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山县下塘乡卓家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行政村,是省“十一·五”期间重点扶贫开发村。4年来,定点包扶的省核工业地质局以扶贫工作为己任,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重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用一步一脚印的实干精神,扎实稳妥地做好定点包扶工作,使村里的面貌有了根本改变。
扶贫就要以民生为第一追求,把暖心的事办到老区群众的心坎上
“没有对老区群众深厚的感情,做不好扶贫工作;没有甘于吃苦的精神,做不好扶贫工作;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做不好扶贫工作。”这是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包扶工作组的真切感言。
凭着对老区群众爱镂于骨、血浓于水的特殊情感,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党组高度重视定点包扶工作,把它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成立定点包扶工作领导小组,指派专人任工作组成员。局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包扶点,对定点包扶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研究年度包村工作计划、落实帮扶资金和物资,要求定点包扶的干部动真情、动脑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抓经济、促发展,使老区面貌大改观。
扶贫,就要帮在“实”处,解在“难”处。帮扶工作伊始,帮扶工作组就深入到各个自然村进行扶贫工作调研,听取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工作。
“民有所求,我有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老区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把为老区群众谋利益作为应尽的职责,以对老区群众真挚的爱,以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意识,省核工业地质局帮扶工作组从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入手,通过多种渠道筹措4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路、改水、改厕和村“两委”办公楼、村小学教学楼、休闲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卓家村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朝着交通方便、设施配套、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方向健康发展。
卓家村有9个自然村,帮扶工作之前,没有一条象样的村道,村民们走的是泥石路,由于交通运输不便,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针对老区群众行路难的实际,帮扶工作组以寝食不安的责任意识,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用于村道路建设,新建硬质化公路12.8公里,9个自然村的里弄小巷路面全部硬质化,硬质化率达100%。祖祖辈辈走泥泞路的卓家村群众,从此走上了平坦又宽敞的水泥路。
带着对老区群众深厚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把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已成为帮扶_T作组的共识。工作组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走访慰问困难户,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村民郑忠红患尿毒症多年,生活十分拮据,帮扶工作组以极大的关爱之心,多次上门慰问,鼓励他战胜疾病,并帮助筹措资金,使他及时得到诊治。在村里的扶持下,还帮他办起了小卖部,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
扶贫就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兴村富民作为定点包扶的重中之重“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给群众传授点“金”之术,掌握致富的“金钥匙”,帮扶工作组以强烈的服务意识,多次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共商发展大计,以科技兴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抓手,增强老区群众发展市场经济、脱贫致富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针对卓家村农作物品种单一、农民增收难的实际,帮扶工作组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中,从发展经济作物和高效农业人手,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新路子,通过多种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特色农业,建起800亩紫甘薯、500亩红芽芋、500亩特种花卉苗木、300亩白玉豆等基地,全部实行订单农业,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500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增收无路、增收无法、增收无力”的问题。
多种经营的发展,使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市场经济的行列,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大户。卓家村村民徐辉才在帮扶工作组、村党支部的扶持下,建起了100亩紫甘薯、20亩红芽芋和20亩泰国红米基地,年纯收入达5万多元,靠多种经营走上了富裕路。多种经营的发展,使群众生活有了迅速改善。现在,全村550多户农户,家家购买了摩托车,有40多户还购买了小汽车,200多户农户告别了旧瓦房,住上了清净、宽敞的新楼房。
为满足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生活的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生活的希冀和追求,扶贫工作组、村党支部聘请县城建部门因村制宜,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整洁村容村貌,做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如今的卓家村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道路宽敞、卫生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新农村。
扶贫就要以为民服务为第一目标,把党员的作用体现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领导班子。省核工业地质局帮扶工作组、下塘乡党委按照建设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村党支部班子的要求,通过公开直选、计生专干公开选聘等方式,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秉公办事、恪守尽职的党员吸纳入村党支部班子,使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引导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加扎实。形成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干发展的合力,领着群众走致富路。
只有激发党建活力,充分发挥党员在老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省核工业地质局帮扶工作组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探索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和方法,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把全面推行“党员为民服务承诺制”作为党员服务承诺的主要内容。根据村里每位党员年龄、文化、特长、能力和素质,把承诺标准具体化、承诺要求行动化,在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中开展“双培双带”活动,争当“双带”先进;在无职党员中开展有设岗定责,争当履责模范;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双向带动”,争当带动标兵;在干部党员中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争当“四个带头”活动的代理表率,极大地激发了村里党员的党员意识,25名有承诺能力的党员,纷纷“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各尽所能,积极参加为民服务承诺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全部兑现了25件承诺的实事,用实际行动塑造着党员的形象,彰显党员的先进性。卓家自然村青年党员卓朝文,主动放弃了开中巴车的高收入,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村里的理事会会长,为解决村里群众企盼已久的行路难问题,他不仅带头捐款,还想方设法筹措47万元修路款,在村里建起了长达4华里的硬质化主村道。
