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应当如何理解“质”与“量”问题,应当如何构建“质”与“量”间平衡关系,是高职院校发展壮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关键。文章就是从“质”与“量”问题的提出、对待问题态度以及解决问题措施等三个方面阐述该问题。
【关键词】学生党员;发展速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6-0148-03
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是省委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精神,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主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逐步深化,办学方式、教育观念管理体制、学校规模、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也遇上了新情况、新问题。今年,机电工程系党支部在开展民主生活会过程中,针对群众提出的“机电工程系党支部学生党员发展速度过快,能否保证发展质量?”这一问题展开了调查和研究。
一、问题分析
我系党支部学生党员发展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比例是高了还是低了呢?经统计,机电工程系学生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学生党员人数由6人增至93人,学生党员比例由0.5%增至7.1%。比照我院其他党支部2%的学生党员比例年增长率,我系党支部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往前迈了一大步。但与其他院校比较,我系党支部学生党员比例又显得低了。据统计,厦门大学2005届本专科毕业生党员占毕业生的20.1%,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本科生中党员比例在8%~15%。因此,我们认为我系党支部发展学生党员的步伐加快了,但并非过快,学生党员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
事实上,我系党支部自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来,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予以了高度的重视,支部工作重点转移为要大力发展学生党员,先后制定并落实了《机电系党支部关于落实“我院第二次党建会议精神”的工作计划》和《机电工程系固本强基工程工作计划》、《关于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的决议》等多个促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配套方案。因此,2004年至2006年间,我系党建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快了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但是,发展速度加快了并不意味着发展质量的下降。为了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我系党支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创新作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群众之所以担心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量”与“质”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1)客观上,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个别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纯正或入党后放松了自我要求,致使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党性不强、不起先锋带头作用的党员学生个体。特别是随着三年制或二年制高职教育的深入,学生的流动性增大,致使考察时间缩短,个别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混入了党组织。(2)主观上群众在考虑大学生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不足、了解发展学生党员的运作过程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教工党员的发展速度来比照学生党员的发展速度,难免产生担扰和怀疑。因此,党支部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的宣传力度及发动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对待问题的态度
那么,我们应不应当大力发展学生党员?对于学生党员发展中的“质”与“量”问题又应持何种态度呢?
(一) 加快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
首先,加强大学生有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教育是立国之本。其次,国际、国内不同政治势力正在对祖国的青年一代进行争夺,我党从先进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战胜各种错误思潮和敌对势力的重要保证。再次,发展大学生党员,可以激发大学生学好本领,积极、主动地投身国家建设。因此,发展大学生党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不能以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为借口,放弃或延缓学生的入党教育。
(二)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4]
绝大多数大学生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进取、愿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优秀青年,他们迫切要求早日加入党组织。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远低于社会上党员比例的现象是与大学生将来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不相称的,也是与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不相称的。同时,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要的形成时期,如果积极的、正确的思想不去影响他们,消极、错误的思想就必然会去侵害他们。因此,学校党组织必须坚持鲜明的政治方向,以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激励他们。
(三)正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困难
