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女孩的秘密》的主题初探:“偶然性”与“适者生存”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p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达尔文主义问世以来,其影响力遍及了社会各个领域,达尔文主义对文学有很深刻的影响。文学达尔文主义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即关于人性的探讨。本文通过分析电影《一个美国女孩的秘密》来探讨其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表现方式。
  关键词:文学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竞争
  一、文学达尔文主义
  十九世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让整个沉静的世界开始骚动。达尔文主义引发的争议几乎触及所有领域。他认为,现存的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渐演变而来的,而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则是自然选择。
  传统基督教自然神论认为:人是处于自然的中心位置,万物为人的使用所生,自然为人的目的而存在。而达尔文主义认为人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而非主宰自然的主体。达尔文主义对文学的影响体现为作家作品带有悲观的色彩,表现对现代文明的失望和人类受制于命运和生存环境的悲观意义。例如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诗歌和托马斯·哈代的小说。
  有神论者作家们在创作时大都采用的是全知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强调了达尔文理论中自然演化的偶然性及无目的性。如哈代的《苔丝》,苔丝的悲剧性命运是由各种“偶然”串联的。但维多利亚作家试图在文本的语言内为自己寻求一个观察者或是实验者的角色,而不是设计者或上帝的角色。全知叙述者消失了,故事的发展路线被藏匿起来。又如《苔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的视角,叙事者不能到达每一个人物的行动、内心世界。
  1995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英语教授、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卡罗尔发表了其宣言性著作《进化论与文学理论》,他在该书中提出:“知识是一个生物学现象,文学是知识的一种形式,因此文学本身是一个生物学现象。”他从进化论的角度开辟了一条新的文学理论实践道路,即文学达尔文主义。文学达尔文主义认为文学是贮藏人性信息的巨大宝库,作家们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寻找人类行为的内在模式。他们认为理解人类普遍的行为模式,才能全面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当下,达尔文思想在文学文本中的折射、达尔文模式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等问题都应得到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本文将评述这个新的批评倾向,并以电影《一个美国女孩的秘密》为例探讨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偶然性与适者生存
  《一个美国女孩的秘密》是一部描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下的美国人民生活的影片。故事发生在辛辛那提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该部影片从一个十岁小女孩的视角来反映当时经济危机下的美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她叫作凯特,她唯一关注的事情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记者。她经常写文章送到报社,希望能够得到发表。尽管都被拒绝,但她依然不灰心。
  一次,从报社回来的路上,她和小伙伴们遇到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年轻流浪汉,威尔和康提。由于经济危机,他们生活很困难。他们想要以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好心的凯特把他们带回家,并向母亲说明了情况。因为当时家里有一个小聚会,客人们正向他们投来异样的眼光,所以母亲让他们第二天再来,告别前还给两个流浪汉一些吃的。看到凯特母亲把食物给流浪汉,其中一位客人就对她说,“我丈夫说只有让他们一直挨饿,才能把他们赶出这座城市。”后来,凯特一家也遭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打击。父亲的汽车销售公司被关闭了,他不得不去芝加哥谋生。凯特的家里开始接收租客,于是一对母子、一位年轻的女子、一个魔术师,还有一位卖书的女士一起住进了凯特家的房子里。
  偶然间,大家谈到流浪汉到处抢劫。为了安全起见,有人提议把身上的贵重物品都交给凯特母亲收管。同时,隔壁家的地下室被盗了,警察发现了威尔的脚印,于是推断是威尔所为。随后,凯特家的钱财以及替大家看管的财物也被盗了。警察更加断定是威尔所为。最后,经过并凯特和她的小伙伴的努力,揭露了真正的盗贼是魔术师和卖书女士一伙人。他们盗窃后并嫁祸于城市里的流浪汉。盗贼最终被绳之以法,凯特的一篇关于威尔和康提的报道也发表了,大家对流浪汉的偏见得到化解,结局大皆欢喜。
  达尔文主义强调的偶然性体现于影片情节发展变化的偶然性。凯特没想过经济危机会打乱自己的生活,但是她偶然地在贫民救济处遇到父亲时,现实被打破了;魔术师和卖书的女士又偶然地成为了家里的租客;抢劫事件偶然发生;偶然地看见凯特母亲在整理财物,所以大家决定把贵重物品交给她保管;凯特偶然看到盗贼手臂上的纹身从而揭发真正的盗贼的身份,等等。众多“偶然”把整个影片联系起来,无法摆脱彼此,就像处于达尔文主义所认为的物种之间犹如一张无法摆脱的亲和关系的网中一样。
  “适者生存”观念在这部影片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经济危机时,实力不雄厚的个体全都被摧毁。凯特一家的房子最终能保存下来是由于他们努力适应恶劣环境和主动改变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幸存。如凯特父母决定接收租客,凯特父亲外出谋生,母亲在家养鸡,卖鸡蛋等;凯特本人为了能拿到稿酬而努力写好报道。另外,通过凯特的努力,威尔能够还自身一个清白,这或多或少地转变了社会上曾经对流浪汉存有偏见的看法。我们看到了人性和道德的进化。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持有如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斯宾塞一样的看法,认为穷人无法适应竞争环境,最好任其死掉。如影片中第一眼看到威尔和康提时,凯特家的一位客人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丈夫说只有让他们一直挨饿,才能把他们赶出这座城市。”对于穷人,他们毫无怜悯之心,而是把自己困境归咎于城市里的流浪汉,认为是流浪汉把他们的食物全抢光了。那位在街上被抢钱包的先生,只凭一个逃跑的背影就断定是流浪汉所为。虽然影片里也不缺乏同情穷人悲惨生活的展现,但是在同情的声音背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劣者淘汰”倾向的声音显得更加尖锐,直指人心。
  这部影片展现出对穷人无情冷酷并不能消减自身的困境,或许还可能会使其更加严重。最后,奸诈魔术师的失败,愚钝卖书女士的顿悟,还有单纯流浪汉的胜利都对观众有一种警示的作用,即善良的人性和高尚的道德不只存于强者,弱者亦能拥有。
  三、结语
  达尔文主义对文学的影响不容忽视。达尔文主义的事物关联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原则、以及文学达尔文主义关于人性的探讨对于文学创作与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借鉴作用。《一个美国女孩的秘密》这部影剧中体现了达尔主义思想中的偶然性和事物相互关联的观点、“适者生存”的观念以及关于人性的主题体现。本文通过分析这一部影片来探讨其中蕴含的达尔文主义思想,以及作品对人性的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Joseph Carroll. Evolution and Literary Theory. Columbia: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1995.
