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是音乐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问能成就高效的课堂。然而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中“太难、太繁、太啰嗦、无目标性”的提问却严重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本文笔者从抓住时机,问得“巧”;围绕主题,问得“准”;立足学科,问得“美”三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更有效,音乐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课堂提问对于音乐教学是多么重要。然而,纵观现在的课堂要么教师一言堂;要么问得偏离学生的基础,不愿动脑;要么问得太简单,学生觉得不屑回答,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问得“智慧”呢?笔者认为:
一、 把握时机,问得“巧”
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必须抓住良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仅要设计出有意义的问题,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时机问对不仅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音乐的情感得到很好的体验,还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 问——因人施问
提问要面向每一个孩子,但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音乐素质又是不同的。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问。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小象》这课时,当学生在多次聆听以后,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大致的印象。出示各样已经玩过的打击乐器,以及之前用拍手练习过的节奏如 × ×,×× ×,×-,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用哪种乐器为小象伴奏呢?
生1:我喜欢三角铁,生2:我喜欢三角铁……因为:小象很可爱,小象一点不像大象那么笨重呀。这样一个简单的环节,学生便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合的任务完成老师的要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台表演体验音乐中小象的形象,这正是遵循了新课标提倡的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
(二) 问——思维迸发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在听音乐的同时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而且孩子的感受也是形象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大部分受生活经验所限,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尽可能地考虑到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
(三) 导入新课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站在预示着吉祥的大红灯笼上,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我们一起来欣赏!
1. 师出示相关图片。
2. 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这三首茉莉花,你听了后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呢?
生1:我喜欢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给人的画面就好像江南水乡温文尔雅,很舒服,画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场景。
生2:我是个男生,所以我偏向东北民歌《茉莉花》,乐曲给人的感觉比较大气豪爽、粗犷,像个东北汉子。
生3:我觉得河北民歌《茉莉花》也不錯呀,让我感觉为人很刚直、爽朗。这样的场面学生回答欲望明显增强,教师的提问从学生亲身的感受入手,不知不觉从旋律、力度、节奏中区分了乐曲的不同情绪,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已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二、 紧扣主题,问得“准”
课堂提问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开启学生思维而实施的一种师生双向交流活动。或根据乐曲的情绪或者节奏、歌词提问,帮助学生体会歌曲的含义和情感所在;或找出乐曲中的关键乐句、乐段提问,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作品。还要把问题问得“准”,力求每问都有收获。
如在教学《杨柳青》这首乐曲时,针对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扬州地方民歌《杨柳青》,感受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笔者就从聆听着手,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在这首歌中让你觉得很兴奋、情绪很高涨的是哪些地方?
生1:有些听不懂的字,还出现了好几遍呢。
生:七嗒七那蹦啊捏,杨柳石子松啊捏,边说的同时,教室传来一阵阵的笑声。大家都觉得好新奇啊。
生2:好像是一种语气词,没有特殊含义呢!
师:是啊,同学们,七嗒七那蹦啊捏,杨柳石子松啊捏是一种语气词,可是你们为什么这句学得那么快,唱得那么带劲呢?
生3:因为这几句都带有同一个节奏 ×× ×,唱起来特别顺。
生4:因为这几个词是当地的方言,能表达出他们的心情。
说得多好啊!教师一连串的问题都牢牢抓住歌曲的主题,揭示了歌曲的内在情绪。可见,只要紧扣目标,问得“准”,如此从歌曲的局部着手,在无形之中学会了歌曲,也达成了这首歌曲的教学目标。
三、 立足学科,问出“美”
新课标中提到: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
当学生沉浸在音乐欣赏或者演唱中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帮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感悟、理解作品。当教师的问题问下去时学生不能第一时间马上说出来,或者得到的答案出现意见不一致时,让学生再次回到音乐中,通过聆听、演唱、律动等多方面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的情感,从音乐中寻找答案。
如在欣赏四年级《羊肠小道》时,在中间段部分速度越来越快好似毛驴越跑越快想飞跃小道,在一声长鸣中,音乐突然停顿,问: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要采取停顿呢?学生们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我马上转换形式,跟着音乐哼唱旋律,接着随琴唱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又加上律动,模仿游人骑在毛驴时而悠闲走着,时而飞奔过去的情景。
生1:山谷里景色真美,不禁停下来欣赏下。
生2:小毛驴被石头不小心绊倒了。
生3:游客也许走累了,要休息……
师:那你们觉得接下来乐曲的情绪如何呢?再次聆听配图想象,有人说:情绪感觉是清新的,就是山里的空气一样。有人说:有点幽默、诙谐色彩。让人听了意犹未尽,真想去山谷里骑个驴走一走。
提问是一门艺术性的学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问”是音乐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感受音乐的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就会变得很灵动。真正实现教得轻松,学得快乐,让音乐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01.
