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学活动做都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注重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基础上的构建和完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困难和暴露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只有这样数学的教学活动才更有对性和时效性。因此,关于提高数学课堂“交流展示”就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展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32-01
一、课堂的现状
“交流展示”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并适应社会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又如何呢?据我们调查,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认识误区。认为就是备课几大环节。在每个学习活动中,交流展示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就不能灵动地循环进行。(2)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上是因地制宜就近组合,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但从科学的层面上来讲这样做人员搭配不合理,组际差异较少,成员组合上缺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课堂上看到的讨论、交流、展示等喜人景象多为优秀生在“表演”,当老师要求派代表陈述小组意见时,有时又互相推诿,造成冷场,或者每次都是那几位爱发言的同学;(4)缺乏指导。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开始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室里马上出现一片叽叽喳喳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热闹,有时大家抢着说,不知该听谁的,甚至谁也没听谁的,实际上是“活而无序”。(5)地域局限。有些偏远地区,教学条件落后,教学理念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行为有待改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生知识面不广,不善于展示自己、推广自己,不善于语言表达,甚至用普通话表述都不是那么流畅。二、优化的策略方法
1.提高认识,激发动力。
(1)提高老师认识。“交流展示”可以作为备课上课的环节。但在每个学习活动中,要根据学情需求灵动地循环进行。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在使用时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这里就强调“交流展示”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灵活、循环使用。作为教师,既要从理论高度把握它的真谛,从操作层面把握它的框架模式,又要在课堂实践中灵活运用。
(2)提高学生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方式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合作,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合理分组,分层教学。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交流展示中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分组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水平,合理分组;确切地了解本班同学的实际,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设定可适当给出不同层次的弹性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学、学有所获。小组“交流展示”的人数以4人为宜,实践活动组,6人左右。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有一定差异,小组的编排上可以尽可能使各组均衡,就是在同一个小组里安排好、中、差三类学生,让优带中,领差。也可以把优等生、中等生、补差各自成组。对于中等生、差生来说,他们聚合在一起,自然也会像优等生一样引起老师的关注了。没有了优等生的“压力”,他们也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再加上老师分层要求,达到各项能力的均衡提高。如此一来,三类同学都得到了平等的机会,都有了自己的发展。
3.基于需要,营造氛围。
我在《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讨论的基础上营造交流展示的氛围。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有哪些特征呢?
组织小组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课件显示讨论题:
(1)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长方形、正方形的每个角是什么角?
小组汇报
师: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征呢?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意见介绍给大学听?
学生争相抢答
案例分析: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猜一猜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讨论前提醒组员分工,根据讨论提纲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4.及时指导,全面评价。
能学则不教,老师旨在学生有困惑的地方进行点拨;客观全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继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欣赏教育激励性评价的思想指导下,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交流展示中,教师要适当管理调度,但要适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小组观察、倾听,检查进度,提醒问题启发点拨要适度。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导学、助学,束手无策时,教给方法;理解肤浅时,引导深入;举棋不定时,协助甄别。教师的指导力度还要因人而异,因组而别,把握好帮扶的分寸,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另外值得一提的组织小组活动时,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我们以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对数学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經验总结等具有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探索具有特色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环节优化策略方式方法。从而催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养成大胆交流、争相展示、注意倾听、积极思考、视交流展示为责任和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展示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32-01
一、课堂的现状
“交流展示”是课堂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并适应社会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又如何呢?据我们调查,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认识误区。认为就是备课几大环节。在每个学习活动中,交流展示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就不能灵动地循环进行。(2)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上是因地制宜就近组合,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但从科学的层面上来讲这样做人员搭配不合理,组际差异较少,成员组合上缺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课堂上看到的讨论、交流、展示等喜人景象多为优秀生在“表演”,当老师要求派代表陈述小组意见时,有时又互相推诿,造成冷场,或者每次都是那几位爱发言的同学;(4)缺乏指导。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开始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室里马上出现一片叽叽喳喳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如果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热闹,有时大家抢着说,不知该听谁的,甚至谁也没听谁的,实际上是“活而无序”。(5)地域局限。有些偏远地区,教学条件落后,教学理念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行为有待改变,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学生知识面不广,不善于展示自己、推广自己,不善于语言表达,甚至用普通话表述都不是那么流畅。二、优化的策略方法
1.提高认识,激发动力。
(1)提高老师认识。“交流展示”可以作为备课上课的环节。但在每个学习活动中,要根据学情需求灵动地循环进行。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在使用时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这里就强调“交流展示”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灵活、循环使用。作为教师,既要从理论高度把握它的真谛,从操作层面把握它的框架模式,又要在课堂实践中灵活运用。
(2)提高学生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方式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合作,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合理分组,分层教学。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交流展示中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分组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水平,合理分组;确切地了解本班同学的实际,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设定可适当给出不同层次的弹性空间。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学、学有所获。小组“交流展示”的人数以4人为宜,实践活动组,6人左右。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素质有一定差异,小组的编排上可以尽可能使各组均衡,就是在同一个小组里安排好、中、差三类学生,让优带中,领差。也可以把优等生、中等生、补差各自成组。对于中等生、差生来说,他们聚合在一起,自然也会像优等生一样引起老师的关注了。没有了优等生的“压力”,他们也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再加上老师分层要求,达到各项能力的均衡提高。如此一来,三类同学都得到了平等的机会,都有了自己的发展。
3.基于需要,营造氛围。
我在《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讨论的基础上营造交流展示的氛围。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有哪些特征呢?
组织小组讨论
通过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课件显示讨论题:
(1)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长方形、正方形的每个角是什么角?
小组汇报
师: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征呢?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意见介绍给大学听?
学生争相抢答
案例分析: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猜一猜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讨论前提醒组员分工,根据讨论提纲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4.及时指导,全面评价。
能学则不教,老师旨在学生有困惑的地方进行点拨;客观全面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继续发展的源动力。在欣赏教育激励性评价的思想指导下,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交流展示中,教师要适当管理调度,但要适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小组观察、倾听,检查进度,提醒问题启发点拨要适度。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导学、助学,束手无策时,教给方法;理解肤浅时,引导深入;举棋不定时,协助甄别。教师的指导力度还要因人而异,因组而别,把握好帮扶的分寸,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包办代替。另外值得一提的组织小组活动时,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我们以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对数学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經验总结等具有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探索具有特色小学数学课堂“交流展示”环节优化策略方式方法。从而催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养成大胆交流、争相展示、注意倾听、积极思考、视交流展示为责任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