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一流科技期刊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ty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现科技期刊国际化、提升科技期刊国际话语权、增强我国科技软实力是期刊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从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期刊与大国名刊之间的差距,结合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具体内涵,提出科技期刊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实现国际化的途径和方法,为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国际化;走出去;深化改革;科技期刊
  【作者单位】杨惠,《骨研究》(英文)编辑部;吳婷,《骨研究》(英文)编辑部。
  【基金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PIIJ2-C-11)资助;“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基金”(CUJS-QN-2018-005)资助。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2.001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40年,是人民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40年,也是科技期刊欣欣向荣的40年。截至2017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科技期刊达5052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到,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建设国际化的一流学术期刊被正式提到深化改革的大计之中。
  2018年最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在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中,2017年我国科研机构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计32.39万篇,过去十年间(2008—2018年)高被引论文达24825篇,占所有高被引论文的17%,排名世界第三。截至2018年9月,我国热点论文数达842篇(世界前1‰),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27.6%,位列世界第三;在Science、Nature和Cell三大名刊上面发表的论文总数为309篇,排名世界第四。
  以上多项数据表明,我国科研论文不管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科研成果的国际认可度和论文实力不断增强,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跻身科研大国和强国之列。
  在科技论文和科技产出硕果累累的同时,科技期刊的发展显得既吃力又笨拙,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我们形成了一个怪圈:期刊水平不高造成论文外流,论文外流造成期刊水平下降。”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以化学领域为例指出,中国作者高被引论文占全球高被引论文的比例为30.42%,但中国期刊高被引论文占比只有0.37%。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底SCI数据库共收录科技期刊9015种,来自中国大陆的期刊只有197种,仅占1.7%;而来自美国的期刊有2992种,占比33.19%;来自英国的有1886种,占比20.92%。再看美国国立图书馆Medline统计结果,该数据库总共收录5259种生物医学类期刊,仅有100余种出版地在中国。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舞台中席位太少,份额太低,缺少话语权,这与我们科研大国的称号严重不符。虽然我国在数量上可以称为科技期刊大国,但离科技期刊强国还有较大距离[1-3],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迫在眉睫。
  一、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内涵
  1.稿源国际化
  稿件是期刊的灵魂,是期刊存在的前提,也是通往国际化之路的钥匙。稿源地域多样化体现的是期刊的国际认可度,立国际化稿源吸纳量才能体现期刊的国际化程度。
  如何才能获得国际化稿源呢?首先,要提升期刊稿件质量。在内容为王的趋势主导下,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稿件,质量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杂志刊登的文章宁缺毋滥,不能为了凑够数量而降低质量,杜绝以次充好和滥竽充数的文章,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优秀的稿源。其次,国际化的编委和编辑团队、国际化的稿件处理流程、国际化的宣传推介也能为杂志吸纳更多优质稿源。
  2.编委和编辑团队国际化
  编委和编辑团队作为期刊的运营操作人员,是期刊实现国际化的基石,他们能为期刊打开通往国际化之路的门。主编和副主编确定期刊发展方向,制定期刊发展策略,是期刊前进的原动力[4];编委参与期刊邀稿、审稿和撰稿,是期刊发展的助力剂,因此他们应是行业内的著名学者和专家。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行业影响力直接体现了期刊的学术水平,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提高期刊的知名度,他们的学术声望也能为期刊带来优质的稿源。