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有三大难点:一难在时间紧。考察人与被考察对象间的接触不稳。特别是二年制高职教育的推行,高职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被培养、考察、发展成预备党员的时间显得相当不够。二难在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间偏晚[3]。由于大多数高中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入党的先期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入党意识启蒙偏晚。三难在高职学生党员承担支部工作能力不足,使辅导员指导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学生党员队伍的要求。而个别党员教师由于教研任务较重,对学生党员讨论发展工作的投入相对减少,有些院校意在让教师党员甩掉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这一“包袱”,成立学生党支部,由学生来解决学生党员的发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何种机制激励教师党员投入更多热情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这是新时期的新课题。在大学生中发展学生党员确实存在较多的困难,但是无论是何种困难,我们都应当勇敢地面对,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正确认识学生党员发展中“质”与“量”的关系
盲目地追求数量,确实可能影响质量。但是加快党员发展速度,未必会影响质量。只要发展机制健全,党员发展工作是可以保“质”保“量”的。同样,放缓党员发展速度,可能是疏于建设的结果,未必能保证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反作用。要真正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质”与“量”之间的辨证关系。事物总在矛盾中发展,學生党员的发展也是先从规模的扩大开始;当规模扩大了,才会暴露问题、发现问题,也才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若发现有动机不纯的入党分子,我们要加强教育而不是放弃教育,通过入党前培训和入党继续教育来端正其动机。其次,我们要肯定学生的入党愿望,把入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入党追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所追求和向往。纵然个别学生的入党动机有欠端正,我们也要肯定其追求,并以此为契机,向他们灌输党的思想理论,帮助他们树立理想信念及正确的“三观”。再次,我们应当保持一定的党员比例,积极引导学生的入党热情。当前,政治信仰环境错综复杂,大学生思想可塑性强。倘若我们没有及时把处于观望状态的群体拉过来,那么他们将被其它信仰所演化。同时,激励理论阐明,20%的成功机率是最能激励人们进取。因此,为了不挫伤学生追求入党的积极性,我们应当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比例,给学生以一定的发展希望,全面保持学生追求入党的热情。最后,我们应当健全党员培养发展机制,严格把好入党质量关。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注重全面考察发展对象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表现。考察发展对象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考察发展对象的宿舍卫生情况、电脑使用情况,平时言谈举止等,并以此促进全系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另外,还须建立畅通的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全面收集群众对发展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三、把好学生入党的质量关
(一)规范党员培养发展程序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建立之初,支部对党员培养发展工作流程不够清晰,较多地照搬照套了院系二级管理施行之前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模式,工作过程有欠规范。2005年5月,我们发现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与党员电子信息统计规范有不符之处。于是经广泛征求意见、多轮讨论,修订了入党积极分子认定条件、发展对象推荐条件及发展党员整体流程等。
(二)入党联系人制度在发展中合理化
2004年初,机电工程系党支部仅有1名在校学生党员(其余5名已就业),为让更多党员教师参与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支部确立了入党联系人制度,把每一位党员教师确定为入党联系人。在该制度的推动下,2004年6月支部诞生了第一批共14名学生党员。有了这批党员,支部对入党联系人进行调整,建立入党联系人梯形网络,把教师作为学生党员以及毕业班的入党联系人,学生党员作为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入党联系人。2006年初,机电工程系支部再次调整了入党联系人制度,学生正式党员作为预备党员的入党联系人,预备党员作为入党支部积极分子及团员的入党联系人。这种入党联系人梯队的优点在于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层次划分,有意识地树立了模范典型学生,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追求上进的热情;缺点是学生正式党员本身思想尚未成熟,开展入党宣传及入党教育工作尚欠深度。为弥补这一缺点,支部定期安排教师党员对学生入党联系人进行培训和跟踪。
(三)转变支部工作模式,让更多党员教师参与到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考察、发展工作中来[1]
随着学生总体数量、支部学生党员以及支部教师党员的增多,集中式学生党员发展模式已经限制了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以及学生的教育、考察质量。因此,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应当从系支部集中式向党小组分布式过渡。党员教师既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指导老师,又是学生道德思想以及入党教育的指导老师。为了让更多的党员教师参与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来,党支部决定按专业归属来划分党小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也按专业归属于各党小组进行教育、培养、考察和推荐。支部建立之初,支部按教研室来划分为三个教工党小组和一个学生党小组。2005和2006两年间,学生党小组的指导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承担,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党员承担支部工作能力的不足,以及学生总数的增多,入党教育及党员发展工作量相应增大,百忙缠身的支部副书记、辅导员已深感应接不暇、力不从心,集中式工作方式已有待改进。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机电系党支部初步尝试了分布式工作方式,把民主评议、跟踪谈话、反馈整改意见等环节按层次展开,支部書记负责对副支部书记、党员副主任的跟踪谈话,副书记、党员副主任负责对支委委员和党小组长的跟踪谈话,支委委员、党小组长负责对普通教师党员的跟踪谈话,普通教师党员负责对学生党员的跟踪谈话。本次实践表明:层次式划分工作职责是能够满足支部党员数量增多以及先进性教育学习任务量增大的需要的,是能够保证先进性教育学习、评议、整改质量的。
