斗上还蹲着两个八、九岁的半大孩子。看来这是一家6口了。我举起了照相机,不料在镜箱里又多出了两个人,两个要饭的孩子,站上了车后的横档,手从夫妻俩肩膀中伸出去讨钱。钱未討到,绿灯已亮,车夫不管背后的三七二十一,连两个要饭的孩子一齐拉上就跑,一车8人呀,就这样堂而皇之招摇过市,既无人制止,也无人称奇,看来在当地这算是常态了,倒是很饱了我们中国人的眼福。
论开发之早、人口之多、秩序之乱,印度次大陆紧东北面向孟加拉湾的加尔各答可以名列前茅。在繁华大街的安全岛上,常有无家可归的孩子以行乞为生。有天早晨我们去坐落在海边的一座印度教寺庙参观,车过某某大街,被红灯拦住。马上有两个孩子从安全岛上跑过来,大的十来岁,怀里抱个四、五岁的,由小的负责伸手要钱。我正找卢比,绿灯亮了,车动了,只好作罢。回头注视他们,只见大的将小的放下,一齐跑回安全岛,那里还有一个孩子,用绳网在两棵行道树上系了个小秋千,于是三个孩子嬉闹着继续他们中断了的游戏。我本有几分悲悯,却让他们对以行乞为生的童年如此天然的适应,弄得有点尴尬。好像倒是我杞人忧天了!
那庙建在岛上,有长长的海堤和陆地联结。海堤最多20来米宽,两边却排满了流浪者,他们叫卖小商品,不屈不挠缠住你讨价还价,生意吹了便乞讨:“我喊了一大早,你得给我几个卢比。”许多人全家吃住都在这海堤边上,有的用纱丽蒙头而睡,有的撩着堤下的脏水洗脸,有的干脆架火做吃的,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就这样贫困而皮实地生活着。在印度,对此已是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
而在次大陆紧西边、面向阿拉伯海的孟买,这座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新兴城市,一到郊区,在摩天大楼群的脚下,就能看到成片的,用包装箱、广告板和塑料布、麻袋布搭建的简陋的贫民窟。在其中生活的人恐怕要以六位数计。好在地处热带,有饥而无寒。
游完红堡、泰姬陵和南方的文物洞窟、西边的孟买、东边的加尔各答,又回到新德里那天,已是夜色迷蒙。我徜徉于街头,向印度作最后的告别。灯光下的行道树浓荫匝地,人行道上这里那里随地睡着人,身上只裹着一块纱丽,又铺又盖。这些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人们,整整劳累了一天,有的打着呼噜,有的咂着嘴,睡得很甜。无拘无束的牛,在睡着的人中悄悄游动,真的有了一种神圣感。我从这些活得皮实的印度人身上感到了一种力量,能够在任何环境中生存而不失自信、奋发图强的民族,是一个生命力强大的民族。这样的民族绝不可小视。从印度回来的这一两年里,有关印度经济科技崛起的报道不断,有人感到突兀,我却觉得必然。能够那样韧性生存的民族,有了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是决然会干出惊天动地的事的。我尊敬这样的民族,一如尊敬我亲爱的中华。
栏目责编: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