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路上的中国智慧和全球思维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_9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但真正的成功者寥寥无几。联想国际化成功的秘诀何在?
  中国企业逐鹿全球,大多从跨国并购开始,但真正的成功者寥寥无几。在“大并购”的浪潮中,一直谋求“国际化”的中央企业也频频出手。但近两年来,央企海外经营巨亏的事件屡见报端。可见跨国并购并非易事。
  2004年,联想并购了IBM的PC部门,这一被喻为“蛇吞象”的跨国并购,并不为世人看好。外界一直质疑,联想能玩得转这个庞然大物吗?在联想集团进入收购IBM的第7个年头时,2011年9月13日,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笑容满面地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答案:“联想国际化取得了成功。”
  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前赴后继,但多成“先烈”。几经沉浮的联想“不败反强”,秘诀何在?由财经作者张小平著,柳传志、杨元庆、钱颖一作序的《再联想:联想国际化十年》一书,从中西方企业融合入手,全面地披露和剖析了联想收购IBM PC部门、金融危机中迅速从巨额亏损到全面盈利、进军移动互联领域等诸多事件后的百转千回,给正在为国际化整装待发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和启示。
  关于跨国并购,很多企业过去在关注“买入”的技巧,比如买入前如何做尽职调查和价值评估,如何引入投资者,如何在谈判中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等等。但事实上,买入资产之后的价值链整合,才是最为艰难的。联想“蛇吞象”的过程中,主要克服了三个风险:第一是市场风险。买了Think pad以后,人家认不认你;第二是人才风险,买了这个公司以后原有的高层次员工会不会流失;第三个风险是文化磨合风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的这三大典型性风险。
  跨国并购最大的难点是文化融合。此外,中国企业操作时,往往还多了一个来自政治层面的“抵触”。许多企业尤其被认定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尤其是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软性抵触。联想也不例外。2005年,联想遭遇一些美国议员指责从事商业间谍活动,2006年,政府高官指责联想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面对不友好的海外舆论,联想发挥了“以柔克刚”的中国传统智慧,有效地抵制了“中国威胁论”,顺利通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从而化险为夷。
  而文化上的差异,更会给企业带来运营上的巨大变化。在规则和文化理念完全不同的情况下,新的公司能否迅速融合并运行良好,是个极大的考验。联想兼并了IBM的PC部门之后,先后在本土文化中导入了IBM、DELL文化。不同文化的融通与对冲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大到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小到语言习惯、会议组织等种种磨合,其间不可避免地经历了阵痛和煎熬,但联想保持了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步步为营,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战法。从迷茫到担忧,从碰撞到整合,从饱受争议到厚积薄发,从战略到创新,从业务模式到组建团队,从企业精神到企业文化,联想运用中国智慧和全球思维,建立了“以全球应对全球的”管理运营体系,一一化解了国际化过程中遭遇的政策、文化、市场、财务等风险,由此完成了从本土公司到国际化企业的转变。
  这些年来,很多中国企业揣着“走出去”的理想上路,但往往半路折戟。毕竟,国际化不是个泛泛的口号,也不是商品或服务出口这么简单的事,而是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国际化。在成为第一家被哈佛商学院制作成全面案例的中国企业后,联想的案例如今已取代微软的案例,成为“竞争与战略”课程的必修课。联想战略的成功及其显著的示范意义,由此可见一斑。在这个意义上说,《再联想》一书,完全可以作为其他企业“国际化”的教科书。”
  书讯两则
  一本由美国记者撰写的游记式随笔作品《寻路中国》,在入选上海、成都、深圳等多个地区“2011年度最佳图书”榜单后,不久前又在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度“十大好书”上雄踞榜首。
  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这本《寻路中国》,完全是从西方人的视角写当代中国。作者看到了被中国人忽略的中国生活的细节,看到繁荣的中国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尴尬处境。它让人思考,在经济高速发展30年后,中国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它在世界中的位置到底是什么?经济繁荣之下普通人的生活又到底如何?有媒体评论认为,这本书得到这么多关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个外国人写出来的东西或多或少震撼了中國人。
  全球钢铁的46%由中国购买;中国大豆多年来进口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原油进口量全球第二……然而作为最大的购买者,中国没有定价权;中国的稀土储量和产量都是全球第一, 全球丝绸产量的70%在中国……可是作为最大的供应者,我们依然没有定价权。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成为中国这个全世界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的真实写照。
  中国在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资源的定价权方面处处受制于人,并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定价权”的取得涉及国际货币体系、政府作用、经济贸易、金融市场、企业管理等领域。《定价权博弈:中国企业的路在何方?》一书,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了探讨,针对不同商品类别独立成章深入分析,找出了相应的具体原因,提出了长期对策,并结合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简述了化危机为转机的看法。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国企必须将发展重点转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才能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期,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高利贷危机潮引发了国内外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伴随着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利润高企,不少实体企业放弃了实体经济转而炒房炒地甚至放高利贷铤而走险。温州的高利贷危机,一方面暴露了金融监管层面可能存在的漏洞,同时也凸显了某些中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偏差。应该说,