  [2]罗兰·斯特龙伯格(美).西方现代思想史[M].中央编译出版,2005
  [3]金冰.维多利亚时代与后现代历史想象:拜厄特“新维多利亚小说”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克里斯·布斯克斯(荷).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5]庚镇城.达尔文新考[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王丽莉.文学达尔文主义与莎士比亚研究[J].外国文学,2009(1).
其他文献
时间有如白驹过隙,忽忽然就跑远了。转眼间,慈母已经离我们远去近两年了。每天看着天亮了又暗,花谢了又开,,一切都还存在,一切也都寻常。只是身边没有了白发亲娘!娘的笑容,历历在目;娘的话语,犹在耳旁。只是没有办法再承欢膝前,没有办法再喂药送汤。只能以此文,深深回忆母亲,遥祭慈母在天之灵。  我的母亲,叫王应生,湖南华容人,生于1939年8月,殁于2013年6月,终年74岁。母亲是一名教师。奉献祖国的教
期刊
《采芝集》一卷、《续稿》一卷,宋刻《南宋群贤小集》本。  宋释斯植撰。斯植,字建中,号芳庭,武林(今浙江杭州)人,主要活动于宋宝祐(1256)年间。斯植初住南岳寺,旋投单四方,曾游历吴越、长安、长洲、江淮、金陵等地,集中《登吴山》、《吴中即事》、《长安晓发》、《故宫怀古》、《西湖晚望》、《长洲夜泊》、《江淮伤感》、《金陵道中》、《金陵道上》、《金陵怀古》诸诗,皆其行旅所作。斯植所交,泰半为冯去非(
期刊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学科;一级学科;学科标准;学科定位  摘 要: 传统的“三独立”学科标准在现代科学背景下已过时。在以对象和规律为内容的新的“两要素”学科标准视域下,高等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已确认无疑。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存在分离、并列和借鉴关系:分离关系体现为高等教育的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超越了教育学范畴;并列关系体现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大致相同,但又独具特点;借鉴关系体现
期刊
摘要: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都生活在资产阶级不断壮大,社会矛盾冲突激烈的革命时代,她们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执著的追求使她们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她们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都有稳定的家庭却不满现状,追求浪漫但并不现实的爱情,为情所困,背叛家庭,最后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们的命运是相似的,却也是不同的。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爱情悲剧  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
期刊
摘要:20世纪的法国文学主要是现代主义文学作文学界的精神支柱,当时的法国文学学说主要分为四种:1、浪漫主义文学;2、现实主义文学;3、自然主义文学;4、巴黎公社文学;5、早期象征主义文学。那个时期的法国文学枝繁叶茂,对于我国刚刚步入现代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帮助,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20世纪我国的文学处于传统型文学与现代性文学相互交替,互相影响的转换过程中,这期间我国的历史变革也面临着巨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日;文献研究  摘 要: 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的检索数据,并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发现:在国际层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已经在大量规范研究的基础上走向案例和实证研究,并有走向精确化、技术化和定量化的研究趋势;而参与的学科也较为广泛,涉及到文理各科,特别是涉及到现代尖端的多媒体和化工等科学技术领域,其成果对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科学决策更具指导性。相比较而言,国内
期刊
摘要:本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析,主要从人称、意识流、象征等方面探讨其创作技巧和手段。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多人称;意识流;象征  引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名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到纽约游荡,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
期刊
摘要:“属下”概念源自葛兰西,而后殖民主义文论家斯皮瓦克扩展了这个概念,并且加入了女性属下的元素。属下不能自我言说的状态使得她们只能处于被言说被构建的境地,而在西方女权主义的小说中,失声的第三世界女性属下被构建成为了“他者女性形象”。本文梳理了从葛兰西到斯皮瓦克的“属下概念”的流变,结合斯皮瓦克《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帝国主义批评》中对于帝国主义女权主义的分析,展现出属下被塑造成为他者的过程。  关键
期刊
摘要:战国时代谋臣策士长于说理,李斯的《谏逐客书》精准地把握进谏对象秦王的心理,援引史实,立足现实,正反对比,行文讲究修辞富于辞采,成功地说服秦王收回逐客令,并且官复原职,足见其说服艺术之高超,可一窥战国时代雄辩之风。  【关键词】李斯;《谏逐客书》;说理;艺术  《谏逐客书》是李斯上奏给秦王的一篇奏章,力劝秦王解除逐客之令,是李斯的代表作之一。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的文学
期刊
摘要: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啊,拓荒者!》和查尔斯.弗雷泽的《冷山》,两部作品都注重描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啊,拓荒者!》中被称为“疯老头”的艾弗(Ivan)和《冷山》中“自然的隐士”—羊婆婆(theGoat-woman),他们尊重自然、热爱和信任自然,其行为具有浓厚的生态伦理意识,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其行为带给我们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人,自然,生态伦理  引言:美国作家薇拉.凯瑟(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