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了一节关于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高三复习课.执教的L老师举了几个比较常规的例子,听后颇有想法.
对选择用三角换元法求解的学生,笔者又追问;如果去掉条件中的x>0,y>0,那怎么办呢?学生表示没想过.
由此笔者认为,L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有流于形式的嫌疑.他所采用的是老师→学生单向的接受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远远不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只是当了一回看客,尽管从形式上学生也参与到例2、例3的解题过程中来了,而事实上学生只是在模仿.学习固然离不开模仿,但如果学习(特别是复习)只是停留在题型记忆、复制模仿,那么即使学生能熟练地解题了,也不是因为数学能力有了提高,这种因“熟”而“能”的事对数学老师而言究竟是成功呢还是一种悲哀?有时常听老师抱怨“刚讲过的题学生又忘记了”,或许这就是原因所在.所谓“知识易忘,意识长存”,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方面有所作为的.
那么该如何讲例1呢?
笔者觉得可以参照如下流程来做:正误辨析→转化为关于x(或y)的函数求解→三角换元→解法二.然后改变条件,即去掉“x>0,y>0”的限制,让学生思考,借机提出“消元转化为函数最值”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解法,也即通法.至于解法二,则是特殊条件下的明智选择.此时再看例2,则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体会;也可以分组解题,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解法、板演等,让学生自己比较、辨别,老师只需点拨、总结评述即可.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教学过程是不是更为平和呢?学生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笔者个人认为,如果这样讲解例题,那么不需要做很多的题目,不需要机械的模仿,学生就可以容易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且对各种方法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怎样用这种方法?比较清晰,同时学生的认知结构也随之建立起来了.
现在有不少老师常说复习课(习题课)好上,因为只要收集一些相关的题目就可以了,笔者对此深感忧虑,陈永明先生把这种状况称为“拉在篮里就是菜”,可谓一针见血.
复习课(习题课)怎么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俞新龙老师谈了复习课中例题选择的三个原则:所选例题要有利于解题结论(或基础知识)的回顾:要有利于模式化解题的总结;要有利于考点的呈现.笔者深以为然,并想重提一些老生常谈的认识.
(1) 选题要有典型性与层次性,避免简单重复与模仿,多注意引申、变式,这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
(2) 复习课要十分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巧解妙法少讲为好,并要切实落实.
(3) 解法的选择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然后引导学生对解法进行优化,得到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从题型教学中转身,致力于三个优化:优化知识结构、优化学习过程、优化思维过程,以促成学生的理解.
(4) 教学过程要讲究结构,尽力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这四点是一个渐进的关系,能否做到取决于教师本身对数学的理解以及教师的心态.教师本身对数学的理解不到位,学生就会陷入题海而无法脱身,学习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觉得累.教学上的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每一位老师都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陈永明.关键还是对数学的理解.数学教学,2006(9)
2陈永明.习题课要讲究结构.数学教学,2007(11)
3俞新龙.谈谈高三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数学教学,2007(1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对选择用三角换元法求解的学生,笔者又追问;如果去掉条件中的x>0,y>0,那怎么办呢?学生表示没想过.
由此笔者认为,L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有流于形式的嫌疑.他所采用的是老师→学生单向的接受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远远不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只是当了一回看客,尽管从形式上学生也参与到例2、例3的解题过程中来了,而事实上学生只是在模仿.学习固然离不开模仿,但如果学习(特别是复习)只是停留在题型记忆、复制模仿,那么即使学生能熟练地解题了,也不是因为数学能力有了提高,这种因“熟”而“能”的事对数学老师而言究竟是成功呢还是一种悲哀?有时常听老师抱怨“刚讲过的题学生又忘记了”,或许这就是原因所在.所谓“知识易忘,意识长存”,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可以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方面有所作为的.
那么该如何讲例1呢?
笔者觉得可以参照如下流程来做:正误辨析→转化为关于x(或y)的函数求解→三角换元→解法二.然后改变条件,即去掉“x>0,y>0”的限制,让学生思考,借机提出“消元转化为函数最值”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解法,也即通法.至于解法二,则是特殊条件下的明智选择.此时再看例2,则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体会;也可以分组解题,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解法、板演等,让学生自己比较、辨别,老师只需点拨、总结评述即可.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教学过程是不是更为平和呢?学生是不是更容易接受、教学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笔者个人认为,如果这样讲解例题,那么不需要做很多的题目,不需要机械的模仿,学生就可以容易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技能.而且对各种方法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怎样用这种方法?比较清晰,同时学生的认知结构也随之建立起来了.
现在有不少老师常说复习课(习题课)好上,因为只要收集一些相关的题目就可以了,笔者对此深感忧虑,陈永明先生把这种状况称为“拉在篮里就是菜”,可谓一针见血.
复习课(习题课)怎么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俞新龙老师谈了复习课中例题选择的三个原则:所选例题要有利于解题结论(或基础知识)的回顾:要有利于模式化解题的总结;要有利于考点的呈现.笔者深以为然,并想重提一些老生常谈的认识.
(1) 选题要有典型性与层次性,避免简单重复与模仿,多注意引申、变式,这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
(2) 复习课要十分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巧解妙法少讲为好,并要切实落实.
(3) 解法的选择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然后引导学生对解法进行优化,得到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从题型教学中转身,致力于三个优化:优化知识结构、优化学习过程、优化思维过程,以促成学生的理解.
(4) 教学过程要讲究结构,尽力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这四点是一个渐进的关系,能否做到取决于教师本身对数学的理解以及教师的心态.教师本身对数学的理解不到位,学生就会陷入题海而无法脱身,学习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觉得累.教学上的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每一位老师都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陈永明.关键还是对数学的理解.数学教学,2006(9)
2陈永明.习题课要讲究结构.数学教学,2007(11)
3俞新龙.谈谈高三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数学教学,2007(1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