  一本优秀的期刊通常有几十或上百位编委,其中,国际编委比例应超过50%,编委的国际化程度代表了期刊的国际化水平。编委的遴选必须严谨严肃,设定了期刊的发展目标后,期刊必须认真寻找契合的编委成员,不能为了提升国际编委的比例而随意寻找编委成员。编委成员确定后需要定期沟通联系,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去除不响应的专家,不断更新编委成员,让期刊保持活力。
  期刊编辑负责稿件的具体事务,是把控文章质量的第一道关口。目前国际知名期刊的编辑都是科学编辑,这样编辑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岗位职责,在期刊出版的同时拥有自己的见解、认识、心得和学术威望[5]。有别于传统期刊编辑主要负责稿件校对和期刊出版工作,科学编辑需要参与约稿、审稿、修稿和撰稿,这就要求科学编辑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才能顺利完成约稿、审稿和撰稿任务,才能从文章的源头控制质量,做到精益求精,从而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3.稿件处理流程国际化
  稿件处理流程国际化主要体现在稿件评审模式、稿件评审专家和稿件处理时滞三个方面。稿件是否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是期刊专业水平的体现。随着期刊和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稿件的评估过程也在不断优化,严格、公正的同行评议是公认的主流文章评审模式,也是目前认可度最高的稿件评价模式。现有的同行评议模式主要包括非开放评审(作者和审稿人知道对方、单盲、双盲)和开放评审[6],大部分国际知名期刊主要采用非开放评审模式。   审稿过程是期刊邀请行业内专家对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等进行多方面综合评估的过程,因此,审稿专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命运。期刊应立足自身,放眼全球,用国际化的视野吸纳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邀请他们给杂志审稿。为了使这些专家能够有效响应期刊的审稿邀请,真正做到审稿专家国际化,编辑部要定期与专家沟通联系,发送期刊信息,做好审稿人的维护,如给期刊审稿的专家颁发证书,以兹鼓励。
  文章从投稿到出版,不同期刊需要的时间不同,从几天到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的首发首报是对科研工作者的承认和肯定,如何缩短文章发表时滞也是衡量期刊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之一。众所周知,Science、Nature等名刊给审稿人的审稿周期是一周,基于他们的名气,许多被邀请的审稿人会按时或提前完成审稿。虽然普通期刊无法以这么快的速度完成审稿,但是可以在约定的审稿周期内提醒审稿人,提醒三次仍无响应的,应及时邀请其他专家替代。同时,缩短文章在主编、编委和编辑环节的时间,尽量缩短文章处理周期,逐渐减少与知名期刊的差距,实现审稿周期国际化。
  4.出版发行国际化
  出版发行的国际化主要是指稿件后期处理、制作排版和出版平台的国际化。稿件后期处理是根据期刊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稿件的内容和语言,同时与作者沟通确定文章的发表模式和版权归属等事宜。为了最大限度地传播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目前许多期刊采取开放获取(Open Access)和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模式。开放获取可促进科研信息交流,打破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壁垒,实现网络自由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知识共享让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而不是归编辑部或出版社所有,使学术研究能够更自由地传播。每篇稿件还应分配独立的DOI码,便于检索和查找。稿件的排版制作也应遵循国际主流模式,元数据要便于提取,能与知名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和对接,提高期刊的文章展示度。
  首先,期刊出版平台要顺应客户阅读习惯,同时提供多种文章展示途径和展示终端,如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的网页全文浏览模式、PDF模式[7]。随着数字化和多媒体的发展,期刊出版平台也在不断更新整合,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使以卷期为单位的传统印刷模式过渡到以单篇论文为单位的网络出版模式,实现论文的优先发表。目前,许多国际化的期刊借助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开展融合出版。
  其次,同一行业领域要组建期刊联盟,借助成熟社交平台和自媒体开展融合出版。借助成熟平台相对完善的功能和广泛的知名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期刊内容资源的整合和集约,实现内容、營销的平台化发展。《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显示,我国79.96%的科技期刊借助成熟平台进行媒体融合出版,53.76%的期刊组建行业期刊联盟开展融合出版。在借助成熟平台出版的英文期刊中,多数期刊选择借助国际出版商平台开展融合出版(86.39%)。同一行业领域或同一主办单位组建期刊联盟,可形成集群化、集约化发展的整合优势和利益共同体,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共同推动融合出版发展。除18.13%的科技期刊没有使用任何社交媒体外,其他科技期刊均选择采用一种或者几种目前常见的社交媒体工具和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Facebook、Twitter等,17.5%的科技期刊选择两种及以上社交媒体[8]。
