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班就读的学生在班级中时常出现,作为一名普通教师,需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放平心态,悦纳自己和孩子;放松心情,融入集体;放慢节奏,帮助学习;放低要求,看到进步;放手生活,等待成长。我们有责任让自己不急不躁,不恼不怒,不紧不慢地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
关键词:放平心态;放松心情;放低要求;放手生活
什么是“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教师们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大多数同龄同学一起成长。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
教了近二十年的书,做了近二十年的小学班主任,已然明白一个事实:每一年,每一个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个或几个特别的孩子。他们有的智力差别大,有的肢体存在缺陷,有的视力有问题,有的心理出现障碍,……凡此种种,他们都是“随班就读”—— 一群特殊的孩子。如何对待这些随班就读生?是强烈的排斥?是长时的郁闷?还是有意的忽视?抑或是慢慢的坚持? 我想说的是:每一种心态呈现都是正常的心理过程。但是最终,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现实的教学活动过中,我们能选择的和坚持以下几步有效做法,更有助于自己开展教育,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一、放平心态——悦纳
刚开学新接手一个班时,许多教师认为儿童随班就读仅仅是对残疾儿童的喜讯,对于正常儿童、教师乃至整个班级来说是一种负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全班同学的成绩,因而对随班就读工作产生了顾虑。但是当他真正出现时,笔者认为要放平心态,不争,不怒,不怨,不避,悦纳自己,也悦纳“孩子”。
1.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自我取悦,自我接纳。无论我想出什么办法,孩子都要入学。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利,对于那些有残疾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求学方式。因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2.悦纳孩子
罗素说过一句话: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悦纳孩子,就是喜悦的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孩子出现问题,对于家长和这个家庭已经是个不幸。在进入校园之前,他们就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与焦虑。孩子也一样,之前早已经受了他人异样的眼光,心中早已伤痕累累。只有悦纳才有沟通!它更多的是一种态度,跟年龄无关。而这个态度里面包含着爱:爱生活,爱自己,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二、放松心情——融入
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安全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陌生的老师……一切都是陌生的。尽快融入一个新的集体环境,变陌生为熟悉,变紧张为适应,放松心情,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从而产生认同感,以便尽快开始适应学习生活。
1.伙伴善良
有伙伴的日子是愉快的,有伙伴的学习是轻松的。同伴关系才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老师要有意为孩子安排一位善良的伙伴当同桌,要有意引导孩子努力成为随班就读儿童的家人伙伴,为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要鼓励其他孩子跟他交流、沟通,去接受他、去帮助他,也鼓励他与其他孩子正常交往。我希望通过我的引导,让他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愉悦,逐步成为一个乐于交往的人。
“助学”伙伴。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助学伙伴是随班教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使随班就读儿童从同学的帮助中解决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助学活动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促进自我的好机会。有了助学伙伴的参与,不仅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为教师抓好教学工作提供了时间。
2.老师亲切
随读就读生生理有所缺陷,在别人的眼里他们是不一样的。不平等的待遇时常出现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和我们一样渴望尊重和理解,对于他们,班主任老师要及早做好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充分尊重理解他们。尽量避免暴露孩子的缺陷,而是把爱融入教学中帮助他们。在我们的眼中他们和正常学生是一样的。在课堂内、外我们要适当的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能感受到温暖的存在,让随读生覺得他们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四、放低要求——进步
课后的作业联系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从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正错误。随班就读儿童由于动手和思考能力无法与其他孩子一致,因此任课教师要主动为他开辟一条绿色的学习通道。为他的学有所得保驾护航。
1.放低目标。需要背诵的课文,他只要熟读即可。需要抄写识记几遍的,他可以适当减少。需要口算的,允许他笔算。要达标的项目,他适当可以免考。总之,特殊的情况,特别的对待。
2.示范引导。体育课上,无法掌握的动作,老师要耐心讲解示范;语文课上,难以书写的汉字,老师应该手把手教学,从而体会书写的要领;数学课上的操作练习,老师可以与他合作完成。
3.延时完成。对于要求在校时间内完成的作业,允许其制作一部分,把未完成的部分带回家,与家长实现沟通,共同帮助其提高。只要能在次日自觉前来批改,就没有必要强求。
4.适时鼓励。马克吐温说:“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话,虽然略带夸张,但是却体现了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常常想:当一个人的精神受到鼓舞时,内心产生的动力是无限的。我的精神鼓励如果成功的话,就会给孩子的一生带去一种暗示,带去一种精神,带去一种力量。这种暗示、精神与力量会鼓舞他一辈子!恰如其分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促进孩子的进步。一句真心的称赞,一阵热烈的掌声, 一次真诚的肯定,都有可能带来品德的转变。
五、放手生活——成长
随班就读儿童的日常学习可能有家长、老师们有意识的关心,也许会少一些障碍,多一分进步。但是生活的自理能力,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还远没有达到要求。这也是家长更为担心的方面。家长和老师应该明确一点:父母终有老的一天。孩子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我们应该对他的生活适当放手,才有可能促进他的真正成长。
夸姆纽斯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艰苦卓绝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不能“立竿见影”,而其才能的增长必须有一个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班就读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他,我学会了放平心态,悦纳自己和孩子;因为他,我学会了创造氛围,放松心情,融入集体;因为他,我学会了试着放慢节奏,帮助孩子点燃他内心的希望,增强他的信心;因为他,我学会了放低要求,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也因为他,我学会了大胆放手生活,开始把美好的师生情分是看作自己生命必不可少的—分,欣喜于他的成长。我希望每一个老师都相信每一个随班就读孩子都能由“悦纳”开始成长。只要我们慢慢来,让他跟上来!
参考文献:
[1]《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张连荣.