期刊
外资对中国国家利益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应在发挥外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防范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2011年3月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指出,当前我国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其中包括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同时在开放中要“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笔者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与过去只顾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越多越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
期刊
“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这十二字方针无疑是国资委在目前的严峻形势面前,对于央企如何做强做优的路径选择。而业绩考核就是紧紧围绕这一主线的指挥棒  “2012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引导的主攻方向是保增长、提质量、调结构、抓管理。” 2011年12月28日,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的讲话,为今年的央企考核工作定下了基调。  据国资委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11个月央
期刊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求国有企业“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成效显著,较好地实现了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企业退出的目标。一方面,国有经济实现了战略性调整、得以做强做大,另一方面,涌现出了一批成功改制后迅速崛起的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互惠互利,呈现一派繁荣局面。  《国企》:内蒙古国资委作为成立较早的
期刊
红色管理包含纲领、路线、组织、干部、领导、控制、创新七个核心要素,其实质是自主创新  红色管理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在现代管理学上所做一个归纳和提炼,即从管理学这一全新角度,科学总结党在纲领、路线、组织、干部、领导、控制、創新等方面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创立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的七个方面,既有对管理原理的把握,又不乏对管理方法的发展,使得管理实践活动更自觉更有效。管理
期刊
党员个人的谋私行为毫无疑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应该将其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的性质定位区别开来,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后夹道七: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或可叫做“夸克民主模式”  我建议各位认真地读一读《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此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这是一部具有宪法效力的文献。在没有宪法之前,这个共同纲领担负起了“根本大法”的使命。从这个“根本大
期刊
在90多年的峥嵘岁月中,大唐辽源发电厂创造了无数辉煌,其中“小指标竞赛”更是享誉全国  目标管理,俗称责任制。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美国人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这一概念。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企业中推广目标管理。但其实就在目标管理概念提出的同一年,与美国相距万里之遥的辽源发电厂,率先开展“小指标竞赛”,并成为中国企业关于目标管理的最早实践者。  “目标管理”萌芽
期刊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访谈  毛泽东思想可以称为毛泽东主义  《国企》:您一生追随和崇拜毛主席,网上称您为“毛派”。请问您如何评价毛主席的功与过?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  李成瑞:毛泽东一生有三大功绩:一是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带向了社会主义国家;二是他接手这个国家的时候,中国是个木犁农业国,离开时,中国是个工业体系接近完整的原子弹国家;三是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本人,功
期刊
股权合作也好、战略并购也好,无论是哪方面的对接和融入,最核心的还是人与人的合作。这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  央企和民资的合作越来越成为近年来热门的话题。与过去民间对央企垄断的认识不同,2011年来央企主动到地方寻求商业合作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在2011年12月份举行的浙江省与国务院国资委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暨浙江与中央企业合作洽谈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表现很谦虚,他对麾下参会的104家央企负
期刊
“国进民退”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对舆论是一种严重的误导,实际上是“大进小退”、“优进劣退”  一段时期以来,媒体上“国进民退”的指责不绝于耳。然而,对于一些“国进民退”的案例,知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实际是“优进劣退”  关于“国进民退”最著名的案例,当属山西煤炭企业管理制度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山西煤炭市场的放开,小煤矿迅速崛起。小煤矿最初是村里或乡政府的,后来乡镇政府纷纷将煤矿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