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即构建基于“教、学、练、考”覆盖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也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四位一体;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2-0130-01
1目前的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提升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高校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大部分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都是按软件功能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讲解软件功能,再举一些跟软件功能对应的例子,然后学生照着练习一遍。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很难吸引学生,更主要的是即使学生每个功能都会操作,但遇到具体的问题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换句话说学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是太弱。随着互联网 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将“教”与“学”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成了一种流行的趋势。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构建基于“四位一体”,也就是将“教”、“学”、“练”、“考”几个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把原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个活动资源都放到网络空间的平台上,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教学大纲,每个单元用到的教学素材、课件、微视频、教学日志和实训指导书等,学生课前的预习课后的练习都可在网络上完成。每个模块结束后可以进行单元测验,期末考试也在该网络平台上进行。
2构建“四位一体”课程教学资源的意义
一是不管是教师的教学、作业批改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进行,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二是有利于进行课堂翻转,以及为今后的分层次教学提供支撑。三是可以促进转变观念,有利于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规划,以及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本着以互联网 思维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最终构建基于“四位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学习空间。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内涵与外延、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的界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整体设计与呈现形式进行研究,同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资源采集、梳理及编排,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试题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在网络教学空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立体化数字资源,利用手机APP同步推送完整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班级学习QQ群、微信群和网络教学空间的话题讨论板块等多种实时的师生、生生互动渠道,以促进教学效果。丰富的资源,和开放共享的性质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
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一是整体设计。二是练习、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要创新之处
(1)功能系统完整,资源丰富。该平台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三是师生进行互动,四是对课程进行管理。在该平台上,教学资源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組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导,其功能模块主要有“概况”、“目录”、“资源”、“作业”、“互动”等。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教学设计、课件PPT、微视频、测验题以及考点解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在一起,同时还预留有接口以便于资源的扩充和更新。在平台中还设计了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测试的功能,通过自我检测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除以上功能外,该平台还提供了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模块,主要通过发布公告,进行问卷调查和发起话题讨论进行互动,同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些互动手段和途径,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空间。而且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了解学生的学习的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备课。
(2)资源组织层次分明。该平台以遵照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原则进行资源的设计。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项目,主要是按知识目标和应用软件进行划分,第二个层次是项目案例,在每个项目中按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几个典型的案例,第三个层次是任务,即将每个项目案例按完成时所需的操作划分成几个大的步骤。
(3)使用方便,效果显著。该平台突破了时空的局限,随时随地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课程教学和考证融合在一起,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前训练提供练习平台。通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空间,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对某些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在该平台上设计了两种模拟测验系统,分别进行理论和操作的测试练习,极大地提高了近几年我校计算机等级考证的通过率。
“四位一体”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是互联网 环境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网络空间资源需要不断优化,以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四位一体;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2-0130-01
1目前的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提升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高校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大部分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都是按软件功能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讲解软件功能,再举一些跟软件功能对应的例子,然后学生照着练习一遍。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很难吸引学生,更主要的是即使学生每个功能都会操作,但遇到具体的问题却又不知从何下手,换句话说学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还是太弱。随着互联网 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将“教”与“学”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成了一种流行的趋势。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构建基于“四位一体”,也就是将“教”、“学”、“练”、“考”几个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把原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个活动资源都放到网络空间的平台上,这些资源主要包括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教学大纲,每个单元用到的教学素材、课件、微视频、教学日志和实训指导书等,学生课前的预习课后的练习都可在网络上完成。每个模块结束后可以进行单元测验,期末考试也在该网络平台上进行。
2构建“四位一体”课程教学资源的意义
一是不管是教师的教学、作业批改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进行,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二是有利于进行课堂翻转,以及为今后的分层次教学提供支撑。三是可以促进转变观念,有利于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规划,以及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本着以互联网 思维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最终构建基于“四位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学习空间。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内涵与外延、基本资源与拓展资源的界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整体设计与呈现形式进行研究,同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资源采集、梳理及编排,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试题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在网络教学空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立体化数字资源,利用手机APP同步推送完整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班级学习QQ群、微信群和网络教学空间的话题讨论板块等多种实时的师生、生生互动渠道,以促进教学效果。丰富的资源,和开放共享的性质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资源上的保障。
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一是整体设计。二是练习、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要创新之处
(1)功能系统完整,资源丰富。该平台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一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三是师生进行互动,四是对课程进行管理。在该平台上,教学资源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組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导,其功能模块主要有“概况”、“目录”、“资源”、“作业”、“互动”等。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将教学设计、课件PPT、微视频、测验题以及考点解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在一起,同时还预留有接口以便于资源的扩充和更新。在平台中还设计了对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测试的功能,通过自我检测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除以上功能外,该平台还提供了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模块,主要通过发布公告,进行问卷调查和发起话题讨论进行互动,同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些互动手段和途径,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空间。而且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了解学生的学习的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备课。
(2)资源组织层次分明。该平台以遵照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原则进行资源的设计。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项目,主要是按知识目标和应用软件进行划分,第二个层次是项目案例,在每个项目中按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几个典型的案例,第三个层次是任务,即将每个项目案例按完成时所需的操作划分成几个大的步骤。
(3)使用方便,效果显著。该平台突破了时空的局限,随时随地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将课程教学和考证融合在一起,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前训练提供练习平台。通过该课程的网络教学空间,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对某些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在该平台上设计了两种模拟测验系统,分别进行理论和操作的测试练习,极大地提高了近几年我校计算机等级考证的通过率。
“四位一体”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是互联网 环境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网络空间资源需要不断优化,以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