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核心。
关键词和谐社会;道德建设;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和目标。和谐社会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这样一种社会境况的实现需要宽容、理解、尊重的伦理精神支持。这就决定了道德建设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和谐社会道德建设:
一、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道德建设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道德是为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道德的存在“有两个前提,一是人的需要和利益,二是人际利害冲突。望无限而资源有限,这必然引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冲突的一种途径就是约束人们相对过度的欲求,规范、调解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强调道德精神并不是要人们以忍让来对待自己的利益、权利,而是说道德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和影响因素,其自身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道德原则也是如此。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为了真正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囚从道德原则的一般性、普遍性、共识性和导向性出发,我们应该深人丰富、充实、发展、更新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内涵,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第一,和谐社会集体利益重于一切,这是道德调节集体原则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是由道德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有制性质决定的。道德的最初和最终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因为削弱了群体,个体也无法发展,甚至无法生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道德调节利益关系的立足点必然是国家利益,是国家的全局、整体和长远利益。
第二,和谐社会集体保全、维护、满足个体的正当利益
这是和谐社会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的重要内容,也是集体原则发挥调节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国家、集体利益两全共盔,是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富裕、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一般情况下和更本质的意义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增益。两者中更为主导和主动的因素是个体,因为集体的利益和目标是通过个体的行动来实现和达成的。
第三,当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和谐社会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要求让度个人、局部的、暂时的利益,保全集体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
这是和谐社会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的核心内容。由于集体、国家、社会更多关注的是整体、全局和长远的利益,而个人则更多关注的是自我的和局部的利益,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仍然会发生某个个体、局部利益和集体、国家、社会利益相冲突的情况,这种是道德调节的极端情况,也是区分道德性质的试金石。
第四,当面对人的生命财产时,和谐社会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要求集体、国家、社会关注个人的生命财产,为保全个人的生命财产,不惜牺牲任何物质利益代价
人的生命是人的类生存和类发展本义。个体存活构成类的存活,个体生命的延续构成类的延续。所以,维护、保全个体生命是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社会中,由于社会物质财富匾乏,也由于缺乏“以人为本”观念、认识不到人的生命权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权利。我们曾经一度大力宣传、弘扬“为抢救国家、集体财产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英雄行为,对人的生命财产不够珍视。
二、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我国和谐社会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在调整人们之间关系时依然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但是融人了市场经济因素、受市场经济制约和影响的为人民服务。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集体利益的最高代表,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把个体主体为约束对象,重点强调企业、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企业和个人等个体主体的自我利益,这种主导社会利益普遍一致的经济运行机制,淡化了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冲突,使人们在社会道德规范上的分歧减少了,在遵守道德规范时的摩擦和矛盾也大大减少了。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无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还是三资企业,亦或自由职业者,他们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赚取利润,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资本的利润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是包含在商品中的,只有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成功,包含在其中的价值(利润)才能实现。一般来讲,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获得利润的前提。也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的利益能否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能否为顾客(民众)所认可和接纳。如果生产或服务方为顾客(民众)提供了很好地满足他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那么交换顺利进行,包含在商品和服务中的价值得以实现,经营者就能够赚取利润,从而实现其生产目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先进性的体现。可表述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部分公民所具有的崇高的道德境界和追求。“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广大的党员和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具有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他们具有良好的、坚定的为人民谋利益的主观动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
参考文献:
[1]马新力,袁莉.试论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4).
[2]郭春霞.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扬弃.学理论. 2010(18).
摘要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核心。
关键词和谐社会;道德建设;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和目标。和谐社会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这样一种社会境况的实现需要宽容、理解、尊重的伦理精神支持。这就决定了道德建设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和谐社会道德建设:
一、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道德建设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道德是为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道德的存在“有两个前提,一是人的需要和利益,二是人际利害冲突。望无限而资源有限,这必然引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冲突的一种途径就是约束人们相对过度的欲求,规范、调解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强调道德精神并不是要人们以忍让来对待自己的利益、权利,而是说道德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和影响因素,其自身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道德原则也是如此。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为了真正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囚从道德原则的一般性、普遍性、共识性和导向性出发,我们应该深人丰富、充实、发展、更新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内涵,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第一,和谐社会集体利益重于一切,这是道德调节集体原则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是由道德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有制性质决定的。道德的最初和最终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因为削弱了群体,个体也无法发展,甚至无法生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道德调节利益关系的立足点必然是国家利益,是国家的全局、整体和长远利益。
第二,和谐社会集体保全、维护、满足个体的正当利益
这是和谐社会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的重要内容,也是集体原则发挥调节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国家、集体利益两全共盔,是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富裕、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一般情况下和更本质的意义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互增益。两者中更为主导和主动的因素是个体,因为集体的利益和目标是通过个体的行动来实现和达成的。
第三,当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和谐社会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要求让度个人、局部的、暂时的利益,保全集体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
这是和谐社会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的核心内容。由于集体、国家、社会更多关注的是整体、全局和长远的利益,而个人则更多关注的是自我的和局部的利益,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仍然会发生某个个体、局部利益和集体、国家、社会利益相冲突的情况,这种是道德调节的极端情况,也是区分道德性质的试金石。
第四,当面对人的生命财产时,和谐社会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要求集体、国家、社会关注个人的生命财产,为保全个人的生命财产,不惜牺牲任何物质利益代价
人的生命是人的类生存和类发展本义。个体存活构成类的存活,个体生命的延续构成类的延续。所以,维护、保全个体生命是道德调节的集体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社会中,由于社会物质财富匾乏,也由于缺乏“以人为本”观念、认识不到人的生命权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权利。我们曾经一度大力宣传、弘扬“为抢救国家、集体财产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英雄行为,对人的生命财产不够珍视。
二、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我国和谐社会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在调整人们之间关系时依然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但是融人了市场经济因素、受市场经济制约和影响的为人民服务。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集体利益的最高代表,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把个体主体为约束对象,重点强调企业、个人对国家和集体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企业和个人等个体主体的自我利益,这种主导社会利益普遍一致的经济运行机制,淡化了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冲突,使人们在社会道德规范上的分歧减少了,在遵守道德规范时的摩擦和矛盾也大大减少了。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无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还是三资企业,亦或自由职业者,他们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赚取利润,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资本的利润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是包含在商品中的,只有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成功,包含在其中的价值(利润)才能实现。一般来讲,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获得利润的前提。也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的利益能否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能否为顾客(民众)所认可和接纳。如果生产或服务方为顾客(民众)提供了很好地满足他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那么交换顺利进行,包含在商品和服务中的价值得以实现,经营者就能够赚取利润,从而实现其生产目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先进性的体现。可表述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部分公民所具有的崇高的道德境界和追求。“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广大的党员和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具有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他们具有良好的、坚定的为人民谋利益的主观动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
参考文献:
[1]马新力,袁莉.试论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4).
[2]郭春霞.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扬弃.学理论. 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