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塘(节选)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敞开的窗口映出湛蓝的天空,窗口上的几只鸽子从粗嗓眼里发出咕噜咕噜的热烈的叫唤,苍翠的树木散发的清香和洒过水的柏油路所蒸发出来的气味混杂在一起,充满了整个空间。
  热尼娅·鲁米扬采娃朝教室里探了探头:
  “谢廖扎,打扰你一会儿行吗?”
  我走到走廊里。在这不寻常的日子里,热尼娅也显得与往常不太一样了。她的衣着像往常一样有些古J隆:那条去年就显小了的连衣裙,短得遮不住膝盖,外面套着一件瘦小得连胸前都扣不拢的毛衣,里面衬着洗旧了的白绸衫,脚穿一双圆头平底童皮鞋——这身打扮像是从她妹妹那儿拿来的。她那头浓密的淡灰色的柔发虽用许多发卡和小梳子勉强别住,但还是散落了下来,遮住了她的前额和面颊,而且有一缕额发时常垂落到她那短小的鼻子上,总惹得她气恼地把它撩开。与往常不同的是,她面颊上泛出一层淡淡的红晕,那双忽而严肃正经、忽而漫不经心的灰色大眼睛里,闪耀着生气勃勃、亲切动人的光芒。
  “谢廖扎,我有句话想跟你说:咱们俩十年以后再见面吧!”
  热尼娅从来不开玩笑,所以我也一本正经地问:“为什么?”
  “我想知道,你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热尼娅撩开那缕讨厌的额发,说道,“知道吗,这几年来,我一直很喜欢你。”
  ★★★
  我们四个人在四面透风的大凉亭里见面了。凉亭犹如一把巨大的木伞,伫立在林荫道中。雨,一会儿倾泻如注,像成千条无情的鞭子抽打大地,一会儿飘飘洒洒,如上万根缠绵的丝线,几乎看不到,听不见,然而它却一刻也未曾停止过。密密层层的灰色阴云飘过房舍的屋顶。希姆基水库看来是去不成了,可是热尼娅还是劝我们上什么地方去玩玩。只不过那次她却破例做了一个小小的让步,而在平时,她对于规定做的事是说到做到的。偏偏那天不走运!她那件毛绒外套的纽扣上挂着一小包夹心面包,这个小小的纸包使我不禁有几分感动。显然,热尼娅没想到可以在小吃店、咖啡馆甚至餐厅里对付一顿早点,那些地方都是我们在外出游玩时经常光顾的。我出于对这个小纸包的一片冷悯之心,提议道:
  “咱们就在这湖里划一会吧,”我指了指从湖心亭下露出头来的破旧、干裂的平底木船说道,“咱们就把这儿当希姆基水库。”
  “当地中海。”帕夫利克插了一句。
  “或者当作印度洋!”热尼娅兴高采烈地接着说,“要不就当作格陵兰岛沿岸!”
  “我们不会淹死吧?”尼娜问道,“要是真出了事儿,那就太遗憾了——我已经接到去莫斯科艺术剧院看首次公演的邀请了。”
  船上没有桨,我们就在岸边捡了两块破木板,舀出舱里的水,开始了环球航行。在我们当中,除了热尼娅之外,大概没有人觉得此项航行会有什么乐趣。正当我和帕夫利克没精打采地划着水,热尼娅却在设想我们的航行路线: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途经苏伊士运河,驶进红海、阿拉伯海,绕过大巽他群岛和菲律宾群岛,最后进入太平洋。
  热尼娅过迟的童心是那么可爱动人,但却叫人心头油然升起一缕淡淡的冷悯之情。
  “你们瞧,”热尼娅指着那被雨水浇淋得光溜溜、亮闪闪的柳枝条。及其后面科利泽依电影院的那几根湿漉漉的阴沉的圆柱说,“棕榈,藤萝,大象,咱们到印度啦!”
