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极易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丧失兴趣,影响生物教学的效果,而灵活多样,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则能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拟就高中生物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激活生物课堂谈点浅见。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优化效果
如果说,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那么,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则更侧重对知识性与专业性的强化。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教师和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上,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教学过程,很容易造成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长此以往,对于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给高中生物课堂注入清新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技能,更感受快乐。
一、借助生活引入,营造学习氛围
想要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一个有效的导入必不可少。笔者认为,课程导入方式的选择与待导入的课程内容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中生物的教学,由于其所研究的内容是围绕生物界中各种发展变化展开的,因此,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来引入新课,可以成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产生对知识的亲切感。
例如,在开始有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教学之前,我并没有直接将学习内容向学生们进行讲解,而是先引导学生们回忆了前段时间出现在新闻头条上的由某不合格奶粉引发的“大头娃娃”事件。由于这一事件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话题一出,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我告诉学生,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让大家对于“大头娃娃”的产生原因作出解释。学生们马上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程结束后,我又用这个这个问题提问学生,首尾呼应,学生都能够利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了,做到了灵活应用,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在引入生活实例导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及生物原理进行深入细致具体的研究,并建立起其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生活进行课程引入,可以缩短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陌生抵触心理,让接下来的主体教学顺利有效展开。
二、运用信息技术,具化理论知识
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是在高中生物学习当中,停留在课本之上的文字性理论已经不能完整地涵盖和展现全部知识内容,图片、视频等多样化呈现形式成了高中生物教学所必需。这时,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便成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好帮手。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内容时,多媒体演示技术就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帮了教师的大忙。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虽然已经有之前学过的有丝分裂作为基础,但是,两种分裂方式在规则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差别。学生们在接触这部分知识时纷纷表示,减数分裂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有丝分裂。起初,教师在教学时主要采用的是语言叙述的方式,将减数分裂的过程向学生们进行描述,同时配合以板书,将减数分裂的每一个变化节点画出来。但是渐渐发现,学生们的理解效果并不理想。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时,学生还比较明白,可如果随便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提问学生,大家就会对其中相关的形态与数量关系认识模糊了。于是,我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动画,将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进行完整的动态呈现,并且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将动画暂停,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几次演示下来,减数分裂对于大家来讲再也不是一个个片段的叠加了,而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理解起来也就清晰很多了。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生动的呈现,使得相关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化,理解起来简单高效。另外,多媒体等设备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课前准备负担,在课堂教学环节方便展示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声、光、电效果,也能够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理论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很多学科的理论研究中所秉承的指导性原则,高中生物教学更是如此。前文已经提到,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本就来自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界,可以说,生物学的理论来源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那么,理论从生活中来,自然也要回归到生活当中去。生物实验的具体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例如,在进行还原糖检测的实验时,我先让学生们试想,医院是如何认定一个人患有糖尿病的。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表示,通过验尿来检验尿中是否含糖。于是,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开始了实验方法的学习。学习过后,大家恍然大悟,如果取一定量待检测的人体尿液,加入水浴加热后的斐林试剂,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为糖尿病人的尿液。生物知识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比重。除了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外,其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相关生物学理论的探索与得出。因此,实验结果所对应的就是理论知识。我们不要在每次实验结论得出后就立刻止步,而是要将结论带到实际生活当中,引导学生对知识实现有效应用,这样才是将生物理论教学落到了实处。
四、发挥学生主体,凸显教师主导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如今的学生知识面愈来愈广,他们获取新知识,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纯粹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被动参与的模式的弊端正不断显现出来,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想要上好生物学科,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以往那种以“我”为中心的格局,而是更多地站在学生一边,借助适当的情境创设,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在教学“细胞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内容时,因为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就可以搞清楚内容,而且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较为接近。因此,我在新课前一天就给学生布置任务:“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设计教学思路,如果这节课由你来安排,你将怎样组织实施教学?”第二天的生物课上,我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其中两个学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思路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解,而我则坐在学生的位置耐心的充当听众。在学生讲完之后,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简短地补充和小结。这不仅避免了以往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感受的弊端,更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教材,去感悟教材,同时,也让教师换位体会了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梳理中存在的遗漏等问题,极大的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思维总是伴随着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期待感。教师要想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多的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用成功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新知。
如在教学关于“细胞呼吸”的知识时,我设计了下列一组问题:(1)苹果储存时间长了,我们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2)在我们参加完剧烈运动之后,四肢的骨胳肌肉会有什么样的感觉?(3)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4)一些高等植物在水淹后能进行无氧呼吸,可等水了退之后为什么有些却不能成活?(5)水稻等一些植物,它们的根为什么可以长时间的在水中生存?这些问题很多是学生熟悉的身边之事,他们有很多都具有感性认识,但又好像似懂非懂,说不清楚,答不准确,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再适当追问,学生的兴趣也自然被激活,从而产生了深入了解,透过现象了解本质的积极探究的内在冲动,课堂也不断被推向纵深,使整个课堂沉浸在浓郁的探究范围中。