经过此次成功的实践,机电工程系支部坚定了重新规划支部结构、转变工作模式的决心。具体的支部结构规划框架如图1所示。支部相应存在四种类型的会议:支部会议、支部委员会议、支部扩大会议(包含党小组长及党员副主任)、党小组会议。2006年底,机电工程系党支部成立为机电工程系党总支,并提出了学生教师一体按教研室来划党支部的架构设想,此架构能否对学生党员的发展起较好的推动作用将通过实践来进一步验证。
(四)重视入党前教育、考察,加强入党后再培养,完善入党教育发展机制
针对高职院校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困难,支部对高职学生特别是二年制高职学生党员发展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专题讨论了“早选苗、早教育、早发展、强管理”的培养发展运行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践中,支部从新生入学开始抓发展党员工作,发放党知识宣传资料,安排入党联系人下宿舍讲解入党程序、指导新生上网学习党建知识等;平时支部又有意(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49页)识地宣传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同时,加大重视党员学生的再教育,尽可能为学生党员安排更多展示自我能力和热情的机会。比如,在我系每天均安排1~2名学生党员值班;迎新、系运会等大型活动中设置党员服务岗;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活动;在先进性教育中,加强理论教育,指导他们参加开展党小组活动;通过入党联系人制度,施行双向监督机制等。
四、结语
发展壮大学生党员队伍,既是当前一件重要任务,又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同时,在转型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暴露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正是这些问题指明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我们应该抱有客观积极的态度,着手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耿定福.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新思路[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陈钰萍.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9).
[3]周全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
[4]骆文伟.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作者简介:吴智文(1973-),女,广东湛江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政治思想教育和高校党建等。
【关键词】学生党员;发展速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6-0148-03
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是省委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精神,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主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逐步深化,办学方式、教育观念管理体制、学校规模、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也遇上了新情况、新问题。今年,机电工程系党支部在开展民主生活会过程中,针对群众提出的“机电工程系党支部学生党员发展速度过快,能否保证发展质量?”这一问题展开了调查和研究。
一、问题分析
我系党支部学生党员发展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比例是高了还是低了呢?经统计,机电工程系学生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学生党员人数由6人增至93人,学生党员比例由0.5%增至7.1%。比照我院其他党支部2%的学生党员比例年增长率,我系党支部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往前迈了一大步。但与其他院校比较,我系党支部学生党员比例又显得低了。据统计,厦门大学2005届本专科毕业生党员占毕业生的20.1%,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本科生中党员比例在8%~15%。因此,我们认为我系党支部发展学生党员的步伐加快了,但并非过快,学生党员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
事实上,我系党支部自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来,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予以了高度的重视,支部工作重点转移为要大力发展学生党员,先后制定并落实了《机电系党支部关于落实“我院第二次党建会议精神”的工作计划》和《机电工程系固本强基工程工作计划》、《关于加强入党联系人制度的决议》等多个促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配套方案。因此,2004年至2006年间,我系党建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快了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但是,发展速度加快了并不意味着发展质量的下降。为了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我系党支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创新作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群众之所以担心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量”与“质”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1)客观上,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个别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纯正或入党后放松了自我要求,致使党员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党性不强、不起先锋带头作用的党员学生个体。特别是随着三年制或二年制高职教育的深入,学生的流动性增大,致使考察时间缩短,个别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混入了党组织。(2)主观上群众在考虑大学生思想可塑性强等特点不足、了解发展学生党员的运作过程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教工党员的发展速度来比照学生党员的发展速度,难免产生担扰和怀疑。因此,党支部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的宣传力度及发动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对待问题的态度
那么,我们应不应当大力发展学生党员?对于学生党员发展中的“质”与“量”问题又应持何种态度呢?