  我们面面相觑。十七岁的年轻人总是故作姿态,以蔑视和嘲讽,摆出肆无忌惮的样子掩饰自己那脆弱易伤的心灵的。但她却用出奇的天真口吻来掩饰自己如此天真的情感。
  “我们正驶近所罗门群岛!”热尼娅以一种不祥的声调通知大家。
  “可不是嘛!”我們的好心人帕夫利克附和道,“瞧,那儿站着一群土著人!”他用手指着一群在贮水池坝旁对火抽烟的孩子——他们就住在清水塘公园附近。
  在雨幕中我们继续进行这次兴味索然的航行。只有热尼娅不知疲倦地发出口令:“右满舵!”“左满舵!”“升帆!”“降帆!”她根据星座来判断航向,因为我们的罗盘在风暴中打碎了。她还借此机会,给我们上了一堂天文课。在这堂课上,我只记住了一点:赤道那边的星空总是同我们在这里所见到的相反。后来,我们“遇难”了,热尼娅向我们分发了“最后的干粮”——就是那几块被雨水打湿了的夹心面包。我们没精打采地嚼着,而热尼娅却向我们津津乐道她是如何喜欢鲁滨孙的生活。
  我被雨浇成了个落汤鸡,划船划得精疲力竭,手也给木板扎了不少刺儿,这一切都使我障悻不快,于是便回了她一句话,没有比《鲁滨孙漂流记》这书更庸俗的了。
  “书里通篇尽是什么吃、穿、用之类的生活琐事,无休无止的伙食账,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日常生活的颂歌!”
  “可是依我看,没有比你所谓的‘账单’更能激动人心的了!”热尼娅眼含泪花说道,“这部书里展示了多么广阔的世界,多少壮丽的自然景色,蕴含着多少幻想啊……”
  我们的争论被尼娜的叫喊声打断了:“乌拉,前面就是海岸!……”
  “在哪儿?在哪儿?”热尼娅惊喜地问。
  “那不就是,就在湖心亭旁边,”尼娜平淡地说道,“总算到头了!小伙子们,我已经冻僵了,不喝杯咖啡可不行。”
  热尼娅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我们,两朵绯红的晕彩飞上了面颊。
  “那还用说?”她果断地说,“咱们就去喝个酩酊大醉!”
  ★★★
  从那以后,热尼娅再也没和我们一起玩过。我们曾多次请她参加我们的舞会,但她总是推说没工夫。也许,她是真的抽不出时间,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莫非她那唯一的一次是为我而来,又为我才破例第一次做了让步,无可奈何但仍略带傲慢地说一句:“那次没能如愿!”
  “热尼娅,你为什么早不对我说呢?”我问。
  “早说有什么用?当时你那么喜欢尼娜!”
  我顿时感到,一种莫名的沮丧和忧悒袭上心头,仿佛失去了什么一般。
  “那我们何时何地再见面呢?”我又问。
  “十年以后的五月二十九日。晚上八点。在大剧院正中的两根圆柱之间。”   “要是那儿的圆柱配不成双怎么办?”
  “那儿只有八根圆柱,谢廖扎……到那时,我就是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她又郑重、自豪、十分自信地补充了一句:“如果我变化很大,你就凭报上登出的照片来认我吧。”
  “那时候,我也会成名。”刚说到这儿,我倏地停住了——我根本没想过,将来我会在哪个领域成名,甚至连报考哪个系我还没决定呢,“不管怎么说,我一定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
  这个回答实在可笑。然而我却找不出更合适的话来。
  “好极了,”热尼娅笑了,“那你就开着带我去满城兜风……”
  光阴荏苒。转瞬已过多年。热尼娅在彼得格勒上大学,她的音讯我一无所知。一九四一年冬,我在打听旧友的生死下落中得知,热尼娅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就辍学进了航校。一九四四年夏,我住在野战医院,从收音机里听到了授予空军少校热尼娅·鲁米扬采娃“苏联英雄”称号的命令。我从前线回来后才知道,热尼娅的英雄称号是在她牺牲之后追认的。
  生活的道路不断向前伸展。有时我会蓦地想到我们约定的那件事,尤其是在约期临近的几天里,我有一种强烈的忧悒和不安压在心头,仿佛我熬过所有岁月,都是为了这次约会。
  我没有成名,没能兑现向热尼娅许下的诺言,但是还有一点我没有失信:我在一堆缴获的汽车当中,以廉价买了一部旧“奥佩尔”。我换上一套簇新的衣服。开着“奥佩尔”向大剧院驶去。假如那次真的能见到热尼娅,我就会对她这么说,我经过无数次的彷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我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出版了,目前我正在写第二本。虽然我对这些书并不满意,但我相信,我一定会写出满意的书来。