在笔者看来,精彩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理想教学结果实现的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从技术上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做铺垫,更能够很好地营造调节课堂气氛,树立和强化学生对于生物学的探索和应用意识。采用多元化教学,教师必须不断突破固有教学思维和传统教学方法,从多角度进行教学创新,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关注热情与研究兴趣,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必将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优化效果
如果说,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那么,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则更侧重对知识性与专业性的强化。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教师和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掌握上,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教学过程,很容易造成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枯燥。长此以往,对于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给高中生物课堂注入清新的活力,真正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技能,更感受快乐。
一、借助生活引入,营造学习氛围
想要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一个有效的导入必不可少。笔者认为,课程导入方式的选择与待导入的课程内容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中生物的教学,由于其所研究的内容是围绕生物界中各种发展变化展开的,因此,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来引入新课,可以成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产生对知识的亲切感。
例如,在开始有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教学之前,我并没有直接将学习内容向学生们进行讲解,而是先引导学生们回忆了前段时间出现在新闻头条上的由某不合格奶粉引发的“大头娃娃”事件。由于这一事件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话题一出,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我告诉学生,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让大家对于“大头娃娃”的产生原因作出解释。学生们马上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程结束后,我又用这个这个问题提问学生,首尾呼应,学生都能够利用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了,做到了灵活应用,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在引入生活实例导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及生物原理进行深入细致具体的研究,并建立起其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生活进行课程引入,可以缩短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陌生抵触心理,让接下来的主体教学顺利有效展开。
二、运用信息技术,具化理论知识
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是在高中生物学习当中,停留在课本之上的文字性理论已经不能完整地涵盖和展现全部知识内容,图片、视频等多样化呈现形式成了高中生物教学所必需。这时,一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便成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好帮手。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内容时,多媒体演示技术就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帮了教师的大忙。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虽然已经有之前学过的有丝分裂作为基础,但是,两种分裂方式在规则上仍然存在着不少差别。学生们在接触这部分知识时纷纷表示,减数分裂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有丝分裂。起初,教师在教学时主要采用的是语言叙述的方式,将减数分裂的过程向学生们进行描述,同时配合以板书,将减数分裂的每一个变化节点画出来。但是渐渐发现,学生们的理解效果并不理想。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时,学生还比较明白,可如果随便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提问学生,大家就会对其中相关的形态与数量关系认识模糊了。于是,我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动画,将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进行完整的动态呈现,并且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将动画暂停,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几次演示下来,减数分裂对于大家来讲再也不是一个个片段的叠加了,而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理解起来也就清晰很多了。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生动的呈现,使得相关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化,理解起来简单高效。另外,多媒体等设备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课前准备负担,在课堂教学环节方便展示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声、光、电效果,也能够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理论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很多学科的理论研究中所秉承的指导性原则,高中生物教学更是如此。前文已经提到,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本就来自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界,可以说,生物学的理论来源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那么,理论从生活中来,自然也要回归到生活当中去。生物实验的具体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例如,在进行还原糖检测的实验时,我先让学生们试想,医院是如何认定一个人患有糖尿病的。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表示,通过验尿来检验尿中是否含糖。于是,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开始了实验方法的学习。学习过后,大家恍然大悟,如果取一定量待检测的人体尿液,加入水浴加热后的斐林试剂,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为糖尿病人的尿液。生物知识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比重。除了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外,其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相关生物学理论的探索与得出。因此,实验结果所对应的就是理论知识。我们不要在每次实验结论得出后就立刻止步,而是要将结论带到实际生活当中,引导学生对知识实现有效应用,这样才是将生物理论教学落到了实处。
四、发挥学生主体,凸显教师主导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如今的学生知识面愈来愈广,他们获取新知识,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纯粹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被动参与的模式的弊端正不断显现出来,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想要上好生物学科,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以往那种以“我”为中心的格局,而是更多地站在学生一边,借助适当的情境创设,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在教学“细胞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的内容时,因为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就可以搞清楚内容,而且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较为接近。因此,我在新课前一天就给学生布置任务:“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设计教学思路,如果这节课由你来安排,你将怎样组织实施教学?”第二天的生物课上,我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其中两个学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思路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解,而我则坐在学生的位置耐心的充当听众。在学生讲完之后,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简短地补充和小结。这不仅避免了以往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感受的弊端,更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视教材,去感悟教材,同时,也让教师换位体会了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梳理中存在的遗漏等问题,极大的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思维总是伴随着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期待感。教师要想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多的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用成功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新知。
如在教学关于“细胞呼吸”的知识时,我设计了下列一组问题:(1)苹果储存时间长了,我们会闻到什么样的气味?(2)在我们参加完剧烈运动之后,四肢的骨胳肌肉会有什么样的感觉?(3)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4)一些高等植物在水淹后能进行无氧呼吸,可等水了退之后为什么有些却不能成活?(5)水稻等一些植物,它们的根为什么可以长时间的在水中生存?这些问题很多是学生熟悉的身边之事,他们有很多都具有感性认识,但又好像似懂非懂,说不清楚,答不准确,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再适当追问,学生的兴趣也自然被激活,从而产生了深入了解,透过现象了解本质的积极探究的内在冲动,课堂也不断被推向纵深,使整个课堂沉浸在浓郁的探究范围中。
在笔者看来,精彩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理想教学结果实现的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从技术上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做铺垫,更能够很好地营造调节课堂气氛,树立和强化学生对于生物学的探索和应用意识。采用多元化教学,教师必须不断突破固有教学思维和传统教学方法,从多角度进行教学创新,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关注热情与研究兴趣,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必将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