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生子》中种族主义对黑人、白人的共同伤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非裔作家赖特于1940年出版的代表作《土生子》,猛烈地抨击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以及种族歧视,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在种族主义猖狂的社会下,黑人受尽迫害而走向犯罪的故事。此前的专家学者将矛头共同指向了白人,认为白人对黑人的压迫和歧视是导致悲剧的最大原因,而笔者认为黑人和白人同样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土生子》中种族主义对黑人和白人的共同伤害。
  关键词:《土生子》;种族主义;共同伤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2
  一、《土生子》故事梗概
  本书作者理查德·赖特是美国最享盛誉的黑人作家之一,本书也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西方评论界一般都认为从《土生子》出版后,黑人文学才在美国文学中取得地位,可以说,该书使黑人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小说主人公别格·托马斯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在白人眼中是“坏黑鬼”,而他对白人则怀着又恨又怕的心理,后来在无意中杀死了一个白人姑娘而被捕。当他被判死刑时,共产党员白人律师麦克斯出庭为其辩护,道出了别格犯罪的根源—社会的不公,但仍未扭转别格走向刑场的宿命。
  二、种族主义导致黑人和白人共同的盲目
  种族主义是“一种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某些种族在身体、智商及文化上要优于其他种族,因此有权利统治他们的信仰”的思想。当这种思想被付诸实际,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歧视、隔离、服从甚至暴力。
  《土生子》中的主人公托马斯·别格是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种族主义中,被白人歧视、压迫的黑人小伙子。他们一家五口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出租屋中,缴纳着比白人房客更加昂贵的房租,然而他们的就业机会却比白人少得多。在小说创作的十几年前—美国大萧条时期,黑人遭受的苦难比白人更加深重。早期新政的很多项目中仍把黑人视为二等公民。长期以来,黑人工人中就流传着一句经典谚语──“最后雇用,最先辞退”,这样贫困的生活使像别格一样的黑人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拥有正常的工作。别格十分希望自己可以像白人一样参军、经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飞机驾驶员,他希望自己能有勤劳致富的机会,过着正常人的生活,然而这些对于一个黑人来说都是奢望。托马斯·别格始终处在窘迫、压抑的环境中,他的一家五口生活在只有一间屋的狭小房间里,母亲和妹妹没有单独的房间换衣服,在这种尴尬的时刻男孩子们只能转过头去。小说很好地描述出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被压迫民族的内心活动,也描述了这种生活环境中主人公形成的残忍性格。别格杀死了一只老鼠,明知道妹妹会恐惧、尖叫,他还拿到妹妹面前炫耀,“拿他妹妹的恐惧开心”。从这个细节我们看到,黑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人权得不到保障,扭曲的内心和残暴的行为也就不难预料
  在白人的压迫下,别格畏惧且仇恨白人。他的生活无时无处不感到“白色”的压迫,“白色”像“一种巨大的自然力量”,使他充满了恐惧。他感到自己的四周到处都是白色的墙,将自己包围;感到身体上满是白色的雪,钻到自己的鼻子里、眼睛里。他畏惧白人,对每一个白人都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不敢跟他们说话,不敢与他们握手,不敢与他们共同用餐,更不曾想过跟他们成为朋友。也正是因为这种畏惧,他在送醉酒的玛丽回家后因为害怕恰好闯入房间的玛丽母亲误认为自己强暴了玛丽而失手将玛丽杀死。
  然而在这种看似老实、恭敬的背后是一种巨大的愤怒和仇恨,他仇恨白人对自己的压迫、歧视和蔑视。在去道尔顿家工作前,他跟黑人伙伴一起去抢劫打砸白人的商店以泄愤。失手杀死玛丽后,他反而觉得前所未有的自豪,甚至觉得生活有了意义。
  正如文中所说,“把别格·托马斯乘以一千二百万,你就得到了黑人民族的心理。”黑人在白人的压迫下,他们的心理要么像别格这样内心扭曲、阴暗无比,就像一个个亡命之徒那样,将无限的仇恨藏在内心,等待爆发;要么像别格的妈妈那样接受命运、自我麻痹,只能在宗教中寻求逃避和安慰。然而这两种黑人都是盲目的,因为暴力或沉默都无法把他们解救出来,只能将自己和白人共同推向毁灭。
  种族主义不仅让黑人变得盲目,它也同样让白人认不清现实,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土生子》中,道尔顿太太的瞎眼所蕴涵的象征意义正是种族主义使白人盲目。道尔顿夫妇对黑人的现状缺乏洞察力,他们暴力压榨黑人的房地产业,使他们的房租比白人区的房租高出许多,然而也可以随时把他们当作虚伪慈善事业的对象,借以标榜自己的善心。在二十世纪初,种族主义盛行的美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可怕。道尔顿一家更加盲目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黑人对他们的仇恨和黑人的智商。在他们眼中,别格是个老实的黑孩子,对他们言听计从,似乎温顺且安于现状,从白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别格的危险性,因为他们忽略了黑人也是人,也有他们的自尊和思想。当案情水落石出时,白人们都不敢相信一个黑人居然有如此惊人的智商和作案能力。白人从没有预见到自己看似高贵的身份和对黑人居高临下的压迫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三、种族主义导致黑人的白人共同被伤害
  种族主义对黑人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美国城市中欺压并暴力榨取黑人的房地产产业;宣扬白人至上的大众文化;有白人制定并操纵的司法和选举制度;以及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严重限制黑人生活和自由的“黑人法”。别格一家就是生活在这样被压迫环境下的底层二等公民。