(一) 加快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
首先,加强大学生有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教育是立国之本。其次,国际、国内不同政治势力正在对祖国的青年一代进行争夺,我党从先进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战胜各种错误思潮和敌对势力的重要保证。再次,发展大学生党员,可以激发大学生学好本领,积极、主动地投身国家建设。因此,发展大学生党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不能以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为借口,放弃或延缓学生的入党教育。
(二)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4]
绝大多数大学生是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进取、愿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优秀青年,他们迫切要求早日加入党组织。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比例远低于社会上党员比例的现象是与大学生将来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不相称的,也是与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不相称的。同时,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要的形成时期,如果积极的、正确的思想不去影响他们,消极、错误的思想就必然会去侵害他们。因此,学校党组织必须坚持鲜明的政治方向,以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激励他们。
(三)正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困难
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有三大难点:一难在时间紧。考察人与被考察对象间的接触不稳。特别是二年制高职教育的推行,高职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被培养、考察、发展成预备党员的时间显得相当不够。二难在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间偏晚[3]。由于大多数高中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入党的先期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入党意识启蒙偏晚。三难在高职学生党员承担支部工作能力不足,使辅导员指导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学生党员队伍的要求。而个别党员教师由于教研任务较重,对学生党员讨论发展工作的投入相对减少,有些院校意在让教师党员甩掉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这一“包袱”,成立学生党支部,由学生来解决学生党员的发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何种机制激励教师党员投入更多热情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这是新时期的新课题。在大学生中发展学生党员确实存在较多的困难,但是无论是何种困难,我们都应当勇敢地面对,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正确认识学生党员发展中“质”与“量”的关系
盲目地追求数量,确实可能影响质量。但是加快党员发展速度,未必会影响质量。只要发展机制健全,党员发展工作是可以保“质”保“量”的。同样,放缓党员发展速度,可能是疏于建设的结果,未必能保证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反作用。要真正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质”与“量”之间的辨证关系。事物总在矛盾中发展,學生党员的发展也是先从规模的扩大开始;当规模扩大了,才会暴露问题、发现问题,也才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若发现有动机不纯的入党分子,我们要加强教育而不是放弃教育,通过入党前培训和入党继续教育来端正其动机。其次,我们要肯定学生的入党愿望,把入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入党追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所追求和向往。纵然个别学生的入党动机有欠端正,我们也要肯定其追求,并以此为契机,向他们灌输党的思想理论,帮助他们树立理想信念及正确的“三观”。再次,我们应当保持一定的党员比例,积极引导学生的入党热情。当前,政治信仰环境错综复杂,大学生思想可塑性强。倘若我们没有及时把处于观望状态的群体拉过来,那么他们将被其它信仰所演化。同时,激励理论阐明,20%的成功机率是最能激励人们进取。因此,为了不挫伤学生追求入党的积极性,我们应当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比例,给学生以一定的发展希望,全面保持学生追求入党的热情。最后,我们应当健全党员培养发展机制,严格把好入党质量关。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注重全面考察发展对象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表现。考察发展对象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考察发展对象的宿舍卫生情况、电脑使用情况,平时言谈举止等,并以此促进全系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另外,还须建立畅通的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全面收集群众对发展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三、把好学生入党的质量关
(一)规范党员培养发展程序
机电工程系党支部建立之初,支部对党员培养发展工作流程不够清晰,较多地照搬照套了院系二级管理施行之前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模式,工作过程有欠规范。2005年5月,我们发现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与党员电子信息统计规范有不符之处。于是经广泛征求意见、多轮讨论,修订了入党积极分子认定条件、发展对象推荐条件及发展党员整体流程等。
