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困于传统教学方式,而需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下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培养策略;教材大纲;积极性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担负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的重任,还担负着开拓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激发与启发的教学任务。
1 补充时政内容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历史知识就是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理解现实。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科学的思考方式,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教材适时补充一些时政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时政内容一般较为繁琐,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具备筛选并整合时政内容的能力,在系统性遴选过程中,要重视内容的关联性、贯穿性、广泛性等特性:所选内容要具有开拓性,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要能够体现普遍性与广泛性,最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具有系统性,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相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在进行学习中外关系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历史各个时期的中日关系作为时政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
材料1:1931-1945年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突破了战争的底线,随意践踏、摧残人性,活体解剖、荒淫强奸、慰安妇、万人坑、大屠杀、细菌实验是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来的记忆;
材料2:日本曾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积极对华援助,对华无偿援助、贷款、借款都远超于其他国家;
材料3:当前有人认为日本政治急剧右翼化、中日民间关系疏离,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对日本战争罪行的压力和中国民间反日风潮的压力之下的结果,日本对此产生了抵触情绪,始终不肯在战争问题上道歉;
材料4:在经济方面,日本在国际社会上仅次于美国,那么,日本追求与其经济程度相匹配的政治地位可以理解,关于这一点,中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以上时政内容都是当前我国人民热议的焦点问题,针对材料1,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感同身受,关于材料2、3、4的内容是否有失偏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客观分析进行探究,在历史探究中,要始终坚持忠于事实、正确引导的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探索意识。
2 展开“探究创新”教学
“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一般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构建知识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核心理念。比如在讲授“第一次鸦片没战争”这个历史知识时,就可以运用“探究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可以运用讲述和视频播放的方式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先讲述清代早期历史,让学生对清朝的中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介绍清朝的疆域和对周边各个国家的威慑情况;介绍清朝的八旗制度,以及八旗制度在后期征服中原中的影响与作用。然后播放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和清军毫无抵抗力的惨败这两种对比明显的情况,从而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然后进行引导,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充分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讨论与探究,教师在旁予以指导,问题可以设置诸如:为什么清军在地理环境与人数上占尽了优势,但是还是溃不成军?等等。在学生进行激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根据现有的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多留意细节问题,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汉族官兵奋起反抗,满族的官兵去哪里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在斗争,但是为什么同时还有那么多“汉奸”?等等,通过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认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均对创新意识的提升有着莫大的影响作用。
3 结束语
教学的重心从来都不在于“教”,而在于“学”,也即让学生学会去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在于使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就现有的结论进行大胆质疑,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主探索,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独特的观点与看法,进而进行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高春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06.
[2]苏宁波.中學历史教学对中学生经济意识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谢章芳.中学历史学科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困于传统教学方式,而需要紧密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下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培养策略;教材大纲;积极性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担负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的重任,还担负着开拓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重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激发与启发的教学任务。
1 补充时政内容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历史知识就是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理解现实。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科学的思考方式,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历史教材适时补充一些时政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时政内容一般较为繁琐,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具备筛选并整合时政内容的能力,在系统性遴选过程中,要重视内容的关联性、贯穿性、广泛性等特性:所选内容要具有开拓性,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要能够体现普遍性与广泛性,最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具有系统性,与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相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在进行学习中外关系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历史各个时期的中日关系作为时政内容与学生进行互动:
材料1:1931-1945年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突破了战争的底线,随意践踏、摧残人性,活体解剖、荒淫强奸、慰安妇、万人坑、大屠杀、细菌实验是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来的记忆;
材料2:日本曾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积极对华援助,对华无偿援助、贷款、借款都远超于其他国家;
材料3:当前有人认为日本政治急剧右翼化、中日民间关系疏离,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对日本战争罪行的压力和中国民间反日风潮的压力之下的结果,日本对此产生了抵触情绪,始终不肯在战争问题上道歉;
材料4:在经济方面,日本在国际社会上仅次于美国,那么,日本追求与其经济程度相匹配的政治地位可以理解,关于这一点,中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以上时政内容都是当前我国人民热议的焦点问题,针对材料1,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感同身受,关于材料2、3、4的内容是否有失偏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客观分析进行探究,在历史探究中,要始终坚持忠于事实、正确引导的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探索意识。
2 展开“探究创新”教学
“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一般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构建知识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核心理念。比如在讲授“第一次鸦片没战争”这个历史知识时,就可以运用“探究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可以运用讲述和视频播放的方式创建教学情境:教师先讲述清代早期历史,让学生对清朝的中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介绍清朝的疆域和对周边各个国家的威慑情况;介绍清朝的八旗制度,以及八旗制度在后期征服中原中的影响与作用。然后播放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略和清军毫无抵抗力的惨败这两种对比明显的情况,从而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然后进行引导,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充分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讨论与探究,教师在旁予以指导,问题可以设置诸如:为什么清军在地理环境与人数上占尽了优势,但是还是溃不成军?等等。在学生进行激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根据现有的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多留意细节问题,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汉族官兵奋起反抗,满族的官兵去哪里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在斗争,但是为什么同时还有那么多“汉奸”?等等,通过探究创新教学模式,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认真,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均对创新意识的提升有着莫大的影响作用。
3 结束语
教学的重心从来都不在于“教”,而在于“学”,也即让学生学会去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在于使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就现有的结论进行大胆质疑,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主探索,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独特的观点与看法,进而进行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高春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06.
[2]苏宁波.中學历史教学对中学生经济意识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谢章芳.中学历史学科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