  近年来,科技期刊还出现了“域出版”,尝试跨平台出版,有效提高了知识的传播效率。
  5.宣传推介国际化
  期刊的宣传推广可借助以下几种形式提升期刊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借助数字化的传播渠道提升期刊的知晓度,主要是通过期刊邮件推广;二是借助大出版平台提升期刊的曝光度,包括在知名期刊网站打广告提升网站点击率,或是跨平台推送期刊文章;三是参加国际知名学术会议,在展会期间租赁展台进行杂志宣传推介,同时制作期刊宣传页,提升期刊的可视度。国际大会也是行业大咖云集的地方,在会议地点同期召开国际编委会是提升期刊国际知名度的有效举措。
  二、深化改革中推动科技期刊国际化
  1.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包含制度保障和制度扶持。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和出台政策,给予期刊编辑部更大的自由度,不束缚和禁锢期刊的正常发展,同时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为了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牵头,分别在2013年和2016年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建立了科技期刊“走出去”项目库,鼓励和资助一批优秀的英文期刊加快国际化步伐,打造我国科技期刊品牌,使之成为其他期刊的效仿对象,带动我国科技期刊行业整体前进。
  通过国家的制度保障和扶持,我国科技期刊有了显著进步,涌现出一批国际一流期刊,成为行业领域的带头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CellResearch、Light:Science&Applications、NanoResearch等,均跻身全球学科领域Q1区,在践行科技期刊“走出去”的同时实现了期刊国际化。
  2.出版模式改革
  首先,我国科技期刊主管主办部门分散,出版单位规模小、数量多,期刊发展明显受限。我国5000多种科技期刊分散在上千家出版单位,70%出版单位只出版1—2种科技期刊,分属多个主管单位,与欧美发达国家80%以上科技期刊属于20%以下出版集团相比,我国期刊集团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成为期刊国际化的掣肘。国际知名出版集团Elesvier旗下拥有期刊2500余种,Springer集团与Nature Publishing Group合作后拥有期刊3000余种,相比这些国际出版集团,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集团还比较薄弱。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出现了以协会和学会为依托的科技期刊群,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1000多种科技期刊,中华医学会主办100多种科技期刊,二者均是我国科技期刊集约化、集团化的成功案例。   其次,我国科技期刊在出版语种方面英文期刊占比低。我国5052种科技期刊中仅有330种英文期刊,占比6.53%,而法国和日本30%以上是英文期刊,德国甚至超过50%。语种的限制使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整体水平较低,因此,鼓励创办优质英文科技期刊是科技期刊“走出去”的有效举措。
  再次,在大力鼓励和扶持英文科技期刊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我国传统中文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强化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作用,使中国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与科技工作者的期待和承载的社会责任相匹配,提升文化自信。我国中文科技期刊虽然数量多,但是国际知名数据库的收录率低,国际影响力低于英文期刊。这就需要中文科技期刊改变传统期刊出版模式,从网站建设、语言设置、读者和作者服务、数据库整合、数字化出版、媒体融合等多方面进行完善优化,实现中文期刊“走出去”[9]。《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优秀的中文科技期刊,就是期刊国际化改革过程中的先驱和佼佼者。它们建立了自己的中英双语期刊网站,设置E-alert邮件提醒服务,文章了添加引文链接,同时在Pubmed平台展示中文,成为中国期刊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表率。
  3.出版平台改革
  如前所述,我国英文科技期刊86.39%借助国际出版平台开展期刊出版业务,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实现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借助大集团的出版平台和国际影响力,使期刊快速被全球读者知悉。然而,这种模式对海外出版集团的依赖程度高,每年需要支付大量的服务费。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也为了给科技期刊提供合作机会,主管部门又提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赋予期刊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导性。
  除了单一出版平台,跨平台出版也是近年来期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开始在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应用实践。TrendMD就是这样一种跨平台文章推荐软件,安装该软件之后,期刊文章的浏览页面能同时显示与这篇文章相关的来自本刊和其他刊物的文章,实现跨平台之间的内容共享。
  4.传播方式改革
