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鄒華2017年經歷了兩件大事,一是六年前花了幾千萬元(人民幣,下同)投入的股權專案爆雷,差一點讓他血本無歸,好在最後事件得以圓滿解決;第二是因為舊城改造,按照規劃,鄒華不得不把他原先的玻璃廠搬到徐匯。搬遷後,他的租金成本貴了很多,同時2018年各項成本也在提升,原本600多人的廠現在已經不到200人,他不知道這個廠還能支持幾年,但總得留一份錢給孩子。
這一切使得50多歲的他已經越來越保守了。
作為長期服務鄒華的理財經理,鐘藝也感受到了這一變化,此前他為鄒華推薦做過很多股權專案投資和固定收益投資。
「一方面是自己玻璃製造加工生意大不如前了,原來一年有幾千萬的利潤,現在可能兩三年才能做到,再加上2017年股權投資專案的爆雷,客戶希望穩妥一點,收益低一點。」鐘藝說。
的確,2018年4月份出臺的資管新規和最近的理財新規均傳達監管破剛兌的決心和精神,這使得原有一些追求較高收益的信託、P2P等投資者開始流向穩定保守型產品。
鐘藝告訴記者,2018年身邊的很多客戶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要麼就是幾乎不投了,把錢放在銀行;或者投很多錢希望全球資產配置。
在一份名為《2018中國高端財富白皮書》的報告中也出現了如今高淨值人群出現投資分化的一個斷面。
報告指出,目前高淨值人群的風險容忍度整體看來較低,27%的高淨值人群不能忍受本金損失,另有近4成的人僅能容忍10%以內的本金損失。
此外,有越來越多的高淨值人群將財富保障和傳承替代財富增長成為其首要的財富目標。
投資股權受怕
鐘藝回憶,自己剛剛涉足財富管理行業是在2010年,距離2009年6月市場剛剛恢復IPO不久。相比於固定收益,那時候更火的是股權專案。因為收益和風控的原因,公司也更傾向於發展後者。
就在2011年,鄒華買了一單關於能源企業Pre-ipo的股權投資專案,專案時長5年,而實際上只要企業能夠上市利益就能夠鎖定大半。「當時告訴我們,公司計畫不久就開始上市。」
然而,令人無法預料的是A股歷史上第八次IPO暫停在 2012年11月拉開了序幕,該次IPO空窗期長達15個月,成為史上最長暫停,直至2014年1月,IPO才又重新開啟,期間監管層開展了史上最嚴的IPO公司財務大檢查。
而在這段等待IPO的日子裡,鄒華所投的企業由於無法上市和經歷所產能源產品的大幅週期後,企業業績已經一團亂麻,原先被市場認可的能源行業也被認為是落後產能,不再可能IPO。
一位同樣經歷過那段時期的上市公司人士說,「按照原來的計畫是2012年就要上市,後來遇到了IPO停閘,開閘之後眼看馬上要上了,又遇到了2015年的大調整。怎麼說呢,運氣不好吧。」
「2009~2011年是上一輪股權投資浪潮期,2013~2015年IPO從暫緩到暫停,PE投資趨於冰點,大量優質標的不願排隊。」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告訴記者。
根據方正證券研究,從退出數量和格局來看,2011年股權投資退出方式靠的是IPO,那是因為原來孵化一個企業要靠上市而獲利,但現在企業沒到IPO的時候,只要估值達到一定數額,上市公司就願意購買。發生該種情況的原因在於,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屬於傳統行業,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傳統行業想要涉足創新領域獲取相關收益,併購更符合企業發展的現狀。
100萬億資產缺口
「現在我的客戶就是分兩類,現在很明顯。」鐘藝表示,一批就是以大客戶鄒華為主的,以前做傳統製造,現在7-8%的利潤對他來說還是比較滿足,但是趨於保守。「另一位是外國客戶,現在完全不投,就是放在銀行。總體而言,客戶趨於謹慎。」「我現在已經不知道自己應該投什麼?應該做什麼?」鐘藝告訴記者,就在最近他計畫拉上一位客戶一起尋找各種投資機會,但是非常難尋。投什麼?這個問題使得原本貼上成功標籤的中產和高淨值人群非常焦慮。
歌斐資產全委投資業務董事總經理李富軍告訴記者,從數字上來看,錢無處去的難題,來自於中國高淨值客可支配資產和當前有效資產之間存在巨大的產品缺口。他表示,根據研究,目前中國高淨值客戶擁有180萬億可支配資產,而有效可匹配資產僅為60萬億。「巨大的產品缺口從前可以通過非法民間一些管道來解決,但2018年p2p爆雷、管道縮緊使得沒有有效資產來進行缺口填充。」
嘉實財富寧波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勞依佳告訴記者,她手上客戶在二級市場投資的比較少,除非比較成熟客戶,而且是長線投資的。現在多的還是固定收益類。「昨天有一個大客戶把幾千萬從股票轉出。也有一部分客戶把錢放在銀行活期等待行情。若資金量較大可以給客戶單獨做方案。」