  然而,人们不容易察觉到种族主义对白人的伤害。在《土生子》中,玛丽、简以及道尔顿夫妇都是不同程度的受害者,他们或是被失手杀害,或是无辜蒙受冤屈,或是晚年丧女。究其原因,令他们痛苦的并不是托马斯·别格,而是种族主义。玛丽和简是两名进步人士,他们在一开始认识别格的时候就希望与别格成为朋友,同别格握手、和善的告诉别格他们可以彼此直呼姓名而不用“先生、小姐”相称。“她(玛丽)对他(别格)的反应就像是他也是人,跟他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而过去,他在任何白人身上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然而,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友善,别格没有办法理解,更没有办法接受。“他气得脸上发烧。让他的灵魂永坠地狱!她在讥诮他、。他们是不是在拿他开心?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他们干嘛要来招惹他?……他对自己的黑皮肤非常敏感,他还痛心的认识到,他之所以对那黑皮肤如此敏感,都是简和像简这样的人造成的。”黑人在白人的压迫下,已经对白人有一种固有的敌意,肤色不同,一切都不同。当有白人对他友善相待、平等共处时,他只是觉得白人在嘲讽他,这样的行为甚至引发他的不安和愤怒。“他觉得这个白人在践踏他、戕贼他之后,现在又把他高高举起来欣赏玩弄。在那一刻,他对玛丽和简怀着一种无声的、冷酷的。说不出的仇恨。”种族主义让黑人白人之间产生的误会已经太深,以至于人类之间最自然平常的友善也不能够被接受。最终,别格内心的不解和仇恨积攒到不可控制的地步,“猛然的,他想要把某种沉重的家伙操在手里,以最后一击,把汽车砸个粉碎—连他自己和他们在内”。他的这种想法预示黑人白人同归于尽的悲剧的发生。
  种族主义对各个民族的伤害都是同样深重的。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他们或多或少的也认识到这一点,就像文中的别格,他在心中也无数次地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忏悔,他为自己杀死了简的无辜女朋友、道尔顿夫妇唯一的女儿感到良心不安。然而作为一个黑人,他深知他和白人之间有一堵看不见的墙,这面墙让他不能同情白人、对白人保持永远的愤怒。
  四、结语
  虽然《土生子》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但作者理查德·赖特想警醒世人的现实意义在当代仍然非常重要。解决民族矛盾是要改变整个国家的大环境,而不能仅凭个别公民的同情善良。很多时候,白人的同情和友善只能起到反作用,反而让双方两败俱伤。世界上各个民族唯有平等共处才有真正的和睦和繁荣,欺压和歧视只能让彼此同受伤害。在21世纪的今天,美国的种族主义虽然已经不像小说中的20世纪那样恐怖、猖獗,但枪击黑人、白人警察对黑人暴力执法等恶性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土生子》这部小说给我们的启示仍指导着我们远离种族主义,共同迈向平等、和平的生活。
  参考文献:
  [1]Richard Wright,Native Son,施咸荣(译),《土生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摘 要:《不毛地带》、《两个祖国》、《大地之子》三部作品被合称为山崎丰子的“战争三部曲”。作品以日本人的“归”情怀为创作主题,反映了作者山崎丰子的反战思想。作者想要通过这几部作品唤醒人们的反战意识,让日本人民能够正视历史,批判战争。但是作品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注意用客观、辩证的观点来欣赏“战争三部曲”。  关键词:山崎丰子;反战意识;“战争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斯蒂芬·克莱恩是美国自然主义先驱,《街头女郎梅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梅季的刻画,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以及性格对命运的影响。本文通过荣格性格哲学中的心灵结构理论剖析梅季的性格特征,挖掘其悲剧命运的主要成因,即自身性格注定了她的悲剧。  关键词:梅季;荣格;性格;命运  作者简介:韩乐猛(1982.4-),女,汉族,吉林长
摘 要: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批西方学者将当代叙事学理论运用于对圣经叙事作品的研究,出版了一批重要著作,有力地深化了学术界对圣经文学特质的理解和认识。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圣经》中参孙和大利拉的故事进行阐释。  关键词:《圣经》;叙事学;参孙  作者简介:左万芳(1987.11-),女,湖北潜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其悲剧理论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后世悲剧创作产生巨大影响,不断被研读学习。“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赖声川在其舞台剧《暗恋桃花源》中运用了亚的部分理论并在此之上进行了创新与超越。本文采用亚的摹仿说、净化和过失说赏析《暗恋桃花源》,也帮助读者理解该理论与话剧。  关键词:悲剧理论;模仿与净化;过失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电影作为折射社会,表达追求的方式,也是社会的缩影。本文对中美两国老年题材电影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对比:中美老年题材电影中子女的彰显与缺失,场景设置以及情节设置三个维度来探讨中美两国电影所折射的养老差异。并从传统、立法、制度和观念方面分析了中美养老差异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老年电影;养老差异;差异产生根源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摘 要: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网络以其便捷、高效、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很多受众。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生儿”,其起步时间较晚,现在仍然处于发展时期。文章以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国内一些比较成功的电视栏目来找到其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网络自制;脱口秀;突破研究  作者简介:吴存文(1991.10-),男,汉,安徽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广播影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