  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通过期刊文章来承载和实现的。DOI作为科技期刊的文章标识码,使文章的传播更高效便捷。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2018年发起的OSID开放科学计划,通过免费的作者对文章背景的语音介绍、论文研究中开放的内容与数据、作者与读者的交互问答、作者学术圈等多种实用功能,推动科研诚信建设,提升期刊论文影响力。ResearchGATE作为一个社交网络,旨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合作,用户可以在上面联系同行,了解研究动态,分享科研方法以及交流想法[10]。各种数字化传播方式,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5.人员改革
  人员改革包括思维变革和人员素质变革[11]。对待新事物、新方法、新技術应该持友好开放的态度,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实践,推陈出新,与国际大环境发展趋势契合。我国科技期刊有一部分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年代,有的甚至没有投审稿系统,投稿、审稿和修稿需要寄送纸质文件,费时费力;好一点的有投稿邮箱,远远落后于国际主流数字化出版模式。科技期刊要变革出版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数字化、多媒体、跨平台等融合出版方式突破发展瓶颈,免于被淘汰的命运。
  传统科技期刊的编辑主要负责文章的编辑、校对,文章科学性、实用性的判断主要依赖于编委团队和审稿人。国际化的期刊编辑不仅要懂编辑出版业务,还要对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与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互动,才能成功邀约名家名稿。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团队要提高人员素质,积极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向知名期刊请教学习,提升综合业务能力[9]。
  三、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挑战
  纵观全球,学术无国界,一流的科技期刊不仅能串联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还能提升国家的科研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每一个期刊从业人员的奋斗目标,虽然如今中国科技期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离质量更高、出版速度更快、作者读者服务更好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与国际科技期刊相比,我国科技期刊总体处于弱势,优秀稿源欠缺、出版周期长、缺乏国际交流,以及期刊市场化程度低,都是国内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随着“提升计划”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OSID的发起等多项举措,国内科技期刊运用国内外各种资源,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和国际化水平,逐渐在国际期刊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科技期刊工作者要高标准、严要求、控制量、创名气,将期刊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顶级期刊,为中国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麦帼慧,谭宁.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J]. 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3):105-108.
  [2]杨惠,骆筱秋,王晴,等. 特征因子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J]. 科技与出版,2018(6):55-61.
  [3]范爱红,管翠中,曾晓牧. 英文科技期刊办刊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出版科学[J]. 2018(2):56-61.
  [4]丁洁,王晓峰,胡艳芳,等. 主编在学术期刊创刊中的职责与工作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1):8-12.
  [5]骆筱秋,王晴,袁鹤,等. 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看“科学编辑”[J]. 中国编辑,2018(105):66-69.
  [6]袁鹤,王晴,骆筱秋. 对同行评议形式的思考——以《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为例[J]. 科技与出版,2018(10):157-161.
  [7]王晴,骆筱秋. 科技期刊国际化办刊及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出版发行研究,2016(10):9-12.
  [8]中国科协期刊处.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M). 科学出版社,2018.
  [9]曹亚楠. 中国科技期刊走出去发展研究(D). 北京印刷学院,2016.
  [10]李根,王淑华,史冠中. 利用ResearchGate推动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初探[J]. 编辑学报,2016(1):75-76.
  [11]闫群,张晓宇,刘培一,等. 中国科技期刊办刊队伍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J]. 科技与出版,2017(7):104-107.