  我把汽車停在街心花园旁边,向卖花女人买了一束铃兰。朝大剧院正中央的两根圆柱走去。那儿果真有八根柱子。我在那儿伫立片刻,把铃兰献给了一位脚穿运动鞋、身材纤瘦的灰眼睛姑娘,然后驱车回家去了……
  我真想让时光在刹那间停止流逝,让我回顾一下那逝去的年华和我自己,让我看一眼那身穿短连衣裙、外套绒衫的少女,那缓缓而行的笨重的木船和在浅蓝色的湖面播洒下万点水滴的蒙蒙细雨,倾听一下“咱们到印度啦”那激动的喊声。找回那颗蒙昧无知的少年的心,这颗心曾轻易地错过了决定命运的时刻。
  鉴赏
  在中文互联网上尤里·纳吉宾的译作不少,但鲜有对作家本人的介绍。稍一做研究便发现原因:纳吉宾本是苏联剧作家,在二战期间曾任战地记者。他被称作作品最丰富的苏联剧作家,对小说只是稍有涉猎。或许受到作者的时代和背景的影响,《清水塘》乍一读起来就像一篇十分正统的小说,有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和气氛烘托,主要人物一出场便有详细的外貌描写,帮助读者建立人物背景和性格,灵活又不显得过分华丽的用词,积极向上的语调……谁能想到这个故事会是个意难平的悲剧。
  女主角热尼娅大概就是现在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简朴、正直、勇敢、坚韧,在如今的年代,我们已经不常用这些词汇来形容十几岁的少女。但在作者笔下的热尼娅,就是这样的少女,心怀远大的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只有一次,她与同学一起去公园游玩,就是这样也能显现她的与众不同。她把水塘当作印度洋,仿佛指挥着一艘远洋帆船一般划着破木船,编织游览异国的故事。同学的兴趣索然不能扫她的兴——热尼娅是心怀远方的少女,让人充满敬意。她与仍是少年的“我”许下十年之约,或许彼时他们已达成人生理想,可以并肩同行……但纳吉宾的残忍在此时暴露出来,他一早便告知读者,热尼娅在战斗中牺牲了。而且热尼娅的牺牲就像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一样,在行文中不轻不重地抛给读者,不给任何消化、煽情的机会,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生活的道路不断向前伸展”。
  “我”最后还是去赴了约,为什么作者要把赴约这件事写出来?仿佛要给予读者一丝希望,或许热尼娅没有牺牲,她的死讯是误报。不过生活,没有奇迹,没有精妙的峰回路转,只有惨淡的事实。
其他文献
日本有一位作家叫下重晓子,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NHK电视台从事播音员工作,60年代时开始执笔自由写作,题材从家族到个人,出版作品超过50部。  有一天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节目在采访她,里面她围绕“孤独”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她说,日本人对于孤独这个话题总是有一些不好的印象,比如孤立、孤食(指一日三餐一个人吃的状态)或者孤独死(指高龄者离世时身边没有亲人为其送终)等等。日本人总是很害怕孤独,但其实孤独
期刊
二月,檐下滴落几滴水珠,拍打着长满青苔的石板缝,缓缓地……“嗷——嗷——嗷—嗷!”四个大汉抬起粗壮黄竹竿,竿上架着四蹄被绑紧的猪。然后放在了红漆半褪的方桌上。一位老屠户将粗绳上下缠绕捆绑,亮出了闪着银白光泽的厚实屠刀。  我没有继续去看那血腥的场面。避到两百米开外,然而还是听到一阵又一阵疯狂、尖锐、充满绝望的惨叫声。不知怎地,它的痛苦就像是一双手一样紧紧捏着我的心。我也被疼痛包围了,我那时理解了家
期刊
恭喜!在我的黄金时代  我迎头撞上的,是猝不及防的冰川纪  瞧。沉默的山河一如既往  如含饴糖,将万物之命门抵在  牙床和舌尖中间  小隐隐于尘埃,大隐无处隐  我的虎牙在琴键上砸着凌乱的空音  荐诗/纳兰  当我读到“小隐隐于尘埃,大隐无处隐”,我想,所谓隐,也就是给灵魂找到安放之处,灵魂穿一件优雅的“衣裳”,肉身找到合宜的居所,灵魂与肉体共适,人与自然合一;所谓隐,就是人从众人之中的抽身与疏离
期刊