(二)入党联系人制度在发展中合理化
2004年初,机电工程系党支部仅有1名在校学生党员(其余5名已就业),为让更多党员教师参与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支部确立了入党联系人制度,把每一位党员教师确定为入党联系人。在该制度的推动下,2004年6月支部诞生了第一批共14名学生党员。有了这批党员,支部对入党联系人进行调整,建立入党联系人梯形网络,把教师作为学生党员以及毕业班的入党联系人,学生党员作为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入党联系人。2006年初,机电工程系支部再次调整了入党联系人制度,学生正式党员作为预备党员的入党联系人,预备党员作为入党支部积极分子及团员的入党联系人。这种入党联系人梯队的优点在于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层次划分,有意识地树立了模范典型学生,有助于全面激发学生追求上进的热情;缺点是学生正式党员本身思想尚未成熟,开展入党宣传及入党教育工作尚欠深度。为弥补这一缺点,支部定期安排教师党员对学生入党联系人进行培训和跟踪。
(三)转变支部工作模式,让更多党员教师参与到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考察、发展工作中来[1]
随着学生总体数量、支部学生党员以及支部教师党员的增多,集中式学生党员发展模式已经限制了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以及学生的教育、考察质量。因此,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应当从系支部集中式向党小组分布式过渡。党员教师既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指导老师,又是学生道德思想以及入党教育的指导老师。为了让更多的党员教师参与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来,党支部决定按专业归属来划分党小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也按专业归属于各党小组进行教育、培养、考察和推荐。支部建立之初,支部按教研室来划分为三个教工党小组和一个学生党小组。2005和2006两年间,学生党小组的指导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承担,但是由于高职学生党员承担支部工作能力的不足,以及学生总数的增多,入党教育及党员发展工作量相应增大,百忙缠身的支部副书记、辅导员已深感应接不暇、力不从心,集中式工作方式已有待改进。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机电系党支部初步尝试了分布式工作方式,把民主评议、跟踪谈话、反馈整改意见等环节按层次展开,支部書记负责对副支部书记、党员副主任的跟踪谈话,副书记、党员副主任负责对支委委员和党小组长的跟踪谈话,支委委员、党小组长负责对普通教师党员的跟踪谈话,普通教师党员负责对学生党员的跟踪谈话。本次实践表明:层次式划分工作职责是能够满足支部党员数量增多以及先进性教育学习任务量增大的需要的,是能够保证先进性教育学习、评议、整改质量的。
经过此次成功的实践,机电工程系支部坚定了重新规划支部结构、转变工作模式的决心。具体的支部结构规划框架如图1所示。支部相应存在四种类型的会议:支部会议、支部委员会议、支部扩大会议(包含党小组长及党员副主任)、党小组会议。2006年底,机电工程系党支部成立为机电工程系党总支,并提出了学生教师一体按教研室来划党支部的架构设想,此架构能否对学生党员的发展起较好的推动作用将通过实践来进一步验证。
(四)重视入党前教育、考察,加强入党后再培养,完善入党教育发展机制
针对高职院校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困难,支部对高职学生特别是二年制高职学生党员发展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专题讨论了“早选苗、早教育、早发展、强管理”的培养发展运行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践中,支部从新生入学开始抓发展党员工作,发放党知识宣传资料,安排入党联系人下宿舍讲解入党程序、指导新生上网学习党建知识等;平时支部又有意(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49页)识地宣传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同时,加大重视党员学生的再教育,尽可能为学生党员安排更多展示自我能力和热情的机会。比如,在我系每天均安排1~2名学生党员值班;迎新、系运会等大型活动中设置党员服务岗;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党员开展“三走进三了解三提高”活动;在先进性教育中,加强理论教育,指导他们参加开展党小组活动;通过入党联系人制度,施行双向监督机制等。
四、结语
发展壮大学生党员队伍,既是当前一件重要任务,又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战略举措,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同时,在转型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暴露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正是这些问题指明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我们应该抱有客观积极的态度,着手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耿定福.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新思路[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陈钰萍.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9).
[3]周全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
[4]骆文伟.发展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作者简介:吴智文(1973-),女,广东湛江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研究方向:政治思想教育和高校党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