其他文献
【摘 要】 纪录片《长城》(国际版)向世界讲述了精彩的长城故事。纪录片以客观史实为主,以专家解读为辅,按时间顺序,推动故事化叙事的同时,采访中外学者,用世界性的语言叙述中国故事,实现内容上的纪实性。同时,以真人表演“重拾现场”,梳理长城的历史流变,呈现电影化效果。引入空中航拍、3D建模等数字技术,展示五千年中华文化特质。将厚重文化用视觉艺术展现,从现代生活中选材,解读历史讯息,深入浅出地讲述长城鲜
期刊
【摘 要】 在信息技术与新媒体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出版业面临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融合出版的冲击。文章重点介绍了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为科技期刊融合新媒体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科技期刊借助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和便捷的服务功能,将实现从单一性质的纸质出版物向多媒体融合共建的复合媒体转变,满足用户知识获取、智能服务和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全面的知识服务。  【关 键 词】新媒体;科技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为案例,探讨了融媒体时代行业科技期刊转型的行业基础、转型路径与方式,并探讨了数字化转型时媒体的属性和融合的真正内涵,提出行业期刊只有将技术与内容互联网化、传播功能产业链化、媒介运营与行业充分融合,才能探索出媒体融合更多的发展路径。  【关 键 词】行业;融合;科技期刊;数字化  【作者单位】赵慧君,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孙明,北京卓众出版
期刊
【摘 要】 《大家小书:有琴一张》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本,是资中筠的音乐自传,记录了资中筠少时至暮年的诸多音乐经历和感悟,其中况味值得品读。文章从“大家小书的魅力”“别样的人生乐趣”“生命的热爱”三个方面探讨本书出版的意义。  【关 键 词】资中筠;“大家小书”;音乐生活;人生乐趣  【作者单位】张金鑫,集宁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
期刊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五次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一流期刊。但是,我国目前的编辑队伍与创办一流期刊的要求尚有差距。文章认为,导致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期刊编辑的分工不够精细。我们应学习西方出版公司的成功经验,对期刊编辑的职责进行精细化分工,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支持。  【关 键 词】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期刊编辑;精细化分工  【作者单位】武晓耕,
期刊
【摘 要】 诚品书店自创立至今已30年,发展成为实体书店中的常青树,从单一到多元的经营模式、从单纯的出版流通走向多元化的“书与非书”发展理念是其成功的关键。文章从“美学体验”“设计体验”与“服务体验”三个视角来探索体验式经营对实体书店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思考时代语境赋予实体书店的历史任务。  【关 键 词】经营;多元化;体验;实体书店  【作者单位】许甲子,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
期刊
【摘 要】 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原创音乐类真人秀《声入人心》,集专业性、艺术性、创新性、趣味性于一体,实现了高收视、高话题度与高评价的目标。《声入人心》成功的根本在于将高雅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巧妙结合,引领大众认识、了解并徜徉于“美声王国”,开启了受众感知艺术的大门,实现了节目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对专业艺术形态的推广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现象级综艺;《声入人心》;节目创新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空间概念切入,梳理了近三年实体书店转型发展中,其空间公共性不断提升的过程以及出现的新挑战。由此,本研究提出“以培养阅读习惯为核心的知识传播空间”可作为实体书店在智能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的新方向, “空间参与”和“空间体验”可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两条路径。  【关 键 词】实体书店;公共阅读空间;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张萱,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49.2
期刊
【摘 要】 在新媒体发展及消费群体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下,AR技术与传统纸媒书籍的融合带来了新的阅读方式及体验感。AR技术“虚实交融”的视觉特色让阅读体验更具创意及趣味性,符合新时代消费群体的生活模式诉求。文章以AR技术的呈现特征及书籍虚拟阅读的方式为切入点,分析AR技术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新视阈,并探究虚拟阅读模态的体验问题,以期为AR书籍阅读方式的未来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关 键 词】增强现实技术
期刊
【摘 要】 比较译学追寻诗情与理性的相融,将东方诗性智慧与西方理性思维合二为一。 张柏然的《译学研究叩问录》溯本清源,在对翻译本体的寻根式探索中深刻诠释了比较译学的哲理内涵,展示一派生机盎然的译论新图景。  【关 键 词】张柏然;比较译学;翻译本体  【作者单位】郑宇,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张晓春,乐山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博士配套项目成果“基于客舱文化建设的中国元素应用和译介
期刊