她表示,中國資產就這些,股票、債券、期貨、類固定、保險等,大類資產配置就是根據市場行情在這些資產中調整配置占比。「我們現在判斷除非目前有大的政策,短期二級市場市場好轉較有難度。」
這一切使得50多歲的他已經越來越保守了。
作為長期服務鄒華的理財經理,鐘藝也感受到了這一變化,此前他為鄒華推薦做過很多股權專案投資和固定收益投資。
「一方面是自己玻璃製造加工生意大不如前了,原來一年有幾千萬的利潤,現在可能兩三年才能做到,再加上2017年股權投資專案的爆雷,客戶希望穩妥一點,收益低一點。」鐘藝說。
的確,2018年4月份出臺的資管新規和最近的理財新規均傳達監管破剛兌的決心和精神,這使得原有一些追求較高收益的信託、P2P等投資者開始流向穩定保守型產品。
鐘藝告訴記者,2018年身邊的很多客戶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要麼就是幾乎不投了,把錢放在銀行;或者投很多錢希望全球資產配置。
在一份名為《2018中國高端財富白皮書》的報告中也出現了如今高淨值人群出現投資分化的一個斷面。
報告指出,目前高淨值人群的風險容忍度整體看來較低,27%的高淨值人群不能忍受本金損失,另有近4成的人僅能容忍10%以內的本金損失。
此外,有越來越多的高淨值人群將財富保障和傳承替代財富增長成為其首要的財富目標。
投資股權受怕
鐘藝回憶,自己剛剛涉足財富管理行業是在2010年,距離2009年6月市場剛剛恢復IPO不久。相比於固定收益,那時候更火的是股權專案。因為收益和風控的原因,公司也更傾向於發展後者。
就在2011年,鄒華買了一單關於能源企業Pre-ipo的股權投資專案,專案時長5年,而實際上只要企業能夠上市利益就能夠鎖定大半。「當時告訴我們,公司計畫不久就開始上市。」
然而,令人無法預料的是A股歷史上第八次IPO暫停在 2012年11月拉開了序幕,該次IPO空窗期長達15個月,成為史上最長暫停,直至2014年1月,IPO才又重新開啟,期間監管層開展了史上最嚴的IPO公司財務大檢查。
而在這段等待IPO的日子裡,鄒華所投的企業由於無法上市和經歷所產能源產品的大幅週期後,企業業績已經一團亂麻,原先被市場認可的能源行業也被認為是落後產能,不再可能IPO。
一位同樣經歷過那段時期的上市公司人士說,「按照原來的計畫是2012年就要上市,後來遇到了IPO停閘,開閘之後眼看馬上要上了,又遇到了2015年的大調整。怎麼說呢,運氣不好吧。」
「2009~2011年是上一輪股權投資浪潮期,2013~2015年IPO從暫緩到暫停,PE投資趨於冰點,大量優質標的不願排隊。」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告訴記者。
根據方正證券研究,從退出數量和格局來看,2011年股權投資退出方式靠的是IPO,那是因為原來孵化一個企業要靠上市而獲利,但現在企業沒到IPO的時候,只要估值達到一定數額,上市公司就願意購買。發生該種情況的原因在於,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屬於傳統行業,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傳統行業想要涉足創新領域獲取相關收益,併購更符合企業發展的現狀。
100萬億資產缺口
「現在我的客戶就是分兩類,現在很明顯。」鐘藝表示,一批就是以大客戶鄒華為主的,以前做傳統製造,現在7-8%的利潤對他來說還是比較滿足,但是趨於保守。「另一位是外國客戶,現在完全不投,就是放在銀行。總體而言,客戶趨於謹慎。」「我現在已經不知道自己應該投什麼?應該做什麼?」鐘藝告訴記者,就在最近他計畫拉上一位客戶一起尋找各種投資機會,但是非常難尋。投什麼?這個問題使得原本貼上成功標籤的中產和高淨值人群非常焦慮。
歌斐資產全委投資業務董事總經理李富軍告訴記者,從數字上來看,錢無處去的難題,來自於中國高淨值客可支配資產和當前有效資產之間存在巨大的產品缺口。他表示,根據研究,目前中國高淨值客戶擁有180萬億可支配資產,而有效可匹配資產僅為60萬億。「巨大的產品缺口從前可以通過非法民間一些管道來解決,但2018年p2p爆雷、管道縮緊使得沒有有效資產來進行缺口填充。」
嘉實財富寧波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勞依佳告訴記者,她手上客戶在二級市場投資的比較少,除非比較成熟客戶,而且是長線投資的。現在多的還是固定收益類。「昨天有一個大客戶把幾千萬從股票轉出。也有一部分客戶把錢放在銀行活期等待行情。若資金量較大可以給客戶單獨做方案。」
她表示,中國資產就這些,股票、債券、期貨、類固定、保險等,大類資產配置就是根據市場行情在這些資產中調整配置占比。「我們現在判斷除非目前有大的政策,短期二級市場市場好轉較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