[2]吴锐淼.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5-01.
[3]2012版音乐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课堂提问对于音乐教学是多么重要。然而,纵观现在的课堂要么教师一言堂;要么问得偏离学生的基础,不愿动脑;要么问得太简单,学生觉得不屑回答,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问得“智慧”呢?笔者认为:
一、 把握时机,问得“巧”
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必须抓住良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仅要设计出有意义的问题,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时机问对不仅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音乐的情感得到很好的体验,还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 问——因人施问
提问要面向每一个孩子,但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音乐素质又是不同的。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问。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小象》这课时,当学生在多次聆听以后,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大致的印象。出示各样已经玩过的打击乐器,以及之前用拍手练习过的节奏如 × ×,×× ×,×-,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用哪种乐器为小象伴奏呢?
生1:我喜欢三角铁,生2:我喜欢三角铁……因为:小象很可爱,小象一点不像大象那么笨重呀。这样一个简单的环节,学生便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选择适合的任务完成老师的要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上台表演体验音乐中小象的形象,这正是遵循了新课标提倡的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
(二) 问——思维迸发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在听音乐的同时能产生丰富的想象。而且孩子的感受也是形象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大部分受生活经验所限,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尽可能地考虑到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
(三) 导入新课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站在预示着吉祥的大红灯笼上,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我们一起来欣赏!
1. 师出示相关图片。
2. 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这三首茉莉花,你听了后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呢?
生1:我喜欢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给人的画面就好像江南水乡温文尔雅,很舒服,画出了一幅优美的江南场景。
生2:我是个男生,所以我偏向东北民歌《茉莉花》,乐曲给人的感觉比较大气豪爽、粗犷,像个东北汉子。
生3:我觉得河北民歌《茉莉花》也不錯呀,让我感觉为人很刚直、爽朗。这样的场面学生回答欲望明显增强,教师的提问从学生亲身的感受入手,不知不觉从旋律、力度、节奏中区分了乐曲的不同情绪,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已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二、 紧扣主题,问得“准”
课堂提问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开启学生思维而实施的一种师生双向交流活动。或根据乐曲的情绪或者节奏、歌词提问,帮助学生体会歌曲的含义和情感所在;或找出乐曲中的关键乐句、乐段提问,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作品。还要把问题问得“准”,力求每问都有收获。
如在教学《杨柳青》这首乐曲时,针对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扬州地方民歌《杨柳青》,感受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笔者就从聆听着手,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在这首歌中让你觉得很兴奋、情绪很高涨的是哪些地方?
生1:有些听不懂的字,还出现了好几遍呢。
生:七嗒七那蹦啊捏,杨柳石子松啊捏,边说的同时,教室传来一阵阵的笑声。大家都觉得好新奇啊。
生2:好像是一种语气词,没有特殊含义呢!
师:是啊,同学们,七嗒七那蹦啊捏,杨柳石子松啊捏是一种语气词,可是你们为什么这句学得那么快,唱得那么带劲呢?
生3:因为这几句都带有同一个节奏 ×× ×,唱起来特别顺。
生4:因为这几个词是当地的方言,能表达出他们的心情。
说得多好啊!教师一连串的问题都牢牢抓住歌曲的主题,揭示了歌曲的内在情绪。可见,只要紧扣目标,问得“准”,如此从歌曲的局部着手,在无形之中学会了歌曲,也达成了这首歌曲的教学目标。
三、 立足学科,问出“美”
新课标中提到: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
当学生沉浸在音乐欣赏或者演唱中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能帮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感悟、理解作品。当教师的问题问下去时学生不能第一时间马上说出来,或者得到的答案出现意见不一致时,让学生再次回到音乐中,通过聆听、演唱、律动等多方面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的情感,从音乐中寻找答案。
如在欣赏四年级《羊肠小道》时,在中间段部分速度越来越快好似毛驴越跑越快想飞跃小道,在一声长鸣中,音乐突然停顿,问:孩子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要采取停顿呢?学生们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我马上转换形式,跟着音乐哼唱旋律,接着随琴唱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又加上律动,模仿游人骑在毛驴时而悠闲走着,时而飞奔过去的情景。
生1:山谷里景色真美,不禁停下来欣赏下。
生2:小毛驴被石头不小心绊倒了。
生3:游客也许走累了,要休息……
师:那你们觉得接下来乐曲的情绪如何呢?再次聆听配图想象,有人说:情绪感觉是清新的,就是山里的空气一样。有人说:有点幽默、诙谐色彩。让人听了意犹未尽,真想去山谷里骑个驴走一走。
提问是一门艺术性的学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问”是音乐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感受音乐的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就会变得很灵动。真正实现教得轻松,学得快乐,让音乐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01.
[2]吴锐淼.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5-01.
[3]2012版音乐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