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也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前提。好奇心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为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教师应经常向他们提供能观察和知识探求的主要情境;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找到答案。如笔者在教这样一道例题:甲、乙、丙三人合租一辆出租车到县城,共要90元租金,甲在全程的1/3处下车,乙在全程的2/3处下车,丙到达终点。他们三人应如何分摊车费比较合理?在学习这个内容一周前就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长、亲戚在与他人合租车时是怎样分摊车费的。师将学生收集的情况加以分类整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道题,小组讨论,老师只是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学生以这种发现的方式去学习,不仅有极大的兴趣,还会为自己发现规律总结出方法体验到乐趣,逐渐学会发现和探求知识的态度与方法。
二、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不苟于常规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特性是求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若能运用逆向思维,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从彼一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行之,就会有新颖独特的发现。如有这样一道例题:“工地运来水泥24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2/5。运来黄沙有多少吨?”在师生共同探讨设未知数列方程和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解答后,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去思考,运来的黄沙是水泥的几分之几或多少倍,从而用不同前面的方法解答。再如在讲解“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2/5,乙车5小时行完全程,甲车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程?”此题若从一般思路去引导学生,显得很麻烦,且不易于学生理解,于是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相遇时(同样多的时间里),甲行了全程的2/5,可知道甲乙的路程比是多少?(2:3)速度比又是多少呢?(2:3)再过来想一想,在同一路程(指全程)里甲与乙的时间比又是多少呢?(3:2)这一引导使学生突然醒悟,思想一转立即想出解題的方法:5×3÷2=7.5(时)。由此可见,若能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解题,可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这样的练习,既培养了学a,这种逆向思维也是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引导学生思维发散
发散思维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导引学生大胆创新,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的限制和束缚等,是从已知导向未知,从而获得创新结果。它是导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如学生数学教材有这么一道题:一台拖拉机耕一场地,10小时耕了这块地的5/9,照这样计算,耕完剩下的地还要几小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索解答:按工程问题去解,按归一法去解,按倍比法去解,按分数问题去解,按比例知识去解。共有十几种列式,都可求出还要8小时耕完剩下的地。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些算法,学生一目了然。各种算法变换了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学生思维开阔多了,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大有益处。
总之,创新思维具有主动积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这些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结合实际,因材施教,要全方位导引学生的思维,切不可从单一方面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控制在狭小的“巷子里”,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益,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也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前提。好奇心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为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发展,教师应经常向他们提供能观察和知识探求的主要情境;善于提出难度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找到答案。如笔者在教这样一道例题:甲、乙、丙三人合租一辆出租车到县城,共要90元租金,甲在全程的1/3处下车,乙在全程的2/3处下车,丙到达终点。他们三人应如何分摊车费比较合理?在学习这个内容一周前就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长、亲戚在与他人合租车时是怎样分摊车费的。师将学生收集的情况加以分类整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道题,小组讨论,老师只是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学生以这种发现的方式去学习,不仅有极大的兴趣,还会为自己发现规律总结出方法体验到乐趣,逐渐学会发现和探求知识的态度与方法。
二、引导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不苟于常规的方法
创新思维的最本质特性是求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若能运用逆向思维,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从彼一面去探索,反其意而思之,行之,就会有新颖独特的发现。如有这样一道例题:“工地运来水泥24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2/5。运来黄沙有多少吨?”在师生共同探讨设未知数列方程和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解答后,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去思考,运来的黄沙是水泥的几分之几或多少倍,从而用不同前面的方法解答。再如在讲解“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2/5,乙车5小时行完全程,甲车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程?”此题若从一般思路去引导学生,显得很麻烦,且不易于学生理解,于是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相遇时(同样多的时间里),甲行了全程的2/5,可知道甲乙的路程比是多少?(2:3)速度比又是多少呢?(2:3)再过来想一想,在同一路程(指全程)里甲与乙的时间比又是多少呢?(3:2)这一引导使学生突然醒悟,思想一转立即想出解題的方法:5×3÷2=7.5(时)。由此可见,若能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解题,可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这样的练习,既培养了学a,这种逆向思维也是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引导学生思维发散
发散思维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导引学生大胆创新,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的限制和束缚等,是从已知导向未知,从而获得创新结果。它是导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如学生数学教材有这么一道题:一台拖拉机耕一场地,10小时耕了这块地的5/9,照这样计算,耕完剩下的地还要几小时?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索解答:按工程问题去解,按归一法去解,按倍比法去解,按分数问题去解,按比例知识去解。共有十几种列式,都可求出还要8小时耕完剩下的地。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些算法,学生一目了然。各种算法变换了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学生思维开阔多了,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大有益处。
总之,创新思维具有主动积极性,求异性,发散性,独创性这些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密切结合实际,因材施教,要全方位导引学生的思维,切不可从单一方面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控制在狭小的“巷子里”,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益,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