月考成绩出来了。化学68分。这个数字如同一把利剑,狠狠地插进了我的心。可以说考试给我带来的痛是持久而不可名状的,以至于我一连几天都情绪低落。有同学劝我,要及时行乐,趁着刚考完的空闲放松放松,没多久也就忘了。诚然,时间可以冲淡痛苦,但我想说,记住疼痛,方能进步。  疼痛,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小心摔了一跤,体会的是体肤之痛;考试失利,被好友误解,感受的则
期刊
你受过最大的疼痛是什么?是伤及体肤的殷红,是痛彻心扉的背叛,还是不可逆转的偏见?以上皆是外界施予,犹有余地,最直白、最真实的疼痛是孤独。  没有人不是孤独的。即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繁华旖旎的盛景,高昂不菲的饰品,肆意疯狂的派对,处处是热闹,处处是孤独。金钱与灵魂,是他穷尽一生而未解开的难题。即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灵魂同行——可悲吗?不!一个人的孤独才能成就自己,才能彰显自己
期刊
开门见山是一种态度,杂志主题在首页的序言即可一览无余。但比主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乃至解构主题。  张爱玲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只有当这些虱子咬了你一口时,你才会感觉到生活带给你的疼痛。没有人的一生是十分顺遂的。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遭受疼痛。当然,这里的疼痛指的是心理上的疼痛。有时候,心理上的疼痛远比身体上的疼痛要令人难以忍受得多。身体上的疼痛,或许过了一段
期刊
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走入诗的领域,爱上诗歌,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1  一直到最后,我依然爱你,  正如你对我情深;  悠长的往日,你始终如一,  如今更不会变心。  死神把爱情严封密罩,  岁月冻不冷,情敌偷不掉,  谎言也断难否认。  我再育变化、过失或错处。  你岂能知悉?——好叫人凄楚!  生命的良辰你与
期刊
人生如癡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莎士比亚《麦克白》  通常我感到痛苦,思考人生和生活的意义之时,就是我最接近它们的真相之时。  在土耳其的以弗所古城,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尽心挖掘,试图还原古罗马时期的真实场景。虽然已经是破壁残垣,但依稀可以窥见当年的繁华盛景。古罗马的公共厕所、妓院、剧院、会场、图书馆等都被从历史的尘土中挖掘出来,通过重重考究再次获得身份。考古学家通过文
期刊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各种痛苦,或跌倒受伤的皮肉之痛,或不舍分离的心灵之痛。说出疼痛本是动物的本能,能释放压力,宣泄睛绪。可现如今很多人在遭受疼痛之时更多的却是选择了沉默,到底是什么在束缚着我们呢?  深冬的夜异常的冷,毕节街头的垃圾箱里五个仅十岁的男童为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他们并不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但父母皆在外打工,家里又没钱供其上学。垃圾箱所在区域的人们都表示看到这五个孩子在这边流浪十多天
期刊
舞台、银幕、荧屏为什么都是四方形?四方的世界就通过这些媒介融聚在你的眼前。四方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在戏剧和影视的海洋中,我们更深入理解本期主题的意蕴,并以文字之抽象来再现视觉的冲击。  你是好孩子  导演:吴美保  编剧:高田亮/中脇初枝  主演:高良健吾/尾野真千子/池胁千鹤/高桥和也/喜多道枝  上映日期:2015-06-27  片长:120分钟  疼痛总是瞬时的,刺激通过真皮层的神经末梢传导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