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同一根绵长的红线,把群众的心连结在一起,许多有志于家乡建设的青年,都纷纷向党组织靠拢。
今年是定点包扶的攻坚年,省核工业地质局扶贫工作组正以满腔热隋、锐意进取的精神,描画着新的蓝图,在这片孕育着生机与活力的红土地上,创造出新的业绩。
扶贫就要以民生为第一追求,把暖心的事办到老区群众的心坎上
“没有对老区群众深厚的感情,做不好扶贫工作;没有甘于吃苦的精神,做不好扶贫工作;没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做不好扶贫工作。”这是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包扶工作组的真切感言。
凭着对老区群众爱镂于骨、血浓于水的特殊情感,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党组高度重视定点包扶工作,把它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成立定点包扶工作领导小组,指派专人任工作组成员。局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包扶点,对定点包扶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研究年度包村工作计划、落实帮扶资金和物资,要求定点包扶的干部动真情、动脑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抓经济、促发展,使老区面貌大改观。
扶贫,就要帮在“实”处,解在“难”处。帮扶工作伊始,帮扶工作组就深入到各个自然村进行扶贫工作调研,听取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工作。
“民有所求,我有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老区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把为老区群众谋利益作为应尽的职责,以对老区群众真挚的爱,以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意识,省核工业地质局帮扶工作组从完善村里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入手,通过多种渠道筹措4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路、改水、改厕和村“两委”办公楼、村小学教学楼、休闲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卓家村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朝着交通方便、设施配套、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方向健康发展。
卓家村有9个自然村,帮扶工作之前,没有一条象样的村道,村民们走的是泥石路,由于交通运输不便,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针对老区群众行路难的实际,帮扶工作组以寝食不安的责任意识,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用于村道路建设,新建硬质化公路12.8公里,9个自然村的里弄小巷路面全部硬质化,硬质化率达100%。祖祖辈辈走泥泞路的卓家村群众,从此走上了平坦又宽敞的水泥路。
带着对老区群众深厚的感情,关心群众疾苦,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把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已成为帮扶_T作组的共识。工作组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走访慰问困难户,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村民郑忠红患尿毒症多年,生活十分拮据,帮扶工作组以极大的关爱之心,多次上门慰问,鼓励他战胜疾病,并帮助筹措资金,使他及时得到诊治。在村里的扶持下,还帮他办起了小卖部,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
扶贫就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兴村富民作为定点包扶的重中之重“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给群众传授点“金”之术,掌握致富的“金钥匙”,帮扶工作组以强烈的服务意识,多次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共商发展大计,以科技兴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抓手,增强老区群众发展市场经济、脱贫致富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针对卓家村农作物品种单一、农民增收难的实际,帮扶工作组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中,从发展经济作物和高效农业人手,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新路子,通过多种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特色农业,建起800亩紫甘薯、500亩红芽芋、500亩特种花卉苗木、300亩白玉豆等基地,全部实行订单农业,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500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增收无路、增收无法、增收无力”的问题。
多种经营的发展,使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市场经济的行列,涌现出了一批种植大户。卓家村村民徐辉才在帮扶工作组、村党支部的扶持下,建起了100亩紫甘薯、20亩红芽芋和20亩泰国红米基地,年纯收入达5万多元,靠多种经营走上了富裕路。多种经营的发展,使群众生活有了迅速改善。现在,全村550多户农户,家家购买了摩托车,有40多户还购买了小汽车,200多户农户告别了旧瓦房,住上了清净、宽敞的新楼房。
为满足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生活的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生活的希冀和追求,扶贫工作组、村党支部聘请县城建部门因村制宜,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整洁村容村貌,做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如今的卓家村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道路宽敞、卫生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新农村。
扶贫就要以为民服务为第一目标,把党员的作用体现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领导班子。省核工业地质局帮扶工作组、下塘乡党委按照建设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村党支部班子的要求,通过公开直选、计生专干公开选聘等方式,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秉公办事、恪守尽职的党员吸纳入村党支部班子,使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引导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更加扎实。形成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干发展的合力,领着群众走致富路。
只有激发党建活力,充分发挥党员在老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省核工业地质局帮扶工作组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探索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和方法,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把全面推行“党员为民服务承诺制”作为党员服务承诺的主要内容。根据村里每位党员年龄、文化、特长、能力和素质,把承诺标准具体化、承诺要求行动化,在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中开展“双培双带”活动,争当“双带”先进;在无职党员中开展有设岗定责,争当履责模范;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双向带动”,争当带动标兵;在干部党员中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争当“四个带头”活动的代理表率,极大地激发了村里党员的党员意识,25名有承诺能力的党员,纷纷“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各尽所能,积极参加为民服务承诺活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全部兑现了25件承诺的实事,用实际行动塑造着党员的形象,彰显党员的先进性。卓家自然村青年党员卓朝文,主动放弃了开中巴车的高收入,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村里的理事会会长,为解决村里群众企盼已久的行路难问题,他不仅带头捐款,还想方设法筹措47万元修路款,在村里建起了长达4华里的硬质化主村道。
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同一根绵长的红线,把群众的心连结在一起,许多有志于家乡建设的青年,都纷纷向党组织靠拢。
今年是定点包扶的攻坚年,省核工业地质局扶贫工作组正以满腔热隋、锐意进取的精神,描画着新的蓝图,在这片孕育着生机与活力的红土地上,创造出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