关键词:放平心态;放松心情;放低要求;放手生活
什么是“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教师们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大多数同龄同学一起成长。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
教了近二十年的书,做了近二十年的小学班主任,已然明白一个事实:每一年,每一个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个或几个特别的孩子。他们有的智力差别大,有的肢体存在缺陷,有的视力有问题,有的心理出现障碍,……凡此种种,他们都是“随班就读”—— 一群特殊的孩子。如何对待这些随班就读生?是强烈的排斥?是长时的郁闷?还是有意的忽视?抑或是慢慢的坚持? 我想说的是:每一种心态呈现都是正常的心理过程。但是最终,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现实的教学活动过中,我们能选择的和坚持以下几步有效做法,更有助于自己开展教育,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一、放平心态——悦纳
刚开学新接手一个班时,许多教师认为儿童随班就读仅仅是对残疾儿童的喜讯,对于正常儿童、教师乃至整个班级来说是一种负担,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全班同学的成绩,因而对随班就读工作产生了顾虑。但是当他真正出现时,笔者认为要放平心态,不争,不怒,不怨,不避,悦纳自己,也悦纳“孩子”。
1.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自我取悦,自我接纳。无论我想出什么办法,孩子都要入学。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利,对于那些有残疾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求学方式。因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2.悦纳孩子
罗素说过一句话: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悦纳孩子,就是喜悦的接受孩子的一切行为。孩子出现问题,对于家长和这个家庭已经是个不幸。在进入校园之前,他们就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与焦虑。孩子也一样,之前早已经受了他人异样的眼光,心中早已伤痕累累。只有悦纳才有沟通!它更多的是一种态度,跟年龄无关。而这个态度里面包含着爱:爱生活,爱自己,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可以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
二、放松心情——融入
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安全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陌生的老师……一切都是陌生的。尽快融入一个新的集体环境,变陌生为熟悉,变紧张为适应,放松心情,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从而产生认同感,以便尽快开始适应学习生活。
1.伙伴善良
有伙伴的日子是愉快的,有伙伴的学习是轻松的。同伴关系才是孩子最广泛、最正常的社会关系。老师要有意为孩子安排一位善良的伙伴当同桌,要有意引导孩子努力成为随班就读儿童的家人伙伴,为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要鼓励其他孩子跟他交流、沟通,去接受他、去帮助他,也鼓励他与其他孩子正常交往。我希望通过我的引导,让他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愉悦,逐步成为一个乐于交往的人。
“助学”伙伴。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助学伙伴是随班教学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不仅使随班就读儿童从同学的帮助中解决一部分学习和行动上的困难,还能从与正常儿童的交往中,开阔眼界,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对助学伙伴来说,助学活动也是建立爱心,学会关心他人,促进自我的好机会。有了助学伙伴的参与,不仅减轻教师的负担,而且为教师抓好教学工作提供了时间。
2.老师亲切
随读就读生生理有所缺陷,在别人的眼里他们是不一样的。不平等的待遇时常出现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和我们一样渴望尊重和理解,对于他们,班主任老师要及早做好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充分尊重理解他们。尽量避免暴露孩子的缺陷,而是把爱融入教学中帮助他们。在我们的眼中他们和正常学生是一样的。在课堂内、外我们要适当的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能感受到温暖的存在,让随读生覺得他们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四、放低要求——进步
课后的作业联系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从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正错误。随班就读儿童由于动手和思考能力无法与其他孩子一致,因此任课教师要主动为他开辟一条绿色的学习通道。为他的学有所得保驾护航。
1.放低目标。需要背诵的课文,他只要熟读即可。需要抄写识记几遍的,他可以适当减少。需要口算的,允许他笔算。要达标的项目,他适当可以免考。总之,特殊的情况,特别的对待。
2.示范引导。体育课上,无法掌握的动作,老师要耐心讲解示范;语文课上,难以书写的汉字,老师应该手把手教学,从而体会书写的要领;数学课上的操作练习,老师可以与他合作完成。
3.延时完成。对于要求在校时间内完成的作业,允许其制作一部分,把未完成的部分带回家,与家长实现沟通,共同帮助其提高。只要能在次日自觉前来批改,就没有必要强求。
4.适时鼓励。马克吐温说:“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话,虽然略带夸张,但是却体现了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常常想:当一个人的精神受到鼓舞时,内心产生的动力是无限的。我的精神鼓励如果成功的话,就会给孩子的一生带去一种暗示,带去一种精神,带去一种力量。这种暗示、精神与力量会鼓舞他一辈子!恰如其分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促进孩子的进步。一句真心的称赞,一阵热烈的掌声, 一次真诚的肯定,都有可能带来品德的转变。
五、放手生活——成长
随班就读儿童的日常学习可能有家长、老师们有意识的关心,也许会少一些障碍,多一分进步。但是生活的自理能力,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还远没有达到要求。这也是家长更为担心的方面。家长和老师应该明确一点:父母终有老的一天。孩子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我们应该对他的生活适当放手,才有可能促进他的真正成长。
夸姆纽斯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艰苦卓绝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不能“立竿见影”,而其才能的增长必须有一个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班就读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他,我学会了放平心态,悦纳自己和孩子;因为他,我学会了创造氛围,放松心情,融入集体;因为他,我学会了试着放慢节奏,帮助孩子点燃他内心的希望,增强他的信心;因为他,我学会了放低要求,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也因为他,我学会了大胆放手生活,开始把美好的师生情分是看作自己生命必不可少的—分,欣喜于他的成长。我希望每一个老师都相信每一个随班就读孩子都能由“悦纳”开始成长。只要我们慢慢来,让他跟上来!
参考文献:
[1]《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张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