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
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传统教学伦理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人──人”,把人当作社会工具来看待,把课堂作为培养“社会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
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
2.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
生态课堂教学的关键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生学习生态,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那又当如何建立学生的学习生态呢?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们教师总觉得学生是刚学会蹒跚走路的婴儿,总要有支撑物才不会跌跌撞撞,因此总不愿意放手,总害怕课堂脱离自己的掌控,更重要的是怕来不及完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导致现在大多数高三课堂的教学多以教师的“一堂言”为主,师生、生生很少甚至没有互动,课堂没有活力,课堂效率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
(2)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悟
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而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为此,生态课堂教学过程必须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本堂完形填空的教学完全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题,反思进行“生产、归纳”知识,再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我挑战,进一步实践提升自己的感悟,总结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样才会深入骨髓。
(3)常规化“小组讨论”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讨论的常规化,使学生的体悟水平得以提升。学生具有天生强烈的对集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的学习需要,求得同集体具有的文化方式的一致是学生的一种强烈愿望。学生个体的体悟有时也许不是很深透,通过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讨论,使学生对已有悟见重新组合、选择、建构,使体悟水平向更深层次内化,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讨论的常规化不但使学生获取深层感悟的经验,而且加强了集体内部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集体探究和团队精神,和谐自由的富于创造的课堂讨论氛围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欲望。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阐述,以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或争辩,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重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当然高三的学生尤其是接近高考的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会有很大的热情和勇气自发、自主地进行思维的阐述和争辩,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将班级分为8组,4-6人一组,针对本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根据难度进行分值的设置,采用小组竞赛式的方式开展,最后得分最低的一组要选出本堂课发言最少的一员进行表演。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都抢着站起来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有不同见解的学生都争着进行辩论。
因此,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才能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生学习生态,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3.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与同伴的“探讨”中使知识融入生命。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进行设计。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1)领受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可以转变为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笔者在进行完形解析这堂课的教授时以What shall we pay attention to while doing the cloze text?一问获得学生之前对完形填空题型的学习策略的掌握状态。
(2) 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学生的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领悟的水平是处于显性水平。笔者请学生在课前完成了难度适中的练习再通过全班的批阅,找出共同的问题将题号罗列出,再以小组竞争方式(上文提到过)进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4.结语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作者单位:河北遵化一中)
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
传统教学伦理观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关系:人──人”,把人当作社会工具来看待,把课堂作为培养“社会工具人”的“教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
现代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
2.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
生态课堂教学的关键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生学习生态,才能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那又当如何建立学生的学习生态呢?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们教师总觉得学生是刚学会蹒跚走路的婴儿,总要有支撑物才不会跌跌撞撞,因此总不愿意放手,总害怕课堂脱离自己的掌控,更重要的是怕来不及完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导致现在大多数高三课堂的教学多以教师的“一堂言”为主,师生、生生很少甚至没有互动,课堂没有活力,课堂效率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
(2)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悟
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因而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是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核心基础。为此,生态课堂教学过程必须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已“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本堂完形填空的教学完全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题,反思进行“生产、归纳”知识,再将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我挑战,进一步实践提升自己的感悟,总结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样才会深入骨髓。
(3)常规化“小组讨论”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重视讨论的常规化,使学生的体悟水平得以提升。学生具有天生强烈的对集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的学习需要,求得同集体具有的文化方式的一致是学生的一种强烈愿望。学生个体的体悟有时也许不是很深透,通过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讨论,使学生对已有悟见重新组合、选择、建构,使体悟水平向更深层次内化,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讨论的常规化不但使学生获取深层感悟的经验,而且加强了集体内部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集体探究和团队精神,和谐自由的富于创造的课堂讨论氛围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欲望。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教师完全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阐述,以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或争辩,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重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当然高三的学生尤其是接近高考的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会有很大的热情和勇气自发、自主地进行思维的阐述和争辩,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将班级分为8组,4-6人一组,针对本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根据难度进行分值的设置,采用小组竞赛式的方式开展,最后得分最低的一组要选出本堂课发言最少的一员进行表演。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都抢着站起来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有不同见解的学生都争着进行辩论。
因此,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才能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生学习生态,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3.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与同伴的“探讨”中使知识融入生命。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进行设计。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1)领受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可以转变为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笔者在进行完形解析这堂课的教授时以What shall we pay attention to while doing the cloze text?一问获得学生之前对完形填空题型的学习策略的掌握状态。
(2) 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学生的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领悟的水平是处于显性水平。笔者请学生在课前完成了难度适中的练习再通过全班的批阅,找出共同的问题将题号罗列出,再以小组竞争方式(上文提到过)进行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4.结语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作者单位:河北遵化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